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金立群:当前最大的机会在亚洲,最大的潜力来自于资本市场

澎湃新闻记者 蒋梦莹
2020-09-26 12:35
来源:澎湃新闻
金改实验室 >
字号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行长金立群发言

全球财富管理论坛上海峰会9月26日在位于上海市静安区颇具历史感的上海市总商会旧址举办。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下称亚投行)行长金立群在峰会上坦言,尽管希望每个国家和经济体都能很快战胜新冠疫情,但是有一个事实,短期经济展望来看,经济仍有下行的风险和压力。很多人都希望有一个V型的经济复苏,可是现在不能指望复苏发生。

金立群介绍,到目前为止可以看到多边发展银行共同合作应对疫情,承诺的资金量已达到了940亿美元之巨。由此可见,多边主义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这样的关键时刻。虽然有不少声音支持保护主义,不再提倡经济系统对外开放,但新冠疫情再次让人民加深了信心,国际合作才是应对全球挑战最为重要的关键的办法。

“现在在全球发生的事情,也已经显示出了国际社会需要通过团结合作来解决共同的挑战。有一些人现在还在讲脱钩的事情,但是我认为事实上新冠疫情会让大家意识到团结的重要性。大家不是越走越远,我们应该越走越近。我们要做更多事情,共同整合和推动全球经济。这也是为什么今天我们会聚在这里的原因。”金立群说。

疫情期间,中国政府仍在不断地在加快金融市场开放。金立群表示,亚投行既受益于中国的改革开放,同时也是改革开放整个过程的贡献者。

今年6月,亚投行在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首笔30亿元人民币熊猫债。亚投行本次发行债券为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批准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债。经中国银保监会批准,亚投行发行的债券在中国的风险权重为零。自2018年熊猫债新规发布以来,亚投行是首个在华发行熊猫债的AAA国际信用评级发行人。亚投行首发熊猫债取得巨大成功,债券认购总额为发行面值的2.78倍。本次债券发行面向境内和境外机构投资者,认购踊跃,获配投资者数量超过20家。其中,境内投资占比35%,境外投资占比65%。

金立群在此次峰会上表示,亚投行非常希望能够继续和中国本地的当局进行合作,分享亚投行的经验,让国际资本市场能够参与其中,也能够把一些国际的做法带到中国。同时亚投行也会与监管方进行对话,来准备熊猫债的发行,他们给予了很多反馈。亚投行的总部在北京,有很好的机会能够使用在北京的地理位置,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在岸投资者的准入。

金立群进一步指出,一旦经济危机过去之后,亚投行又会回到正常轨道上,继续回到基础设施融资业务。当前最大的机会正是在亚洲,而这当中最大的潜力又来自于资本市场,可以创造全新的融资来源给基础设施项目和其他的一些部门和行业。这样可以发展亚洲经济,同时也为经济恢复提供资金。

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未来,金立群称,人民银行在年度报告中谈到了人民币国际化,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投资进入到在岸证券。中国的金融体系会与世界其他地方不断整合,让中国成为一个融资平台来支持亚洲和全球金融设施和项目融资。

以下为演讲全文:

尊敬的楼部长、吴清副市长,各位尊敬的来宾,大家早上好!首先我要感谢楼理事长邀请我参加今天的全球财富管理论坛,我和他说很高兴回到上海,过去八个月一直在北京,大家有些人也知道,我花了很多时间,我孩童的时候是在上海,我甚至可以说上海话,甚至说的很好。但是英语是亚投行的工作语言,所以要用英语发言。现在我们能够到现场开会,真的是很大的变化了,在过去六个月我们一直对着电脑屏幕讲话,我相信对于在座的很多人来说都感觉非常高兴,今天我们能够实际的面对面交流。我希望每个国家和每个经济体,都能很快战胜新冠疫情,我们希望走出疫情,并且变得更加强大,甚至变得更加聪明和明智。但是有一个事实,短期经济展望来看,还是有下行的风险和压力,很多人都希望有一个V型的经济复苏,但是现在不能指望复苏发生。

但是从好处来看,金融市场还是比较平静和稳定的,很多国家借贷成本比较低,主要是由于前所未有的货币政策的放宽,这是在发达国家首先开始的,之后影响到了亚洲。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国家都这么幸运,有不少国家现在依然没有市场准入,没有办法为他们的经济复苏得到资金,就是这些比较脆弱的经济体,他们将要依赖于国际社会,能够有更多的支持,这样他们才能真正的参与到最终的经济复苏当中,同时也不会进一步的继续落后。

到目前为止,我们可以看到这种多边发展银行合在一起对于疫情经济恢复,承诺的资金量已经达到了940亿美元之巨,所以说我们可以看到多边主义可以说是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这样的关键时刻。

虽然说有不少持否定意见的人,他们觉得要有更多的保护主义,经济系统要关闭,但是新冠疫情再次让我们加深了信心,我们认为国际合作是对于我们应对全球挑战来说最为关键的东西。

亚投行一直希望成为一个多边发展银行,可以把我们所有的经验教训都能够整合起来,将其他银行的经验教训整合起来,我们和其他银行完全一样,亚投行也和多边发展银行进行了合作,同时在他们的经验基础上,比如说在治理方面、环境方面、社会标准方面、可持续投资方面,向他们进行学习。

亚投行,我们的价值观就是精益、清洁、绿色,我们要有一个非常好的管理方法,将减少浪费和效率低下,同时我们对腐败零容忍,对于不符合伦理道德标准的行为也是零容忍,我们要推动绿色经济,以及解决气候变化的投资,我们正在想办法提高投资来做气候变化的缓解,到2050年能够降低50%。

亚投行建立之初就是要为基础设施发展来融资的,但是如果说觉得亚洲的基础设施的缺口仅仅是一个融资缺口的话,那你就错了,并不是这样的。这样的鸿沟,如果要把它解决的话,我们仅仅有更多融资是不够的,这些项目必须要有高质量的治理,同时也需要有可持续性,无论是设计、实施,都必须符合这些标准。

亚投行的任务就是要为基础设施进行融资,同时也要融资其他的一些具有生产力的部门。亚投行非常具有灵活性、适应性和响应性。

当我们看到新冠疫情深刻冲击到了全球经济,同时让很多人丧生,我们没有浪费任何时间采取行动,超过了原本常规业务,现在已经为政府客户提供资金,让他们控制疫情,同时也满足医疗保健的这些需求。第一个合作和支持的国家就是中国,我们也将我们的投资战略进行了调整,有130亿美元的新冠疫情危机恢复基金,来满足现在的需求,到目前为止我们也已经通过超过63亿美元的基金用来应对公共卫生危机,我们只用了不到30天的时间,就建立起支持中国的项目。

一旦经济危机过去之后,我们又会回到正常轨道上,继续我们主流的基础设施融资业务。

我们也会使用私人资本,包括我们这些在海外联线的这些同事,你们这对这个非常感兴趣,你们的投资对于基础设施来说,其实可以说主要是在新兴市场经济体当中,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让他们能够打造一个更好的未来,同时也让每个人能够享受一个更好的世界。

我们可以看出这样一个现实,就是最大的机会应该说在亚洲,最大的潜力就是资本市场,可以创造全新的融资来源给基础设施项目和其他的一些部门和行业。这样可以发展亚洲经济,同时也为经济恢复提供资金,中国政府在不断地做出努力,进行改革开放,并且开放国内的资本市场,同时也要用最高标准和最高技能,这是习近平主席亲自领导和指示的,我们可以看到国际机构已经意识到了中国市场的价值,我们可以看到外资的股比限制已经放宽了,高盛、摩根史丹利,都获得批准在中国成立控股和机构,美国运通获得了在中国拥有业务多数股权的批准。

开放国内资本市场的步伐正在迅速加速,这一点非常重要,央行去年消除了合格外国投资者对于股票的限制,今年外国机构投资者也被允许直接的进入在岸债券交易市场,或者说通过债券通项目进行投资,我们的证券监管方也会进一步的放宽限制,允许更多的外国投资进入国内证券股票和债券市场。

认识到了这些提高之后,中国的主权债券也已经被纳入到了富时罗素的指数当中,这是在本周发生的,包括其他的主要指数。外国投资者正在不断增加他们的资产配置,现在到了八月份,大概有2.5万亿元的在岸的中国债券都是在外国投资者手中,可以说每个月,在过去21个月的时间当中,都在不断增加。

我们的银行也受益于中国改革开放,同时我们也是改革开放整个过程的贡献者。银行发行了首个熊猫债,六月份的时候,我们也是信用评级最高的发行者。我们要对可持续发展债券进行定价,我们相信在中国我们非常希望能够继续和本地的当局进行合作,分享我们的经验,让国际资本市场能够扮演这样一个角色,同时把一些国际的做法带到中国,同时我们也会和市场监管方进行对话,来准备熊猫债的发行。他们给了我们很多反馈,我们的总部在北京,所以我们有很好的机会能够使用我们在北京的地理位置,进一步的推动更好的对于在岸投资者的准入。

市场的发展也得到了很大的帮助,因为中国政府不断地在加快金融市场开放,人民银行在年报上讲到了人民币国际化,他们希望我们有更多的投资能够进入在岸证券,摩根史丹利也认为全球人民币使用者会不断的稳步增加,人民币不断成为储备货币,从2%提升到5%然后提升到10%,我们相信这个数字和比例会不断往上走。中国的金融体系会和世界其他地方不断整合,我们会有很好的机会,让中国成为一个融资平台,来支持亚洲和全球金融设施和项目融资,现在在全球发生的事情,也已经显示出了国际社会,我们需要通过团结合作来解决共同的挑战,新冠疫情让大家不得不待在家里远程工作,现在有一些人还处于封城状态,有一些人现在还在讲脱钩的事情,但是我认为事实上新冠疫情会进一步的加强意识,就是团结的重要性,而不是越走越远,我们应该越走越近,我们要做更多事情,共同整合和推动全球经济,这也是为什么今天我们会聚在这里的原因。谢谢!

    责任编辑:郑景昕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