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全面提升我国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世界经济关系结构处在前所未有的大调整大重组中,我国经济进入史无前例的增长转型、结构转变、动能转换的新阶段,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必须全面提升我国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深刻认识
提升我国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紧迫性重要性
产业链体系完善健全、安全可控,产业链的能级、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决定一个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体现国家经济发展整体水平。尤其对大国特别是人口占世界近1/5的发展中社会主义国家,提升自身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至关重要。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链体系不断完善,产业链能级水平不断提升,产业链的国际化程度大幅度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迅速增强。我国产业链基本特征有三。
一是产业链体系最为齐全
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地域辽阔、区域差异大的大国,一、二、三次产业的内部结构和相互关联庞大而复杂,从农业、采掘业到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再到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的产业链很长,成为全球产业链体系最为齐全的国家之一。产业链体系不断扩张、产业链条持续加长、产业链专业化分工深入拓展,驱动长时间大规模投资,吸引源源不断的要素投入,带来1979-2018年我国经济年均近两位数增长奇迹。
二是制造业产业链规模最大
目前,我国制造业占世界比重四分之一,制造业占GDP比重高于任何大型经济体。2007年我国制造业占GDP比重33%,达到峰值。世界中高收入经济体制造业占GDP比重一般为22%。我国地域空间大,经济腹地广,制造业产业链完整,相关产业配套服务能力强,工业整体竞争力较强。制造业产业链在规模扩张基础上不断优化升级,持续改善我国资源配置效率,持续提高我国实体经济的劳动生产率,带动生产性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迅速发展,不断提升了人均收入水平,带来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整体较快提高。
三是产业链尤其是制造业产业链同全球产业链交织联系深广
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地域辽阔、区域差异大的大国,一、二、三次产业的内部结构和相互关联庞大而复杂,从农业、采掘业到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再到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的产业链很长,成为全球产业链体系最为齐全的国家之一。产业链体系不断扩张、产业链条持续加长、产业链专业化分工深入拓展,驱动长时间大规模投资,吸引源源不断的要素投入,带来1979-2018年我国经济年均近两位数增长奇迹。
科学把握我国产业链发展水平,要深刻看到问题。一是我国产业链结构体系总体偏重。由于我国国情环境不同于美国等大国,人口规模总量巨大,可耕地、森林、矿产和水资源等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环境问题严峻并具有长期性。经济增长和产业链体系扩展长时间依赖大规模投资驱动,过多依靠重化工业、房地产和基础设施等支撑,结构明显偏重,不可持续,难以为继。我国在2011年后劳动力总量增长由升转降,劳动力数量和规模优势日趋减少。农村人口跨省市向城市迁移数量增长明显放缓,从2005年-2010年每年1100万降到2010年-2015年不足500万。结构快速变化和经济快速增长显著放缓,处理债务积累、压缩过剩产能,推动企业去杠杆等问题更为复杂,必须根本转变发展方式,走绿色环保、集约节约、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二是我国产业链仍然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我国产业链体系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制造业分解重组与区域重置过程形成发展的,依赖“两头在外”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带动增长,更多是引进、转接、拿来和模仿,缺乏底层技术支撑和关键核心技术引领。许多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生产工具和软件受制于人,发达国家控制着从芯片到新材料、生物医药、高效发动机及控制操作软件等核心和关键技术。同一般国家包括某些高收入国家相比,我国制造业规模和水平不低。同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产业价值链偏低。没有强大的科技基础和技术能力支撑,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关键产业链可控度低,超大型经济体要开发出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并摆脱贫困的技能,还是可以的,但要找到通往高收入国家的道路,恐怕非常难。
三是我国产业链体系形成发展中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发挥不够。市场取向的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我国产业链演进发展机制,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作用不断增强,但政府“看得见的手”调节干预依然过强。尽管在下游行业和外贸行业市场竞争比较充分,但在某些重要工业和制造业领域包括金融业等在内的服务业中,对外资、民资等行政限制和市场壁垒仍然较多,庞大的国有企业垄断地位增强,政府行政力量、行政手段仍然过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出台了规模宏大的全面深化改革规划,关键和重要领域市场化改革创新突破有些仍然很难落实落地。尽管党中央国务院从上到下加强了体制内各种检查督察,但体制内的行政问责和行政整改依然缺少实质性制度变革。我国经济发展转型和产业链提升,从根本上要靠深入推进市场化改革和制度创新,否则没有出路。
2020上海工博会上展出的工业机器人 图片来源:新华社加快提升
我国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主要举措
提升我国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要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立足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目标方向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产业链体系、提高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可控水平。
一要进一步扩大内需尤其是消费需求,发挥大国经济超大规模市场需求的巨大优势,拉动产业链体系优化。
我国经济发展总体上已迈入上中等收入阶段,依靠大规模投资拉动的发展阶段已过,传统重化工业产能过剩,可廉价复制的创新存量少了,找到更好的生产性投资项目更不容易,还要防止虚拟经济加速膨胀驱使国民经济虚高度化。必须把促进和扩大居民消费放在优先位置,推动消费需求结构升级,依托最终需求扩大来拉动产业链体系优化。消费需求是最稳定的永恒的,把14亿中国人民生活搞好是最大的事。随着出口导向型和投资拉动型经济增长渐趋放缓,国内消费驱动型经济的潜力将得到更大发挥,更强劲、可持续、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将拉动产业结构、供给结构重组、转型、升级,推动新技术应用,带动产业链新一轮优化升级。我国居民消费占比远低于人均GDP相近的国家,要逐渐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比例,提高劳动收入在居民收入分配中比重,更加注重分配公平、防止收入分配两极分化,稳步提高消费占GDP的份额,促进居民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升级,让更多人过上更健康、更多样、更好的生活。大规模市场需求优势是人口大国最大优势,十几亿人民消费需求升级,是拉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引擎。
二要进一步做专、做深、做细国内产业链,发挥我国产业体系齐全的优势,提升产业链整体水平。
要看到,我国生产力发展不充分、经济结构多层次性、区域发展不平衡,在相当长时期仍将存在。这既揭示了我国产业链供应链能级层次不够高的客观原因,也预示着我国产业链深化拓展有着很大空间。高科技产业自主创新很重要,塑造引领未来经济,为其他产业提供通用技术。但一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和超大规模市场,经济长期繁荣发展,主要由量大面广占国民经济比重份额最大的中低技术部门决定,对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更是如此。我国中小企业占比96%以上,中低端产业覆盖面和份额比重维系了70%-80%的国民经济增长,也是保就业、保市场主体、保经济社会稳定的基础性支撑。“十四五”期间以至更长时期,更加注重推动量大面广的产业和企业技术进步和应用,更加注重着力提高普通劳动者知识技能,大力运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大数据、智慧制造等拓展和提升产业链体系水平和能级,是中国经济未来持续发展升级的最大动能。
三要进一步大力强化高科技创新驱动发展,补齐关键产业链的技术短板,提升产业链体系的能级和价值链层级。
要瞄准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咬住“卡脖子”关键技术,举全国之力,用国际化市场化办法,创新完善新型举国体制,以企业为主体实现核心技术攻关突破。有所为有所不为,切实防止各级政府的有形之手伸得太长,防止科技创新“大跃进”,防止盲目攀比大规模科技国际竞赛,防止钱都变成纸而纸再也不能变成钱。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要只争朝夕、奋力攻坚,也要突出重点、扎实推进、久久为功,不能一哄而上,不能一味烧钱,不能任意吹大高科技泡沫。注重抓人才培养、人力资本投资和全体劳动者知识、技能和素质提高,把更多的钱投在全体国民的创造力、创新能力、技能素质和科学知识提升上。中国最多的是人口,中国最要解决的是人的生产生活,中国科技创新和产业链提升,只能走符合现代化发展规律、有中国特色的劳动与知识密集型发展道路。我们的国情、发展环境、发展条件等不同于美国,学不了美国那种大规模资本、资源投入支撑科技密集型经济发展的模式。弄不好可能陷入举国科技竞赛的陷阱,拖累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四要进一步深化市场化改革,全面扩大全方位对内对外开放,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推进基础性制度创新,明确界定和保护各类产权,依法保障外资、国资、民资等各种所有制企业平等对待、公平竞争、一视同仁,促进生产要素和资源市场化国际化自由流动。健全法治体系,改进完善司法体制,充分尊重和严格保护企业家人身、财产等合法权益,弘扬企业家精神,鼓励企业家创新创造。破除城乡分割两元经济社会结构,完善城乡一体化的基本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和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体系。深化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坚定不移维护和引领经济全球化,发挥上海自贸区新片区、海南自贸港等最高水平特殊经济区的开放优势,打造国际一流标准的自由贸易区网络体系,营造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构建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充分发挥全国性、区域性经济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功能,提升东部沿海超大城市联通世界、联结全国的枢纽门户地位,提高超大城市和大城市的人口、土地、经济等环境承载力,推动超大城市、都市圈、城市群融入国际分工合作与竞争体系,优化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产业链结构体系和产业链布局体系。
五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牢固树立底线思维,不犯方向性、颠覆性、不可改的错误。
提升发展中大国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是需要长期坚持不懈努力的过程,要只争朝夕,更要行稳致远。要稳住经济基本盘,减税降费,降低制度性交易费用,完善要素市场体系,放活激励市场主体,稳住并巩固我国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基础结构和基本体系,夯实实体经济发展的基础。要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区间调控、精准调控、综合调控,坚决防止宏观财政货币政策被动地过度地放水,有效防范各级地方政府层层扩大政府性公共投资,切实遏制持续增加各种显性和隐性地方政府债务。因城施策,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坚决防止走依赖房地产等财富驱动经济发展的路。要有备无患,加大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尤其要把土地、水、森林、重要矿产资源等各种自然资源保护好、储存好、利用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把占世界近1/5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唯有如此,我们才能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张道根(上海社会科学院院长、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
原载:文汇报
原标题:《张道根│全面提升我国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