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浮世风情与市井百态丨歌川广重:名所江户百景

2020-09-27 19:3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说起充满风情的日本元素,浮世绘这个词一定会浮现在许多朋友的脑海,它是一种起源于17世纪日本江户时代,主要描绘人们日常生活、风景和戏剧的艺术表现形式。

简单来讲,浮世绘即是描绘世间风情的画作,自诞生以来,就一直受到市井百姓的喜爱。

浮世绘的流行风潮一直延续到今天。

比如,西武铁道劝导文明乘车的招贴画。

比如,NEC电脑品牌发布的新品广告。

再比如,脑洞大开的画师制作的现代社会元素闯进古代日本的有趣图片。

浓厚的超现实味道,有点微妙,又有点好笑。

但痴迷浮世绘艺术的不只有市井百姓,浮世绘的绘画特点是强调线条、大量无阴影的平涂和不严谨的透视关系,这些“反学院派”的绘画方式对欧洲印象派画家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正如画家梵高喜爱、收藏、临摹浮世绘,因为他也经常以自然为绘画的主题,而浮世绘使他回归到大自然中去。

右侧为梵高临摹作品

在写给弟弟提奥的信中,梵高提到:“我的每幅作品都深受这些日本画的影响。”

右侧为梵高临摹作品

这位被梵高临摹的画家就是歌川广重,被誉为日本“浮世绘三杰”之一,他擅长运用秀丽的笔墨、和谐的色彩,表达富于诗意、氛围柔和的大自然景致。

《名所江户百景》是歌川广重的代表作,许多版画家也表现过江户地区的各个有名风景,但未有一人像广重一样把对人世的情谊也添加其中。

这本图集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日本江户时期的民间百态:浪漫的樱花、婀娜的歌舞伎、人头攒动的街头……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他相对柔和、清新的风格让他的作品看起来接受度更高,装饰性也更强,充满着世间的情趣和美好。

一起来欣赏吧。

春部 

春之部是四部中最富有生机的一部,配色也相对更加清新甜美。

- 日本桥雪晴 -

1856-1859年

《日本桥雪晴》是该系列的第一幅作品,展现了他的整个艺术视野——崇高与世俗的并列呈现。

富士山的底部被一层薄雾覆盖,头顶白雪的富士山雄伟地耸立在地平线之上,俯瞰着整个景色。

右边用单色标出的是德川王朝的江户城堡,自17 世纪初以来,德川王朝一直是日本权力的把持者。

画面的下半部分,以清新浓郁的河水为特色,描绘了北岸鱼市的熙熙攘攘。

画面中央拥挤的桥建于1603年,即著名的“日本桥”,自1605以来,它一直是官方测量全国所有距离的点。

- 永代桥佃岛 -

1856-1859年

建于1698年的“永恒之桥”在它即将流入江户湾之前横亘在合田河上,这是江户时代最长的桥。

在满天星斗及明亮月光的映照下,我们从江户湾桥下看到了冢田岛夜间场景:

巨大的柱子上暗蓝色的色调暗示着那里生长有大量的藻类,船桅上微妙的闪光的痕迹则是月光的反射造成的。

下方普鲁士蓝色的深潭则暗示了桥的阴影,一段色彩的渐变后月光海洋的淡蓝色让画面看起来更加的生动迷人。

- 越后屋 -

1856-1859年

画面提供了俯瞰的视角,让我们得以观察一条熙熙攘攘的长街,街道两旁的商店铺着瓦片,屋顶呈线形。

这条笔直的道路在消失在一大片传统形状的日本云团之前就开始急剧变细,带有一丝夸张的美感。

宏伟地飘浮在云层之上的是富士山,真实的外观在这个系列中是独一无二的。

三井纺织厂沿着街道的两侧延伸,右手边是棉纺厂对面的商店越后屋,也就是现在的三越百货商店,至今仍然是东京相当受欢迎的商店之一。

- 上野清水堂不忍之池 -

1856-1859年

清水观音堂初建于1631年,是江户佛教寺庙建筑群的一部分,仿照京都的清水寺建造而成的。

采用长柱和横木支撑舞台的“悬造式”手法,是这个建筑最有特色的地方。

画面中一个巨大的红色阳台像船头一样伸出,掩映在盛开的樱花树丛中。

这些樱花烂漫地绽放,肆意而热烈,与池畔的高而细的松树相映生辉,而阳台的红、樱花的粉则与旁边池水的蓝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广重的这幅画作采用了俯瞰的视角,樱花环抱的清水堂、月之松和不忍池,在这种视角下,呈现出了极强的纵深感。

- 龟户梅屋 -

1856-1859年

这件作品是广重整个江户百景系列中非常著名的作品之一。

画面中直逼眼前的是一株梅树的部分树干,它有着奇怪形状的枝干和圆圆的白色花朵。

广重利用对树干色彩的渐变处理让画面有了一种版画从未有过的三维效果。

透过这棵树的树干,我们可以往画面深处看去,有更多的梅树上绽放着花朵,往来游客无不驻足观看,这种构图方式也让画面自然产生了景深的效果。

夏部 

夏之部,颜色骤然丰富起来,葱郁的树木,盛开的繁花,一派夏日景象。

- 昌平桥圣堂神田川 -

1856-1859年

这是《江户百景》系列中描绘雨景的三幅作品中的第一幅,这三件作品都属于夏部,可见在广重的笔下,夏日雨景给予画面的震撼性要远大于春日的细雨。

画面前景是半座小山,郁郁葱葱的绿色表明了这是夏季植被最繁茂的时节,细细的雨丝从画面上方斜斜地降落。

远处的山上有17世纪为研究儒学而建的御世尊祠,但广重巧妙地只描绘了祠堂的外院墙,剩下的建筑物都隐藏在大树之后,惹人好奇和联想。

这件作品中的雨丝表达的非常含蓄,并不激烈,看起来也很柔和,符合初夏梅雨时节的特点。

而这样的小雨带给人们的困扰并不是很大,因此河面上的船夫和路上的行人们,甚至空中的小鸟,都显得从容而安逸,他们享受着这温暖的初夏小雨,并不着急躲避。

- 大桥安宅之夕立 -

1856-1859年

这件作品是被几乎所有的艺术评论家认可的精彩作品,梵高就是根据这件作品创作了油画作品《雨中的桥》。

为了让来势汹汹的大雨更加生动,广重采用了相当夸张的手法,但起到了极好的写实效果。

乌云下的雨幕被他用各种纵横交错的线条描绘出来,乍看杂乱实际则极为震撼,让人立刻可以感受到狂风暴雨的冲击。

雨幕下是长长的木桥,上面的行人们尽量佝偻着身体试图躲避雨滴和风。河面上有一个孤独的木筏,船夫正尽力撑着桨,让木筏和自己在大雨中的河面上保持平衡。

- 堀切菖蒲园 -

1856-1859年

广重为这件作品提供了一个类似偷瞄一般的视角,设置在鸢尾花丛底部的视角让眼前的鸢尾花有一种树木般的高大坚实感,削弱了花朵本身所带来的柔弱性。

河对岸的花丛中有着正在赏花的人们,衣着华丽的女子们与头戴斗笠的男子们穿梭在花丛中。

花的娇嫩与游人的闲情雅致交织在一起,让这个夏日的场景轻松而愉悦。

在日本,鸢尾花是美好女性的象征,而广重让其与女子们同时出现在画面中,则让观众们更加的加深两者之间的联系,为两者互相增色。

- 龟户天神社境内 -

1856-1859年

这件作品描绘了著名的“鼓桥”,这是一座以中国桥设计模型为基础的桥梁,具有一个类似鼓边缘的夸张拱形,极具观赏性。

广重选取了桥的一部分进行描绘,而并未在画面中完整的展示这个奇特的桥型。

这是一个紫藤花盛开的时节,桥的周围到处是这种烂漫的紫色,尤其是河对岸,密密麻麻的紫藤花树下坐满了纳凉赏景的市民们。

更远处的蓝色山峦身影填满了整座桥的拱形底部,既表明了山峦的巨大,又让整幅画面充满了蓝色的凉意,适当地减弱了花朵色彩带来的绚丽感,让画面多了几分平静。

近景处的一束垂下的紫藤花,像是为画面设置了一个半遮掩的帷幕,让画面的构图显得更加生动有趣。

秋部 

秋之部呈现出更加成熟稳健的风貌,这部分作品以市民游览风景名胜和丰收节日等内容为主,并以在秋天的最高峰观赏秋叶为标志。

- 市中繁荣七夕节 -

1856-1859年

七夕节每年在旧历的七月初七举行,这是源于中国古代传说的节日,这个节日传入日本后,到江户时代晚期,就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会举行大型庆典的重要节日。

在这件作品中,竹子上被挂满了各种彩色的写满了祈福话语的纸条,它们与其他装饰物一起在风中飘扬,与绿色的竹子相得益彰,灿烂美丽,充满着节日的欢乐气氛。

仔细辨认竹子上悬挂的装饰物,它们有着各种各样的形状,有的是鱼,有的是西瓜,有的是葫芦又或是算盘、账簿等,这代表着各行各业的人们对自己工作的良好愿景。

远处的富士山在这些节日庆典装饰后若隐若现,弱化了它的雄伟和壮丽感,增添了几分节日的轻松与美好,反倒散发出一种别样的美感。

- 神田绀屋町 -

1856-1859年

在广重描绘江户的诸多作品中,这幅版画是展现他高超构图手法的杰作之一。

在这件作品中,他运用了大量的物体和元素来对前景进行遮掩,意在突出处于后景中的幕府将军城堡。

城堡中巨大的瞭望塔和城堡尖顶在树丛中隐约可见,尽管被处理的非常隐蔽,但却让人更加充满向往。

前景中有大量的带着印花图案的布条在风中微微荡漾,这是一种以和服布料制成的织物,被切割成合适的宽度,用来作为窄毛巾或发带赠送给购买和服的客户,或者作为店铺宣传赠送给目标人群等。

初秋正是人们采购秋冬和服的好时节,商户们正为此进行着各种提前准备。

- 月之岬 -

1856-1859年

透过神奈川县一间艺伎院敞开的推拉门,我们看到了江户湾。

秋天的天空中的月亮大而明亮,江户湾并没有因为夜幕的降临变得萧条,仍然承载着各种小船帆,看起来不失忙碌,鸟群在天空和水面之间飞过,更为背景增添了几分动感。

而在艺伎的房间里,吃剩的食物随意的摆放在榻榻米上,这暗示着夜深人静,客人已经离开。

一个艺伎正在纸门后,三味线放在她的身边,她结束了一天的工作,正准备休息,左前方的纸门后另一个艺伎的站立的剪影则表明她正打算离开这个房间。

欢愉过后,一切归于宁静,尽管外面依旧有着劳作的气息,但月夜下,房间要回到本来的模样了。

- 真间之红叶手古那之社继桥 -

1856-1859年

手古那神堂位于弘法寺内,是为传说中的女子手古那设置的灵堂。

手古那是个美丽的女子,有很多男子想与她成婚,她自认无法满足所有人的需要,善良的她并不想伤害任何人,因此她最终选择了投海自尽。

惋惜于此的人们建立了这个神堂,希望能够庇护她免于灾害和痛苦,后来这个神堂也就变成了江户居民的参拜的地方。

画面选取了一株枫树后的视角,从树杈中间向远方看去,神社在视线的远处,深色的鸟居几乎与周围的景色融为一体,这也暗示了手古那当初的想法,她并不想那么与众不同,而是希望与其他人一样正常的生活。

农舍与大片的树林在神社的对面,大片的黄色土地与前景中的枫叶一起表明了这是一个深秋的傍晚,更远处的群山则沐浴在晚霞中,红色的晚霞诡异绮丽。

冬部 

冬之部体现了广重擅长留白的画法,他预设了雪的形态,然后用线描和块面将雪表现出来,没有画雪却使得江户处处是雪。

冬天随着新年的到来而结束,也为作品画下了休止符。

- 浅草金龙山 -

1856-1859年

金龙山的浅草寺曾多次出现在广重的笔下,他用不同的季节与角度,反复描绘了这所直到现在都非常重要的寺庙。

在这件作品中,他选取了寺庙门入口的角度向寺庙建筑群内部望去,白雪已经落下很厚的一层,覆盖在整个寺庙中,庙宇与树木都在白雪的掩映下变成了茫茫的一片,唯有红色的庙墙看起来格外醒目。

雪珠还在不停的下落,而这丝毫没有阻挡参拜人群们的脚步,他们或单独一人,或三三两两结伴,都撑着油纸伞,穿着厚厚的衣服,缓慢的向着主殿走去,内心充满着如同这洁白的雪一样单纯、美好的愿景。

- 浅草田甫酉之町诣 -

(从吉原伎楼望大鸟神社)

1856-1859年

远处的富士山与红色的晚霞,表明了这件作品描绘的是一个黄昏时的场景,画面前景发生在吉原的伎楼上的一个房间中,画面只给出了房间的一角,却充满了各种暗示的细节。

地上的几支发簪,表明房间的使用者此刻正在梳妆打扮,以便迎接夜晚客人的到来,窗户上趴着的白猫正在远眺,它的背影显得孤独而寂寥,仿佛暗示了那位姑娘一样孤单的心。

而窗台上的茶碗与毛巾则表明上一名顾客刚刚离开不久,他甚至可能赠送了一支发簪给这位姑娘。

- 深川木场 -

1856-1859年

这是一张用色较少,但极具装饰效果的版画,整件作品以白色为基调,营造了非常完美的冬日雪景气氛。

雪已经持续下了一段时间,地面与房屋上到处都有着厚厚的积雪,不惧寒冷的鸟雀飞过,地上两只猫在近景处嬉戏,为安静的世界增添了几分活力。

也许因为大雪的关系,广重笔下的木厂被没有日常的喧闹忙碌景象,而是人烟稀少,略有萧条,只有零星的两个工人在劳作。

他们穿着草编的斗篷,头戴斗笠,抵御不断掉落的雪花。近景中地上一把落满雪花的纸伞,进一步表明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工厂也因此陷入了停滞的状态。

- 王子装束之木除夕之狐火 -

1856-1859年

东京北区王子町一代流传着一个传说:据说在除夕这天,来自各地的狐狸会在大树下盛装打扮,前往王子稻荷神社参拜。

广重的这件作品就是根据这个传说创作的。

在除夕寒冷的夜晚,大地一片寂寥,只有夜晚的星空透露着一丝丝的光明。

在昏暗的环境中,一群狐狸聚集在大树下,它们接收着神奇的大树赋予它们的奇妙光源,身体变成了淡粉色,在黑夜里熠熠生辉。

它们的身边和远处则围绕着穿戴着斗笠、举着灯笼的人们,狐狸们将会带领人们一起前往王子稻荷神社,去祈求来年的幸福和收成。

《歌川广重:名所江户百景》

刘佼 编著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有书至美

2020年9月

梵高等印象派大师的“偶像”——浮世绘三杰之一歌川广重成熟期代表作,120幅作品透视江户民间百态。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