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王中磊:热情并且专注的电影人,不把电影当作生意的生意人

2020-09-27 15:2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艾问 艾问人物 收录于话题#艾问顶级人物3#王中磊1#华谊兄弟1

欢迎来到本期艾问人物!

最近,由华谊兄弟巨制的电影《八佰》在国内外市场上赚足眼球,上映仅35天,内地票房达到29.49亿元,逼近30亿,北美地区由于疫情影响,票房达到31.3万,登顶2020年度票房全球冠军,可谓是影院开工之后的第一部票房成功的大作。

这样的成绩对于制片人王中磊而言是无疑是可观的。

作为行业复工后第一部定档上映的大投资影片,《八佰》的成功不仅提振了市场信心,也在一定程度上让这两年身处质疑和争议中的华谊兄弟再次证明了自己作为“影坛老大哥”的实力。

时光退回到2016年,没有人会比王中磊更清楚华谊兄弟的2016年是怎么过的,这是当时这位47岁的内地娱乐大亨第一次全面接手公司的整体运营,而在此之前,他和他的那位年长10岁的哥哥有着各自的分工。

“以前我可能更多的时间、精力是在内容创作上面,跟导演、编剧开会,在剧组跟创作团队在一块,然后等电影拍完了,再去帮助电影做营销、宣传,但是我从2016年开始做整个集团的管理、运营。”

娱乐行业的生意是严谨的

至少在2016年之前,王中磊的名字最常出现的地方是在几十平方米的电影放映厅里,“王中磊”这三个字会在“制片人”一栏的后面,挂在电影的片头。

不过其实大多数的观众并不会注意这些,虽然他们熟谙明星和导演的名字。但在电影圈里,所有人都知道,制片人的角色无比重要。内地的大小明星们,见到王中磊,都会喊一声“中磊哥”。

当然也有人说,王中磊在圈里的好人缘,最重要的原因是“他肯花钱”。王中磊是冯小刚导演的最大金主,冯小刚不止一次说过,也只有中磊舍得让他这么“任性”地拍电影。

这是白羊座的王中磊最大的一个特点,热情并且专注。

1998年的某一天,28岁的王中磊突然提出要拍电影,这时距离他们兄弟俩的广告公司成立才刚刚4年。

后来他拉着公司里的4个人,在内部成立了一个影视部,再后来,王中磊遇到冯小刚,接连拍了《没完没了》、《手机》、《天下无贼》,这就是华谊兄弟的电影传奇的前传。

事实上,在华谊兄弟早期的时候,王中磊包括他哥哥王中军,为了筹拍电影,基本上是把家里的房子、车子都抵押出去了,对于这些,王中磊觉得,只要是为了他喜欢的电影,都值得。

但热情的王中磊,同时又是一个严谨的人。

“我自己开玩笑说我大概有20年,跟在我身边最多的是我的一个时间表。我也特别愿意在时间表上画来画去。”这是一种机械表式的人生,认真到不允许有一丁点的改变。“我的日程是排到两个月以后的,我讨厌计划的改变。”人的复杂性,在王中磊身上显现无疑,一方面他喜欢艺术家般的天马行空,为了实现一个没有保障的创意甚至不惜押上全部身家,而同时另一方面,他又如同一个工科生一样,紧守着教条般的纪律。

“如果你作为娱乐行业当中的运营者的话,我觉得就一定是理性跟感性并存的,而且要分配的特别特别好,否则的话,可能成为被很多人喜欢的人,但并不一定是很成功的娱乐界的掌门人。”王中磊对《艾问》说。

显然,王中磊是在以一个行业“掌门人”的标准在要求自己。

华谊不是挣快钱的公司

王中磊以行业“掌门人”的标准要求自己的时候,市场也在以一个“掌门人”的标准在要求华谊兄弟的业绩,但事实上,至少在2016年,华谊兄弟的表现让很多的投资人感到失望。

“如果2016年要给自己打分的话,我觉得是差一点点(到)及格。”王中磊坦率地对《艾问》回答说。

毫不客气地说,华谊兄弟的2016年并不好过。被王中磊和市场寄予厚望的《我不是潘金莲》和《罗曼蒂克消亡史》两部大戏,票房都没有跃过五亿,2016年年底王中磊写了一封给员工的信,在里面他毫不讳言:“我们今年无论是单片票房还是市场占有率都有明显退步。”除了票房上的失败之外,与英雄互娱的重组失败、从《摇滚藏獒》开始的排片受压制问题都成为热门话题。

不论是从个人对电影的热爱,还是从公司“强内核”战略的角度,王中磊自始至终都坚持把电影的内容作为工作的重点。但事实上,内容在当下的电影行业里正在成为一部“罗曼蒂克的消亡史”。

“大娱乐”最早由哥哥王中军在华谊兄弟内部作为一个远见提出来,但实践起来却并不容易。

2014年,华谊兄弟对外正式宣布,将旗下各子业务整合为影视娱乐、互联网娱乐、品牌授权与实景娱乐三大板块,并提出全产业链的概念,不再过分依赖电影的制作、发行及衍生业务给公司带来的利润。

从目前看来,华谊兄弟正处于转型的阵痛期,实景娱乐和互联网娱乐两个板块的红利尚未真正显现,而电影板块却四面楚歌。另一方面,作为国内第一家明星经纪公司,却在这几年面临自己培养的明星不断“出走”的尴尬。

王中磊的回应是,华谊的能力在于可以持续的发现和培养明星,“现在的媒体界发生了变化,大量的需要专业演员,每年出品可能是几千部网络大电影,几万小时的网络剧、综艺节目,这些都需要大量艺人的资源,在新人的发现和培养上,华谊兄弟大有可为。”

但那些来自投行的人士估计并不愿意留太多的时间给华谊兄弟培养明星,这是一个浮躁的时代,也是一个资本驱动的时代,一家造房子起家的企业,可以在一夜之间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影院线公司,一家生产电视机的企业,也可以在一夜之间成为野心勃勃的竞争者。资本毫不客气地戏弄了一家坚持了二十几年专注于做内容生产的电影公司,市场并没有给这家公司太多的回报。

“我自认在中国的电影史上已经永远离不开(华谊兄弟)这四个字,它一定会被留下。”王中磊对《艾问》说,“(华谊兄弟)会成为长久的企业,而不是一个挣快钱的企业,这个就是生命力,否则的话大家都是拿来快速变现,这个行业还有什么意思?”这或许可以看作是倔强的王中磊对眼下疯狂的资本的一个回应。一个微妙的现象是,在过去的2016年,曾经在资本裹挟下的中国电影市场出现了缓慢止步的信号,这多少给那些坚持内容和精品创作的电影从业者一个信心–市场需要的是好的电影。

人工智能不会代替电影创业者

对于中国电影来说,过去的这几年是一个野蛮生长的时代。大量的观众突然从家里的客厅里站起来涌进电影院,他们愿意花上120分钟时间,去享受大屏幕带给他们的那种精神享受。

这种变化几乎是瞬间就引爆了一个空前繁荣的电影市场,艾媒咨询预测,2023年中国电影票房将突破1000亿元人民币,在全球范围内的电影行业处于领先地位。由此可见,中国电影市场的票房达到千亿级别指日可待。但是,“资本是砸不出好电影的。”身处如此汹涌变化的行业之中,王中磊却并不认为这是一个好的机会,“市场发展太快,我们的工业基础很薄。”

另一个最重要的原因,王中磊认为是,“大家都不够敬畏这样的市场、不敬畏这个行业。”而这样的做法,也导致中国电影离世界最高水平越来越远。

中国电影制作水平下滑的事实也正在成为电影人的焦虑点,当中国电影每年只能拍二三十部电影水平的时候,几乎有一半都能算的上是精品,而现在中国一年几乎要拍800部电影,但能让影评人和市场认可的电影依然只有十几部。内容生产乏力的中国电影的另一个对手是新技术的挑战,比如人工智能,所有人都在问,未来人工智能会如何影响电影行业?

“大家都在说,将来是不是还需要演员、编剧、导演,我觉得肯定需要。”王中磊对《艾问》说,“电影是特殊的一种形式,发生在20世纪初,我觉得是最伟大的艺术形式的产生,魅力就是来自于很多个人化方面。”

“人工智能一定会代替很多电影的制作过程,甚至会代替了一种电影类型的创作过程,比如人工智能可以完成一整套电影体系,但是最开始创意的部分,还是需要很好的电影创意者来完成。

王中磊对内容的强调,恰恰是华谊兄弟目前最为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华谊的能力是什么,或者华谊它的竞争力是什么,其实并不是说名字的竞争度,更多的是企业、团队领导者他们对这个行业的理解,以及我们可以再产生新的内容,或者是最优质内容的能力,这是核心竞争力。”

在外界看来,华谊兄弟依然是中国最为庞大的娱乐梦工厂,它的号召力是强大的,但如何把“华谊兄弟”这个超级IP变现,并能持续地帮助华谊兄弟“烧钱”去生产精品电影,是生意人王中磊面临的巨大挑战。幸运的是,王中磊具有年龄上的优势,至少他还能为这个自己热爱的行业干上30年,如果他愿意的话。

如何成为娱乐圈的掌门人?

艾诚:你曾经说过,择一事做一生。那这事是什么事?这人是什么人?

王中磊:人现在看来就是太太了,然后事就是电影。之前我看小刚过60岁生日,发了一个微博,然后就说他这一辈子最喜欢的三件事,就是电影、女人和饺子。我说只把第三条改了,改成面条。其实这样的人生,反而很幸福。

艾诚:从98年开始冯导指导的《没完没了》、《手机》等,很快大家记住华谊是因为冯小刚出品,有强烈的标签,这也是在你和哥哥的规划之内吗?

王中磊:不是。98年的时候,我们跟小刚导演见面认识,然后一起拍电影。以前我们都没有想过,如何去做知名度,后来发现其实公司品牌价值是由一步一步扎实内容堆积而成的。像早期跟小刚导演的合作,使每一部作品都变成了一个品牌,当观众知道这些品牌的背后都有华谊兄弟的时候,公司的品牌自然就建立了。

艾诚:你什么星座?

王中磊:白羊座。

艾诚:如果你来描述一下你最大的性格特点是什么样的?

王中磊:很热情,对很多事情有很好的热情,另外就是我星座上升之后,其实有一点金牛。

艾诚:成为娱乐圈的掌门人,最重要的要求是?

王中磊:感性、理性都要分配很好。

艾诚:那华谊关注像范冰冰、黄晓明,这样跟资本对接,又建立自己的公司、企业,你们是什么样的心情?

王中磊:挺好的,我觉得他们到了一个阶段,要去做这样的事情。

华谊的价值在哪里?

艾诚:如果像万达这样的资本打不倒华谊,那我再问一个,你觉得人工智能,它可能会改变电影行业吗?

王中磊:永远都不太可能,它只能是改变电影行业的创作整个过程。

艾诚:1994年开始创业至今,无论如何你也坚定自己,还是年轻的创业者,在当下双创火热的年代甚至疯狂的年代,你对创业者最大的忠告是什么?

王中磊:坚持初心,并且一直坚持到底。

艾诚:人家会情不自禁说华谊是一个老牌的娱乐公司、经纪公司、电影公司,会不会有一天大家不需要华谊?华谊的价值到底在哪里?

王中磊:我自认在中国的电影史上已经永远离不开这四个字,它一定会被留下,一定因为它的所作所为,它为中国电影所做的事情,我觉得已经很满足了。

人们衡量一部好电影,往往从市场表现和艺术价值两方面进行评价。而成为娱乐圈的掌门人,既要对创作、艺术的感觉足够丰盈,又要具备做“生意”的理性思维。自称理性和感性分配的非常好的王中磊,坦言华谊兄弟已经在中国电影史烙下印记。

但是,近几年,华谊兄弟却也是争议不断,从2018年行业“阴阳合同”事件开始,“中国影视第一股”华谊兄弟经历了从上市之后从未有过的危机和挑战,业绩不断亏损、资金紧张,让华谊兄弟身陷质疑和争议。

而随着2020年中报发布,华谊兄弟继续亏损2.3亿元,加上2018 、2019年华谊兄弟分别亏损了10.9亿元和39.6亿元。

虽然抓住了《八佰》这根“救命稻草”,但华谊的未来仍未可知。

END

编辑:杨洁琳

图编:万姗红

原标题:《艾诚对话王中磊:热情并且专注的电影人, 不把电影当作生意的生意人 | 艾问顶级人物》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