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忽悠人的体检,胶囊内镜胃肠全查

2020-10-06 06:3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王伯军 王伯军大夫谈消化

作者:王伯军 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

一些人惧怕胃镜、肠镜检查,被一些体检中心忽悠用胶囊内镜检查代替。其实,胶囊内镜对胃、大肠检查有诸多缺陷,临床上只用于小肠检查。而常见消化道癌症,集中于食管、胃、大肠,胶囊内镜难发现。

国内胃癌、结直肠癌高发,胃和大肠是重要检查对象,胃镜和大肠镜是最主要的检查手段,但一些人对胃肠镜检查抵触较大,对胃肠镜插入体内本能地发生恐惧、担心,害怕检查带来的痛苦。因此,某些体检中心极力推荐胶囊内镜检查,宣称“无痛苦、方便、安全、卫生、胃肠全查”,符合老百姓的心态,大肆歪曲胶囊内镜的作用,忽悠老百姓。

胶囊内镜看上去像一粒胶囊药物,里面带有摄像头,通过无线连接到图像记录仪。检查时只要吞下胶囊,背上小巧图像记录仪。胶囊会随着胃肠蠕动往下走,其摄像机能录下胃肠病变情况,传导到记录仪。检查结束后医生取下记录仪,胃肠内情形可像录像一样播放,胶囊在24小时左右会随大便排出体外。

理论上,吞下胶囊内镜,会从口腔到食道到胃到小肠最后通过大肠从肛门排出,可以观察整个消化道黏膜的情况;而且胶囊内镜如胶囊药物大小,吞入方便,检查无痛苦,一次性使用,卫生保障,这是胶囊内镜检查的优势。国产胶囊内镜价格大幅度下降,一次检查不到3000元,被一些体检中心广泛推荐用于胃肠体检。

但事实又如何呢?

胶囊内镜最大缺点是检查过程中不受医生控制,病变照到了能发现,没照到就会遗漏;胶囊内镜随着胃肠蠕动,不一定能采集到满意的图像;对病变部位不能重复多角度观察,很难发现早期癌症;不能活检病理检查,发现病变后仍需胃镜、肠镜检查,因此,限制了胶囊内镜的用途。临床上胶囊内镜只用来检查小肠,不作为胃、大肠检查的手段。

而且胶囊有肠内潴留风险,肠粘连(腹部手术后常见并发症)、肠狭窄患者禁忌检查。

我们来看看胶囊内镜检查胃肠道的全过程:

食管,短和直,胶囊内镜快速通过,难以观察。

胃,内有黏液,胶囊内镜摄像头容易被黏液糊住,就看不清胃壁情况;胃空虚状态时瘪陷,胶囊内镜镜头易贴住胃黏膜,看不清近距离内的病变;胃呈布袋状,有较大空间,胶囊内镜不受控制,到不了胃每一个角落,盲区较多,很容易遗漏病变。

现在虽然有磁控胶囊内镜,在外界磁场下,医生能控制胶囊内镜的运动,解决了检查胃部的盲区,也能对可疑病灶重复观察,可用于胃部检查,但仍不能活检病理检查,发现可疑病变后仍需进一步胃镜检查,而且价格更昂贵,一次检查需要4000元左右,大多数地区医保不能报销。

小肠,像皮管,长达5~6米,目前缺乏有效检查手段,虽然有小肠镜,但难进行全小肠检查,而且痛苦大,价格更昂贵。清肠后小肠内液体很少,不会干扰摄像头观察;胶囊随小肠蠕动,小肠内空间小,盲区少,遗漏变病可能性减少,因此,胶囊内镜是目前临床上检查小肠病变的主要手段,对发现可疑病变需要进一步小肠镜检查时,也为小肠镜从肛门进镜还是经口进镜指明了方向。

大肠,虽然也呈皮管状,内部空间也小,但清肠后大肠内往往有较多粪水会影响胶囊内镜观察,而且胶囊运行到大肠时往往电池耗尽,不能继续检查了,因此胶囊内镜不宜用于大肠检查。

从以上介绍可以看到,胶囊内镜是目前检查小肠的主要手段,不适宜胃、大肠病变的检查。

小肠虽长,占据胃肠道绝大部分,但小肠肿瘤只占所有消化道肿瘤中不到1%,最常见的肿瘤是食管癌、胃癌和大肠癌,体检的目的就是为了发现消化道的癌症和癌前病变,胶囊内镜检查难以达到目的。

食管癌、胃癌可通过胃镜检查,大肠癌可通过结肠镜检查,在直视下可清楚观察,对可疑病变可反复多角度观察;并可以借助染色剂在内镜下染色,使病灶更清晰更便于观察;对可疑病变更可以内镜下活检送病理检查,以获得病理确诊,因此,体检应进行胃镜、大肠镜检查,没有必要去做胶囊内镜,而且胶囊内镜价格比胃肠镜检查更为昂贵。

你如果惧怕镜子插入胃肠道检查,担心检查带来的痛苦,目前临床上广泛开展无痛胃肠镜检查,一次检查胃和大肠全都看清,受检者在睡眠中完成检查,无痛苦,术后快速苏醒。在三级医院进行的无痛胃肠镜检查,有专门麻醉师照料,安全有保障。虽然无痛胃肠镜检查时需要使用麻醉剂,但这不同于外科手术的全麻,其实只使用麻醉诱导剂,半衰期只几分钟,检查结束后很快在体内消失,很少有副作用,更不会影响记忆,也无后遗症,可反复多次检查。

临床上胶囊内镜只用于小肠病变检查,也就是胃镜、结肠镜所不能看到的那部分肠道病变。

<如在其他应用打开此文章,可截屏后,打开微信扫一扫进行关注>

长按识别二维码

王伯军大夫

谈消化

原标题:《忽悠人的体检,胶囊内镜胃肠全查》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