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到底有多少人被吓死在浴室里?

2020-10-01 07:3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上流工作室 网易上流 收录于话题#都市灵异系列18个

作者 | 鸡米饭

编辑 | 豌豆

不少社畜最爱干的事情,就是在浴室里放声歌唱,用莲蓬头的温暖抚慰一身的疲惫。

然而,最近的新闻却让一些人产生了对浴室的恐惧,帅气小张因为浴室推拉门玻璃爆炸受伤,原来,浴室这么不安全的吗???

但哪怕装了防滑垫、防爆玻璃,还是有人会害怕浴室,好像浴室这个地点总有着独特的磁场,让人忍不住浮想联翩到某些让人心里毛毛的东西。

或许,你也会在浴室感到莫名恐惧吗?

(提示:部分图片可能高能,害怕的盆友建议关掉流量只看文字)

别人洗澡都会感到放松,但有的人洗澡,都会克制不住脑补出一部恐怖片,情节可以是鬼待在浴室的角落,可以是总觉得自己被盯着看,又或是闭眼冲水时似乎听到了开门的声音……

尤其是当你一个人在家,紧闭的浴室,哗啦啦流动的水声,一起构成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密室。外面在发生些什么,你完全听不见,但越是听不见,你就越想听见,于是恍惚间你就好像真的听见了门外有动静!

此刻你心里的警铃已经开始响起,但你默默安慰自己:理智一点,一定是你加班晚归的室友回来了。你试着叫了声,但没有回音。

一定是听错了吧,你努力克制住心里的恐慌。

但不一会,你又开始瞎想了——天哪,不会是有坏人进来了吧!老子好怕啊,手无寸铁啊,我还裸着!

在这样的想象下,好好洗澡是不可能的了,越快越好就成了第一要义,迅速抹完沐浴露,几分钟内冲冲擦干身体,穿上衣服,打开浴室门的一瞬间,原来外面谁都没有,一切正常,这时你才能镇定完成接下来的步骤。

以上就是一个浴室恐慌的人的典型心路历程,据上流君观察,这样的人不在少数,只是不同的人表现不同。

有人一旦闭眼,就会觉得有只大白鲨张着血盆大口在旁边盯着自己;有人宁愿泡沫流进眼睛里,都要坚持睁着眼睛洗澡;有人不敢闭眼太久,左右眼睛轮换着睁;还有人不敢直视镜子,生怕看到些别的什么……

但凡屋里有个活人,比如室友或妹妹、弟弟,他们一定会承担这样的角色:坐在浴室门口等候呼叫或是聊天,生生把一个人洗澡变成两个人的狂欢。

实在是因为,浴室真的太可怕了!

事实上,浴室变得如此恐怖,很可能是许多恐怖电影的“荼毒”。

其中最为经典的,非希区柯克的《惊魂记》莫属,这部1960年横空出世的惊悚片,通过78个镜头、52次剪接、花费7天时间拍摄完成的3分钟浴室谋杀蒙太奇片段,如今已成为影史经典。

黑色人影缓慢逼近,哗啦啦的水流夹带着鲜血,女主惊恐的表情特写,每个镜头都没有直接的凶杀画面,但每个镜头又都在你耳边细语:“你以为你家浴室就是安全的吗?天真!”

△伴随着紧凑的音乐,黑影越来越大

这个恐怖桥段实在太过深入人心,在影片上映的当时,就吓得许多观众回家后不敢一个人洗澡,时至今日也是不少人的童年阴影。

后来人类也不改复读机的本质,无数电影都致敬了浴室杀人的桥段。纪录片《78/52:希区柯克的洗澡戏》中就不完全地罗列了许多借(复)鉴(刻)了浴室惊魂场景和镜头语言的电影。

事实上,《惊魂记》之前还有更早出现的浴室谋杀电影——亨利·乔治·克鲁佐的《恶魔》,讲了妻子和她的好朋友在浴室谋杀丈夫的故事,谋杀段落和反转戏都在浴缸里发生,其精彩程度在今天看来也完全不亚于《惊魂记》。

△浴缸画面实在太可怕,上流君一个人承受就好,大家看看海报吧

据说当年希区柯克看完气得不行,因为自己想拍的竟然已经被别的导演给拍出来了,所以到了《惊魂记》,浴室里没有浴缸,主角用上了淋浴。

怎么说呢,最惨的还是观众,看完《恶魔》不敢泡浴缸了,看完《惊魂记》不敢洗淋浴了,叫人如何是好?愁啊。

在希区柯克之后,好莱坞对浴室杀人的执着加倍,比如《猛鬼街》中浴缸里升起的利爪。

影迷们津津乐道的斯坦利·库布里克的《闪灵》,其中的浴室戏也是全片的高潮,性感女郎变成浑身腐烂的恐怖老太婆,让人毛发直竖。

△上流君自觉打上马赛克了

《小丑回魂》90年代初版中,小丑也贡献了一个著名的恐怖场景:他从浴室出场,给房间沾染上不祥的血红色。

当年让无数观众做噩梦的《电锯惊魂》也将惊悚场景选在了一个肮脏且不见天日的浴室,并将之打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密室”,除了杀手留下的简短讯息,在这里可以说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实际上,浴室确实是凶案的重灾区,不少现实中著名的凶杀案和浴室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浴室在这些案件中存在感很高,往往是因为人们首先在浴室中发现尸体,浴室不一定是杀人现场,但很可能成为遗弃尸体的地点。

比如在2006年震惊全台湾的花莲五子命案中,警方前往遭遇不幸的这户人家侦察时,全屋被布置成“密室”,而五名子女的尸体,被发现包裹着棉被叠放在三楼一间狭小的浴室里。时值夏季,尸体腐烂很快,现场惨不忍睹。

警方注意到,浴室的通风口和门缝都被米色胶带层层封死,甚至一楼后门下方的门缝也用了毛巾塞住,而房屋内干净整洁,看不到打斗痕迹,很可能被凶手清扫整理过。

显然,凶手将尸体陈放于逼仄的浴室,采取种种密封措施,都是为了给自己争取逃跑时间和拖延现场被发现。

另一种情况是凶案中的尸体处理通常在浴室里完成,尤其是一些情节特别恶劣的凶中。

日本北九州监禁杀人事件中,主犯松永太于1996年至1998年间,精神控制自己的恋人绪方纯子,两人合谋将七名被害人(其中六人是绪方纯子的家人)监禁折磨达半年之久,并让他们之间互相残杀。这些尸体几乎都在浴室内用菜刀、锯条肢解后,再用搅拌机捣碎投入大海。

而在近几年的案件中,比如令无数人揪心的章莹颖案,凶手同样不约而同地选择在浴室内处理尸体。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浴室空间狭小,即使留下痕迹也不至于波及很大范围,又有水源,方便凶手清理痕迹。

这些案件的情节耸人听闻,容易在人们心中留下深刻印象,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提及浴室便联想到凶案或不祥感的思维回路。

从心理因素来看,浴室集结了几种不同的恐怖类型。

首先是幽闭恐惧,这类患者害怕密闭或者拥挤的场所,担心这些场所会发生未知的恐惧,严重的甚至会出现焦虑和强迫症状。浴室本就是家中较小的房间,隐私习惯则会使人在使用这个空间时关闭门窗,不少无窗的浴室关上门四舍五入就是一间密室。

其次是镜子恐惧,镜子这个恐怖元素长期在各种鬼故事中占据一席之地,在不少故事中被描绘为一个联系超自然世界的通道,比如经常有人说半夜两点半后不能照镜子,否则会看到别的人,这个传说就曾经让上流君宁愿憋尿到天亮也不肯去厕所。

△《京城81号》里就有照镜子的桥段

除了各种恐怖传说的推波助澜,科学研究也发现,如果盯着镜子看,会产生“陌生人脸错觉”,也就是说会看出一张新的人脸,或是感觉有个陌生人在镜子里盯着自己。

另外,照镜子还多少带有直面自我的反思意味,对不少人来说这堪称一项挑战,再健康的人长时间照镜子,都会感受到压力。

更糟糕的是,浴室还连通了下水道。盯着下水道口看,是不是总觉得里面会爬出来什么虫子或别的什么?人类在进化过程中习得了对肮脏、幽暗本能的厌恶和恐惧,以此来自我保护,可浴室再干净再白,还是无法改变浴室下面就是下水道的事实。

△《惊魂记》中著名的下水道口转场

除此之外,一丝不挂可谓是习惯了穿衣服的现代人类最为脆弱的时刻。人类在进化中失去了毛皮的保护,脱下衣服无异于把自己暴露在充斥着未知危险的空气中。而最安全的裸体时刻,恐怕只有仰仗被窝结界的庇护,因为洗澡不仅使人处于毫无保护的情况下,洗头时还不得不闭上眼睛,则更是切断了人获取信息的最重要的视觉来源,很容易造成不安全感。

△害怕你就睁开眼

所以浴室虽然空间不大,却不可思议地集合了这么多能够触发人类恐惧的点,比起外星人、怪兽这些遥远的鬼怪,浴室近在咫尺,难怪会变成现代人难以回避的梦魇。

当然,往好处想,浴室也常常是人们灵感的来源。闭上眼睛,听着水流的声音,这一切不仅意味着暴露和脆弱,也可以指向平静和沉思,给我一个浴缸,谁还不是个哲学家呢?毕竟阿基米德就悟出了浮力定律,你也有机会!

△浴室加上音乐和夜灯,趴体燥起来也不是不可以

实在还是害怕的话,不如换个角度想想:洗了这么多次澡都没有发生什么,可能浴室里的小怪物,一直在暗中保护你呢。

[1]史上最著名三分钟惊悚画面,用了78个机位,7天拍摄.[EB/OL].单向街书店,2018-05-12

[2]死在浴室,诗意且暴力.[EB/OL].破词儿,2018-02-28

[3]Caputo, G.B.(2015).Dissociation and hallucinations in dyads engaged through interpersonal gazing.Psychiatry research,228(3), 659-663.

[4]Caputo,G.B.(2010).Strange-face-in-the-mirror illusion.Perception,39(7), 1007.

原标题:《到底有多少人被吓死在浴室里?》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