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谶纬的性征及其起源时代

2020-09-26 16:4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张峰屹 中华读书报

长按二维码订阅《中华读书报》

本文要点

以谶“纬”经的思想实践,发生于西汉文帝时期。之后的两汉四百年,经谶交织、以谶解经逐渐成为思想的惯常方式,这就是历代学人通常所说的“纬”。

无论是通行的谶纬起源于西汉哀平之际说,还是起源于太古说、春秋说、战国说、先秦说、秦世说、东汉说等众多说法(姜忠奎《纬史论微》卷一),由于缺乏史实依据,缺乏对谶纬性征的明确认识,因而都是不甚准确的。

究竟什么是谶纬?它是同一个东西,还是“谶”和“纬”两个东西?自唐代以来,学人即持见不一,或主张“谶纬有别”,或主张“谶纬无别”,各说各话。核之史实,这两类主张都不能完全符合实际。笔者曾撰写《历史维度的缺失——自唐迄今谶纬名义研究之述评》和《两汉谶纬考论》二文,以所有传世的先秦两汉文献为依据,梳理谶纬及与之相关的史实、史迹,大抵弄清了谶纬的基本面貌。简要地说,“何为谶纬”不能简单笼统地去认知,因为在汉代,谶、纬的概念既各有所指、义域分明,又在思想实践中纠结缠绕、终于合一,经历了一个动态演变的过程。因此,今天再不能陷于有唐以来“谶纬有别”“谶纬无别”的纷争。这两种传统观点都失之简单化。

详考先秦两汉史实,谶纬孕育生衍真相是:先秦时期早已有“谶”,但是无“经”也就没有与之并称的“纬”,自然也不存在谶纬是合一还是两分的问题。到西汉初期,“谶”仍延续,同时也出现了所谓“纬”的思想实践——以谶“纬”经,也就是以谶释经、以谶辅经。这是伴随着经学兴起而发生的一种思想新变。据今天所见史料,以谶“纬”经的思想实践,发生于西汉文帝时期。之后的两汉四百年,经谶交织、以谶解经逐渐成为思想的惯常方式,这就是历代学人通常所说的“纬”;以谶“纬”经(以谶释经)的思想实践形诸文字,便是所谓“纬书”。因此,概念上与“经书”相对的“纬书”,其实质就是“谶书”,“纬”其实就是“谶”——只是由于它的思想路径是以谶“纬”经,把谶记、谶言等与经文牵合在了一起,因而称为“纬书”,从而也就与单纯孤立的“谶记”“图谶”“符命”等有了区别。汉初兴起的以谶“纬”经的思想路径影响力逐渐扩大,到东汉明帝章帝时期,以白虎观经学会议所形成的《白虎通》为标志,被正式确立为汉家的正统思想。

因此,要想准确把握什么是谶纬、什么不是,一定要抓住以谶“纬”经(以谶释经)这个思想路径作为关键和枢纽,方能得其要领。这样就可知道,先秦时期即大量存在的单纯的占测预言和谶验故事不能看作谶纬,只有当一些预言、谶记、符命等与经学纠结交织在一起时,它们才是谶纬。如此,也可避免当下比较普遍的对谶纬或模糊或泛化的认识。

谶纬的属性、特征到底怎样?首先,“谶”(征验)无疑是它的基本质素,四库馆臣所谓“诡为隐语,预决吉凶”,也就是神秘的预言或非理性的预判,是谶纬的基本特质之一。但仅凭这一点,还不能做出是否谶纬的完足判断。因为将某种可感的现象(主要是自然现象)与某种社会或人生的结果联系起来,建立其神秘的因果关系,并把这种偶然的感性经验在一般意义上推广,用以预测未来之事,是初民普遍的原始思维。如果把这些神秘的预言都看作谶纬,那么甲骨卜辞、《易》卦爻辞以及《左传》《国语》里记载的那些预言等等,就都是谶纬了——显然没有人这样来认知。

其次,“纬”必须和“经”紧密相关,以谶解经甚或经谶互释,是谶纬的又一个基本特质。正如李学勤先生说:“纬不拘性质如何,总是要解经。”(安居香山、中村璋八《纬书集成•序》)把谶记、谶言、符命等与儒家经典牵合起来,以谶释经或是经谶互释,这种语境下的“谶”言才可以视作谶纬。自汉末荀悦、郑玄以来,人们把这类著述都称为“纬书”或“谶纬”,几乎没有叫作“谶书”的。这就说明:这类著述的主要性质或旨趣在于“纬”。而“纬”之得名,无疑是与“经”相对而言的。以谶“纬”经(以谶解经),是它得名的根本理由。汉文帝之后的诏书、奏疏、政论以至子书、诗赋作品,普遍存在着经谶牵合、互释的现象,更切实地呈现着谶纬与经学的密切关联。再看今存的谶纬佚文,大半是“七经纬”(《易》纬、《书》纬、《诗》纬、《礼》纬、《乐》纬、《春秋》纬、《孝经》纬),小半是《河图》谶、《洛书》谶和《论语谶》。“七经纬”的“纬”经性质不用说;来看这三种谶:《论语谶》,主要是配合孔子思想或是神化孔子的一些神秘述说,其实也可以视为《论语》纬(五代宋初的两《唐书》史志目录,即改称为《论语纬》)。《河图》《洛书》的传说很早,《尚书》《论语》就有记述。《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汉书•五行志上》引刘歆说:“虙羲氏继天而王,受《河图》,则而画之,八卦是也。禹治洪水,赐《洛书》,法则陈之,《洪范》是也。”虽来源神秘,但与伏羲、大禹等圣王紧密联系,也是儒家眼中的经典。而《河》《洛》谶本身也与圣王密切相关,《隋书•经籍志》曰:“有《河图》九篇,《洛书》六篇,云自黄帝至周文王所受本文。”然则,《河》《洛》谶也可以视为对经典的阐释。总之,今传的谶纬书,无论其文字表述如何玄幻,从其思想旨趣说,都是用来解经的。

再次,与政治紧密相关并为当朝政治服务,是谶纬的第三个基本特质。在汉代,经学本身就是受制并服务于政治的文化思想;而谶纬依托经学而生,用经谶互释的思想方法获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它也就必然与政治发生关联。更重要的,谶纬作为一种“非正统”的神秘思想,如果不能为当时的政治服务,就必然不能存续。再从事实来看,今存的谶纬佚文,其主体内容是天文占、五行占和史事谶。其中记载了当时人们关于天文星象、阴阳五行的一些知识,更多的内容则是借助这些知识预告政治变革,或服务于政治实践。再核之两汉政治实际,从王朝兴衰,到帝王轮替,到具体政策政令的发布,甚至官吏的任命撤换,大都有谶纬思想的“理论”支撑。这一史实,只要翻看两《汉书》的《帝纪》,就可以清晰了解。

明白了谶纬的基本性征,则可简括地给它一个说明:谶纬是伴随并依附着经学兴起而并生(或随生)的一种政治文化思潮,是隶属于经学的一种政治文化思想。谶纬与经学的关系,由于谶纬文献残缺太甚,很大程度上,今天已难以具体详确地了解它们之间的思想逻辑。但是从整体倾向来看,其以谶解经的思想路径是明确清晰的。至于谶纬与政治的密切联系,则十分显明,无需多言。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三条谶纬的基本性征,并不是全时完型的判断。谶纬与经学、谶纬与政治,在两汉四百年的不同时段或是不同情境下,其关联的鲜明程度不尽相同。有时可能看不出它与经学之间有着显在的关联,而只与政治关系紧密。但即使如此,现象背后的基础也是经谶牵合的思想理路。

弄清了谶纬的性质和基本特征,有唐以来众说纷纭的谶纬起源问题,也就可以得到明确的判断:它起源于西汉初年。随着经学的逐步确立,以谶解经并服务于当朝政治的谶纬思想也就出现了。无论是通行的谶纬起源于西汉哀平之际说,还是起源于太古说、春秋说、战国说、先秦说、秦世说、东汉说等众多说法(姜忠奎《纬史论微》卷一),由于缺乏史实依据,缺乏对谶纬性征的明确认识,因而都是不甚准确的。

(作者为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

欢迎订阅《中华读书报》

书业的风向标

学者作家的交流平台

教师学生的课外园地

编辑的案头参考

书店图书馆的采购向导

读书人的精神家园

《中华读书报》由光明日报和中国出版协会主办,对开大报,每周三出版。每期20版,15万字,单价3元;全年50期,总价150元。新出好书、学术前沿、文坛风云尽在其中!您可以随时通过当地邮局订阅,也可以长按下方二维码,进入订阅页面:

邮发代号:1-201

国内统一刊号:CN11-0160

原标题:《谶纬的性征及其起源时代》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