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当年的中日围棋擂台赛为何终止?
原创 团队作者 朝文社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字数:3174,阅读时间:约9分钟
历史提问
当年的中日围棋擂台赛为何终止?
答:在二十世纪末中国体育文化史上,1984年启动,陆续举办了十一届的“中日围棋擂台赛”,堪称是桩“意外火热”的大事。
虽然二十世纪的中日关系,走了太多曲折的路。但作为中国国粹的围棋运动,也一直是中日两国剪不断的纽带。就连当年仇恨深重的北洋时代时,都有过“濑越宪作访华”“本因坊秀哉访华”等大事。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日关系日益“回暖”。围棋也是先热起来,中日围棋的各类友谊赛事,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时就越发频繁,电影《一盘没有下完的棋》更是感动两国无数观众。如此热潮下,围棋界也是趁热打铁,1984年10月5日,首届中日围棋擂台赛在东京新大谷饭店正式开幕。虽然这是件“中日友好”的大事,但开幕式上致辞的日本围棋传奇人物坂田荣男,话说得却十分不友好:日本“只需要3名棋手就可以结束战斗”。虽说这话,今天看着很狂,但放在当时日本棋迷里,却是没几个人怀疑——那时日本围棋对中国围棋,几乎就是降维打击。虽然中国是围棋的故乡,但中日围棋擂台赛开打前,日本却是公认的世界围棋霸主。1984年的日本,围棋人口一千二百万,专业棋手六百人以上,顶尖的“九段”棋手六十人以上。随便拉几位“九段”“超一流”组个队,就是个横扫世界的阵容。同时代的中国呢?专业棋手一百多人,顶尖九段棋手四人,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以实际战绩说,中国围棋队在日本队面前“受过的伤流过的血”,一度远胜“男足恐韩恐伊朗”。1960年中日围棋队在北京对杀三十五盘,中国队仅赢两盘。次年日本队再访华,中国队再次大败。二十六年后,中国围棋元老陈祖德依然在回忆录里痛心疾首“这不仅仅是围棋手的耻辱,也是民族的耻辱,是国耻!”
而即使到了中日围棋擂台赛开战前,中国选手里能对日本棋手保持高胜率的,也只有作为“主帅”的聂卫平。但即使是聂卫平,多年后回忆中日围棋擂台赛时也依然感慨:“举办擂台赛钱,连我自己心里都发怵,没底。我们的实力毕竟比日本棋手差呀。”实力对比如此,也可想而知,当时日本队“必胜”的底气有多强。
所以,哪怕第一届擂台赛开打后,中国年轻棋手江铸久一鸣惊人,连续斩落日本五名高手,将“3人结束战斗论”打脸啪啪后。日本队也没想过自己会输。随后日本正如日中天的“超一流”小林光一登场,一口气击败江铸久等六名中国选手,1985年5月20日晚,连胜的小林光一,在北京体育馆面对上千中国观众,自信满满放出豪言:“日本围棋有传统,我是代表日本来下棋的,我绝不能输!”这跌宕起伏的比赛过程,也叫围棋,这个以往“冷门”的比赛项目,突然就升温了。擂台赛期间,各大报纸开始连篇累牍的报道,以学者徐书白的形容说,围棋观众也“爆炸式增长”。擂台赛在上海“摆擂”时,主办方直接把比赛地放在上海长江剧院里,现场座无虚席。中国第一位女九段棋手芮乃伟更感慨说:“各行各业都很关注中日围棋擂台赛,走到哪里都有人谈论围棋。”围棋的关注度,就这样空前热烈起来。
但即使是举国关注,当时的比赛走势,也让日方想不自信都不信。中方仅剩“主帅”聂卫平一人。且聂卫平当时状态并不好,国内比赛战绩平平,先前对小林光一也是两连败,更何况,小林光一的背后还有同样强大的“超一流”加藤正夫,二人身后更有日本围棋泰斗级人物藤泽秀行坐镇,简直是三道铁闸。更何况,在这场大战之前。中国棋手还从未赢过日本超一流棋手。
所以,当聂卫平“东征”日本挑战小林光一时,日本主办方连闭幕式都准备好了,还叫中方代表郝克强提前准备闭幕式讲稿。新华社东京分社记者采访郝克强时,还感慨说“这是最后一仗”。郝克强立刻纠正说:“不是最后”!即使这样背水一战的境地,中国队,依然想赢。
然后,就有了那场足以载入世界围棋史册的经典对局:六个半小时的鏖战,棋盘上一波三折,一度头脑眩晕的聂卫平,足足吸了两分钟的氧。几度陷入死局的危机下,聂卫平都以其冷静的应对安然脱险。直到读秒结束,赢下了两目半,“小林抱头不语”。
这一场胜利,赢得不止是一局棋,更是中国棋手首胜超一流。以聂卫平的话说“这层窗户纸,终于捅破了”。曾放话“3名棋手结束擂台赛”的坂田荣男,连呼“这盘棋赢得了不起”。一天以后,聂卫平再接再厉,四目半完胜另一位“超一流”加藤正夫,“请出”了日方主帅藤泽秀行,擂台赛的悬念放在了最后的北京决战,原本计划举行的“闭幕式”,也被日方改成了“联欢会”。1985年11月20日的北京决战,更是新中国围棋史上一场空前的盛宴:聂卫平对阵藤泽秀行的比赛,得到了中日媒体的集体“轰炸”。仅是电视转播的收视率,就创下了空前记录。北京体育馆更涌进了2000多观众。誓言“不赢聂卫平就剃光头”的藤泽秀行,也下出了他围棋生涯里的经典对局,却在第一百六十二手时被聂卫平抓住了战机。七小时二十分钟的鏖战后,聂卫平以一又四分之三获胜,北京体育馆里,一片欢声雷动……
聂卫平,创造了历史,中国围棋,创造了历史。
接下来,这场陆续举办了十一届的擂台赛,又不停书写了太多传奇:聂卫平多次上演孤单英雄传奇,在前四届中日擂台赛上实现了十一连胜的“聂旋风”奇迹。双方的总比分也交替变化,从中方的3:0到日方追成4:4。再到九、十、十一三届擂台赛,中国围棋队终于实现了从有惊无险到碾压式胜利,三次在“不用聂卫平出场”的情况下,“提前收摊”完胜。曾经令举国窒息的中日围棋擂台赛,越发变得一边倒。
而它的更多意义,更是超越了棋盘本身。
首先是持续助推了中国各地的“围棋热”。就是在“聂旋风”横扫日本“超一流”的比赛里,曾经无人问津的围棋运动骤然火热起来。各地“围棋班”“运动队”纷纷组建,《围棋天地》《围棋春秋》等刊物持续热销,各类围棋赛事也如雨后春笋。世界围棋交流,也被推到了新阶段。首届中日围棋擂台赛四年后,“富士通杯”“应氏杯”“东洋证券杯”等世界围棋大赛应运而生。全球的围棋运动,都被推到了新阶段。比如聂卫平的爱徒,那位在最后一届中日围棋擂台赛上“一杆清台”的名将常昊就感慨:“我们这批棋手和中日围棋擂台赛关系很大,可以说是在那种氛围中起来的。”
不过,也就是在21岁的常昊“一杆清台”后,1997年3月,中国棋院正式举行新闻发布会,“证实了一个已经流传许久的消息”,中日围棋擂台赛就此停办。确切说,就此终止。为什么会在那一年终止?只要看看当时的世界棋坛就明白,比起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一家独大的景象。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的棋坛格局就已大不同:韩国强势崛起,日本加速衰落,“中日擂台”已不代表世界最高水平,价值本就缩水。外加红火的各类世界大赛,也让棋手们比赛密度增加。中日围棋擂台赛也就失去了其曾经的吸引力,淡出只是早晚问题。
而也就是在“淡出”的1997年,虽然当时的中国围棋,依然还被韩国压制。但中国的围棋人口,那年已经突破了2000万人。围棋人才的厚度,早不是当年的惨淡光景。更重要的是,比起当年“日本企业办大赛”的盛况来,从上世纪90年代起,中国企业也开始承办起世界围棋大赛,搭起围棋的平台……
擂台赛的兴衰,见证的不止是围棋实力的此消彼长,更是中国国力与影响力的提升。当年其预示的,就是我们今天已经看到,中国围棋越发辉煌的未来。
虽然对于年轻的棋迷来说,“赢日本棋手”不再是新闻,“世界冠军”也不再新鲜。但是三十五年前,那个围棋的拓荒一代,那一代中国围棋人埋头苦干的精神,依然值得景仰。而开放的中日围棋擂台赛,为中国围棋带来的剧变,印证的更是一个超越棋盘的道理:唯有开放,才可强大!
参考资料:六神磊磊《中日围棋差距,曾比军舰还大》、李超《纹秤上的复兴运动》《蓦然回首话擂台》、徐书白《1980年代围棋中的中日关系》、张大勇《风雨栈道六十年》、沈果孙《聂卫平与中日围棋擂台赛》、郝克强《背水苦战记》、聂卫平《震惊中日两国的围棋擂台赛》、人民日报《一次跨时空的重逢》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签约账号【朝文社】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原标题:《当年的中日围棋擂台赛为何终止?》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