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是自恋霸总还是卑微青年?看眉毛就知道了丨搞笑诺奖

2020-09-19 08:1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叶耶耶 果壳 

可以说,如今茶余饭后的话题选项中,大家一起吐槽装B犯所能带来的愉悦程度足以和明星八卦媲美了。自恋的人总是通过夸大的言语和情绪表达以引起路人的关注——“人在M国,刚下飞机”,而现实与他们口中完美自己所产生的鲜明反差便会带来无尽的欢声笑语。

在心理学上,通常将这类人的自恋行为称为浮夸型自恋。它是指通过夸大自我和塑造膨胀的自我形象,意图让整个世界聚焦于TA。与真实形象相反的是,这些人留给别人第一印象往往是“外向、活泼、友好”的积极印象——因为这样可以在初次见面时成功博取他人关注。只有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充满侵略性和敌意的本性才会暴露。

与浮夸型自恋的人相处的可怕之处便在于此:毕竟初期被骗的概率如此之大,而“日久见人心”的时间成本又确实太高了。

与自恋的人相处确实可怕,但有时也挺好笑的丨giphy

但或许,在初次见面时,人们就已经会通过某种“相面”的方式推测他人是否具有浮夸型自恋,以更好地决定是否与这个人深交。

别紧张,这篇文章可不是讲述地摊相面理论,而是一个正儿八斤的学术研究: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心理学家米兰达·贾克明(Miranda Giacomin)和尼古拉斯·鲁尔(Nicholas O. Rule)发现,眉毛的特征或许指示了自恋程度。

这一“看起来很实用却又有点神棍”的研究还获得了今年的搞笑诺贝尔心理学奖。

是眉毛暴露了你装X的欲望?

贾克明和鲁尔首先对脸上可能携带“自恋信号”的部位进行了探究。研究先招募了39名学生,让他们填写“人格自恋量表”以获得每名学生的自恋程度;然后拍摄每个人面无表情的照片。这些照片都会和他们的自恋评分一一对应并根据评分分为自恋水平高面孔、自恋水平低面孔、中性面孔三种类别。每张照片根据不同的脸部特征做成如下十种变形。

实验图片。学生们的照片会被做成:a正常 b倒置 c上半张脸 d下半张脸 e 只有眉毛眼睛 f遮盖眉毛眼睛 g遮盖眼睛 h遮盖眉毛 i只有眼睛 j只有眉毛 十种类别 | 参考文献2

接下来,研究人员邀请了28名亚马逊机械特克的员工对这些面孔的自恋程度进行打分。结果表明:只有呈现面孔中包含眉毛时,员工们才能较为准确地判断其自恋倾向。这说明,在面部信息中,眉毛或许是人们通过面相识别他人自恋水平的特征。

自恋的人究竟会长什么样的眉毛?

那么,那些自恋的“眉毛”究竟会长成什么样子呢?

贾克明和鲁尔比较了不同自恋水平眉毛的差异度—他们称之为眉毛的“自恋易读性”。他们发现,人们在观察眉毛的过程中,通常会注重三个指标:男性化/女性化程度、眉毛整齐程度以及独特性.而只有独特性会和判断准确度明显相关:傲慢自恋者的眉毛看起来更明显、独特,比如眉毛更加浓密,吸引人的注意。

浓眉哥:我这粗眉毛不要也罢丨Giphy

在进一步的实验中,贾克明和鲁尔将不同的面孔与眉毛进行重组:让原本属于自恋人的面孔拥有不自恋的眉毛,并新招募一群参与者来评估这些重组面孔的自恋水平。

结果发现,当自恋者的面孔拥有了不自恋者的眉毛时,参与者会更倾向认为这些人不自恋。这进一步说明了眉毛在表现自恋气质的独特作用。而当研究者将自恋者的眉毛贴到中性人群的面孔上时,参与者则会普遍认为这个原本中性的普通人“好自恋啊”。

为什么会是眉毛,

眉毛究竟做错了什么?

可别小瞧了脸上这两条简单的“线段”,尽管眉毛不像五官那样具有更重要的生理功能,但其在社会功能上有着巨大的作用。相比于其他面部器官,这两条“简洁的线”具有更高的识别度,可以在距离很远看不清五官时传递信息及表达情绪(比如扬起眉毛表示疑问)。

眉毛也对面部识别具有重要的作用,对身份感知的影响甚至超过眼睛本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视觉神经科学教授普旺·辛哈(Pawan Sinha)发现,人们可以准确识别出没有眼睛的名人面孔,但无法识别没有眉毛的。

这样和别人打招呼会被打吧丨giphy

浮夸型自恋者对于他人认可和赞赏的强烈渴望,会让他们努力保持眉毛的清晰,让自己在人群中更容易辨识,进而吸引他人,提升他们给他人留下的第一印象,并向他人传达自己积极、外向的一面。

事实上,贾克明与鲁尔的实验中并没有明确指出自恋者会拥有什么形状的眉毛。他们认为在通过面相识别浮夸型自恋时,眉毛提供的信息不是形状这样的面部结构信息,而是类似于“尝试过美化眉毛”的行为性信息,比如半永久纹眉、加深眉毛颜色。

自恋的人会更倾向把自己的眉毛修理得引人注目,提升第一印象;或者体现自己男性/女性气质,以在求偶竞争中具有更大的优势。(那些天生眉毛浓密的人是不是长出了一口气?)

好看的眉毛确实还......挺诱人的丨pixaby

最后想说的是,虽然这篇研究指出了眉毛与浮夸型自恋者的联系,但希望大家不要根据结果对号入座。相信科学的我们都知道“相关并不代表绝对的因果”,不然这和路边算命摊的相面学又有什么区别呢?

参考文献

[1] Burton, A. M., Bruce, V., & Dench, N. (1993). 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men and women? Evidence from facial measurement. Perception, 22(2), 153-176.

[2] Giacomin, M., & Rule, N. O. (2019). Eyebrows cue grandiose narcissism. Journal of personality, 87(2), 373-385.

[3] Sadr, J., Jarudi, I., & Sinha, P. (2003). The role of eyebrows in face recognition. Perception, 32(3), 285-293.

作者:叶耶耶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