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如何让你艺术“懂”你?

2020-09-22 19:1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每逢现当代艺术家“搞事情”,总能火出圈。比如班克斯的画作 “自动销毁”事件,还有天价香蕉的行为艺术...调侃、吐槽、分析层出不穷。 

当代艺术不乏引起热议的话题,但即使对于许多艺术爱好者来说,现当代艺术仍然 “有壁”。

仅凭一己之力“劝退”普通观者的现当代艺术,到底在表达什么?今天这篇文章就带你了解艺术的语言,感受现当代艺术的魅力。

让人畏惧的现当代艺术

当你在美术馆遇见现当代作品的时候,它们多数会使你困惑:这件艺术作品在表达什么?

这可能是一个发光的球。

理查德·塔特尔《有蓝光的白气球》

或是从墙壁里伸出的一只脚。

罗伯特·戈伯《无名之腿》

有时,它甚至会使你不适、令你愤怒:这些艺术作品是不是在讲什么业内笑话?创造出这样的“作品”难道是为了挑衅观众吗!

马塞尔·杜尚《泉》

甚至还有些艺术作品令人汗毛竖起。

黎薇《没有人在乎》

也不排除这样的情况:站在现当代艺术作品面前,你提不起任何兴趣,也没有什么感受——我是谁?我在哪?我在干什么?

当画面只剩下最凝练的色块、线条、点,当艺术家在现场进行“自说自话”的表演,似乎我们所学、所知的技巧都不再适用。

难道说艺术家创作这些作品只是为了自娱自乐,而我们这些观众早已被作品拒之门外?

与艺术为伴是种难得的体验

我们为欣赏现当代艺术感到恐惧、气馁时,有人却说:“与艺术相处,就如恋爱求欢。

也就是与艺术打交道,就像谈恋爱一样。真有这种好事吗?

说这话的正是兰斯•伊斯普伦德,他是一位资深艺术评论家。在他看来,艺术没有那么难懂,伟大的艺术作品甚至会主动对我们“开口讲话”。

兰斯•伊斯普伦德

他将自己与现当代艺术打交道的毕生经历和经验,汇集在一本书中,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大家放松心态来欣赏艺术,并建立自己的艺术欣赏体系。 

《如何让艺术懂你》

作者: [美]兰斯·埃斯普伦德 

未读·艺术家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他在书中写到:“伟大的艺术是极其宽宏大度的,非常友好,乐于分享也鼓励人们去索求。它是一份豪礼,需要你带着孩童的那种好奇心去接近。

你所需要知道的每一样东西,伟大的艺术都会用清晰的语言告诉你;你需要去到的每一处地方,它都会带你去。

马克·罗斯科《无题(白红底色紫黑橙黄)》

了解艺术的背景、作家的全部技法,但是这幅作品却不能给你丝毫触动,只因我们在“看懂”艺术上花费太多工夫,而忽视作品向我们传递的信息。

更重要的是,我们没能与艺术建立私人联系。与艺术更深层次的交往恰恰是有益于丰富艺术欣赏的体验,治愈心灵。

虽然,一时间你可能难以接受一些现当代艺术作品,但是不要错过它们,也许其中就隐藏着我们这个时代的“梵高与向日葵”。

了解艺术的语言

如果伟大的艺术真的“会说话”,如果它们一直在向我们传递信息,我们又如何敏捷地接收信号呢?

伊斯普伦德回忆起第一次被一幅现当代艺术作品打动的经历,也许会对你有所启发。

说来有趣,在他13岁那年,父母送给他一本达•芬奇的画册做圣诞礼物。但是即使是如此的名家作品,也没能引起他多大兴趣。

直到大学期间,伊斯普伦德才真正的被一件作品“击中”了。

保罗·克利《咆哮的狗》

就是这幅出自保罗•克利之手的抽象油画《咆哮的狗》。

伊斯普伦德坦言:喜欢这幅作品的原因首先是他喜欢小动物,画中冷淡的光线与奇异的美感也使他深深着迷。

他似乎从中看到了正在震荡回响的咆哮声,就像一块石头激起水中的涟漪一般。他不再停留于这幅画到底是什么,而是逐步探索克利是如何创作出有生命力、有动感的作品

正是有了与艺术的“第一次照面”,打开了伊斯普伦德与艺术的连接。

他摸索出,艺术也有自己的规则和语言。读懂艺术的语言,即是我们理解现当代艺术必备的技能。

艺术家善用抽象、隐喻、透视等诸多技巧,就像是文字语言中的修辞一般。

瓦西里·康定斯基是抽象艺术的大师,在他早期的抽象画中,我们就可以找到“语言”的描述:

“线条、色彩与形状都从扮演描绘性‘名词’的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了活跃的 ‘动词’。”

瓦西里·康定斯基《蓝骑士》

他晚期的作品中,那些元素更是完完全全的自由了,他不再画一只鸟,而是传达飞行的概念;不再画马,而是表达马的飞奔。

瓦西里·康定斯基《构图8号》

他将艺术提纯,只给我们展示事物最为本质的一面,而通过颜色、形象、动态,他似乎激发了我们视觉、味觉、听觉上的通感体验。

除此之外,在和艺术接触的过程中,心与灵缺一不可。

这里“心”指的就是主观偏好,“灵”则更偏向理性的一面。

让·阿尔普《星星》

艺术史专家 E. H. 贡布里希曾说过“喜欢某件艺术作品没有任何不正当的理由”,但“厌恶某个作品,却有挺多理由是不靠谱的”。

这就提醒我们,也许我们会依个人兴趣、喜好被某件艺术作品吸引,但是不要因此拒绝那些第一眼看过去无法理解、或是有挑战性的作品。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乌雷《时间中的关系》

因为只有我们抱持一种开放的心态去接近它们,才有可能引发思考,产生独特的艺术欣赏体验。

对一件作品或某位艺术家关闭自我,也就是对所有作品、所有艺术家关闭了自我,而这种自我封闭的模式也就阻止了能真正丰富自己的艺术体验。

杰克逊·波洛克《蓝棒,作品11号》

我们跟随着伊斯普伦德重新审视那些既熟悉又陌生的现当代艺术作品时,似乎一切都有解了。

他提炼出了“与艺术相遇”“有机的生命体”“心与灵”等角度,为我们讲述如何理解艺术的语言,在基础要素上站稳脚跟。

原来,保罗•克利、马蒂斯、波洛克等艺术大师的作品,不是在自说自话,它们传递着清晰而精确的内涵。

亨利·马蒂斯

了解背景、技法是一回事,而产生私人化的深刻思考,与艺术建立起联系又是另一回事。

欣赏艺术时产生的个人化体验,不论是情绪的波动、某些专属的感受,都是我们艺术欣赏的宝贵收获。

了解基础要素、学习艺术的语言,能够帮我们建立起艺术欣赏的自信,治愈现当代艺术恐惧症。

直白、透彻

资深艺术评论家解读艺术的语言

治愈你的现当代艺术“恐惧症”

《如何让艺术懂你》

作者: [美]兰斯·埃斯普伦德 

未读·艺术家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