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在表情包刷屏的时代,我们为什么还要读诗?
昨天
久前,一首名叫《夜里》的诗歌在抖音和微博流传,浪漫的文字被稚嫩的字迹书写在方格本上,许多人误以为这是小学生手笔,纷纷赞叹“太会了”“被感动到哭”。
然而很快就被啪啪打脸了,原作者在微博上站出来,称有人盗用自己的诗。原来所谓的小学生诗歌,不过是抖音、微博的传播策略而已。
没有了小学生诗歌的“光环”,这件事很快被人遗忘,这首小诗也被淹没在海量的信息资讯中。
事情过后,不免让人感慨,好的诗歌需要所谓的“儿童诗人”的噱头,才能引起大家短暂的关注,诗歌已经无法挽回地变成了小众的爱好。
今天为什么还要读诗?
在八十年代,诗歌也曾有过高光时刻,那时候,诗歌就是大IP,顾城、北岛、海子就是当时的顶流。
八十年代著名诗人北岛、舒婷、顾城、谢烨合照
而今天,信息爆炸,每天都有追不完的热搜,刷不完的短视频,甚至连聊天都不需要文字了,上表情包就行。
越来越多人认为,这是一个诗歌无用、诗意无存的年代。那么,我们究竟为什么还要去读诗呢?
我想,首先是因为美,即语言的美感。
语言苍白如我,日常烦躁的时候,只会说“啊啊啊啊,烦”。
而在李清照的笔下,这种情绪称为:“剪不断,理还乱”。
当你想表达“孤独”的时候,只能刷几个沙雕表情包。
而当代诗人白鹤林用《孤独》一诗,把一个人的寂寥讲得十分浪漫:
“从童年起,我便独自一人照顾历代的星辰”。
除了语言的美感,更重要的是诗歌传递的精神力量。
前不久一位“工地诗人”在网上打动了许多人。来自陕西榆林的李小刚,今年35岁,工作是在工地开装载机,他喜欢阅读和朗诵。
他手捧砖块,在工地读诗。伴着脚下的黄土、头顶的烈日,他一边用汗水筑就自己的生活,一边大声读海子、徐志摩、李白、杜甫。
人们被这位朴素的工人的诗歌声感动,是因为从中听到了他对生活的热望。
还有年初新冠肺炎肆虐全球之际,英国国宝级演员海伦 · 米伦在家中诵读十七世纪英国诗人约翰 · 多恩的传世名篇《没有人是一座孤岛》,诗中那句“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丧钟为你而鸣”,至今仍振聋发聩。
这就是诗歌的力量,就像电影《死亡诗社》里的教授所说:
“我们读诗、写诗不是因为好玩,而是因为我们是人类的一分子,而人类是充满激情的。没错,医学、法律、工程、商业,这些都是崇高的追求,足以支撑人的一生。但诗歌,美丽,浪漫,爱情,才是我们活着的意义啊”。
我们不仅需要生存,还需要美,需要生活的诗意。
别去「读」诗,去感受吧
在少有人读诗的当下,哈佛大学终身教授斯蒂芬妮 · 伯特就写了一本书——《别去读诗》。
斯蒂芬妮 · 伯特曾在TED发表演讲《我们为什么需要诗歌》,被《纽约时报》誉为“当代最具影响力的诗歌评论家之一。”
她想通过这本《别去读诗》消解大家对诗歌这门艺术的紧绷状态,打破人们对诗歌的偏见。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这本书要叫《别去读诗》呢?
其实斯蒂芬妮 · 伯特说别去读的“诗”,是那种单一的、没有灵魂的、千人一面的诗,“诗”这一个词掩盖了诗的丰富性与多样性,让诗成了一个令人畏惧的单一概念,堵住了每个人通往诗歌的道路。
诗歌就像你听的音乐一样,是一种工具,音乐用声音创造事物,诗歌用词语创造事物。所以我们要去读不同的作品、不同的类型,走进不同的诗人的内心世界,获得不同的体会。
更重要的是,别去“读”诗,而是去用心“感受”一首诗,斯蒂芬妮·伯特说:
“诗歌不是‘诗’,而是一首首的诗歌,能够支持民权运动,抚慰垂死之人,庆祝新生,带你进入无法想象的角色和环境,促使你辞职、找到新工作或根本不工作,给你带来如同猜字谜、缝纫、观看或打一场篮球比赛,或者完成数学推理题一般的快乐,最重要的是,它能让你感觉自己并不是孤身一人”。
然而对许多人来说,即使知道诗歌有种种妙处,却也只能“望而却步”,因为他们想读诗但读不懂诗。
《别去读诗》这本书从六个不同的维度——感觉、角色、形式、难度、智慧、共同体——入手,解锁一首诗歌的正确打开方式,展现了不同时代的诗歌如何相互影响、交流,并与我们的生活发生联系。
你大可以把这本书看作是一门哈佛大学的诗歌选修课,在斯蒂芬妮的带领下,一起去重新解读诗歌,像寻找自己喜欢的音乐那样,找到自己喜欢的诗歌。
如果说,诗歌是一趟列车,可以帮你抵达迷人的远方,那么这本《别去读诗》,就是你手中的路线图。
而这本书,也正是「未读会员计划」的10月「未读之书」!
成为「未读Plus会员」,可以直接获得这本书,附赠独一无二的原创藏书票,还能和书友们线上共读此书,聆听编辑的深度分享,一起交流你心中的诗意。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