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一年前被野狗咬伤没打疫苗,浙江54岁男子突发狂犬病去世
最近,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接诊了一位54岁的天台人,被野狗咬伤一年后他突发狂犬病,在EICU(急诊重症监护室)里抢救一周后最终不治身亡。血泪教训,令人痛心。
“被野狗咬都快过去一年了,人怎么说没就没了?!”9月初,浙大一院急诊重症监护室门口,55岁的廖阿姨(化名)嚎啕大哭,她怎么都不愿意相信,老伴郝师傅(化名)因狂犬病发作,最终抢救无效而走向生命的终点。
“我们是医生不是神,这结果太令人痛心、惋惜!”急诊科主任陆远强主任医师介绍,狂犬病一旦发病,死亡率几乎是100%,因狂犬病去世的患者大都是因为麻痹大意或者心疼费用等种种原因,未能及时注射狂犬病疫苗。他反复强调:“被一些动物咬伤一定要尽快接种狂犬病疫苗!严重者,甚至要及时注射免疫球蛋白,否则将付出生命代价!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54岁浙江男子突发“疯病”
8月23日深夜,台州天台人郝师傅(化名)因持续抽搐,情绪极度狂躁,被120救护车紧急送来浙大一院。今年54岁的郝师傅在天台务农,早在一个月前,他的身体已经开始出现异常——持续多日燥热,畏光,而且好像无法控制住自己,双手会不自觉地抽搐……藿香正气水、洗凉水澡,各种办法都试了个遍,他的症状没有丝毫缓解,反倒愈发严重。
“我们都以为他只是感冒发烧,到医院挂挂水就好了,谁能想到竟然病得这么严重。”老伴哭着回忆,8月19日晚,反常的郝师傅因燥热难耐甚至跳进了村子的池塘里,还好被同村人及时救起。之后,他 “发疯”得更加厉害,一边吼着自己左半边身体麻木、失去知觉了,一边又在家中满地打滚地叫喊着“有几万只蚂蚁在咬我”,他最终被家人送往当地医院。
当地医院的医生为郝师傅核磁共振检查后,未发现明显异常,却见他高烧39℃,已经开始神志不清、吞咽困难并且流出大量口水,建议将他紧急转诊送往浙大一院。
送来浙大一院急诊科时,郝师傅精神异常狂躁,两只手握拳、不住舞动,嘴里不时喷射出呕吐物。
“病人全身的肌肉发硬,抽搐得很厉害,我们花了很大力气才将他控制住并且使用镇静剂!”急诊科主治医师尚安东回忆,当时郝师傅已经咽肌痉挛、神志不清。“从患者的临床表现来看,我们高度怀疑他是狂犬病病毒感染,但是他又没有出现恐水、恐风那些狂犬病发作时的典型症状,所以一时无法确诊。”
“难道被狗咬过一年了,还会染病?不可能吧!”老伴廖阿姨这才回忆起来,郝师傅曾在一年前被野狗咬伤,当时因为心疼钱并未去接种狂犬病疫苗,只是用肥皂水简单清洗了一下咬在左腿上的伤口。
抽丝剥茧找出致病“元凶”
就是狂犬病病毒
目前没有机构常规开展狂犬病毒抗体及核酸检测,狂犬病的病原学诊断是一大难题。急诊科主任陆远强主任医师急中生智:他带领急诊重症监护室医生“另辟蹊径”,选择抽取郝师傅脊髓中的脑脊液,利用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在收到标本后24小时内捉住致病“元凶”——病原果真是狂犬病病毒!但郝师傅因为从未接种疫苗与发病后延误就诊,最终无力回天。
“狂犬病病毒从脊髓上行入侵到人脑后,扩散异常迅速,大量‘团灭’脑细胞,脑干最先受累,也是感染最重的区域!”陆远强主任介绍,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动物源性传染病,病毒主要通过被感染动物咬伤或抓伤的破损皮肤或黏膜侵入人体,它会在人体的肌肉组织中短暂停留、少量复制,而后沿神经末梢上行进入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临床表现主要为急性、进行性、几乎不可逆转的脑脊髓炎,病死率达100%。
“人得了狂犬病后,临床表现主要是兴奋、恐风、恐水、畏光、吞咽困难、流涎、狂躁等,这时病毒已经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及神经外的器官之中,不超过10天,病人就会死于脑损伤或是呼吸、循环和全身衰竭。”
而在发病前,狂犬病潜伏期从5天至数年不等(通常2至3个月,极少超过1年)。潜伏期的长短与病毒的毒力、侵入部位的神经分布等因素相关。病毒数量越多、毒力越强、侵入部位神经越丰富、越靠近中枢神经系统,潜伏期就越短,发病也就越快。
被疑似带有狂犬病病毒的动物咬伤后
怎么办?
被疑似带有狂犬病病毒的动物咬伤后怎么办?陆远强主任介绍——
1、立即挤出伤口里的污血,用20%的肥皂水(或其他弱碱性清洗剂)与一定压力的流动清水至少反复冲洗15分钟以上。
2、用2%碘酒、75%的酒精或其他具有病毒灭活效力的皮肤黏膜消毒剂涂擦伤口,伤口不可擅自缝合或包扎,要及时到医疗机构请医生做进一步的伤口处理。
3、在被咬伤24小时内,立即到防疫站注射人用狂犬疫苗。
4、如果伤口很深,除了注射狂犬疫苗,还要增加注射狂犬病免疫血清或球蛋白。
警惕!
这些对狂犬病的误解,要马上纠正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6 版)》中指出,进入21世纪后,狂犬病仍然是重要的公共卫生威胁,全球每年约有6万人死于狂犬病,是致死人数最多的动物源性传染病。亚洲的狂犬病病例数居全球首位,估计年死亡人数达3万人。
即便如此,仍有很多人对狂犬病存在以下认识误区:
误区一:只有狗狗会携带狂犬病毒。
错!虽然全球99%的狂犬病是由狗狗引起的,但狂犬病在自然界的储存宿主动物包括多种食肉目动物和翼手目动物,猫、狐、狼、豺、鼬獾、貉、臭鼬、浣熊、猫鼬和蝙蝠等都是狂犬病的自然储存宿主,均可感染狂犬病病毒成为传染源,猪、马、牛、羊等家畜偶尔也会被感染发病。而禽类、鱼类、昆虫、蜥蛎、龟和蛇等不感染和传播狂犬病病毒。
误区二:只有被咬伤了才会感染狂犬病。
错!狂犬病毒主要存在于动物的唾液里,能从伤口或破损的皮肤黏膜侵入人体,被抓伤、被舔舐裸露型伤口、被咬后未出血,都有可能造成传染!
误区三:狂犬疫苗只有被咬后24小时之内注射才有效。
错!民间存在的无论24小时、48小时还是72小时之内有效的说法统统都是错的!被咬伤或抓伤后,当然是越早接种狂犬疫苗越好,但并不存在时效性,只要在发病前,按要求全程接种,均可以起到有效免疫作用。
各位“铲屎官”们,不仅别人家的猫猫狗狗不要随便摸、随便逗,对自家的更要多多留心留意:
当它们性情明显改变,如忧虑或害怕,并有些神经过敏时,要高度警惕!它们有的会异常友好,摇尾乞怜,但在轻微刺激下也会咬人,主动攻击生人;有的离群独处,对主人变得毫无感情;有的出现怪食癖,如吃土、咬草、咬木头等。染病动物在疾病的最早期,唾液里含有大量狂犬病毒,此时若与其亲近、玩耍或被咬抓伤就容易被传染。
染病动物过了发病早期就进入兴奋期,表现为坐立不安,跑来跑去,咬叫无常,不能辨认生人熟人而出现攻击人的疯狂状态。随后病兽耷拉着尾巴,张着嘴流口水,吞咽困难,摇摇晃晃。进入晚期后,很快发生呼吸困难,全身衰竭死亡。
令人闻风丧胆的SARS致死率是10%,重型天花的致死率是25%;埃博拉病毒的致死率是50~90%;而狂犬病病毒的致死率确是100%;目前,我国狂犬病病例有“三多”农村农民多、男性多、15岁以下儿童和50岁以上人群多无论是谁,对狂犬病病毒都不能掉以轻心!
(原题为:《一年前被野狗咬伤没打疫苗,浙江54岁男子突发狂犬病去世,老伴崩溃!医生感叹:我们不是神》)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