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百年上海设计展”,以设计讲述城市历史和时代审美

澎湃新闻记者 黄松
2020-10-01 08:23
来源:澎湃新闻
艺术评论 >
字号

 9月30日下午,由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上海刘海粟美术馆主办的“百年上海设计展”在刘海粟美术馆开幕。展览以时间为轴线,通过近300件不同类型的实物、手稿和文献,构成二十世纪前后上海设计样貌,其中涉及平面、产品、教育、机构等多个领域,也从中探讨设计背后的生活美学、商业理性和经济制度,发现塑造上海设计品质所需的人文与地理环境要素。

如何从上海百年设计中寻找和选择300件展品?

展览团队将1843 年至今的百年设计分为“ 汇流”“奋进”“开拓”三个时间跨段,以20个上海设计故事主题、向观众历时性地扼要展示代表性案例。每件作品的展签也对应到主题之中,其中20余件设计手稿、文献为首次公开展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设计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与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和国家经济与政治内容关联紧密,设计承载的意义在各个历史时期是不同的,展览中300件展品从历史图(影)像、实物遗存、字体、文本记录等形式,讲述了1900年世纪之交为开始,不同时期的设计关于实用的、经济的,以及民生与政治方面的不同侧重和考量。也可以从社会学的角度梳理出不同时代的文化、经济、技术、政治与市民生活。

在展览开幕仪式上,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院长曾成钢表示,“近百年来,上海作为中国近现代设计最重要的发源地,孕育了具有典型中国都市文化特征的现代设计样式。今天,上海作为世界设计之都,在全球化不断推进的时代潮流中,‘上海设计’又以先锋者的姿态成为中国设计文化不可或缺的主力军,引领着中国当代设计的发展。上海美术学院设计学科坚持以传承百年上海设计文脉为己任,以弘扬海派设计文化为导引,以‘上海设计问题研究’为学科发展核心定位,在挖掘上海设计历史资源的同时,通过跨界融合、资源协同,借助机制创新,充分发挥地理和文化优势。”

展览现场,杭稺英1930年代所绘海报

回顾上海设计百年缩影

上海设计的萌发与洋务运动、国际贸易、印刷出版、工业制造及其标准、工商法规、职业教育等关联紧密。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国货运动、新生活运动与人口增长的持续影响,为上海设计带来良机。城市民生需求推动了建筑、纺织、艺术、食品、日用品、广告、教育等行业的发展,并培育出市场与品牌意识及世界都市的生活方式。上海逐渐成为中外工业资本、生产技术与设计汇流的中心。

“ 汇流”部分展品

在这一时期对应的展品中,包括有20世纪初期出版物,以及其中包括的封面和字体设计;固本肥皂、龙虎仁丹、佛手味精、美华利钟、华生电扇、马力颜料等国货,而通过可见的包装,也可透析当时的审美和生活风貌。

龙虎仁丹的包装设计

右为美华利钟

二十世纪下半叶,社会主义三大改造、计划经济下的工业现代化和改革开放为上海设计推波助澜。在国计民生、出口创汇和国家生产标准制定等领域,由上海设计并制造的电子、轻工和日用品发挥了引领作用。改革开放后,上海再次受到西方现代主义设计思潮的影响,并在交流、竞争、奋进过程中积极建构设计行业与教育规范,从而形成新的设计观念,丰富了上海设计的内涵与社会功能。

“奋进”部分展品

这一部分由一件1949年9月29日的《解放日报》开始,这一天报纸头版最醒目的红色是由曾联松设计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有此开始,中国的设计也转向了新的时期。

曾联松设计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从日用产品设计史的角度,不能不提到“三转二响带咔嚓”——这是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初市民结婚家庭所用的六样生活用品,“三转”即自行车、缝纫机、手表,二响就是台钟、收音机,“咔嚓”是照相机。

展览现场

以照相机为例,1958年1月,第一架部件全部自制的上海牌58-I型照相机试制成功,标志着中国制造的照相机正式走向工业化生产线,至1968年,上海照相机厂生产出第一台“全民相机”——海鸥4B型双反相机。由于结构筒单、故障率低且性价比高,因此这款照相机的产量为当时国产相机之冠。从此,上海产品“好用、好看、好记”的美名开始名扬全国。

上海牌58-11型35毫米照相机,约1960年代

永久自行车商标设计,1949、1951年佚名,1957年倪常明,1976、1980年朱钟炎

展览中顾世朋设计的“美加净”产品包装让人记忆深刻,也有此引出聚焦1960至1965产生的“美工组的品牌故事”,根据亲历者赵佐良介绍,他所在的“美工组”是上海轻工业局旗下上海食品日用化工工业公司组建“食化美工组”。当时顾世朋、钱定一分别负责日化组和食品组,他的师父就是顾世朋,当时采取的是师徒相承的形式。当时美工组采用新材料与新工艺,集中力量设计了化妆品类的美加净、蓓蕾、蝴蝶和食品类的牡丹饼干、大白兔奶糖、光明啤酒等包装,受到普遍青睐,上海设计也通过商品走进了千家万户。

“美工组的品牌故事”展品

1964年,顾世朋、赵佐良的师徒合同

二十一世纪的上海设计,在行业创新、国际交流、设计研究等发展过程中逐渐融入世界体系。通过对当下设计现象的研究与思考,竭力完善新产品与技术开发的设计理念与方法,并满足未来的品质标准和市场需求,同时将上海设计历史资源的商业与文化价值转向以品质追求为主导的美好生活。经济实力的增长,让新一代设计师以更自信的姿态在信息、环境、人工智能等领域开拓更多元的上海设计。

“开拓”部分展品

画家从事的设计

在数字技术作为设计方式之前,从事设计行业的专业人员一般都有比较扎实的绘画功底和美术眼光,大家熟知的胡伯翔、杭稺英、金雪尘、李慕白、钱君匋、陈之佛、张光宇、丁浩、蔡振华、张雪父,等等,美术的造诣让他们也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他们涉及的领域包括有书籍设计、月份牌。

钱君匋、丰子恺在1920年代做的书籍设计

其中,钱君匋素有“钱封面”的雅称,他曾说:“我在30年代也曾经积极吸收西方美术的风格,用立体主义手法画成《夜曲》的书面,用未来派手法画成《济南惨案》的书面。设计过用报纸剪贴了随后加上各种形象,富于达达艺术意味的书面,如《欧洲大战与文学》。”

开幕式现场

陈之佛、丰子恺等也是在上海成长起来的书籍装帧设计家。从日本留学回来的陈之佛创办了自己的设计公司——尚美图案馆,专门接办各式平面设计和丝绸、花布的图案设计。在书籍封面设计中,他坚持采用几何与传统图案,同时与欧洲现代艺术家一样善于借鉴古埃及、古希腊的视觉元素和表现手法进行创作。丰子恺因长于漫画与散文,因而他的封面设计也以漫画见长,如《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三等车窗》等,在诗意中透出浓浓的生活情趣,艺术感染力强。

陈之佛设计的封面

此外,“月份牌”也是画家参与设计的重要部分,1925年,杭稺英组建“稺英画室”,并陆续邀请金雪尘、李慕白等商业艺术家加盟,月份牌广告至此面貌大变,并将月份牌这种商业美术形式推向鼎盛期。该画室仍以郑曼陀式的擦笔水彩为画法,但他们在实践中发现炭精粉容易让鲜亮的水彩色黯淡下来,因此从迪斯尼的彩色卡通电影中汲取技法,只在明暗交界处使用少许炭精粉,暗部尽量使用色彩渲染法完成。如此一来,画面中的女性因为鲜亮的色彩面更显妖娆,旗袍更加灿烂的笑容遂成为流行的商业符号。

1910-1930年代的“月份牌”

而谢之光、金梅生、周柏生、丁云先、张碧梧、潘思同等人就是这一时期的月份牌大家,这批杰出的商业艺术家巧妙利用月份牌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进行创作。

1940年代,杭稺英设计的杏花楼月饼盒

新中国成立后,月份牌的表现技法也转换到新时期的宣传画之中,李慕白、谢之光、金梅生等人1956年在上海年画培训班的教学培养了沈家琳、庞卡、王伟戌、黄妙发等一批后起之秀。这些民国时期的月份牌画家将擦笔水彩画技法传授给年轻一代的美术工作者,有力推动了上海乃至中国实用美术的发展。

“上海市第一百货商店”年画,陈飞,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55年

1960年代,乐口福海报

新中国成立后的上海设计教育,在此次展览中也有涉足,展览从上海的上海印刷学校(1953)、上海市轻工业学校(1956)、上海市美术专科学校(1959)、上海市工艺美术学校(1960)四所学校入手,展览将展示当时学生的毕业作品,也让当下习惯于电脑制作的设计专业,再次看到手工的功底和价值。

《漫画日记》(笔记),孙绍波绘,上海市工艺美术馆学校,1980年

一部上海设计史就是一部中国设计史

展览由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设计系副系主任赵蕾担任策展人,另有高级工艺美术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赵佐良、上海风景工作室美术指导资深平面设计师姜庆共和上海今天设计有限公司创意总监马德岗三位担任展览顾问。

其中赵佐良是上海设计的亲历者和设计者,也是上海有代表性的设计师。马德岗是展览展陈的总设计师,展陈的细节把控源自于他。展览中的文本、文献、以及百年词条的梳理确认来自姜庆共。

赵佐良代表策展团队发言,他回忆2012年以来上海美术学院对于“上海设计”研究项目的关注,在筹备过程中,也采访和了解了上海设计先辈和爱国企业家如何创立自己的品牌,如何与洋货进行竞争,开创了中西汇流的局面;也在梳理中看到了太多设计师的手稿和作品,也看到了其中的温度的。

展览在回顾过去中,启示着当代,当代设计师怎么样在新形势下多元开拓,设计和创新品牌?也希望通过展览挖掘上海设计的精神——中西合并,开放包容,海纳百川。

展览现场

“上海从上世纪的30年代起,就与巴黎、纽约、伦敦的时尚繁荣一样。今天,上海不再是巴黎、纽约和伦敦,上海是独一无二的魔都,所以上海以更加开放主动的创新形态拥抱世界文化,做出上海有腔调的设计。所以‘百年上海设计展’还在继续,展览不是开始,也不是结束,‘百年上海设计’在进行当中。”赵佐良说。

展览现场

展览开幕仪式后,推出主旨论坛“百年上海设计”,中国现代设计教育的奠基人、上海科技大学创意与艺术学院副院长王受之在论坛发言中建议,上海建独立的设计博物馆,他指出上海的现代设计门类齐全,“一部上海设计史就是一部中国设计史,多少年以来我们用上海品牌,所以,把上海的设计史研究好,约等于把中国设计史做好了。”

展览现场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杭间提到了“现代性和上海设计”,他看来,上海设计是西方的工业文明影响下的中国社会形态发展而来的中国设计,它跟中国传统设计非常不一样。其中包含了“启蒙”和“现代技术的现代性”,从蒸汽机到电子管,再到互联网,我们的设计能不能沿着技术进步路线发展呢?其中涉及到如何评价“上海设计”、“上海百年设计”和“中国百年设计”。

展览现场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方晓风,由上海设计,谈及海派文化,在他看来“海派”与“京派”真正差别,一个是走向现代,一个是固收传统的,所以“海派”并不是地方概念。当时上海“海派”文化形成也不是一个地方人造成的,我们谈“海派”的时候会谈到长三角和江南文化,“海派”实际上吸引了很多人才,上海现代化是全国造就的,并不是一个地方人造就的。

展览现场

据悉“上海百年设计展”展期持续至11月26日,展览期间每两周都将邀请研究学者、设计师、收藏家和普通市民推出“上海设计学者谈”(10月11日)“上海设计大家谈”(10月25日)、“上海设计藏家谈”(11月8日)等四场分论坛。

刘海粟美术馆馆长阮竣认为,“百年”是一个虚设的数字,历史的梳理和呈现是“百年上海设计”研究的节点,也是向公众传递精神的节点,上海正在建设世界设计之都,梳理上海设计是一个起点,通过这个起点,也是在展望未来。

    责任编辑:陈若茜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