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以非遗服饰为突破 宝山搭建扶贫就业大平台

2020-10-04 10:4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今年8月27日,在宝山举行的维西旅游推介会上,维西傈僳以时装秀的形式集中展示了极具地方民族特色的非遗时装。这一边,时装秀惊艳了四座;而那一边,宝山援滇干部,维西县委常委、副县长忻椰骏则四访维西当地的非遗工坊,正悄然着手助推非遗工坊2.0版。在筹办推介会之余,他安排当地非遗传承人赴上海宝山罗泾了解十字挑花、顾村结艺等一批非遗传承的做法,希望借着东西部扶贫协作的东风,让傈僳非遗文化能走出大山,走进大家的视野。

帮助非遗传承人打造非遗工坊2.0版

“维西在哪儿?”这是旅游推介会上,现场来咨询的旅行社问的最多的一句话。这时,工作人员会告知,维西位于迪庆藏族自治州西南端,是中国第一个傈僳族自治县,同时属于大香格里拉范围内。“哦,香格里拉啊,这个知道。”

论知名度,香格里拉的名气远大于维西。忻椰骏告诉记者,地处三江并流腹地香格里拉之心的维西,被香格里拉、丽江、大理这样一群有名的城市包围着,很少有普通游客去腹地探秘,却是一批资深驴友心心念念要去的目的地。最近B站上播放的《决胜荒野》第三季,主要场景就是在维西取景的。

到维西县挂职当副县长的一年间,忻椰骏真正体会了什么叫住在森林里的感觉:这里四季如春。维西县的森林覆盖率达到76.2%,其中巴珠村森林覆盖率达到了惊人的98.2%。

然而这样一个美丽的地方,却十分落后,也是今年5月才刚刚摘帽的贫困县。为了了解当地的县情,忻椰骏决定率先考察当地的非遗项目。

当地县城有一间间非遗工坊,相当于纺织车间。忻椰骏实地走访非遗工坊不下五四次。在调研过程中,他发现维西县的非遗推广和上海非遗推广遇到同样的问题,即如何依托市场开发自己的创新产品。

非遗工坊的带头人是当地一位颇有名气的非遗传承人、维西古韵民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昌平。今年3月2日,忻椰骏搭乘上海到丽江复航后的第一班直达航班,回到维西。抵达当地的第二天就拜访了对方。

李昌平从事傈僳族文化与服饰研究二十余年,公司主营业务是设计制作各种民族服饰及文创手工艺品。去年,她参加上海2019年教育部全国职业院校艺术设计大赛,荣获“时尚设计类二等奖”。同年她带着最新设计的傈僳族民族服饰参加了“丝路云裳·昆明民族时装周”,让更多的人通过她所设计的服饰认识并了解傈僳族民族文化。

“不妨做非遗工坊的2.0版。我们的工坊不仅仅是扶贫车间,也可以建直播间、成为展示馆。”这是忻椰骏给李昌平的建议。很快,他邀请这位非遗传承人到上海实地考察了十字挑花、顾村结艺等非遗项目。“这两个项目都是宝山区非遗的成功转型项目,和少数民族的非遗项目有异曲同工之处。比如顾村结艺类似于创意中国结,经过结艺非遗传承人陈雅珺多次开发,设计得非常漂亮,毫不夸张地说,我作为大男人,看了都有购买的欲望。”

忻椰骏透露说,今年,迪庆州正在做“十四五”规划,他打算将进一步打造当地非遗项目也纳入进来。

今年4月,在维西县委、县人民政府、县文旅局以及相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李昌平在维西康恩家园开办了“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带动当地移民搬迁安置户及建档立卡户实现真脱贫、创增收、奔小康并获得稳定就业。

提升专业技能,组织非遗传承人来沪培训

忻椰骏没有想到,在今年8月底宝山举行的维西旅游推介会上,维西的非遗产品热卖,具有显而易见的市场潜力。

除了时装秀上经过改良的少数民族服装外,模特佩戴的手工艺品首饰、包包等举行了即兴拍卖,拍卖所得款项将悉数捐给当地贫困户。现场,竞拍者不断。尤其是一款短柄的中号饺子包备受青睐。

忻椰骏透露说,今年11月份,他将和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获得2018“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提名的上大美院教授章莉莉合作,邀请维西当地的5名非遗传承人到上海来参加非遗传承人培训。

“我在调研中了解到,维西的非遗手工产品存在粗糙、与时尚接轨度不高、受众面不广等短板。我打算逐步对接平台,一一想办法解决。产品的精细化程度不高,不是说当地人的手艺不好,而是受眼界局限。”忻椰骏说。

他告诉记者,傈僳族是高山游牧民族,当地的三江弩箭、玛尼石刻等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我现在还没想好如何为这些非遗文化进行包装。但我相信,民族的东西就是世界的。比如大滇西旅游环线中的一个节点——维西县塔城镇,具有强烈的多民族融合研学特色。未来也许可以和塔城镇的高端民宿对接,研发民宿+旅游+非遗+研学的模式。希望将来能在边疆地区多民族融合上下功夫,让非遗文化能走出大山,积极和上海相关资源、平台进行精准化对接。”

眼下,他还是想以非遗服饰作为突破口,为当地打造一个社区+非遗+企业+农户的平台。

和宝山非遗进行对接

寻求沪滇协作可能性

不仅仅是服饰,忻椰骏认为,傈僳族“八盘四座”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旅游推介会上,维西美食节呈现了云南美食的地道,所有食材均从云南空运抵沪,连厨师都是云南当地飞到上海的。

“为何大家趋之若鹜到云南,享用当地的美食?是因为食材地道,如糯山药、那米鸡等。理想状态是,在不远的将来,上海人也能吃到当地的‘八盘四座’。我们把原生态的云南食材运送到上海。”忻椰骏表示。

他还透露说,维西是目前全球公认的“三大冰酒产区”之一,被誉为世界上纬度最低、海拔最高、最原生态的冰酒产区,产出的冰酒能媲美加拿大和德国产区。因此,在“十四五”规划中,打算把冰酒产业作为重点项目。

“非遗产品中难道就没高大上的东西了吗?”忻椰骏并不这么觉得,吴淞万盛号酱园创建于光绪十年(1884年),其产品白玫瑰酒曾于民国3年(1914年)经农商部评选,送往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银牌奖。后因战火勉强维持。去年举行的“非遗保护 中国实践”宝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周系列活动上,宣布了宝山区第七批非遗项目名录,其中吴淞万盛号白玫瑰酒制作技艺就名列其中。

白玫瑰酒制作需要玫瑰,目前该酒制作原料之一的玫瑰主要来自月浦花卉基地,但因为条件受限,只能小批量种植玫瑰,月浦镇自己也在寻求新的合作伙伴,希望下一步将产量扩大。维西当地盛产巴珠玫瑰,每年四五月份,漫山遍野都是玫瑰。那么,这两者之间能撞出什么火花吗?去年,忻椰骏带领维西当地考察队到上海宝山考察时,萌发了这样的想法。他认为,这些好产品的背后孕育着沪滇协作的可能性。

“维西当地除了玫瑰,还有全粮食产的低度白酒。但并没有将玫瑰和白酒进行融合。我们在考虑,是否能在维西建一个白玫瑰酒的基地,带动当地的贫困户就业,激发当地的产业。”

■ 小众的未必不能成为大众

记者:为何会想到以非遗作为切入点,帮助当地扶贫呢?

忻椰骏:在资本市场,所有的板块都是轮动的,也许我们的非遗产品也是一个板块,只是目前还没有遇到轮涨的时间点而已。小众的东西未必不能成为大众。

我的目标是,不仅仅要解决当地妇女就业问题,还能让她们有机会走出大山,来到一线城市,甚至走向世界。

记者:这些年,一旦贴上非遗的标签,就可能会让人联想到“过气”、“需要扶持”等,你觉得怎样让非遗产品走出不一样的新路?我们要改变对非遗产品不好的看法。比如罗泾当地的十字挑花,进行二次开发后,瞬间变得高大上。

忻椰骏:我们要改变对非遗产品不好的看法。比如罗泾当地的十字挑花,进行二次开发后,瞬间变得高大上。

我认为,一旦走非遗路线,就不仅仅涉及到产业,还有文化的挖掘。比如维西当地的冰酒主打做产业,还没有上升到文化的高度。这需要人才进行包装,重新打造IP。

原标题:《以非遗服饰为突破 宝山搭建扶贫就业大平台》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