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为什么全世界都在磕李雪琴和王建国的东北CP

2020-09-22 06:5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科技唆麻 科技唆麻

全世界都在磕李雪琴和王建国的东北CP。

杨天真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无意间的一句八卦,促成了脱口秀大会中一对现象级CP——估计节目组做梦都要笑醒。

当时,杨天真问李雪琴:你怎么会没有男朋友呢?不应该啊,你这么可爱!

李雪琴委屈中透露着一丝大碴子味:他们说我不够女人。

杨天真灵光乍现:我觉得她跟王建国挺合适的。

当时,在王建国的狐朋狗友们一顿起哄声中,王建国来了一波“我不是”“我没有”“别乱说嗷”的拒绝三连:“我这个岁数已经不适合人家了。”
这个拒绝够高级:委婉地拒绝了被杨天真拉郎配,也给足了女方面子。如果李雪琴当时就着台阶下来,也就没后面的故事了。然而,事情的性质在后一刻悄悄起了变化。

拉红线不成的杨天真心有不甘,转头问李雪琴:“那这些脱口秀演员里,有你喜欢的类型吗?”

李雪琴想都没想,憨憨的笑容中带着一丝娇羞,脱口而出:“王建国。”

此时,一众嗅到甜味的磕学家,已经提着40米写同人文的笔,赶在磕CP的路上了。随着越来越多甜死人不偿命的互动花絮流出,加上磕学家不遗余力的考古,擦亮了吃瓜群众此前被蒙蔽的狗眼,大家如梦初醒,恍然大悟:

这两个人天生就是一对啊!

长得有夫妻相,三观惊人相似,害都是东北银,经常互相释放暧昧信号......特别是此前一起参加的《星动24时辰》里,两个人一路满口大碴子味地拌嘴、抬杠,关键时候又默契十足:就连“找个地方,吃,喝,打游戏,躺着”的旅游愿景都出奇地一致

——简直就是一对老夫老妻的出游日常。

你会发现,两个人一起上节目就像东北两口子过日子的日常。怪不得弹幕出现了灵魂拷问:“不是,这咋的,过上了?”
更何况,李雪琴还认真地在采访中解释过,人家没炒CP,就是喜欢王建国这样婶儿的:“王建国确实是我的理想型啊,他又有趣、脾气又好、人又善良、还是东北人、个儿还高,这种人就是我的理想型啊!”
真正让李雪琴和王建国CP出圈,从一众磕学家圈地自萌,变成CP粉遍地开花、磕李雪琴王建国成为全民茶余饭后现象级事件的,还是正主亲自下场发糖:

最新一期脱口秀大会里,二者上台后不仅给对方比心,还在稿子中频频cue到对方。

王建国的脱口秀里,说雪琴是他的静香:
李雪琴的脱口秀里,说王建国是她的选择。
不仅如此,李雪琴还说,两个人的事她妈也知道了,认为东北地大物又博,还有王建国。
甚至,作为铁岭人,一直坚信宇宙尽头是铁岭的李雪琴她妈,也开始因为准女婿王建国的盘锦户口,开始动摇毕生信念:

“你说,宇宙的尽头有没(妹)有可能是盘锦呢?”

意思就是,雪琴,别回铁岭了,嫁过去呗。

正主下场发糖最为致命:很快,#李雪琴王建国好甜#被冲上了热搜,“一建钟琴”、“雪国列车”等CP名满天飞,吃瓜群众表示,这对七十年代的生产队CP,不结婚很难收场。

为什么李雪琴王建国这么好磕?

首先,两个人异常般配:事实上,两个人的“夫妻相”不止是外表,那种深入骨子里的丧和拧巴也如出一辙。事实上,两个人的相遇,可以说是与世界上另一个自己相遇。

其次,李雪琴和王建国不止般配,还异常好磕: 这对CP凑在一起时扑面而来的喜感,老夫老妻一样拌嘴的日常,承包了CP粉们一天中大部分的笑点,也是粉丝疯狂磕糖、难以自拔的原因。

归根结底,都来自东北的两人,骨子里天然有以喜感、幽默对抗悲凉的消解基因:悲凉留给自己,逗乐了别人。

01

李雪琴与王建国的CP感:

两个孤独的拧巴小孩,

遇见世界上另一个自己

你说你很孤独/就像很久之前/火星照耀第十三个州府

——海子《歌或哭》

李雪琴和王建国般配在哪里?两个人骨子里丧和拧巴的那股劲儿,是搭着的。

先说李雪琴。几期以来,脱口秀舞台上,李雪琴永远是一股丧丧的劲儿:一张苦瓜脸,操着一口东北话,或自嘲,或吐槽自己身上发生的倒霉事,逗乐观众:

“那双胞胎还在台上说自己脸大,她俩的脸加一块都没我大。”

“我说老板,我来把烟给你点上吧,老板说不用,我说来吧,他说不用,我说来吧,他说不用,我说来吧——话音未落,老板的车让我烧了个窟窿。”

大张伟曾经在采访中解释他为什么喜欢“李雪琴式神经病”:“她特别丧,不开心。这种丧,就特别搞笑。我实在太喜欢这种人了。”

但正如那句老话,喜剧的内核是悲剧。这种丧和拧巴,归根结底,是因为生命中有一种悲凉作为底色。

首先,李雪琴曾经因为外貌饱受歧视、早早饮下了人间冷暖。

李雪琴曾经在一期《李雪琴:我要整容》的视频里,讲过自己因为长相受过的歧视:

“六七岁时家楼下的小男生都不跟我玩,上小学开始有人不停在骂我,什么侮辱性的词汇都有——因为胖。”

等上中学后,谁喜欢李雪琴就会被嘲讽脑子有病。李雪琴喜欢的男生会对她直言:“我想找一个基因好一点的。”

而李雪琴因为短视频走红后,网上因为她的长相攻击、侮辱她的声音一刻也没有断过。

“我在感情上很懒惰,很冷漠,不是因为我多高冷,而是因为我不敢跟别人接触:我怕别人看不起我。”

知道了这些,再看李雪琴那个斩获两个“爆梗”拍灯的金句:“那些脱口秀演员争着抢着要选我,我压力特别大,我这辈子都没被这么多男人竞争过。”仔细想想,是很悲凉的。

其次,李雪琴的原生家庭也并不幸福。

李雪琴初三的时候,父母离异,妈妈情绪不稳定,自己是她唯一的支柱:只能撑住,不能倒,甚至不敢从第一名掉到第二名,怕妈妈产生愧疚感,觉得是大人影响了她。

在去年GQ报道那篇《李雪琴:我很痛苦,但我想让别人快乐》中,李雪琴口述:

“那个时候我妈情绪不好,我初三的时候,我是我妈唯一的发泄出处。就可能我写完作业,在家看个电视,我妈就会把我一顿骂。我就得忍,我就得哄她。

那个时候我从来没有在家人面前哭过,我每天上学,在外边哭,难过了哭完再回家,然后把我妈安抚好。”

在这种压抑的环境下长大,李雪琴的性格很难阳光:大四时,李雪琴确诊抑郁症,此后多次试图自杀,读研期间不堪重负,从纽约大学退学。

在一个采访中,李雪琴说:“因为我很愤怒内心很多需要发泄的情绪,但我又不敢伤害别人,我只能反噬自己。我觉得很多人都想从我这获得一些东西有时候我给不了他们,我觉得他们在绑架我。”

这些人生经历,奠定了李雪琴生命中荒凉的底色。

人在绝望中,往往更能感受到生命本质的残酷与孤独:李雪琴喜欢的电影、小说是《美丽心灵》、《模仿密码》、《许三观卖血记》这种,“都是最真实的痛,最真实的苦,甚至是直面死亡。我喜欢感受这种最直接的摊开的东西,血淋淋的事实。”

而世界上另一个说脱口秀的孤独小孩,是王建国。

首先,李雪琴曾经因为胖而不被爱的痛苦,王建国也有过。

王建国曾经在脱口秀中讲:

“对我来说爱一个人一点都不难,难的是被人爱。因为我上学那会吧,一事无成,唯一特别之处就是体重240斤,我那个时候每天眼睛都不知道往哪儿看,抬起头看不见人生的方向,低下头看不见自己的脚。

直视前方,能看见女孩子们回避的眼神,而我的占地面积又是如此之辽阔,她想回避,又避不了,最后就只能走过来直勾勾的看着我说,你让一下。”

其次,李雪琴那种直面生命悲凉本质产生的荒诞感,和深入骨髓的孤独感,王建国也有:孤独是他在世界上最爱的东西,也是唯一爱的东西。而只有孤独,才能让他觉得平静、安全。

王建国对绝对孤独的理解是:“一个看坟地的人手机没电了,他想充电,停电了。方圆十里,只有他一个人。他想逃跑,但是他不能。他需要这份唯一的工作来偿还巨额的贷款。”

——在王建国心里,他一直是那个守墓人,世界是他看的坟。

所以,正如李雪琴稿子里写的,李雪琴像王建国,跟穿不穿背心裤衩根本没有关系。

不止如此,二者的般配除了体现在相似上,还体现在相知、相惜上:

物以类聚,同类往往更能彼此吸引,懂得对方,也更能惺惺相惜。王建国在用三个词形容李雪琴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词就是“阴沉”。

而王建国被淘汰的时候,李雪琴特别心疼,甚至眼眶泛红:

“国仔在我心中永远都是最好,不管他说啥,观众喜不喜欢,但那在我心中就是最好的表演,因为我知道他讲的那些东西,是他自己可能很想隐藏起来的东西。”

02

为什么不仅般配,还好磕:

东北文化的消解力量,

以喜感对抗悲凉

在卑微中坚持,在破碎中重生。

——孙频《盐》

然而,般配的情侣不一定好磕。只有孤独和沉重上的般配,并不能完全支撑起两个人的粉丝对李雪琴和王建国的喜欢,以及CP粉疯狂磕这对东北CP的理由。

归根结底,李雪琴和王建国这对CP,不仅般配,还好磕。

事实上,这对CP凑在一起时扑面而来的喜感,承包了CP粉们一天中大部分的笑点,也是粉丝疯狂磕糖、难以自拔的原因。

为什么说两个人在喜剧上有天赋?因为自己具有悲凉的内核,却能把欢乐带给别人。

这得益于二者的东北基因:天然有以喜感、幽默对抗悲凉的消解力量。事实上,脱口秀大会中的那个梗:“喜剧的尽头是铁岭。”不是空穴来风。

看李雪琴和王建国两个人互怼,就像看小品里,老夫老妻拌嘴一样:

比如《星动24时辰》中,李雪琴感觉自己晃眼睛,王建国说:“闭上就不晃了。”

“闭上怎么就不晃了?”

“把嘴闭上,我就不知道你晃不晃了。”

再比如李雪琴和王建国烧烤时,李雪琴问王建国手里用来扇风的扇子是不是没有必要,王建国回怼:

“你知道我用来干哈的,就没有必要。没有必要我拿你扇啊?”

而到了夜深,对夜色上头的王建国开始感叹人生:“来的时候以为能逃离(工作和生活),后来觉得放不下......”

结果,旁边一心一意撸串的李雪琴忽然来了这么一句:

“你看我干个吃播咋样?”

王建国气急败坏,作势打李雪琴的头:“我刚深情起来,你吃,你吃,你在这旮的吃播,白跟你在这旮的一顿深情。”

如此种种,都让人觉得,又甜,又好笑。

事实上,东北文化以喜感对苦难的消解力量,内核是一种天塌下来,也会绝处逢生的乐观主义精神——有什么大不了的呢?像李雪琴段子里说的,她妈妈有着最简单朴实的人生哲学:宇宙的尽头无非是铁岭,混不下去了,大不了回老家。

往大了说,这也是传统意义上“米海越空越好耍,只愁命短不愁穷。”的中国民间哲学。

或者说,面对孤独、悲凉、异化这种无解的沉重命题,用最简单的吃喝拉撒、过日子,这种最原始的生命力去回答。

比如去年,一条《看赵本山如何劝导小丑重获新生》的视频火爆全网。

面对小丑歇斯底里的绝望,赵本山对之以:

“你不活吓唬谁啊?你这不没用吗。”

“你不活干啥呀不活?”

“你过去那头型呢?你得支棱起来啊!”

而最后,以一场小丑和赵本山联动的东北大秧歌结束,彻底解构了《小丑》:原始的生命力最大程度上消解了深渊、绝望和社会对人的异化。

事实上,这种东北文化基因,要追溯到80年代的东北下岗潮:东三省逐渐衰落,昔日重工业的荣光不再,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多天寒地冻中,社会底层挣扎谋生的人。

也是与此同时,赵本山时代崛起:小人物以戏谑甚至低俗的方式,放声大笑,在寒冷的苦日子中找乐子——笑别人也笑自己,通过笑消解泪水,支棱起来,让生活继续下去。

正如王建国的一个段子里所讲:在东北,人们经常会拿自己的癌症和肿瘤讲段子,哈哈一乐。

也像李雪琴说的:“知道了人为什么痛苦,才会知道痛苦的人怎么样有可能开心。”

过度的沉重与痛苦像一把火,会把不堪承受的人引向自焚。但如果可以用笑来消解,则生活多少可以继续下去:这也是为什么李雪琴曾经的抖音认证是“一个诗人”,最终却做了喜剧演员,人生轨迹和王建国交错。

然而,CP党可能会迎来BE结局:雪国列车可能会驶向不同的方向。事实上,王建国活得远远比李雪琴更为拧巴。

03

雪国列车也许会在一起

也许永远驶向天各一方

你身体尚好,乐意从一个荒原走到另一个荒原

你追寻最大的落日

想让自己所有的呜咽都逼回内心,退回命运

我就在这里,哪里也不去

我喜欢那些哭泣,悲伤,不堪呼啸出去

再以欢笑的声音返回

——余秀华《荒原》

那么,回到CP粉们最关心的问题:李雪琴和王建国会真的在一起吗?

事实上,之前,李诞也问过这个问题。当时,李雪琴的回答是:“决定权在王建国手里。”

杨天真当时说:“雪琴真是太落落大方了。”

而王建国的态度明显在回避:“我们还是聊聊喜剧吧。”

事实上,王建国是个比李雪琴更为拧巴的人。

李雪琴今年回了铁岭:她说,她的梦想就是锅包肉,熏鸡架,铁锅炖大鹅,铁岭就能实现。往大了说,李雪琴用这些符号,以逆行者的姿态,对抗异化、对抗充斥着工具理性的当代社会,而王建国暂时做不到。

王建国也曾经在脱口秀里表示,非常想回东北,东北太舒服了。但他担心,自己这样一个拖延症和没有奋斗欲的人,在上海还能被推着努力,但如果回到了东北这个舒适圈,可能就彻底不想奋斗了。

——再退还能退到哪里呢,北极圈吗?

事实上,王建国的拧巴体现在方方面面:一方面放不下尊严和“七线艺术家”的执着,一边羡慕李诞可以赚更多的钱。所以,王建国的痛苦与矛盾远远更多:

“每次要见客户的那一天,我都是精神饱满地起床,洗脸刷牙换上干净的衣服,打开衣柜翻出一副崭新的笑脸,贴在脸上,把电脑一踹,把尊严一丢,推开家门,走喽,出去卖笑去喽。”

“我知道你要践踏我的人格,所以我早就把我的人格捏碎碾成粉撒在柔软的天鹅绒上,这样你践踏的时候啊,不会伤到你。”

所以,李雪琴说王建国是她的铁岭,但王建国内心深处又何尝没有住着一个回铁岭的李雪琴?只不过李雪琴说自己的梦想只需要铁岭就能实现,不过就是锅包又,熏鸡架,铁锅炖大鹅……而王建国想要的,不止是这些。

当然,一切也说不准。毕竟王建国也说过:“钱赚够了就回东北,写小说养老。”这样的话——到时候的事情就只有天知道了。

但是否真的在一起,都不重要,作为一个CP粉,我最感动的,还是李雪琴对王建国的表白。也是因为李雪琴的表白,我相信雪国列车一定,有那么一瞬间,是真的。

当时杨天真问李雪琴,你看上王建国啥呢?如果是为了炒作,李雪琴明明可以说点王建国没有的东西“王建国帅。”或者“王建国有盘锦户口”这种让大家笑一笑就过去的理由。但偏偏李雪琴认真了。

她说,王建国,就是她的铁岭:

他有熏鸡架,锅包肉,铁锅炖大鹅,最重要的是他让我快乐。

大张伟补了一句神助攻:“他有你爱的全部啊。”

所以王建国才会觉得戳心和感动——就像李诞说的,雪琴要求不高,这些王建国真的还都有。

铁岭对李雪琴是什么存在?是混不好了就回去的地方,是爱因斯坦没想明白的“宇宙尽头”。所以你看,这句情话多么浪漫,简直是东北土味版的“此心安处即吾乡”:

弗朗索瓦丝·萨冈曾经写,所有平静的人生都幻想伏特加、乐队和醉生梦死,所有漂泊的人生都梦想着平静、童年和杜鹃花。

你是故乡,是归宿,是宇宙的尽头。

原标题:《为什么全世界都在磕李雪琴和王建国的东北CP》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