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海满街法国梧桐里,长满了冷知识
原创 韩小妮 上海市民生活指南 收录于话题#荡马路16#冷知识1
“秋天到了,衡山路上的梧桐树落下一片微黄……”且慢,为什么植物学家说这句话写错了?上海现存最古老的行道树栽植于19世纪末,已经一百多岁了。它们分布在哪些路段?
为什么在闵行区的西南角,有不少以“香樟”命名的小区、商业广场?
答案全在这篇推送里。
一
一百四十多年前,文人葛元煦在《沪游杂记》一书中,这样描摹上海行道树的景致:
“租界沿河沿浦植以杂树,每树相距四五步,垂柳居多。由大马路至静安寺,亘长十里。两旁所植,葱郁成林,洵堪入画。”
这本书出版于1876年,往前推11年,早在1865年,上海就有了第一列真正意义上的行道树。
当时,公共租界当局在外滩扬子路(今中山东一路)栽下了以垂柳为主的多种杂树。那是近代上海行道树种植的开端。
1889年的外滩已经可以看到路旁的行道树
▼
1907年从外滩海关大楼的位置往南望
/Institut d'Asie Orientale丨Visual Shanghai
此后,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徐家汇路(今华山路)、杨树浦路、极司非而路(今万航渡路)等路段也相继植树。
上海是近代中国最早把行道树列入总体规划、进行规范化种植的城市。
1900年的上海街景路上成排的行道树
/Institut d'Asie Orientale丨Visual Shanghai
1889年,公共租界曾进行过清点,共栽植5280株行道树。原《文汇报》资深环境记者洪崇恩说,这当中的部分树木迄今仍然存活在上海道路旁。
二
在行道树的引进上,上海常常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许多外来行道树由上海引进、试种,最后大大充实了我国城市行道树的品种。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例子无疑是“法国梧桐”。
顾名思义,这种行道树最初是1887年由当时的法租界公董局从法国引进的。
原法租界行道树种植始于1868年比公共租界晚了三年
图为上世纪30年代的霞飞路(现淮海路)
/卢湾区志
此后,法国梧桐不仅与上海的城市形象联系在了一起,更是“开枝散叶”到全国许多城市。
从南京、武汉、西安,到青岛、大连……法国梧桐至今仍是中国城市行道树种的主力。
南京夏日的法国梧桐/新华社 孙参摄
张爱玲似乎对这种“洋梧桐”情有独钟,她的许多小说里都有它的身影。
但《金锁记》里这一句写错了:“不大的一棵树,稀稀朗朗的梧桐叶在太阳里摇着像金的铃铛。”
严格来讲,写“法国梧桐”可以,写“洋梧桐”可以,但写“梧桐”就错了。
市绿化部门告诉我们,“法国梧桐”是俗称,属悬铃木科,而真正的梧桐又称青桐,是锦葵目梧桐科。
从植物学的角度来看,两者实际上“浑身不搭界”。
让我们看图来对比一下↓↓
左边是悬铃木右边是梧桐
叶片形状不相同
▼
悬铃木的树干(左上)和树冠(左下)VS
梧桐的树干(右上)和树冠(右下)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提供
悬铃木反倒跟荷花是近亲,这个发现让植物学家也大感意外。
悬铃木属主要有三种:一球悬铃木、二球悬铃木和三球悬铃木。
有说法称,17世纪在英国伦敦,一球悬铃木和三球悬铃木杂交产生了二球悬铃木。
凭借适应性更强、生长更快等优点,二球悬铃木很快从伦敦推广到整个欧洲。这其中当然包括法国,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上也种着这种树。
我们口中的“法国梧桐”正是二球悬铃木。据说英国人自豪地称之为“伦敦悬铃木”,也俗称“英国梧桐”。
三
上海有60多种行道树,在中心城区,法国梧桐是当仁不让的“头牌”。
以黄浦区为例,根据2017年的数据,悬铃木以1.3万多棵的数量高居榜首,远远甩开排在第二位的樟树(1100多棵),669棵栾树则位居第三。
而目前上海历史最悠久的行道树是分布在衡山路沿线的悬铃木,如衡山路、高安路、岳阳路、余庆路等路段。
这些树大部分是19世纪末栽植的,如今已有一百多岁了。
1920年的贝当路(现衡山路)/Institut d'Asie Orientale丨Visual Shanghai
▼
1930年贝当路上的集雅公寓周围植被茂盛
/Raymond Vibien Family Album
丨Visual Shanghai
▼
2000年秋天的衡山路/周红钢 摄
有人称,法国梧桐是“君子树”:夏天把叶子撑开,像一把把大伞,给行人遮阳;冬天把叶子脱光,给行人足够的阳光。
不过,法国梧桐不是一天养成的,要生长到枝叶可以隔街“牵手”,大概需要30年。
余庆路上的法国梧桐/市绿化市容局提供
法国梧桐的寿命一般可以达到150-180年,但如果不注意保护,也可能中途夭折。
洪崇恩记得,曾有其他城市的绿化部门来讨教:为什么上海有些法国梧桐百岁了,还是长得特别好?
他道出了其中的秘密:
“这牵涉到植树规范。以前的法租界种树,尽管是插下一根小棍子一样的树苗,但必须挖8立方米、也就是2米见方的基坑,把营养土填下去。”
“这样一棵树种下去,才有足够的空间舒展根系。”
四
城市的绿意需要靠几代人的接力创造和守护。有时候,一条马路就是一本立体的“行道树编年史”。
在衡山路区域,不仅可以看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栽下的法国梧桐,还可以看到上世纪60年代种植的枫杨,70年代补栽的法梧,80年代种下的乌桕,以及近几年新栽植的七叶树。
衡山路附近昭平路上的七叶树
/韩小妮 摄
而在建国西路、武康路等路段,在80年代初栽植的法国梧桐映衬下,也可以看到少量60年代末70年代初种下的枫杨。
枫杨的枝叶▼
左为悬铃木,右为枫杨行道树也是“网红”武康路上
不可或缺的元素
/韩小妮 摄
还有一些行道树起到了让马路“化平淡为神奇”的效果,洪崇恩给我们举了几个例子。
闵行区的江川路在坊间被称为“中华香樟一条街”,近千棵香樟栽种于上世纪50年代末。
1960年初江川路刚建成不久时
▼
1964年江川路上的香樟尚未成荫
▼
现在的江川路香樟浓绿苍翠,一眼望不到边
/老闵行历史文化陈列馆提供
如今,这些年过花甲的香樟长得高大繁茂,树冠高度高达“六层楼”。每到春天抽出新叶,整条路都散发出沁人的气息。
闵行一度是上海商业地产最发达的区域之一,江川路周边不乏香樟小筑、香樟家园、香樟时尚广场等以“香樟”命名的小区、商业广场。
行道树竟然被新地产蹭了把热度!
跨越虹口、杨浦两区的四平路,直到上世纪90年代还是条平淡无奇的马路。
为了迎接首届东亚运动会在上海举行,绿化部门把四平路从海伦路到五角场超过5公里的路段全部栽上了银杏。
四平路的银杏/市绿化市容局提供
这些年,四平路成了欣赏秋色的“网红路段”。近30年树龄的银杏铺就一条超长“黄金城道”,引来无数爷叔“拍秋景搞创作”。
还有旅游机构以“中国最长金光大道”作为噱头,把四平路开发成了参观游览的风景点。
这里要说的是,虽然在上海中心城区,悬铃木“出镜率”最高,但在全市范围内,数量最多的行道树当属香樟。
截止去年年底,上海共有行道树约129万株。其中,香樟约占40%;悬铃木约占30%;其次是栾树,约占5%,银杏约占3%。
五
前不久,绿化部门刚刚公示了临沂路、兰陵路等22条(段)新增林荫道。如果全部入选,届时,上海林荫道将达到264条。
在炎炎夏日里,林荫道是全天然的空调。实验表明,与没有行道树的道路相比,林荫道最高可降温5℃到7℃,还能有效降尘,减少紫外线。
城市也在生长,面貌不断演变,假如遇到行道树“挡道”怎么办?
2004年,徐家汇公园三期建设时就碰到了这样的难题。
按照规划,宛平路南段(肇嘉浜路-衡山路)道路将拓宽至26米。
可是这样一来,原本该路段西侧人行道上高大浓密的法国梧桐就横亘在了马路当中。
最后有关部门想了个办法:
将这排行道树保留,辟建成道路中央隔离绿带,并在徐家汇公园一侧新建的人行道上,移植了一排大规格的法国梧桐作为行道树。
宛平路拓宽后原先的行道树被辟为中央隔离绿带
/市绿化市容局提供
宛平路拓宽后,原先的行道树被辟建成中央隔离绿带。
2012年,全长1018米的宛平路被命名为“上海市林荫道”。
六
秋已至,秋色不可辜负。我们向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要来了赏秋攻略:
黄山栾树是最早可供观赏的秋季观花观果植物,观赏时间段为9月下旬至10月。
银杏、水杉、无患子、悬铃木、乌桕、枫香等植物的观赏期则在11月下旬。
红枫的观赏时间比较晚,为11月底至12月初。
此外,市绿化市容局还向我们贴心推荐了赏秋的小众路段。
话不多说,上图!
慈云街的银杏▼
南奉-南亭公路的北美枫香▼
安亭路的乌桕▼
玉华路(图一)和江学路(图二)
的无患子
▼
延川路的珊瑚朴▼
北江燕路的金丝垂柳▼
隆德路的七叶树▼
万全路的马褂木▼
水电路的栾树/市绿化市容局提供
参考资料:1.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编著,《上海林荫道》,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10月第1版。
2. 《上海园林志》编纂委员会,《上海园林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年4月出版。
3. 洪崇恩,《道路美容师 城市绿卫士——探秘上海行道树何能独领百年风骚》,《中国花卉园艺》,2017年第6期。
4. 毛锦伟,《“法国梧桐”,真是来自法国吗?》,解放日报,2015年11月30日。
5. 姚丽萍,《绿化条例修订引出城市生态话题——悬铃木为啥成申城行道树主力?》,新民晚报,2015年07月30日。
6. 陈玺撼,《上海林荫道有望达到264条》,解放日报,2020年09月10日。
7. 曹刚,《寻找水泥森林里那一抹法国梧桐绿》,新民晚报,2009年07月21日。
8. 杨卓琦,《上海的林荫大计划》,瞭望东方周刊,2015年41期。
9. 上海市绿化管理指导站,《秋天的童话,申城街边的独家记忆》,微信公众号“绿博士”,2017年12月13日。
10. 洪崇恩,《申城记忆 | 上海行道树简史&金秋赏叶攻略!》微信公众号“上海城建档案”,2018年11月15日。
11. 申知沪志,《暑热将至,让我们聊聊申城林荫道》,微信公众号“方志上海”,2020年7月14日。
12. 张莹莹,《植物笼罩上海丨正午》,微信公众号“正午故事”,2017年11月9日。
- END -
写稿子:韩小妮 / 画图画:二 黑/
编稿子:韩小妮/ 写毛笔:陈冬妮/
做图片:二 黑/
拿摩温:陈不好玩/
版权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请给我们留言,获取内容授权
原标题:《上海满街法国梧桐里……长满了冷知识》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