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779名新冠患儿治愈、“两山”如何快速建好,听他们揭秘背后故事

王春岚、谢冰林、郭佳/微信公众号“长江日报”
2020-09-20 14:03
绿政公署 >
字号

微信公众号“长江日报”9月20日消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指出,“抗疫斗争伟大实践再次证明,中国人民所具有的不屈不挠的意志力,是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艰难险阻的力量源泉”。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面对病毒来袭,武汉广大党员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把个人冷暖、集体荣辱、国家安危融为一体。他们或向险而行、或默默坚守,临危不惧、视死如归,困难面前豁得出、关键时刻冲得上,困难和挑战越大,凝聚力和战斗力就越强。

他们见证了生命力的顽强:779名确诊和疑似新冠肺炎患儿全部治愈出院,出生仅5天就被确诊新冠肺炎的女婴,成为国内治愈康复年龄最小的新冠肺炎患者;

他们见证了战疫路上党旗飘飘:武汉消防救援支队20支“119党员突击队”逆风而行;

他们见证了中国人民忍耐力的坚韧:公交司机聂三华81天坚守在应急运输保障一线;

他们见证了中国制度、中国力量创造力的巨大:武汉市汉阳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参与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建设,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如今,全国人民都“为热干面加油”,武汉成为疫后重振的“风向标”,英雄之城屹立不倒。“武汉必胜、湖北必胜、中国必胜”的强音响彻中华大地。

近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代表对长江日报记者畅谈了他们的切身体会。

武汉儿童医院呼吸内科主任陆小霞

竭尽全力,守护每一个顽强的生命

早晨在门诊接待了40多名患儿,一直忙到下午1时。匆匆吃几口饭,又要参与“中国儿科呼吸大查房”线上活动,点评典型病例。晚上还要查阅文献做科研,因为秋冬季节将至,需要深入研究在新的疫情防控形势下,怎样保护好孩子们。

如此繁忙紧张的工作状态,武汉儿童医院呼吸内科主任陆小霞主任医师却甘之如饴: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在危急的时候,孩子们把生命交给我们;只要‘白衣战甲’在身,我们就要坚守岗位,竭尽全力守护每一个顽强的生命!

陆小霞在办公室 。记者杨涛 摄

孩子们以命相托我必以命相守

疫情期间武汉儿童医院被确定为新冠肺炎患儿定点救治医院后,陆小霞成为患儿收治病区负责人。她二话不说住进医院,组织参与改建病区,第二天就开始收治确诊患儿。

儿童患者的症状与成人不尽相同,诊疗用药非常精细,甚至得按孩子体重的公斤数来计算用药量,几乎每个孩子都需量身定做用药方案。为及时观察孩子们的病情变化,陆小霞和同事们24小时轮流值守在病房。

在国家卫生健康委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第七版)的编撰中,陆小霞作为唯一一名儿科专家参与其中。

陆小霞怕家人担心,一直瞒着在外地的丈夫和儿子,从不和他们视频。丈夫后来从新闻中得知消息,看到陆小霞摘下口罩、一脸憔悴的镜头,心疼得直掉眼泪。

“对家人有愧疚,但没有时间儿女情长。”陆小霞说,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身披“白衣战甲”就要冲锋在前,一切以救治患儿为首要。“孩子们以命相托,我必以命相守!”

陆小霞(右)在办公室与同事们讨论治疗方案 。记者杨涛 摄

出生仅5天的确诊女婴治愈康复

武汉儿童医院是武汉市唯一的新冠肺炎患儿定点救治医院,也是唯一一家没有外援的大型医院。战疫期间,救治了779名确诊和疑似新冠肺炎患儿,全部治愈出院。

在与新冠病毒的斗争中,陆小霞和同事们一次又一次见证了生命的顽强:

出生仅5天就被确诊新冠肺炎的女婴,经过救治后康复出院,成为国内治愈康复的年龄最小的新冠肺炎患者;

危重型新冠肺炎患儿才1岁大,腹泻、呕吐,因呼吸衰竭面临生命危险,经过精心救治,最终转危为安。

在新冠肺炎患儿中,有的因为全家感染,只能独自住院隔离治疗。这些孩子小的才两三个月大,大的也只有十多岁。“尽量让孩子们的生活保持正常,不能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上留下创伤。”陆小霞和同事们给小婴儿喂奶、换尿布、哄他们玩;陪大孩子聊天、画画、上网课,还辅导他们写作业、组织做广播体操。

孩子们出院时,对“白衣妈妈”依依不舍,留下书信、漫画当礼物,甚至把积攒的零食送到了护士站。看到孩子们身体康复、重回家人怀抱,陆小霞和同事们笑了:“我们没有辜负党和国家交付的重托!” 

武汉消防救援支队

“党员突击队”昼夜待命,转送求助人员抗疫物资

“回顾那段最艰难的日子,深感疫情防控最重要的就是发挥党支部的凝聚力,把全体党员拧成一股绳,铆足一股劲。”17日上午,武汉消防救援支队相关负责人说。

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武汉市消防救援支队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消防指战员陈建、李长春、刘江、付洁等4人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陈建同时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突击队员每天步行9万步巡查

“作为党员,作为一名消防指战员,我得到了历练和成长。”付洁告诉记者。

武汉消防救援支队江夏区大桥消防站站长付洁。记者史伟 摄

疫情防控期间,付洁是雷神山专职小型消防救援站站长,“119党员突击队”队员,他每天带领站内的消防员开展4次白天巡查、3次夜间巡查,对32个强电间、10处物资储放点进行不间断巡查检查,单日步行量达9万步,制定4个重点区域应急处置预案17份,灭火救援卡片55张,利用无人机制作三维实景图26份,收集数据3600余个。用实际行动守护着白衣天使和患者们的安全。

付洁的事迹只是武汉消防所有党员志愿者们奋战在一线的一个缩影。

一封封请战书,一枚枚红手印,让人红了眼眶。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战疫期间,武汉消防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指战员扛起责任与担当,组建20支650人的“119党员突击队”,24小时接收涉疫报警求助,转送人员、转运物资……全力奋战在抗疫一线,奋战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

力争打造城市“5分钟救火圈”

随着复工、复产、复学,武汉消防的工作重心也从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逐步走向防火、灭火、消防安全宣传等工作。

“今天这堂生动的消防体验课让我认识到火的危害,提醒我在生活中注意安全用火用电,也学会了正确的逃生知识,我觉得特别有用!”9日上午,武汉消防走进光谷第十二小学,开展了开学季“消防第一课”活动。

武汉消防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切实做好当前防火重点工作,实施打通消防车通道工程,定期开展不同主题的消防安全整治,特别是整治老旧场所及新材料新业态等突出风险,打牢乡村地区火灾防控基础,加强重点行业消防安全管理。

同时,通过有计划的科学训练以及消防比武等创新方式,提升消防员战斗力。

付洁在指导新招录的消防员进行队列训练。记者史伟 摄

今年8月28日,武汉新建10个消防站竣工并投入使用。目前,武汉已建成88个消防站、55个小型消防站,力争打造城市的“5分钟救火圈”。

武汉公交集团光谷营运分公司驾驶员聂三华

开私家车睡车上,随时接送夜班医护

聂三华的眼睛终于消了肿,恢复正常了。在今年战疫期间,他连续81天坚守在城市应急运输保障一线,接送新疆援汉医疗队及本地医护人员上下班。有呼必应,日夜忙碌,没有休息一天,因过度劳累,眼睛肿了。回想那艰苦战疫的日子,武汉市公共交通集团光谷营运分公司驾驶员聂三华感慨:苦,但值得。

聂三华。记者张宁 摄

方便面没时间泡嚼嚼当午餐

1月28日,新疆支援医疗队到达武汉,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开展支援行动。聂三华的任务是接送他们上下班。从酒店到医院,看似简单的两点一线,实则辛苦异常。特别是1月29日、30日两天,队员们上下班人次频繁,他得不停地接送。“手机铃声几乎没停。”聂三华对长江日报记者说,往往行至中途,电话就来了:“聂师傅,能不能送我去医院?”

一天到底跑了多少趟,聂三华不记得了。“反正就是来来回回不停歇。”除了上厕所的空当,他几乎都在路上。一块方便面就是午餐,没时间泡,直接拿在手上干嚼。从早上6时30分,到晚上12时30分,18个小时,当天从车上下来时,两条腿不自觉地颤抖。调出GPS记录一看,他才知道当天来回跑了24趟。

两天后,同事们前来支援。聂三华本可以歇口气,可他不!“战斗没胜利,不能休息。”他开着自己的私家车参加了急诊小分队,接送夜班医生、专家。送到目的地后,医生们让他先回去,他拒绝了。裹上行军被,就在车里眯一会,时刻待命。

“医生们在前方战斗,我在后方怎么能呼呼大睡。他们出门就有车坐,这也是我为他们尽的一点绵薄之力,让他们安心。”聂三华说。

他口中的绵薄之力,是81天不间断的奔波,是累到脚发抖、眼睛发肿的坚韧不拔的忍耐力。

聂三华。记者张宁 摄

车上常备装有口罩的百宝箱

聂三华作为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9月8日在人民大会堂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人民所具有的不屈不挠的意志力,是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艰难险阻的力量源泉。”听到这句话,聂三华眼眶湿润了。

“我们中国人能战胜疫情,凭的就是不屈不挠的意志力。”作为亲历者,聂三华一次又一次咬紧牙关,从暖和的被子里爬起来顶着寒风接送医生;忍饥挨饿保障医护人员顺利到达……“再难再苦,咬一咬牙关就挺过来了。”

回到工作岗位的聂三华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重大战略成果。“我格外留意乘客上车是否戴口罩,有些忘记戴的,我便送对方一个,叮嘱他们一定要注意防护。”他说。他车里常备百宝箱,除了口罩,还有创可贴、餐巾纸、风油精、防吐袋等小物件。他对长江日报记者说,不忘初心,为人民服务是每一位共产党员的永恒追求。作为一名公交司机,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为乘客多想一点,多做一点,就是自己人生的价值追求。

武汉市汉阳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建设“两山”20余小时不下火线,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汉阳市政参与了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及后期维保,每个人就像在跑一场‘接力赛’,跑完自己的100米,把接力棒交到下一名队员手上,仍然继续‘陪跑’,让每项工作无缝衔接,从而让整个建设团队迸发巨大的创造力,完成这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汉阳市政建设集团的总工程师荆武回忆起岁末年初那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感慨万千。

武汉市汉阳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参与两山建设战斗,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称号。记者刘斌 摄

建设“两山”就像一场接力赛

1月23日下午,汉阳市政接到迅速参与筹建火神山医院的命令。当晚,公司党委连夜召开部署会,紧急成立援建指挥部。在汉管理人员全员投入战斗,百余名在外员工星夜返回武汉。当晚,290余名管理人员集结完毕,12小时内1300余名工人实现分批次入场。

1月25日,又接到雷神山医院建设命令,即刻奔赴又一个战场。建设高峰期,汉阳市政4000余名施工人员、200余台挖机、压路机、推土机、摊铺机等大中型机械同时作业。

作为武汉的本土建筑业企业,汉阳市政还担负起19家武汉市定点医院三区两通道和隔离点建设、13所方舱医院建设、社区临时围挡封闭等系列战疫工程。

荆武当时负责火神山医院维保工作,一直工作到4月15日。回忆和同事们奋战在火神山的日子,他说:“这次经历让我真正感受到了中国人所具有的不屈不挠的意志力,之所以迸发如此之大的创造力,因为每个人都把抗疫当成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竭尽全力去完成。”

“建设‘两山’,就像一场接力赛,一个工序紧接着一个工序,无缝对接,每个人全力以赴,一个工作完成了,不是想着去休息一下,而是立刻投入下一个工序,那个时候,没人讲条件,只有任务。”

荆武感动地说,那时同事们就像打了“鸡血”一样,靠着顽强的意志力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许多同志每天只睡几个小时,甚至20多个小时不下火线。

在黑黢黢的雨夜赶到现场

徐志文是汉阳市政建设集团工程部副部长,回忆“两山”建设,他说至今仍然觉得不可思议。1月23日晚8时,徐志文正在新洲老家和家人吃年饭,突然接到领导电话,让他赶紧到位于蔡甸的武汉职工疗养院集合。

徐志文二话没说,立刻出发。到目的地后,已经有几名同事先到了。“当时下着雨,现场黑黢黢一片,什么也看不见。”他说,只知道要按照北京“小汤山”模式建一座医院。   

为了争分夺秒,徐志文等人决定先进行场平施工。“把能调动的机械全部调过来,先把场地平出来。”

1月24日,天亮了,现场测量后,他们才发现场地东西落差竟然有十几米,现场还有一些杂木、水塘,工作量非常大。徐志文说,本来是计划按照“东高西低”的地形,因地制宜,做一个坡形,但设计院和北京专家商量后,为了病人进出方便,决定还是要全部做成“水平”。

“施工方案随设计方案改动,场平的工作量一下就大起来,整个场平工作花了4天,最终面积达6.7万平方米。”

(原题为《779名新冠患儿治愈出院、火神山雷神山如何快速建好……听他们揭秘背后故事》)

    责任编辑:伍智超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