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你还记得七十年前的这家松江绸布店吗?

2020-09-21 08:4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以下文章来源于松江微历史 ,作者爱松江 爱历史

松江微历史

从这里读懂松江,从这里读懂上海。

松江

老字号

Songjiang

七十年前的绸布店

周师增

1944年,13岁的我在莫家弄对面“和丰绸缎棉布店”里学生意。绸布店两开间门面,坐南朝北,店堂里面是简陋的旧屋,店员十来个挤住在一个狭长的房间里,当学徒的在店堂“早起夜搭铺”,夏天闷热得透不过气,蚊虫叮咬难眠。这家绸布店有店员、学徒、烧饭的共十二三人,职位大小却分得很清,有经理(老板兼)、协理、襄理、助理、头柜、二柜、小店员、学徒、烧饭师傅,制订着十条《员工守则》,店规极严,谁违反了轻者训斥,重则解雇。平时老板经理说一不二,怕被“停生意”(解雇),人人小心谨慎、唯命是从。那时商界有个规矩,“端午”“年夜”“八月半”,是员工的“铺盖生日”,特别是年关,是“饭碗”最危险的时刻。

绸布店的主人姓卢,徽州人,是茸城“天丰”“九丰”“和丰”这三家绸缎棉布店的老板兼总经理。卢经理特别精明能干,作事魄力大,抗战时期从一名小职员一跃成为大老板大经理,其事业鼎盛时期还与人合作开设一家“盛丰钱庄”任董事。

■1994年,松江最大的绸布商店(唐西林 摄)

全城绸布行业的店员没有固定薪水,全靠拉到顾客做成生意获取提成。那时绸布业同业公会议定执行的店员收入为“万二”,即做成一万元生意得二百元报酬,是2%的提成,叫做“拿利头钱”。你人头熟,能多拉到顾客多做成生意的收入就高;人头不熟,售货额越少收入越低,店员间每月的收入有几倍之差距,也有为抢做生意而发生争执、吵架的。当学徒的每月发给“月规钱”,物价飞涨,“月规钱”只够买块肥皂,理个发便所剩无几了。

那时吃绸布店饭不能老老实实,老实人“饭碗”保不牢。“店员在柜台上量尺码剪布的时候要做点手脚,要操作熟练出手快,在丈量尺码成交间得暗中克扣点尺寸,量好尺码剪布时最后再放出点尺寸,以适应顾客的心理,这样既做成生意又能使顾客感到满意,但要掌握两条:千万不可给顾客看出来;总尺码不少。这是当年绸布行业经营中的一种“行风”。

■老绸布店(图源网络)

昔日的绸布行业每年要举行“大减价”,售布有“加三放”,剪一尺送三寸;“加五放”,剪一尺送五寸;还有买一送一的,即剪一尺送一尺……每逢开展“大减价”,店员学徒们四出下乡“发传单”,做广告,甚至在店门前敲响“洋铜洋鼓”,吹吹打打作大肆宣传,引来顾客,同行业中竞争异常激烈,各显神通。其实,在“大减价”之前,各店早已将价码调上去了!

按照员工职别高低及日常表现、勤奋程度,特别是对商店贡献的大小,店主发给每人一笔钱,作为商店年终盈利部分的分红,故称“分花红”。年终盈利多者多分点,少则少分或不分,金额保密。

大年初四晚上“接财神”,要用二至三只“八仙桌”,摆满各色食品、副食品供奉,点燃大香大烛,按职别大小依次跪拜“接财神”。这是员工们听“训话”的日子,更是担心被“回生意”解雇的危险时刻。这“训话”也按职别大小依次进行,对每人严肃指出一年中的不足,并提出对新的年头的希望。没被叫到者便是解雇了,会另找谈话。故“接财神”也被称作员工们的“铺盖生日”。

资料:松江微历史

原标题:《你还记得七十年前的这家松江绸布店吗?》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