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走近墨脱:竹藤编织让群众“指尖”增收
骑着摩托车,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墨脱县德兴乡群众高山将妻子江永红放在了德兴竹藤编加工专业合作社门口。江永红手中提着的塑料袋里装着高山抽空编织的竹编制品,她要将这些竹编制品放在合作社寄卖。在这里销售竹编制品以及香蕉等当地特色水果,是她家致富的门路之一。
位于西藏自治区西南部的墨脱县,地处雅鲁藏布江下游、喜马拉雅山脉东端南麓。平均海拔1200米的墨脱,湿润多雨、气候宜人。
居住在此的门巴、珞巴族居民擅长编织竹器、藤器,他们编织生产“邦穹”(扁圆形竹器)“休差”(圆柱型竹器)“休斯贡”(方形竹器)等制品,成为墨脱县靓丽的民族文化名片,深受人们喜爱。
为保护和传承好竹藤编织传统技艺,同时为当地农牧民增收致富开辟门路,当地通过培训编织能手、引进企业、建设加工厂房等方式,让农牧民群众实现“指尖”增收。
图为墨脱县群众正在技术人员指导下学习藤编技艺(资料图)
图为墨脱县群众正在技术人员指导下学习藤编技艺(资料图)
2013年,林芝市投资370万元,在德兴乡德兴村建起了520平方米的竹编、藤编加工厂。2014年,加工厂正式申报了墨脱德兴竹藤编加工专业合作社。
墨脱德兴竹藤编加工专业合作社既是农牧民竹编、藤编的培训基地,又是群众竹编、藤编产品的销售基地。
2014年7月,德兴竹藤编加工专业合作社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新型竹编、藤编工艺和原竹加工机具,开工建设竹藤编加工厂扩建项目,构建起“公司+农户”的竹编、藤编产业发展新模式。
走近合作社,竹编“邦穹”“休差”“休斯贡”,藤编斜跨小包、置物盘、藤椅等整齐陈列。过往的游人不时拿起一件竹藤编制品仔细端详、询问价格。合作社的生产车间里,工人们正忙碌地编织、加工这些竹藤制品。目前,这家合作社每年生产销售竹藤编织品上百万元。
除了德兴乡,在达木乡当地有关部门还通过对村民开展竹藤编织技能培训,让他们了解竹藤原材料如何开采、如何处理、如何编织。通过近两个月的培训,他们学会了藤椅等多种竹藤编制品。参与其中的农牧民人均创收1400多元。
无论是传统的“邦穹”“休差”“休斯贡”等竹编制品,还是现代的藤编斜跨包、摆件等竹藤编织品,当地群众利用当地自然资源的禀赋和一双巧手与奔小康的信心,为自家创收致富。
(中国西藏网 记者/王淑 王媛媛 图片由墨脱县委统战部提供)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