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释新闻|中国提出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意味着什么

澎湃新闻记者 刁凡超
2020-09-23 21:03
来源:澎湃新闻
绿政公署 >
字号

9月22日,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期间,中国提出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各国要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性机遇,推动疫情后世界经济“绿色复苏”,汇聚起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合力。

对此,生态环境部气候变化事务特别顾问、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解振华解读认为,目前我国提出的206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远远超出了《巴黎协定》“2℃温控目标”下全球2065--2070年左右实现碳中和的要求,这将可能使全球实现碳中和的时间提前5-10年,此外也对全球气候治理起到关键性的推动作用。

中国强化气候行动与目标彰显了大国的责任和担当

2014年11月,中美双方曾在北京发布应对气候变化的联合声明。当时,美国首次提出到2025年温室气体排放较2005年整体下降26%-28%,刷新美国之前承诺的2020年碳排放比2005年减少17%。中方首次正式提出2030年中国碳排放有望达到峰值, 并于2030年将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提升到20%。

2020年9月2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将上述目标进一步加强,提出“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解振华表示:“在当前的国际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政治格局背景下,我国主动顺应全球绿色低碳发展潮流,提出有力度、有显示度的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向国际和国内社会释放了清晰、明确的政策信号,对外树立了负责任大国形象,彰显了大国责任和担当。”

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何建坤教授认为:“研究表明,中国在发展中转型将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和挑战。2060年碳中和情景的排放路径需要在2050年实现近零排放,建成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可持续能源体系。实现2060年碳中和需要全社会经济体系、能源体系、技术体系等方方面面的巨大转变,需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同时,转型也会为我国带来经济竞争力提高、社会发展、环境保护等多重协同效益。中国做出艰苦努力,能够实现自身的目标。”

绿色复苏的倡议体现了智慧与勇气

中国强化气候行动与目标也得到了非政府组织的赞赏和支持,认为中国作为全球主要排放大国中率先提出碳中和目标的发展中国家,将对全球各国提升目标、强化行动起到引领性的作用。

“这个倡议可能改变全局。”9月23日,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全球气候与能源项目总监曼努埃尔•普尔加•比达尔(Manuel Pulgar-Vidal)高度赞赏中国的倡议,认为“在全球减排面临鸿沟、气候治理面临赤字的关键时刻,中国宣布的新目标传达出非常重要的积极信号,体现了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议题上的国际领导力。中国的行动将给全球各国、尤其是各主要排放大国施加影响力,推动各国采取更果断勇敢的行动。”

绿色和平中国首席代表李雁认为,在全球面临气候告急、新冠疫情以及国际合作遭受挑战等重重阴霾下,中国领导人加强本国气候行动承诺、推进全球绿色转型合作的声明令人振奋。

“中国设立长期碳中和目标,无论对于中国还是世界都具有划时代的积极意义。”李雁表示,“应对当下的新冠疫情和迫在眉睫的气候危机,需要各国摒弃隔阂与偏见共同合作。面对目前复杂脆弱的国际形势,中国选择在这个节点上主动提升《巴黎协定》下的减排承诺并呼吁世界经济绿色复苏,无疑体现了智慧与勇气。希望这一雄心可以注入新的能量,促进各国提升自身气候承诺,重塑全球在重要议题上的多边合作。”

绿色创新发展中心主任胡敏认为,中国宣布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将是中国经济低碳转型的长期政策信号。这一表态在中欧峰会约一周后之后发布,体现了中欧领导人加强地区合作、共同携手应对气候变化的默契和决心。“我们可以预见,近期国内会陆续把提前达峰的目标和方案落实到省、市,也有望看到不少地区会探索提出碳中和的时间目标。”

“十四五”期间必将加速能源结构转型

在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前景带来巨大不确定性的环境下,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提出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峰,意味着中国将在未来十年实现能源、经济领域的深度低碳转型,并向“1.5°温控目标”持续迈进;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一目标的提出,则意味着中国在本世纪全球实现近零排放的目标上迈出了重要而积极的关键一步,也意味着中国经济、社会将迎来全面低碳变革。

为实现上述目标,世界自然基金会(瑞士)北京代表处副总干事周非(项目)建议,在推进经济绿色复苏并迈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上,中国应当深化并加快能源和消费的革命,强化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可持续、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目标,并推动其成为能源和电力系统的主体,以实现碳排放更早达到峰值,并将峰值控制在相对较低的水平。  

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2020年,中国正式踏上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增加向包括气候安全在内的自然资本的投资、用低碳转型打造经济增长新动能,是加快可持续发展、让中国和世界人民享受中国现代化红利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在实现巴黎协定目标和建设全球治理中作出的卓越贡献。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邹骥说,为实现2030年前达峰、2060年碳中和,当下最紧迫的是要在“十四五”规划中设立更有雄心的包含碳总量目标在内的气候目标,把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占比降至50%以下,加速能源结构转型;应尽快制定全国和地方的达峰行动方案,及经济、技术可行的中长期低碳发展路线图。

在卓尔德环境研究中心主任张树伟看来,中国力争2060年实现碳中和,意味着碳排放2030年左右实现达峰后需要持续快速减排30年,这对于能源、交通、工业、建筑、农业无疑都具有很强的转型含义,具有新增投资上的巨大信号。

“我们期待具体的集体性政策工具的出台,比如碳定价。并且需要强调,这一快速转型过程必须是公平的、可管理的。”张树伟说。

    责任编辑:钟煜豪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