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哈尔滨高龄老人婚恋调查:男女比例1:4,相亲也有鄙视链

2020-09-21 08:2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连下了几天的雨,难得大晴天

道外阿拉伯广场上愈发热闹

横贯广场的是一根长达百米的“红线”,红线前挤满了头发花白的老人们,你要还以为都是为子女相亲的操心爹妈,那就错了。站在“老年组”资料卡前,戴着花镜、弓着背、端着小本认真记录的都是给自己找对象的老年人。

这些奔走相亲的老人中有一部分是70岁以上的“大龄老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哈市各类相亲机构中注册会员中约有25%的是60—70岁,有5%——10%为70岁以上。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高龄老人来相亲征婚人数逐年攀升。

配图来自摄图网

年过古稀,七十而爱。对于他们而言,爱情早不再是“近处灯火,遥远星河”的浪漫,子女、房子、财产、疾病都成了砝码与绊脚石。无法逃避的现实和出乎意料的勇气,在他们晚年生活的岁月里留下无法磨灭的印迹。记者历时近一个月,走访了我市几大婚介机构,并面对面采访了多位70多岁的单身人士,将他们的生活与心路记录下来。

逐年增长的10%

秋日里中午阳光正好,在成行成列资料卡前的“人堆儿”里,74岁的刘成是个干净利索的老头儿,身穿深米色夹克衫,头戴小黄帽,连运动鞋的白边儿都擦得一尘不染。斜挎小包,他说就是为了装记录小本和笔。

“几乎每周都来,还要再去一次南岗的‘老革新街教堂’广场,看看有没有新人。”刘成家住江北,江南江北一来一回就要大半天,可他从来没觉得麻烦。“反正也呆着也没事,就当出来溜达锻炼身体了!”他告诉记者,这个小本本如今已经快记满了,大概有100多人吧,其中见过面的有三四十人吧!现在走出家门相亲的老人确实多了,而且有增加,每周来都会发现有“新来的”。

老奚太太婚介所负责人丛泽洲说,目前60岁以上的会员约有500人左右,最大年龄的已经76岁了。而且最近几年,高龄单身老人来注册会员呈上升趋势,平均以10%的速度递增。“单身老人们现在也都想开了,老了老了,找对象不丢人。”他说,还有一些老人是儿女陪着来的,和朋友闺蜜一起搭伴来的。

哈报社婚姻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每次举办相亲会都头疼,一些老人拿着自己的资料不管不顾地就粘在会场里,甚至有人袖子上沾满了透明胶,迅速地爬到展台上,将自己的资料卡粘在最显著的位置。“甭管岁数多大,其实都怕寂寞,想找个伴。”他说。

就是过够了“一盘菜吃一天”的日子

孤独、寂寞、疾病是单身老人最难熬过的三道关。

三年前,刘成的老伴因病去世,独生子长年出差在外。有时进屋他会不由自主地喊一嗓子“我回来了”,却发现这个家根本没人,过了大半年才回过来神。老伴在时,他是甩手掌柜,工资全交,换洗衣服会给摆在床头,如今他学会了收拾家里,还学会了做饭炒菜,只是让他发愁的是“一盘菜能吃一天”。老了、老了,一个人的日子不好过。真正定下来要“再找一个”是一天晚上,他看冰箱里有半瓶儿子前几天回来喝剩的饮料,琢磨着倒掉可惜,自己喝了。后半夜刘成的肚子就疼得不行了,家里又没有药,多亏儿子的一位同学半夜给送来药。“当时我就是死了,都没人知道啊!”刘成现在说起来依然后怕,儿子也从那以后一直催他再找个老伴,有个照应。

为了这个“照应”,72岁的王阿姨在老伴去世8年后,终于想通了,走进了相亲的行列。女儿在国外,自己一个人晚上睡觉不敢关灯,虽然有妹妹们和好友的陪伴,可也是“有时有晌”,更多的时候还是要一个人面对,尤其是晚上,总是担心自己别突发什么病,要不“一下过去”都没人知道。

“自己还偷偷地坐公交车,去考察了好几家养老院,盘算着真有动不了那天,就搬进去住。”王阿姨说,前段时间,聚会上,遇到了也是丧偶的一位闺蜜,闺蜜一直夸“后老伴”的贴心,也鼓励王阿姨勇敢地去追求幸福。

“我们这个年龄去找另一半,其实就是想互相做个伴。”王阿姨说,一个人做饭啊,真难,一个土豆炒出来都一大盘子,两顿饭一盘土豆丝都吃不了。老伴、老伴,老来才是伴,王阿姨过了古稀之年越来越意识到与年龄成正比的内心脆弱,愈发感觉到身边有人陪伴原来如此重要!

男女各有”硬指标” 老年相亲也有鄙视链

在老年相亲圈里,男女比例严重失衡,大约男女比例1:4,也就是男士更吃香。

说到相亲,73岁的陈阿姨低下头,搓着双手,有些无奈,“现在的老头,60多岁想找50多岁的,70多岁的想找60多岁的,而80多岁的想找70岁的,自己又不想找年龄差这么多的,还要花很多精力去照顾对方。”她叹了口气说,无论多大岁数的,都想找比自己小十岁八岁,甚至更年轻的。七十多岁的女士属于老年相亲圈中的“大龄剩女”。在单身老年朋友交友圈里,这样一条“相亲鄙视链”同样存在。

城市户口>农村户口;

子女成家独立生活、工作稳定的>子女没结婚、没稳定工作的;

有单独住房的>和子女挤在一起的;

公务员、事业单位退休的>企业退休的

……

作为多年的”红娘”丛泽洲发现男女双方在相亲过程中各有“硬指标”,医保、劳保“双保”肯定是起步杠。男性对于女方的年龄、相貌、身高等更在意,而女性更在意男方有没有单独住房、退休金、子女是否经济独立、两个人今后共同生活能承担多少生活费。女方中最受欢迎的就是年龄在60——65岁之间,体态匀称的有退休金的;而男方中最欢迎的就是退休金5000元以上,有两室一厅以上住房的。

和年轻人一样,老年人在相亲中也没有放松对彼此的要求,甚至为了节省时间都是电话里先开门见山地先互问几个关键问题,如果“过关”了,才约会见面,否则都以“那以后再说吧”来结束谈话。70岁的张建国半年来注册了会员后,几乎每天都有相亲电话,有女方联系他,也有他主动联系的,最多的一天,他接过5位女士打来的电话。接电话他有自己的原则——说实话,免得将来被埋怨;听着条件不行的,赶紧结束谈话,不浪费时间。约会一般会选在江边或是公园,时间一般订在10点多,谈得不错,张建国就会主动提出一起吃个午饭,这也是他的一个小考验,“看看女方会不会抢着付钱!”他认为小事见人品,如果百八十块钱,女方都能主动付钱,说明不爱占小便宜,让他记忆最深刻的是一位女士悄悄地在饭店收款处压了100块钱……

下半场的幸福没有现成的

刘成走进相亲圈一年多了,至今还没找到合适的老伴,他认为原因主要卡在生活费上。4000元的退休金,他要帮儿子还1000元贷款,余下的还能拿出1500元,作为和老伴的生活费。“可现在男方拿出2000元作为生活费,这是个起步价。”刘成说自己也不是和这500元差价较劲,实在是因为担心有个病、想出门旅游、人情往来等方面的钱预留不够。

爱情在老年人眼中是什么?许阿姨沉默良久,回答“值得依靠”,她也是用了两年多的时间才找到了老孙——这个值得她依靠的人。

在爱与真心面前,一切相亲规则都有失效的时候。

她和老孙刚接触时,也总会不自觉地和自己已故的原配老伴相比,甚至看中老孙也是因为他瘦瘦高高,有几分像原配老伴。开始时两个人也拌嘴,她是急性子、外向,爱张罗事儿,老孙则是慢性子,内向。直到老孙查出了胃癌,他赶她走,说要搬到女儿家去住。可火爆脾气的许阿姨却没有发作,默默地收拾起他摔碎的碗,手术前后,天天守在医院,病友们没人看出他们是仅婚龄9个月的半路夫妻,都夸许阿姨伺候老伴谁也比不上。

从那以后,两家儿女每周必聚,身体恢复后,老俩口每天拉小车手牵手去早市。渐渐地老孙越来越像许阿姨,而许阿姨也越来越像老孙。两位老人都尽量“收着”自己的性子,遇到矛盾就好好说。今年还订好了三亚的机票,要去猫冬当候鸟老人。

像许阿姨和老孙这样,靠自己努力,两个人朝着一个共同目标努力,创造幸福的人也逐渐多了起来。刘成会托老友买来正宗的东北椴树蜜,约会时给对方带上一小瓶,他也会收到一盒巧克力、水果作为回礼;王阿姨在相亲条件时加上了“人家的房子是人家儿女的,我不惦记”;想获得一个夕阳红的晚年,不是各种硬件条件的堆砌,没有现成的一个人就站在那等着你,给你想要的幸福。

“现在儿女也都想开了,只要老爸老妈高兴,找个伴也未尝不可,还能有个人照应。”哈报社婚姻服务中心的盛老师建议,老人相亲寻觅爱情的过程,更应该看重性格、脾气、修养、爱好这些“软件”,不要总和周围人比较,比着比着,爱情就跑了。两个人能否走到一起,不是缘分决定人,而是人决定缘分,两情相悦才会在白头时再偕老!

(因采访对象要求,稿件中老人姓名均为化名)

记者 李玥 文/摄

原标题:《​过够了“一盘菜吃一天”的日子……哈市高龄老人婚恋调查:七十而爱,下半场爱情靠啥?》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