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从观众一无所知到演出一票难求,小剧种瓯剧闯滩上海十年路

澎湃新闻记者 潘妤
2020-10-01 10:47
来源:澎湃新闻
文艺范 >
字号

从“上海的观众说,‘瓯剧,阿拉听不懂的’”,到昨晚的座无虚席、一票难求;从上海观众对这个剧种几无了解,到如今拥有了一大批固定的粉丝,勇闯上海滩舞台,瓯剧坚持了十年!用钉钉子的精神干工作,收获必定到来。”

美琪大戏院门口很多瓯剧粉丝

9月29日-30日、浙江瓯剧艺术研究院在上海美琪大戏院演出,带来一古一今两台大戏——四大南戏之一的《杀狗记》和原创现代戏《兰小草》。两场演出不仅全部售罄,现场气氛更是异常热烈,院长蔡晓秋因此在演出后不由发出了如上的感慨。

《杀狗记》剧照

就在十年前,瓯剧,这个浙江温州一带的地方剧种,虽然有着近400年历史,在上海几乎没有任何观众基础。但是,自2010年起,瓯剧艺术研究院几乎不间断的每年都会带着经典大戏造访上海。从最初温州商人老乡包场赞助买票,到如今积累了越来越多的固定粉丝,古老而小众的瓯剧艺术,在上海的十年坚持,最终赢得了自己的收获。

瓯剧起源于古老南戏,是流行在浙江南部温州一带的古老剧种,又称“温州乱弹”。因为以温州方言为表演基础,因此对于很多第一次接触该剧种的外地观众而言,有如天数,但瓯剧本身有朴素、明快、粗犷而细腻的特点,文武兼备,唱做并重,极富舞台表现力。加之瓯越大地,人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因此具有很独特的文化价值。

《兰小草》剧照

瓯剧艺术研究院是国内唯一演出传承瓯剧艺术的剧团,因此被称为“天下第一团”。但院长蔡晓秋很早就认识到,应该让瓯剧走出温州,走出浙江:“温州瓯剧是宝贵的非遗剧种,我们是现今留下唯一的‘血脉’,但若我们不能让剧种走出去,让更多人认识它、喜爱它,依旧只能让它停留在温州,那么我们顶多也就是‘温州第一团’,谈不上‘天下’。”

因此,从2010年开始,瓯剧艺术研究院就开始来到上海演出,第一次带来上海的是剧种的看家大戏经典瓯剧《高机吴三春》;2015年,在逸夫舞台又上演了《橘子红了》和《西园记》两场大戏;2016年,剧团在上海兰心剧院上演了瓯剧传统折子戏专场和新秀折子戏专场。经过几次演出,他们已经拥有了一群固定的瓯剧“粉丝”。

2017年,瓯剧两代演员共110多人到上海连演三场大戏:《那年那秋》蔡晓秋个人艺术专场、《狮吼记》和《白蛇传》。2018年,《高机与吴三春》和《青春瓯韵》折子戏专场在艺海剧院再度上演。

当年4月,瓯剧艺术收获了第28届戏剧上海白玉兰奖的荣誉,瓯剧研究院院长、也是剧团当家花旦蔡晓秋荣获白玉兰主角奖,青年演员吴鑫荣获白玉兰新人主角奖。

瓯剧坚持十年来上海演出,不仅收获粉丝和观众,也收获专家和业界肯定,很大程度也因为剧团拥有一支非常年轻却坚定的传承力量。

蔡晓秋

剧团的当家小生方汝将和当家花旦蔡晓秋都是当下瓯剧的领军人物,两人都是从1991年进入艺校学瓯剧开始至今,已搭档近30年。而他们之后,2008年招录的瓯剧大专班28名学员业已进入瓯剧院参加工作,成了瓯剧这一古老非遗剧种最年轻的传承力量。

近些年,方汝将和蔡晓秋带领团队主张古老瓯剧都市化、精致化,坚持瓯剧走出去,让更多城市的老百姓喜欢上瓯剧。他们努力让瓯剧变得青春朝气;用好的作品来提升传统的品质,不断地与这个时代互动。

蔡晓秋说,“每次‘闯滩’上海都是对自身团队和作品的考验和检阅,我们非常热爱上海这个海纳百川的国际大都市,热爱上海的舞台、热爱看戏专业又包容热情的上海观众。上海从来就是戏曲大码头,因为这里有最懂行却也最挑剔的观众,也有最能接受戏曲创新和发展的市场。”

在蔡晓秋看来,经典作品需要不断演出,才能使经典作品得到活态的传承。瓯剧院就是努力通过这样一场又一场高要求的演出,让观众一起见证经典剧目的传承,一起见证青年演员的成长。

    责任编辑:张喆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