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国纪检监察报:发扬爱国精神,矢志科技创新

桑林峰/中国纪检监察报
2020-09-21 06:19
舆论场 >
字号

中国纪检监察报消息,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这个精神,首要的就是爱国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强调,“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我国科技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是一代又一代矢志报国的科学家前赴后继、接续奋斗的结果。”由此可见,爱国精神对于科技创新意义重大。

许许多多的科学家用实际行动践行和弘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外国人能搞的,难道中国人不能搞?”这是“中国航天之父”“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的爱国情怀。“我没有专业,国家需要就是我的专业;我从不考虑自己的得与失,祖国和人民的忧就是我的忧,祖国和人民的乐就是我的乐。”这是科学家、教育家钱伟长的报国志向。“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消失的,留取丹心照汗青,能把自己微薄的力量融进强国的事业之中,也就足以欣慰了。”这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于敏的爱国信念。事实证明,没有爱国精神,成就不了科学家,也铸就不了伟大的科技创新成果。

“不爱国是做不好科研的。”当今世界,国与国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科技人才的比拼、科技实力的较量、先进技术的博弈。一代又一代矢志报国的科学家前赴后继、接续奋斗,甘愿用毕生心血创造关键核心技术、掌握独有科技产品。李四光、钱三强、邓稼先、陈景润、黄大年、南仁东等杰出科学家,哪一个不是爱国报国的典范;“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哪一种不包含爱国精神;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哪一项科技成果不是在爱国精神的推动下创造出来的。有了爱国精神,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主动肩负起历史责任,把自己的科学追求融入到建设伟大强国事业中去。

科技创新,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完成的。它是一项艰苦寂寞的事业、一项牺牲奉献的事业、一项淡泊名利的事业,没有爱国精神是无法完成的。林俊德,为了祖国的核试验,52年扎根大漠;陈能宽,为了祖国的“两弹一星”,25年隐姓埋名;黄旭华,为了祖国的核潜艇,30年隐居大洋荒岛……正因为有爱国主义激荡内心,他们甘于做“沉默的砥柱”,成就了惊天动地的伟大事业。

科技创新,很多是面向生命健康的、面向国家安全的,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没有爱国精神很难担当重任。就拿此次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来说,在治疗、疫苗研发、防控等各个领域,都面临生死考验。然而,很多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挺身而出、义无反顾,为科技战“疫”创造了很多硬核武器。钟南山敢医敢言、敢闯敢干,制定很有针对性的防控策略和防治措施;张伯礼国医济世、德术并彰,指导中医药全过程介入新冠肺炎救治;陈薇敢于担当、勇于攻关,在疫苗研发上走在世界前列,感动和激励了千千万万中国人……在他们身上,充分体现了爱国精神,彰显了科学家精神。

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对加快科技创新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同时,在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前,在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的大背景下,我们要提高科技创新竞争力、创造更多关键核心技术、在“卡脖子”技术上实现新突破,不是比过去容易了,而是更难了。这越发需要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大力弘扬爱国精神、弘扬科学家精神,以强国事业为己任,树立敢于创造的雄心壮志,埋头苦干、勤于攻坚,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让科技创新成果源源不断涌现出来。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我们有信心、有意志、有能力登上科学高峰,也一定能创造更多科技奇迹,为推动新时代强国事业作出应有贡献。

(原题为《发扬爱国精神 矢志科技创新》)

    责任编辑:王建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