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海九亭当年如何“空降”一座古建筑:从桂林公馆到荟珍屋

澎湃新闻记者 陈若茜
2020-09-29 08:44
来源:澎湃新闻
艺术评论 >
字号

在上海松江九亭镇,隐藏着一座幽静、古雅的园林建筑——“荟珍屋”。20年前,收藏家赵文龙利用自己收藏的古建筑亲手建造了这处园林建筑,园中现汇集十多栋明清两代及民国时期的优秀古建筑,既有花厅、楼阁,也有祠堂、牌楼。其中,被抢救保护的原荣毅仁先生住宅,尤其引人注目。

昨天,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的《从桂林公馆到荟珍屋》新书发布会在“荟珍屋”举行,该书以纪实的方法披露了“荟珍屋”建造往事,同时也反映了时代大潮中的一段历史。

“荟珍屋”景观

《从桂林公馆到荟珍屋》的作者、“荟珍屋”主人赵文龙是一位古建筑、古家具的收藏家、鉴赏家,他是上海松江区收藏协会会长、松江区第五届人大代表。

《从桂林公馆到荟珍屋》

赵文龙的祖父和父亲都曾是海上闻人黄金荣的桂林公馆(今桂林公园)的花匠,他自小在桂林公馆玩耍,耳濡目染,对中国的古建筑、古园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过在收藏圈近40年的摸爬滚打,20年前,赵文龙斥资在九亭买下一块土地,开始利用自己收藏和抢救的古建筑构件建造“荟珍屋”。

《从桂林公馆到荟珍屋》的作者、“荟珍屋”主人赵文龙

古建筑一开始是鲜少有人问津的,那是全国拆除旧民居的高潮,得益于一批有眼光的藏家深入山区收藏老房子,才保留下一批优秀的,甚或来不及编入文物保护范围的古建筑、古民居。

“荟珍屋”景观

“荟珍屋”景观

“荟珍屋”如今早已成为当地的一座“地标”,成龙、马未都等知名人士的到访,被爱马仕品牌相中作品牌发布地,得到古建筑保护专家阮仪三的肯定等,都令这座“空降”的园林式古建筑更加声名远播。

“荟珍屋”景观

2000年前后,赵文龙刚刚开始在此辟池垒石、架木起屋,建造“荟珍屋”。建造的初衷是为了用老房子打造一个自己的木作博物馆,用于陈设自己收藏的古家具并还原古人的生活场景,弘扬传统木作文化。

“荟珍屋”景观

“荟珍屋”景观

“荟珍屋”大木结构老房的营建是从大门左侧的一处小花厅开始的,用于建造花厅的建筑构建正是赵文龙二十五年前从一个收古董的人那里买来的一堆老房子残件花板,经过精心设计后,竟呈现一派修旧如古,古色古香的氛围。

“荟珍屋”景观

“荟珍屋”景观

“小花厅和古代家具物品展示出来的效果,让一个念头在我脑海油然而生,我要把自己收藏的老家具和古董慢慢地全部放到老房子里,还原祖辈的生活场景和生活方式。”赵文龙说。

这也坚定了赵文龙用更多古建筑来修建“荟珍屋”的想法。之后他又相继收进荣毅仁办公楼、黄炎培书房、民国第一任市长吴少卿和张啸林、杜月笙等众多名人捐款建造的观音堂以及明代大宗祠等,打造出一个园林式的“荟珍屋”。

“荟珍屋”景观

赵文龙见到荣毅仁旧宅时它已经被拆落成门框、窗框、护墙板、旧木料等堆满地,经验告诉他这是一栋民国年间优秀的木制建筑,他分多次从不同的人手上将这些分散的门窗、扶墙板、楼梯、壁炉架、窗帘罩找全,全部买下进行复建。

“荟珍屋”景观

除了这些叫得上名的名人旧居,荟珍屋里收藏的近百幢老房子的木架结构,更多的是赵文龙从徽州一带破败不堪的明清大宅中抢救出来的。

“古建筑保护专家阮仪三是主张原地保护的,这是古建筑保护的上上之策。但是这么大的国家,光凭阮仪三一人之力是不够的,很多未来得及编入文物保护范围的建筑尤其是散失各处的古民居还是被大量拆除了。各地出现的一批有眼光的藏家包括成龙、秦同千、马国湘、赵文龙等,他们收藏并异地复建。虽不如原地保护,却比拆掉、毁掉、了无痕迹胜过百倍。”上海市文史资料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祝君波说。

“荟珍屋”景观

阮仪三表示,希望“荟珍屋”保存下来的这些古建筑将来要让更多的人来参观,让大家认识到中国传统建筑重要的历史特征和文化内涵。

完工后的“荟珍屋”“占地一二十亩,内有古屋十余座,廊廊相连,错落有致;又有小桥流水,古木苍天,红鱼潜底……”因为“荟珍屋”的营建,收藏江南明清苏作古家具几十年的赵文龙也将收藏重心转向古建筑收藏,并投身徽派古建筑的抢救、修复和保护。

“私人园林是种高境界的把玩,荟珍屋并没有一个很完整、周全的设计,只是随着喜好慢慢建造调整。中国的榫卯结构房屋,为这种把玩提供了条件。一棵树、一块石乃至一栋房子都可以调整变换,真是其乐无穷。”赵文龙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荟珍屋”景观

近年来,赵文龙和他的团队又参加了松江老城区和奉贤地区古镇的抢修和抢救工作。他认为,我们祖先留下的古建筑,以及榫卯结构等技法,是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和传承它们是自己应尽的责任。

    责任编辑:李梅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