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侧记|凡人微光彰显上海抗疫精神,每个英雄的面孔都应被铭记
郁斐 设计
每一个抗疫英雄的面孔都应该被铭记。
9月29日上午,掌声多次在上海世博中心响起,1000名上海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300个先进集体代表、100名优秀共产党员、80个上海市基层党组织受到上海市委市政府表彰。
回望8个多月前,新冠病毒肆虐,武汉告急,上海首位“最美逆行者”钟鸣奔赴武汉一线,1649名上海援鄂医疗队员分九批次于除夕夜起相继出征,来自各大市级医院的医护人员纷纷入驻上海“抗疫堡垒”,为人民生命而战,为国家安全而战。
在2400多万人口的上海,各行各业守望相助,凡人微光彰显出上海抗疫精神,在机场、道口、社区、医院、宾馆等都有每一位抗疫英雄的值守。从守城门到守国门,大家共同书写出一幅“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抗疫答卷,而上海的抗疫精神正是中国力量的缩影,奋勇向前,无畏艰难,为城市筑起铜墙铁壁,更为世界传递抗疫先进经验。
医者使命,责任担当
早在1月23日小年夜,在接到国家卫健委发出的紧急调令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钟鸣,仅仅用了3个小时就逆行而上,驻守在金银潭医院ICU病房,成为了“上海最早逆行者”。
在上海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钟鸣第一个站上讲台,再次回忆那段特殊的时刻。
许多人曾问他当时有没有感到害怕,钟鸣坚定地回答:“我是一名医生,面对突发的疫情,治病救人是我的职责与使命所以,我不怕。”
钟鸣之后,上海总共派出9批次1649名援鄂医疗队员,白衣为甲,逆行出征,他们奋斗在金银潭、雷神山等,承担了武汉1/3的重症患者。在心理和生理的双重考验下,白衣战士一直战斗到封山、关舱。
仁济医院呼吸科医生查琼芳用音频、文字记录了在金银潭医院的67个日夜,最终撰写成《查医生援鄂日记》。在抗疫的日子里,她上过15小时的夜班,担心病人有情况发生,人生第一次戴着口罩睡觉。身在抗疫一线,她不断感受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温暖,大家共同坚守在冰封雪飘的武汉,有自愿在凌晨接送医护人员司机师傅,有捐赠爱心雨伞的企业,还有始终坚持帮医护人员理发的Tony老师。
日记里写道:“这世上可能确实没有超级英雄,不过是无数人都在发一分光,然后萤火汇成星河。”
“我们都是凡人,面对未知病毒都会紧张害怕,面对身心重负都会疲累难受。但当穿着厚厚防护服的我们,看到病人痊愈的那一刻,却有常人无法体会的巨大喜悦。”援雷神山上海医疗队员、岳阳医院医生樊民感慨,“医生,是无悔的选择,是神圣的事业。抗疫是一时的,而救死扶伤的事业是一生的。”
而在上海,市级医院抽调精兵强将,入驻上海公卫中心。来自瑞金医院急诊科主任毛恩强即作为高级专家组成员获得上海市抗疫先进个人的殊荣,“在那里,我开启了‘24小时连轴转’,全身心沉浸在这一新发疾病研判。最终用毕生所学,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基本弄清了发病规律,提出和建立了核心的治疗措施。”
人性之光,生死相依
回望过去,一幕幕暖心的瞬间,一张张生动的照片,连缀成众志成城的长卷,融化冬日严寒。
病房里的生死托付,落日余晖下的医患真情,出院时隔着口罩温暖相拥,生动记录着抗疫中的一丝人性光亮。
3月4日,在武汉三院重症病区,一位患者出现自发性气胸,来自上海仁济医院的医生余跃天跪着为患者做胸腔引流,他说:“在这场攻坚战中,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尊重,都值得努力,都值得冒风险。”
3月5日,在武大人民医院东院,来自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刘凯医生陪患者看了一次日落。出院后,这名患者拉小提琴向救治过他的医疗队员们表达感谢。
“这样的互动是医患关系的动人表达,更超越了医患关系,展现出人与人之间在疫情面前的守望相助。”坐在表彰会现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援鄂医疗队领队朱畴文眼眶里噙着泪水,在这次武汉救治的过程中,让他触动最深的就是人与人的感情,“是因为这种情感的相连和沟通,让医生和病人抱成团,凝结成一股无可征服的力量,打败了病毒。”
在上海新冠肺炎患儿救治定点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白衣天使犹如妈妈一般照顾着患儿,在这里最小年龄的患儿仅仅只有7个月大。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传染科护士长夏爱梅正是其中一位白衣天使。
“针对年龄小的患儿,我们护士24小时陪护他们,6个小时一班,除观察病情外,还给予生活照护,包括喂奶、换尿布、喂药、洗漱等,对于年龄偏大的患儿,护士还会帮他们做心理辅导。”夏爱梅坦言,正是这样的精心照护下,无一例患儿发生病情恶化,治愈率达到100%,也正是这样的爱与关怀,医护人员们收获了患儿家人的信任和感谢。
共同抗疫,守卫城市
抗疫是一个共同体,每个岗位都是战位,每个人都是战士。
面对新冠疫情带来的压力与挑战,上海公安民警闻令而动、勇挑重担,始终坚守在防控疫情、打击犯罪的阵地上,与医护、街道、居委等方方面面的力量并肩作战,共同为上海披上了疫情“防护服”。
新冠疫情发生后,黄浦公安分局新天地派出所副所长李勇,临危受命率队入驻浦东国际机场开展境外人员隔离筛查工作,牢牢守住了防境外输入的第一道关口。
社区也是一份强大的抗疫力量。
虹口区凉城新村街道城市运行综合管理分中心党支部书记张雷在第一时间部署落实街道“挂图作战”的防疫方案,跨前一步制定一整套居家医学观察者垃圾上门收集工作流程。同时,他还组织多方力量为居家医学观察人员家周边、辖区公共设施等280多个点位进行每日消毒工作,排除居民对疫情的恐慌。
而来自浦东新区塘桥街道南城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吴斌斌,在92个楼组成立70个党小组,首创“无接触式”发放口罩3.75万只,全覆盖无遗漏确保确诊病例不扩散、密接人员全隔离、输入风险严防控,为居民织密一张安全防护网。
“守好一道门,守护一座城”,作为众多奋战在国门一线海关关员中的一份子,上海口岸传染病防控工作的主管业务科长张奕在疫情中从未请过一天假,他7X24随时待命,制定口岸防控方案,用专业筑起一道坚固防线,用信念撑起一片无疫晴空,用奉献化身守护国门安全的无畏战士。
他感慨,“这份荣誉来之不易,是对整个上海海关连续奋斗了8个多月的肯定。荣誉是属于大家的,成绩也是属于每一位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洒下过汗水的同志。”
他们是无数的凡人微光,照亮了天空,驱散了阴霾,彰显出上海精神、中国力量。请铭记这每一张为人民生命拼搏过的面孔。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