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他95岁,她93岁,教授夫妻捐1000万:毕生节俭只为一次奢侈
原创 丹颜 婚姻与家庭杂志
作者:丹颜 编辑:李津头图:摄图网
来源:婚姻与家庭杂志(ID:hunyinyujiating99)
只要有人愿意像我们一样去帮助别人,就够本了。
——小婚家
金秋,一对清贫的耄耋夫妻登上央视新闻,让人肃然起敬!
他是院士,她是教授。他钻研钢铁,她专攻理化。他们携手走过近70个春秋,用一片赤诚报效祖国。今年7月,华中科技大学95岁的崔崑院士和93岁的朱慧楠教授低调捐出400万元积蓄,资助贫困学子。加上前三次,所捐金额超过1000万。
这1000万背后,是一件衬衫穿30年、一件夹克衫穿十几年的节俭日子。
他们清贫,却也富足。老一辈科学家的家国情怀,更是令人钦佩。
毕生节俭,只为一次奢侈;耐得清贫,守得心灵的高贵,说的正是这样的人。
01
富贵于我如浮云
两位老人的家在喻家山下华中科技大学的院士楼里,窗明几净,陈设简单。
一套略显陈旧的沙发、一台看上去有些年头的国产电视机,墙角立着一个小陈设柜,里面摆放着各种奖杯和获奖证书。
尽管年过九旬,夫妻俩仍自己做饭,崔崑掌勺烧菜,老伴儿理菜炖汤,两人配合默契,眉目间尽是温柔的爱意。
朱慧楠奶奶笑容和善,眼神淡然而满足:“我们对生活没有复杂的要求,东西够用就行。”崔崑院士说:“我们毕业时候两手空空,现在有些积蓄还不是国家给的,用不完还给老百姓,这是很自然的事情。”
对于那笔400万的捐款,两位老人低调地表示:“不要宣传。”
实际上,这已经是两位老人第四次捐款了,和前几次一样,没有仪式,也没有留影拍照,简单得就好像出门买了一趟菜。
2013年,崔崑和夫人朱慧楠、女儿崔明玲共同捐资420万元,在学校设立“勤奋励志助学金”,每名学生8000元。
2018年,两位老人又拿出180万元,再次注入“勤奋励志助学金”。
疫情期间,两位老人交了一笔100万元的特殊党费。
今年7月3日,两位老人决定捐资400万元,设立全校“新生助学金”,他们计划用4年时间完成这笔捐助,捐到崔崑99岁。看得出,这些钱是他们一笔笔凑上的,这最后一笔还是“分期付款”。
富贵于我如浮云。两位老人真切经历过新旧时代更替、国家和个人命运的跌宕,他们将别人放在心中,将自己置之度外,唯有如此,才能将金钱和名利看得淡之又淡。
02
国家需要什么,我就学什么
两位老人都出生于20世纪20年代,经历过日本侵华战乱,自小颠沛流离。
高中毕业后,崔崑的父亲不肯让他继续接受日本人的奴化教育,带着他穿越河南封锁线,从西安到宝鸡到广元、绵阳,走了81天,最后来到成都。一路上看到祖国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崔崑下定决心要实业救国,“国家需要什么,我就学习什么!”
1944年,崔崑考入武汉大学机械系。1948年,以优异成绩毕业,留校任教。
新中国成立后,崔崑被派去苏联学习金属学。两年后,他学成回国,加紧研发高性能新型模具钢。买不到的盐炉实验,自己动手做。没有温控自动化技术,就用最“土”的办法控温——眼睛紧紧盯着温度显示仪。他白天上课,晚上做实验,一盯就是一个通宵。
1964年,崔崑带领同事建成了装备完整的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实验室,他们研发的新模具钢打破了国外垄断。
功夫不负苦心人,崔崑研制出的国产模具钢,成本低,使用寿命超过进口模具,1985年获得国家发明二等奖(注:当年一等奖空缺,二等奖全国只有4个)。
每当新钢种出产,崔崑便背着沉重的“铁坨坨”,风尘仆仆赶往全国各家单位试用,怕托运麻烦,他就自己背上。买不到带座位的火车票,就背着钢材一直站到终点。
几十年间,他陆续研制了10余种自主知识产权新型模具钢,创造直接经济效益数亿元。有买家找到他购买垄断,崔崑说,“这是属于国家的知识,我做不了决定。”
和钢材打了一辈子交道,他也把自己练成了钢,1997年,崔崑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被人们称为“钢铁院士”。
2006年,81岁的崔崑再次执笔,编写《钢的成分、组织与性能》的专著,这也是我国首部全面系统介绍特殊钢的“百科全书”。
03百炼钢&绕指柔
在学术上,崔崑是“百炼钢”;在生活中,他是宠妻的“绕指柔”。
在爱人朱慧楠眼里,崔崑特别老实,不管是做学问,还是过日子。“他天性耿直,没有那些弯弯曲曲的心事儿。”
上世纪50年代,崔崑和爱人相识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班。他是班长,她是学习委员。两个学霸的惺惺相惜,携手走到一起。
1953年,他们结婚了。结婚仪式很简单,拼了几张桌子,请同学们来喝点茶水,吃点点心,就算是办了事,住的地方也是临时找的一个单间。
朱慧楠是广州人,喜欢吃米饭,崔崑是山东人,喜欢吃面食。结婚后,崔崑说:“我就跟着你吃米吧。”
没有甜言蜜语,海誓山盟,他们爱的简单而淳朴。
崔崑长年从事特殊钢研究,经常通宵做实验。朱慧楠心疼着,理解着,更支持着。两人教研工作任务重,忙起来,只能带着女儿吃食堂,可他们甘之如饴,有什么比国家需要更重要的事呢?
从结婚至今,整整67年,他们没红过一次脸,没吵过一次架。
被问到秘笈是什么?催老笑着说:“她是我们家的政委,我凡事都听她的。”老人就这样,用最简单的方式,成就了最温暖的感情。
退休后,朱慧楠在学校负责老协工作,周六晚上会组织老同志跳舞,“快三、慢三都跳,还有探戈。”崔崑也跟着积极学跳舞,做她的舞伴。说到这里,她抿嘴笑了,“那会儿算是边跳边学吧。”最后又略带羞涩补上一句:“他带着我跳。”除了跳舞,夫妇俩也是音乐爱好者。崔崑喜欢古典音乐,而朱慧楠参加了学校的老年合唱团。每次合唱团活动结束,崔崑都会接她回家。朱慧楠喜欢集邮,还是崔崑在苏联学习时,给她寄漂亮的当地邮票培养出来的。在她眼里,这一方小小的邮票有着特别的意义。
04
勤奋、报国,深藏功名
两位老人没给自己买过房子,一直住在学校院士楼里; 他们对生活一无所求,一件衬衣可以穿30多年。
可是,一听说学校里有老师生活困难,他们立即慷慨解囊;看到老同志外出看病办事不方便,他们就向学校捐赠了一辆价值20万元的轿车……
做出捐款助学这个决定,两位老人只用了几分钟。
曾有学生请教崔崑人生感悟,他脱口而出:“我这一辈子,四个字就概括了——勤奋、报国!”
就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说的,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过去碌碌无为而羞耻。材化侠侣,家国情怀。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感谢两位老人为我们书写了一段大爱传奇。
参考资料:
1. 环球人物志:他是95岁的“钢铁侠”,不买房却捐款千万助学,一件衬衫穿30年
2. 新华网:大写的服!一件衬衣穿30年的“钢铁院士”夫妇捐资助学1000万元
3. 捐款千万的“钢铁院士”崔崑:勤奋和报国是我的“四字秘诀”
4. 新华每日电讯:教授“侠侣”捐千万元助学,深藏功与名
5. 中国经济网:崔崑:立下报国志 百炼成精钢
关于作者:婚姻与家庭杂志:中国情感帮助全媒体平台,关注女性自我成长、亲密关系维护。温暖风趣,与你聊聊爱情婚姻那些事儿;专业理性,力邀众多心理咨询师,为你解答情感困惑;线上线下,微课沙龙情感陪护。(微信/微博/今日头条:婚姻与家庭杂志)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我们尊重著作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如涉及版权争议,请著作权人告知我方删除,谢谢。
原标题:《他95岁,她93岁,耄耋夫妻捐出了 1000万,感动全中国!》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