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青年科学家谢黎炜:摆脱菌种资源进口依赖,省微生物所建成华南最大菌种资源库

2020-09-25 16:3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谢黎炜
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微生态医学分会共同发起人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营养科学博士。曾在密歇根大学医学院生理系和乔治亚大学分子医药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肠道菌群与健康和疾病,肌肉干细胞,棕色脂肪和米色脂肪的生理机制和机体系统微量元素代谢和稳态平衡的分子调控机制。主要从事肠道微量元素铜铁代谢以及相关的基因调控机制的探究;肝癌,大肠癌,肝脏代谢相关分子机制研究;利用高通量二代测序探寻癌症以及代谢疾病相关的分子机制。近五年共发表SCI收录论文18篇,荣获美国心脏协会博士后科研基金、广东省科学院和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特殊支持计划。

“西方国家的‘卡脖子’清单也是我们科研任务的清单。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已初步建成华南地区最大的菌种资源库,将逐步解决种业资源被西方垄断的问题。”

“创新激励机制的不断改革,让年轻的科学家不仅能够甘坐冷板凳,十年磨一剑,也能常年开花结果。”

9月24日,广州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广州科技创新新闻发布会,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微生态医学分会共同发起人、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谢黎炜作为青年科学家代表之一,分享了他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的体会。

摆脱微生物菌种资源进口依赖,建成华南最大菌种资源库

谢黎炜说,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期科学研究提出“四个面向”的要求,为科研工作者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身为科研工作者,我们不仅要面对国际一流的学术前沿,更要肩负国家社会的重大需求,不忘科学报国的初心,牢记科技强国的使命。”

他感受最深的三点。第一是要坚持从基础和核心问题出发,围绕国家、社会和人民的需求,集合优势资源和科研力量解决受制于西方国家“卡脖子”问题,把“卡脖子”的清单变成科研任务的清单。

谢黎炜来自研究所的肠道微生态与健康团队。他向与会者介绍,在微生物领域,微生物菌种基因资源是生命科学研究和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和命脉。但无论是在基础研究还是生产应用,长期以来,我国已成为最大的微生物菌种资源进口国,对发达国家保藏的菌株资源和生物信息大数据已形成较大的依赖。

近年来,在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前,美国大幅度加强对生物大数据和高技术出口的管控,使我国获取外部微生物菌种基因资源和生物大数据的能力出现重大的风险,一旦美国切断微生物菌种和数据资源的共享,这将对我国生命科学研究、生物科技创新和生物产业的发展构成重大冲击。

针对这一风险,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防患于未然,已经初步建成了华南地区最大的菌种(尤其是益生菌菌种)资源库,库藏菌种11万株,发现新的物种500余株,为我国生物与健康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支撑和物质保障,并将逐步解决西方国家种业资源垄断等卡脖子问题。

同时,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多个研究团队正从事对种业资源的开发、鉴定和利用,围绕解决环境污染、农业生产和人民健康等问题,初步实现了我国菌种资源的本土化落地和资源转化利用,以期实现造福于人民群众的宏愿。

机制创新让科学家不仅能十年磨一剑,也能常年开花结果

第二点体会是,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是实现“0到1”突破的核心力量,也是解决“卡脖子”问题的关键所在。在他看来,科学研究是艰苦的探索过程,会遇到不可预期的挫折和困难,因此要创造有利于基础研究的良好科研生态环境,建立健全的科学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鼓励广大科研人员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潜心搞研究,重视研究过程,尊重研究结果和结论。

第三点体会是,解决“卡脖子”问题需要一代又一代创新人才的传承和创新。如何吸引优秀人才投身基础研究?他认为解决科研经费持续性支持等基础问题和深化改革创新激励机制是关键。“这样,年轻的科学家不仅能够甘坐冷板凳,十年磨一剑,也能常年开花结果。”

谢黎炜说,作为一个海外归国科研人员,他始终不会忘记踏出国门那一刻的雄心壮志。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每一位科研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更是前赴后继、攀登科学高峰的源动力。“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担当。我们年轻一辈将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的优秀品质,主动肩负起历史重任,把自己的科学追求,融入到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光荣大业中。”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