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鉴赏|上海“蒙克展”中的版画,也是画家的心灵日记
爱德华·蒙克(1863-1944),挪威艺术家,也是享誉全球的表现主义大师。2020年9月25日,展览“呐喊与回响——爱德华·蒙克版画及油画展 (2020冈德森收藏)”在上海久事美术馆开幕。展出挪威收藏家帕尔·冈德森(Pål Gundersen)收藏的53件作品,包括《呐喊》版画在内的版画创作,以及其生涯晚期的绘画作品。
“澎湃新闻·艺术评论”(www.thepaper.cn)特整理并介绍此次展览除《呐喊》外的精选作品。
蒙克是从挪威峡湾走出的天才画家,他的艺术道路可谓一场“逆袭”。他在长达超过60年的创作生涯中留下了大量优秀的绘画作品。这其中,油画及版画无疑是最为重要且出彩的部分。而此次展览的重点无疑是他的版画作品,通过这些作品可以读到他笔下的孤独、绝望、焦虑、死亡和爱的感受,这也是画家的心灵日记。
展厅现场
展厅现场
蒙克的版画作品选材极广,一部分是基于他油画作品的再创作,一部分是在画布上进行油画操作的预演;而更重要的一部分则是纯粹的版画原创作。自1894年那天起,直到1944年他在艾克利住所中离世,蒙克便从未间断过其版画创作。更难能可贵且令人惊叹的是,从未经过正规培训的他,却在其后的创作过程中掌握了包括古老的木刻、铜版雕刻、蚀刻以及相对较新的石版画等多种基于不同创作材料和技法的版画创作方式。
澎湃新闻特此整理了展览作品的介绍,赏析此次展览中除《呐喊》外的精选作品。
《骷髅手臂自画像》
《有骷髅手臂自画像》,黑色石版印刷于白色陶瓷纸
爱德华·蒙克是艺术史上最伟大的自画像艺术家之一。一生创作了大约 60 幅以油画为主的自画像,以及少量版画及素描。在高产时期,蒙克大约每年创作一幅大尺寸的油画自画像。这还不包括其它类型或类似他本人形象出现的作品。
蒙克的很多自画像作品都堪称其杰作;他并没有兴趣把自己安排到“忙碌工作”的场景中,在他整个创作生涯中,只有四次把自己画成拿着画笔创作中的样子。1895 年的这件版画,并没有一幅油画作品与之完全对应,从年龄及形象上,只是在同一年创作了一幅著名的油画自画像《有香烟的自画像》。1893 年底,蒙克第一次在柏林时,很可能参观过柏林国家博物馆铜版画陈列室,并与两件德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木刻作品产生共鸣:汉斯·伯格卡迈尔的《被死神突袭的情人们》以及约翰内斯·威赫特林的《装饰框中的头骨》;这都与蒙克爱与死亡的创作主题产生共鸣,而这件带有骨骼的自画像显然就是源自这些概念与印象。其全黑的背景与完全正面的姿势则是对丢勒 1500 年著名的自画像的致敬。
《吸血鬼 II》
《吸血鬼 II》,黑色石版印刷,手工上色(粉红、浅绿灰),1895,蒙克在柏林印刷商拉塞利处制作
《吸血鬼 II》,五色石版及木刻,1895/1902,蒙克在柏林印刷商拉塞利处制作
《吸血鬼 II》,五色石版及木刻于灰色横纹纸,1895/1902,蒙克在柏林印刷商拉塞利处制作
《吸血鬼 II》,黑色石版印刷,手工上色(蓝、黄、粉红、浅绿),1895,蒙克在柏林印刷商拉塞利处制作
《吸血鬼 II》,五色石版及木刻于棕色纸板,1895/1902,蒙克在柏林印刷商拉塞利处制作
画面中的女性俯身于男性脖颈处,状似吸血,同时也吞噬着他的生命,但男性则默默地接受着一切,任其摆布。女性充满魔力的长发让人联想起塞壬或温蒂尼,这些水中孕育出的女妖。他们引诱着男性,并最后吞噬生命。发丝也象征着触须与镣铐,在不同版本中,蒙克演绎的主题与描绘手法都很一致。这主题也显然基于爱德华·蒙克与女性之间纠结与复杂的关系,以及他对于身边交往过的女性的恐惧与无奈的情感。往往,他对于这种关系所表现出的反应正如画中的男性,被动而无奈,一味逃避又模糊不清。
《临终》
《临终》,黑色石版印刷于蓝灰色安格尔纸,1896,蒙克在巴黎印刷商克洛处制作
《临终》:单色石版画,1896 年。这幅作品描绘了临终时病房中的场景,近处面对观众的女性是蒙克常用的正面姿势,配以苍白、冷漠的神情。爱德华·蒙克的童年至青年时期经历过太多至亲的相继离世。自己的母亲、姐姐、父亲等。弟弟安德烈亚斯也在完婚后不久因病离世。所以蒙克自己曾说:“疾病、疯狂与死亡就是盘旋在我身边的黑暗天使,由始及终”。而 “死亡”作为其创作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对于蒙克而言已并非完全是人生之悲剧,而更是新鲜生命及爱的开始。包括他看待自己的死亡也是如此:“从我腐烂的身体会开出鲜花,而我将在此得到永生。”
《嫉妒 I》
《嫉妒 I》,黑色石版印刷,手工上色(红、绿、蓝)于日本纸,1896,蒙克在柏林印刷商拉塞利处制作
奥古斯特·斯特林堡将他们一群来自北欧及德国本土的艺术家、作家、诗人等经常聚会的小酒吧起名为“黑猪仔客栈”。爱德华·蒙克也是其中的常客及核心人物。他与来自波兰的斯坦尼斯拉夫·普日贝谢夫斯基等人交往甚密。这群人思想前卫而开放,不喜欢受到教条的约束。甚至对待婚姻及感情问题也是随意而不羁。蒙克本人与普日贝谢夫斯基的妻子,黑猪仔客栈里的风云人物达格尼·朱尔保持着一段“情人关系”,普日贝谢夫斯基当然也是知情的。虽然因波西米亚人的“风俗”而并不受道德层面的约束,但画面中面向观众的作家依然一副因嫉妒与焦虑而“饱受煎熬”的样子。因为背后的两人,应该是蒙克与朱尔,正是准备抓住“欲望之果”。
《生病的孩子》
《生病的孩子 I》,四色石版印刷于宣纸,1896,蒙克在巴黎印刷商克洛处制作
《生病的孩子 I》,三色石版印刷于宣纸,1896,蒙克在巴黎印刷商克洛处制作
《生病的孩子 I》,双色石版印刷于白色横纹纸,1896,蒙克在巴黎印刷商克洛处制作
蒙克以年轻女孩贝琪·尼尔森为模特创作了可能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生病的孩子》。他在画面中重现了对于自己姐姐苏菲饱受肺炎折磨最终离世的记忆与场景。初期的作品是一件油画,蒙克以“令人惊讶且印象深刻的粗犷条纹捕捉画面中强烈的情绪,虽然使作品缺少一点形式感,但却是别的任何人都学不来的。”这些条纹也被保留到了版画的版本中,这正是人们苦苦追寻的客观的自然主义转化成了自身的对立面。其所能表达的唯一真实的客观,恰恰是自己独特的感知。这使得看画的人也不免在欣赏时加入自己的感情。从这个意义上讲,多数评论家都将《生病的孩子》视作艺术史上第一幅表现主义绘画。
《月光》
《月光 I》,五色木刻印刷于横纹纸,1896,蒙克在巴黎印刷商勒梅西埃处制作
《月光 II》,六色木刻印刷于薄纸板,1902,蒙克在柏林印刷商拉塞利处制作
画面中一个幽灵般的黑衣女子,漂亮但苍白的面孔仿佛点亮了夜色。一个可怕的黑影藏匿在她身后,像是她自己月色下的倒影,也像一个紧紧跟随她的鬼魂。画面中的色调并没有因为身处夜色之中而显得单调且黯淡,反而丰富且极具层次感。更兼有一层神秘的氛围。通常的认知是,画面中的女性正是爱德华·蒙克男女之情的启蒙之人,他第一个真正的恋人,克里斯蒂安尼亚城里著名的美人米莉·萨尔洛。一个有夫之妇。蒙克在与她的交往中饱受煎熬。房子的栅栏意味着将他俩从道德上隔绝开,米莉背对房子,拒绝进入,最终她还是离开了蒙克,而蒙克则很难再从这段感情中恢复过来。
《女人的三阶段(斯芬克斯)》
《女人的三阶段 (斯芬克斯)》,黑色石版印刷于横纹纸,1899,蒙克在克里斯蒂安尼亚的印刷商彼得森和威茨处制作
《女人的三阶段 (斯芬克斯)》,黑色石版印刷,手工上色(黄、绿、橙、蓝绿)于横纹纸,1899,蒙克在克里斯蒂安尼亚的印刷商彼得森和威茨处制作
《女人的三阶段(斯芬克斯)》,这又是一件蒙克关于生命主题的创作。整幅作品的场景描绘了女性一生的三个阶段:右侧身穿近似于婚纱的长裙纯洁少女,中间则是完全裸露身体的女子,周身散发情色与诱惑的意味;最左侧的女性则看起来年纪稍长,深色的衣裙显得朴素且保守,整体已失去神采。这个场景对应着古埃及神话中的怪物提出的谜题:“是什么动物,早上四条腿走路,中午两条腿,而晚上三条腿走路?”而斯芬克斯之谜的深层次表现为现实生活中的恐惧与诱惑。也有人把画面中三位女性解读为北欧神话中的三位命运女神——诺伦三女神。同样,此次展出中的这一件,亦是爱德华·蒙克珍贵的四色手工上色版。
《忧虑》
《忧虑》,双色石版印刷,1896,蒙克在巴黎印刷商克洛处制作
《忧虑》是一件向文艺复兴时期德国艺术大师阿尔布雷特·丢勒的版画名作《忧虑》致敬的作品。爱德华·蒙克一生未婚,童年起便经历至亲陆续离世的悲痛。常年离家游学并创作,使他与在世亲人之间的关系也并不算特别密切。到了晚年,更是因为严重的“社交焦虑症”而喜欢独自一人生活。所以,蒙克的一生,无论是其早年落魄之时或晚年功成名就,他身边真正的至交并不多。其中,贾普·尼尔森绝对称得上是他最亲密的挚友。作为艺术评论人的贾普,一生都在不遗余力地为蒙克摇旗呐喊。这件作品中男子的原型便是年轻的贾普。同蒙克一样,他也曾经历了一段与有夫之妇的糟糕恋情。画面中身处蜿蜒海岸线的贾普忧伤地思念着已然离他远去的恋人。远处背景中则出现了两个身影,很有可能是他的情人,奥达·克罗格及其丈夫。有趣的是,作为爱德华·蒙克非常重要的一件作品,《忧虑》与蒙克的肖像一同被印在挪威最高面额的纸币上。
《吻》
《吻 IV》,双色木刻印刷于浅棕色纸板,1902,蒙克亲自制作
爱德华·蒙克的木版画展现了他所使用的版画基质中最大的多样性。尺寸、厚度、质量、性能。从薄木片到粗木板,有相对廉价的松木、桦木与果木, 也有昂贵的红木。在刻画方面,其木版画也变现出很多的变化,从几乎只是薄薄地切割几下, 到复杂到几乎达到雕刻质量的技法;然而,最使人印象深刻的木刻是那些基质材料不言自明的,也就是说,木头的纹理成为了图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件《吻》便是其中的经典之作。这一主题也是蒙克相当重要的一个创作题材,始于 1891 到 1892 年的尼斯,蒙克以“吻” 为主题创作了一系列精彩的作品。除了不同时期几件油画以外,最为人所熟知的便是这件画面简单明了却极具张力的版画创作了。著名的分离派艺术家古斯塔夫·克里姆特的杰作《吻》也是从蒙克这件作品中汲取的创作灵感。
《胸针》
《胸针》,黑色石版印刷,1903,蒙克亲自制作
初遇爱德华·蒙克时,爱娃·穆多奇芳龄十九岁。这位年轻的小提琴演奏家正和自己的搭档在巡回演出的途中。年轻热情且极富才华的爱娃瞬间便迷倒了蒙克。但是,感情的挫折与对女性的恐惧与纠结,使蒙克依然对于这段新的恋情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与警惕。两人相处的时间并不长,因此,蒙克也没有为爱娃留下任何油画肖像。但是,通过一块用蒙克自己的话来形容“从我心头掉下的石头”作为基质而创作的以爱娃·穆多奇为主题的版画肖像却成为了经典。《胸针》以完美的创作技法,简单却极具视觉张力与美感的构图及画面,成就了这位肖像画大师所创作的可能是最杰出的,最出色的一件版画肖像。
(本文相关资料来自上海久事美术馆)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