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夺冠》背后,你并不知道的真实郎平

2020-09-30 11:2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今天,#白浪是郎平女儿#登上了热搜第一。

在经历了改名、撤档等一系列波折后,《夺冠》终于上映了。

在电影中饰演郎平的巩俐,无论在形态、表情、语气,都对郎平进行了像素级复刻,同时也融入自己的理解。看到巩俐在片场的背影后,不少网友恍惚了——一头短发,背影微驼……这分明就是郎平。

巩俐在片场 

而饰演青年郎平的演员,叫白浪,是郎平的女儿,之前有过十年的排球运动员生涯。

白浪视母亲为精神偶像,但郎平说:“我有两个女儿,一个是白浪,一个是女排。”天平的两端,始终难以达到完美的平衡。

白浪饰演青年郎平 

作为教练,她率领中国女排多次重回世界巅峰,体坛人称“铁榔头”。

但其实她的身体早就成了“纸榔头”——膝盖做过7次手术,浑身上下都是伤。在中国女排成功的背后,郎平牺牲了很多。

关于这位“中国女排灵魂人物”的脆弱时刻,电影里没拍的,郎平很少在媒体面前展现的,呱妹都写在这篇文章里了。

1960年12月10日,郎平出生在天津市一个贫寒之家,郎母每个月都要为粮票发愁。彼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小小的郎平一直营养不良体弱多病。

在父亲郎家骅的鼓励和影响下,郎平喜欢上了运动。每天都奔跑跳跃,原本病怏怏的她,竟顽强地越长越高,越长越壮。

郎平一家人 

小时候的郎平懂事得让人心疼。

郎母年轻时腰不好,每天下班回家一到楼下,她就从五楼“噔噔”跑下来,帮妈妈扛自行车上五楼,那时她不过12岁,再累也一声不吭。

但对于自己的心事,郎平又十分克制。郎平羡慕同学有漂亮的转笔刀,眼巴巴地望着文具店的货架,但从来不朝母亲要。穿姐姐郎洪穿小的衣服,她心里感到不平衡,也从来不跟母亲说。

童年郎平 

在郎母的眼中,郎平是一个乖巧的孩子,她唯一叛逆的事情,就是14岁那年瞒着母亲去体校报名。

老师觉得郎平有运动天赋,让去她体校训练。但郎母不同意,她觉得郎平成绩好,应该冲刺清华大学。

少女郎平 

郎平报名体校的事情暴露后,体校老师答应郎母,如果郎平以后进不了北京队,也保送她进北京体院,郎母才勉强同意郎平上体校学排球。

郎平得到母亲的允许,决心把排球打出个成绩,经常练到周末都不回家。大概是练得太狠,郎平骨膜发炎,医生叫她不要剧烈运动。

郎平后来进入了国家队 

那段日子,郎平只能坐着练托球,但她心思细密,留心观察教练训练别人的要点。等身体恢复之后,她跟进得特别快。

教练感叹:“这孩子悟性真好!”姐姐郎洪也在体校练球,打了五年还是业余水平,但郎平连跳四级,从体校进北京青年队,又从北京队进国家队,自此开启了自己排球生涯的荣光。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女排处于弱势地位。

隔壁的日本女排,有“东洋魔女”之称,在教练大松博文的严苛训练下,屡次夺下世界冠军。

这种训练方法被引进中国,包括郎平在内的队员,在教练袁伟民的带领下,进行魔鬼式的训练。 

魔鬼训练 

那时,郎平每天早中晚要各练扣球300下,经常练到手臂发麻。为了加大强度,还要和男陪练练习。

双臂练得又红又肿,被球砸破头,砸破脸,流鼻血,这都是家常便饭。那时她就有了一个绰号叫:“朝阳大炮”。因为她对自己特别狠。

在这种狠劲下,1981年,郎平随中国队参加第三届世界杯。

1981年11月16日,女排夺冠 

在那场中日大战中,她以一技暴扣击败日本队。

中国女排七战全胜,拿下中国三大球(足球、篮球、排球)首个世界冠军。全队扣球1116次,其中郎平一人扣球407次,命中率极高。

她的名字响彻世界体坛:“中国的铁榔头,一锤一个雷霆!” 

郎平扣球姿势被制成邮票 

之后的1984年,她再次在奥运会上大放光彩,接着一次次中国神话被创造,揭开中国女排“五连冠”的黄金年代。

其中四个冠军,是郎平作为主力打下来的。

26岁,运动员最好的年纪里,郎平宣布退役。

对于此决定,大家都不理解,只单纯地认为她将不再继续为国争光了。

而辉煌是大家见证的,背后的苦只有自己知道。

伤病一直和她如影随形。因为过长过强的超负荷训练,她的身体早就出了问题,膝关节老伤严重,前后做过12次手术,平时甚至还会因磨损,而掉出碎骨片;比膝伤更严重的是她的腰伤,她每天都必须戴着一个护腰,因为当时她只能靠吃止疼片,才能维持场上不倒。

术后的郎平 

1986年的退役,是她最艰难的抉择。

退役后的郎平,被国家安排到了北京市体委,任职副主任。这是个旁人求之不得的“清闲大老爷”的活儿,郎平却拒绝了,她说:“我不是个当官的料”。 

1987年,郎平决定赴美留学。非议扑面而来,有人说:“郎平是中国女排的象征,民族英雄不该加入出国潮。”

她说:“我不能躺在冠军的奖杯里,吃一辈子的老本。从女排的队伍退下来,我什么也不是,必须从零开始,开辟新路。” 

这个决定不是闹着玩的,此后的留学生涯,让郎平吃尽了苦头。 

一个星期只花五六美元,顿顿都吃三明治。为了赚取学费,郎平在十个夏令营做教练,从美国东部的纽约,一直到美国西部的洛杉矶,后来又跑去意大利甲A排球俱乐部当球员赚钱。  

左:白浪 中:郎平 右:白帆 

8年海外磨砺,郎平终于经过严格的考试,取得体育管理专业的硕士学位,还认识了丈夫白帆,生下女儿,取名白浪。“浪”和“郎”谐音,寓意着“辽阔的大海孕育出一朵活泼的浪花”。  

白岩松说:“有郎平的地方,就有奇迹发生。” 

毕业之后的郎平,先后担任了新墨西哥大学女排主教练和日本八佰伴全明星队主教练。此时的郎平,已经到了带哪个队,哪个队就能夺冠的地步,名副其实的“香饽饽”。

然而,在1995年,郎平放弃了国外优越的生活,回到了祖国。 

郎平回归 

自郎平退役后,中国女排主力球员也相继退役。从1988年开始,中国女排的成绩便一路下滑。 

1992年奥运会排名第七;1994年世锦赛更是掉到了第八。曾经风光一时无两的中国女排沦为了一支二流球队。 

这时候,国家体委想到了郎平。然而,此时的郎平在国外的年薪至少20万美元,她会愿意回国拿着500元人民币的月薪么?体委没有抱任何希望地给郎平发了份电传:“郎平,祖国真的需要你!” 

郎平毅然决定回国 

这句话让郎平心头一酸。经过反复纠结,郎平做出了回国的决定:“我离开国家队这么多年,但大家还是想着我,尤其在女排最困难的时候,要把这副担子交给我,这是一种信任和托付。”

郎平毅然决然回到了祖国,将全部的心血倾注在一盘散沙的中国女排上。

沉寂的中国女排,终于又迎来了曙光。 

1995—1998年期间,在郎平的带领下,中国女排开始一点点复苏。但这一切的成绩都是郎平拿健康换来的。 

“全身的关节没有一处是好的,晚上睡觉时,身体和床之间所有缝隙都要塞紧,否则会疼得难以入睡,心脏也像老人一样无力。”

浑身伤痛的郎平 

直到身体出现了多次昏厥,郎平才知道,真的撑不下去了,这种情况下如果继续带队,“这是对中国女排的不负责”。

1999年初,郎平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中国女排,在告别会上,这个已到不惑之年的“铁榔头”泪流满面。

当郎平再次回归中国女排时,已经是14年之后的2013年。 

这次的郎平,依旧是临危受命。中国女排再次跌入谷底,伦敦奥运会上,甚至输给了30年都没输过的日本队。 

“郎平,祖国真的需要你!”这是郎平此生都无法拒绝的一句话。这回,郎平提了一个条件:“必须保证我对女排选人用人的话语权。” 

捧杯的郎平 

该换血时就换血,该洗牌时就洗牌,再次回归的郎平,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取消了“没人性”的军事化管理,发掘了朱婷、袁心玥,张常宁等一大批人才。“

允许她们化妆打扮,允许她们看电视剧、上网购物等等,让她们生活得高高兴兴的。这群90后姑娘不仅变美了,在国际赛场上也更有竞争力了。

后勤医疗上,郎平也是下足了心思:“从美国请来最专业的体能训练专家和伤病康复专家,取消了蹲杠铃等损害膝盖的练习,取而代之的是科学化的管理和训练,女排姑娘们的伤病一下少了很多。” 

女排之路的艰辛,郎平再清楚不过了,曾经吃过的苦,受过的伤,她不允许再发生在这群年轻的孩子身上。

郎平拥抱女排姑娘 

因此,郎平在带队的过程中,很少摆出教练的严酷架势,而是像妈妈那样时刻给她们关怀和包容。 即便是队员做得不好的地方,郎平也都是以鼓励为主。 

终于,低迷的女排又重新找回了生命力。 

2015年世界杯,中国女排夺得冠军;2016年奥运会,中国女排夺得冠军;2019年世界杯,中国女排夺得冠军。 

里约奥运会夺冠 

很多人说,郎平带出来的这届女排,是有史以来最具亲和力的一届。在没有赛事和训练安排时,这群姑娘们也爱扎堆逛街,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她们不必背负那么多的民族情结、英雄情结,更多的时候,她们是个符合自己年龄特征的普通女孩子。 

“我是普通女人”,这是郎平的心声,只是她的这份普通在“神坛”上无处安放,而她希望年轻的孩子们不用这么负重前行。

1981年到2019年,中国女排一共夺得了十个世界冠军,其中的八个都有郎平的全程参与。

郎平获“国人之光”的美誉 

而近几年,关于郎平大家讨论的更多的是,郎平将于2020年东京奥运会后退出排坛一线执教的行列。

是啊,郎平老了。60年光阴白驹过隙,郎平在排球事业上跌跌撞撞了47年,几经风雨。 

在鼓励姑娘们披荆斩棘时,郎平常常说:“我一个快60岁的老太婆都在拼,没人好意思懒”,这也许正是女排精神的魂魄所在吧。

女排精神永存 

“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

是你一路虽走得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旧眼中坚定。人生不是一定会赢,而是要努力去赢。” 

郎平,辛苦了!

文案丨Gråtrunka 

设计 | 王媛媛

运营丨李广博 卢月丽 李婧琨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