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国的酒桌文化为什么让人胆战心惊?
原创 看鉴君 看鉴
成年人进入社会,各种饭局少不了,喝酒也是免不了的。在酒桌上,有佯装喝醉逃避结账的;有喝多了丧失理智打架斗殴的;有不顾对方意愿,强行劝酒的……光怪陆离、种种乱象,被美其名曰为“酒桌文化”。
很多上过酒场的人都听到过这么句话——“不喝就是看不起我”,遇到这种情况,很多底气没有那么足的人,哪怕在心里回答过万千次“没错,我就是看不起”,也只能捏着鼻子乖乖干了这杯酒。劝酒这一行为,通过酒对身体的施虐与自虐,完美的表现出来了平日里掩盖在制度下的权力欲与控制欲。
01
喜欢劝人喝酒的古人们
前段时间,一个员工因喝酒过量而身亡的新闻,让大家对“酒桌文化”的批判一波接着一波。
其实所谓的“酒桌文化”古来有之。东汉光武帝刘秀就很爱劝人喝酒。
曹丕在《典论·酒诲》里是这么写的:“(刘秀)又设大针于杖端,客有醉酒寝地者,辄以针刺之。”你喝醉了,我就把你扎醒,让你接着再喝。曹操本人并不怎么喜欢喝酒,执政以后还曾一度禁酒,但他劝起酒来却很猛。
《三国志·魏书》第十八卷有云:“太祖征荆州,至宛,张绣迎降。太祖甚悦,延绣及其将帅,置酒高会。太祖行酒,韦持大斧立后,刃径尺,太祖所至之前,韦辄举斧目之。”
曹操在前面敬酒,典韦拿着大斧子在后面紧跟着,曹操向谁敬酒,典韦就用斧子向谁敬礼。那意思很明显:敢不喝?掂量掂量你这条小命吧!
这还不算,《世说新语》里面有一个劝酒的故事,说是有一个叫石崇的人,这个人知名度未必有和珅高,但人家干过比和珅还阔气的事情——跟皇亲国戚斗富,连皇帝的财富也不如他。石崇每次宴请宾客,都要安排美女劝酒,如有客人没喝干净酒杯里的酒,石崇就会命令家奴把劝酒的美女当场杀了。
有两个人经常去赴宴,一个王丞相,一个王将军。王丞相酒量小,为了美女不因为自己被杀,总是勉强自己喝,每次都喝得大醉。
而这个王大将军,每次轮到他,他都坚决不喝。直到杀了三个美女,这个王大将军依然神态如故,还是不肯喝。
丞相都看不下去了,责备大将军。大将军说:“他杀他自己家的人,关你什么事呢?”还有劝女人喝酒的。
《金瓶梅》中的潘金莲对于西门庆劝酒最开始也是表示拒绝的,她说:“奴家量浅,吃不得”,后来王婆帮着相劝,她才“接酒在手”。
在这些故事中,“酒”成了权力的介质,它体现的是封建王朝中权力的森然有序,它把纸面上的权力转化为了实实在在的人身控制,而人身控制则是古代权力的最典型特征。现在很多酒桌老手都觉得一个人喝酒没意思,因为对酒的上瘾,其实是对权力的上瘾。
酒越烈酒越多,控制的快感就越强。哪怕这权力再小,酒精也能放大,带来平时没有的快感。
所谓的:“不喝就是看不起我”翻译过来就是“你不虐自己就是不听我的,就是诋毁我的地位。”
久而久之,国人对酒既爱又恨。爱是功利性、面子的,恨则是情感性、生理性的。02
酒桌文化不是酒文化
当酒与自虐倾向结合在一起,大多数人也就不愿意带入自己日常的生活中了。所以如今的年轻人谈到白酒,负面看法往往占压倒性优势。
其实,他们讨厌的不是白酒,而是权力规则。
当初入社会的年轻人坐在酒桌上时,才发现酒桌上的考试比高考还要难,不仅有坐错座位的尴尬,甚至被人叫起来换座也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在中国,“酒桌文化”无非是病态的权力等级文化的延伸,通过自虐与他虐完成人身控制达到权力快感。
东亚文化圈以中国为主导,那些向中国学习先进文化的小兄弟们也发展了类似的“酒桌文化”。
在韩国、日本的酒场,总是充斥着上位者放肆的玩笑、严苛的规则与恶作剧,而下位者也乐于以自虐来表示顺从与归附。
种种情状似乎都要证明, 中国人似乎是讨厌“酒桌文化”的,可中国又有底蕴深厚的“酒文化”。“志气旷达,以宇宙为狭”的魏晋名士刘伶在《酒德颂》中有言:“有大人先生,以天地为一朝,万期为须臾,日月有扃牖,八荒为庭衢。”“幕天席地,纵意所如。”
喝高了,把天当被子,把地当床铺,低碳又环保。
“兀然而醉,豁然而醒,静听不闻雷霆之声,孰视不睹山岳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俯观万物,扰扰焉如江汉之载浮萍。”
喝得七荤八素,在刘伶眼中是对大自然季节更替,万物生长凋零看得无比淡然,这种“至人”境界就是中国“酒文化”的典型体现,不过,我们要学刘伶,多半会被认为精神出了问题。“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饮中八仙歌》)李白的诗酒江湖,我等凡人只能仰望。
即便是杜甫,也曾借他人酒杯,浇自己胸中块垒。“醉里从为客,诗成觉有神。”(杜甫《独酌成诗》)
酒在苏轼心中,还成了与古人交流的媒介,“俯仰各有志,得酒诗自成。”(苏轼《和陶渊明〈饮酒〉》)
除了这些知名人物,古代的文豪们大都是以酒佐诗。
“一杯未尽诗已成,涌诗向天天亦惊。”(杨万里《重九后二月登万花川谷月下传觞》)。南宋政治诗人张元年说:“雨后飞花知底数,醉来赢得自由身。”
酒醉而成传世诗作,因醉酒而获得艺术的自由状态,这是古老中国的艺术家解脱束缚获得艺术创造力的重要途径,这样的例子在中国诗史中俯拾皆是。
所谓“酒桌文化”与它大抵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03
反思酒桌文化
酒桌文化从古代产生的时候就可以看出,这是一种极其虚伪的礼节,发展到现代,因为虚伪,又衍生了许多规矩。
这就导致,如今的酒席上,劝酒成了一种风气。
酒不是自己要喝的,而是被逼着喝下去的。劝酒的不嫌事大,喝酒的如临大敌。这里搂肩搭背口称兄弟,那边敬酒说不喝连朋友都没得做。满嘴的火车,满场的醉态。这个时候说的话已经成了共识,不需要负责。
除此之外,势利在酒桌上尤其严重。酒逢知己千杯少,到现在是千杯酒中认知己。宿醉之后,知己也随着酒醒而消散。
没落的酒文化,兴起的酒桌文化形成了当下人们的寄托。寄托生活的没落,寄托生活的压力,寄托遥远的理想。之后,依旧照常生活。或许,这也是酒桌文化在现在存在的原因。
令人欣喜的是,如今的年轻人更加注重自身感受,试图摆脱“酒桌文化”带来的人身桎梏,让“酒桌文化”回归酒的本质,还原到最初的“酒文化”。
对于他们来说,只要不为功利,都能找到喝酒的快乐。
离开传统白酒酒桌文化的权力场,那些朋友间的聚会,知己间的畅谈,同学会共同的记忆,恋人之间的坦诚相对……忘掉社会地位赋予的头衔,撕下虚伪的面具,坦率交心,释放情绪,可能这才是喝酒的真正意义所在。对于你来说,喝酒最注重的是开心,还是最本真的口感,抑或是其他呢?
原标题:《中国的酒桌文化为什么让人胆战心惊?》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