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你没读懂的“庖丁解牛”,其实是当代社畜的处世圣经?

2020-09-18 17:4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小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8年,一部日剧由于其所展现的内容过于真实,引起了我国网友的广泛讨论,并一度登上热搜。
或许你也看过这部讲述当代“社畜”生存现状的日剧——《无法成为野兽的我们》。
社畜一词,源于日本,它指的是很顺从地工作而被当作牲畜一样压榨的员工。

社畜是何时出现的?二战后,日本各企业员工跳槽频繁,为了追求经济快速平稳发展,日本企业纷纷采取“年功序列制”和“终身雇佣制”的政策——

“终身雇佣制”,企业一旦录用就不能开除员工,除非他泄漏了商业机密;“年功序列制”,员工跳槽到另一家公司后,不仅工资会暴跌至实习生等级,同时还会被认定能力不足。

新垣结衣饰演的女主名叫深海晶,30岁,OL,以下是她的日常。

早上六点半被闹钟准时吵醒▶

打开手机就是99+的未读消息和工作邮件▶
通勤路上快被挤成肉干▶
996算什么,凌晨下班才是常态▶
随时待命,在哪都能改PPT▶
......

每一周都漫长到无法相信,而这才是开始。

作为有能力者,深海晶除了自己的工作,她还得负责原本属于其他同事的工作——

给同事买饭团、帮秘书泡泡咖啡、帮同事定出差的酒店机票这种频繁的小事已经不值一提▶

就连产品发表这样的工作她也得伸手接下▶
这也就算了,关键是她还得随时替一群拖后腿的同事善后——

教同事看老板的批注,代替害羞的同事演讲,赶到会场收拾烂摊子,替同事道歉赔罪......

而当她表达出一点拒绝的时候,她的同事会理所当然地甩锅,而老板也会说有事找她是她的荣幸。
刚入职场,小心翼翼、谁都不敢得罪或许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阶段。但是如果不能及时摆脱这样的人物设定,那么久而久之,老板、同事和客户都会自然而然地忽略掉无用之人而直接找到你干活。于是你就会长期领着一份工资,做着四五个人的工作。深海晶就是如此。
以上场景,是不是过于熟悉以至于令人窒息?

咄咄逼人的上司、“猪”一样的队友、下班之后的工作消息……这种心塞指数,恐怕万千职场社畜和女主是没有任何区别的。

就这样,在忙碌而盲目的工作中深海晶发出了感叹,“如果可以像野兽一样自由生活就好了。”

自由生活当然是不大可能的,我们必须工作才能生存。既然无法逃离,那我们就该思考如何才能让自己不那么憋屈?

深海晶也曾试图回答,但她最终也没能给出答案。

当我们找不到答案的时候不妨向后看,向我们充满智慧的先辈寻求帮助。

或许,千年前的庄子就已经给出了答案——他在《庖丁解牛》中所讲的养生之道其实就是当代社畜应该学会的处世之道。

1

社畜的养生并不是保温杯加枸杞

庄子所谓的养生,并非只为延年益寿。

庄子的养生,并非如彭祖寿考者所喜好的吹嘘呼吸、吐故纳新、或者熊经鸟申等类的技巧。

这些技巧当然可以满足延年益寿的目的,可是和庄子理解的养生却显得风马牛不相及。

彭祖们是把人作为一个自然人来思考的,在这种思考中,一个人可以不在意别人和社会的存在,因此人与人的关系不在他们要处理问题的范围之内。

而庄子的问题发生在人间世,他的思考也始终是在人间世中的思考。因此庄子的养生,在根本的意义上就是如何处理自己和他人以及社会的关系,如何在错综复杂荆棘遍地的环境中找到一个安全的存身之地。

这个存身之地其实并不是一个实际的物理空间,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一种生存态度。一个人如何理解生命,理解生命和外物的关系,这对于养生来说是最根本和重要的东西,也就是养生之主。因此养生主要并不是养形,而是养心,培养出一种重生的态度。

在《养生主》的开篇庄子就说,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对于庄子而言,生命的有限和知识的无限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而知识的无限意味着的是万物或者世界的无穷无尽。当有限的生命和无限的世界相遇的时候,我们该采取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呢?

庄子的态度也是明白的。穷毕生之力去求知的人是危险的,因为这会把人带进一个不可捉摸的世界。知道这种危险又不停止的人,当然更是无药可救。知识是为了生命的,而不是相反。因此,生命,永远是生命,而不是知识或者与之相连的外物,才是我们最应关心的对象。

2

从庖丁的出场说开去……

“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

庄子不愿意执著于某个东西,无论它是善的或者恶的,那对生命都没有什么好处。他要的是虚心以游世,就是这里说的“缘督以为经”。

那么,什么是“缘督以为经”?

所谓的“缘督以为经”,其实就是不论是非善恶,而循着事物的脉络空隙,游戏于其中。

于是我们就看到了庖丁的出场。这是一个最善于游戏的人,在牛的身体中游戏。

《庖丁解牛》高中语文已经学过,在此不再赘述原文。

对于一个解牛的活动来说,三个有形的因素是一定被关涉着的,这就是庖人、牛以及解牛工具——刀。在这三个有形的因素中,庄子显然更关心刀的命运。同样的刀,在不同的庖人手中,以不同的方式来解牛,它们就会有不同的结局。好一点的庖人一年换一把刀,普通的庖人一个月换一把刀。

那么主角庖丁呢?他的刀用了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这当然并不是因为刀有什么不同,关键在于解牛的技巧,他们是如何运刀来解牛的呢?

牛是一个庞然大物,其中有众多的骨骼关节和盘根错节之处,如果你没有对牛的结构文理了然于胸的话,刀由于和这些骨节的遭遇战而受损就是不可避免的了。而庖丁是一个“看透了”牛的庖人。因为看透了,所以他可以依循着牛自然的纹理,而游刃于其间。
是什么让庖丁可以达到这样挥洒自如的境界?

如果我们把实际的解牛过程称做“手解”的话,那么在“手解”之前,庖丁已经先有了“目解”,而“目解”之前,则是“心解”和“神解”。

未尝见全牛的目无全牛,实际上就是“目解”。在庖丁的眼中,各种的关节骨骼纹理清晰地呈现,牛早已经被分解成不同的部分。不仅如此,“目解”之上,还有“神解”。

对于庖丁来说,他和牛的接触是凭借神(以神遇)而不是目(不以目视)的。在这个时候,依赖于外物同时也是区分物我的感官已经退场了,取而代之的是可以通同物我的神气。

庖人和牛浑然一体,于是解牛也就不完全是一种外在的活动,一种工作,而是一种艺术的表现。

3

庖丁教你人生的最高境界

庖人、刀和牛在养生的主题下各自象征着什么呢?

简单地说,它们分别代表着人、生命和社会。

人世间有不同的人——至人、神人、圣人、君子、俗人等等,他们就好像是不同的庖人。

他们以不同的方式面对社会——相刃相靡的、逐万物而不反的、形为物役心为物溺的以及逍遥游于其间的,这就好像是不同庖人的不同的运刀解牛的方式。

因此,他们也就有着不同的命运——劳形怵心的,中道夭折的或者尽其天年的,这好比是不同庖人手中的刀,或一月,或一年,或十九年而如新。

透过解牛的寓言,庄子要告诉人们的是:我们该如何处理与一个错综复杂的社会的关系,才能够使我们身处其中又不受伤害甚至优游自在呢?

在我们熟悉的动物中,只有庞然大物的牛才适合于用来表现同样庞大的社会。

对于一个缺乏经验的庖人来说,牛的庞大足以让他在最初面对它的时候无所适从,不知下手处。你必须要进入一个你完全不熟悉的世界,这个时候一定是战战兢兢的。

你要避免盲人摸象情形的出现,因此,你首先要做的是弄清牛到底是什么?你要让他的纹理、骨节、肌肉清清楚楚地呈现在你面前,达到庖丁说的目无全牛的地步。如此,你对牛的一切才了然于胸,动刀的时候也就可以挥洒自如。

庖丁解牛是如此,人面对社会的时候当然也该如此。要进入社会,你就必须先了解社会。当你看透它的时候,你才可以发现其缝隙,优游于其中。

此即为缘督以为经。任何一个时候,或者面对任何一个对象,中空处才有回旋的余地。如果选择去面对骨头或肌肉,那冲突就是不可避免的。

4

这是当代社畜的处世圣经

庄子的养生问题是在人和社会的关系中提出的,因此如何处理这种关系也就成为其关注的核心,其具体的表现就是处世的技巧。

处世是需要技巧的,就像是解牛。解牛的技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庖人对牛的理解。你先要知道牛的天理是什么,它的固然又是什么。

这样你才可以因、可以依,也才可以缘。物是有着可因之妙的,人也是可以领悟到因物之妙的,这就是知识和态度的结合,这种结合就会构成技巧。

知识是为了生命的,但同时,知识也不是在任何意义上都该被否定的东西,其中的关键是知识和生命的相对关系。

生命是为了求知呢,还是相反?如果对外物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达到或者实现对外物的控制,那么知识就应该受到肯定。反过来,如果生命的意义仅仅被归结为求知,从而追逐外物成为生命的全部,那么这就是庄子说的以有涯随无涯,危险之极。

庖丁解牛的技巧让文惠君为之惊叹不已,这种技巧看起来像是艺术,也因此,它已经超越了技巧,而至于道的境界。

生命的主题被庄子用屠杀的故事加以演绎。他把屠杀的过程表现得充满着美感和艺术的精神,这种美妙的屠杀甚至让人忘掉了屠杀本身,而完全沉浸在艺术的气氛之中。也许他是在暗示人间世就好比是个大屠场。

而事实上,我们不是在操刀,而是在躲避着挥舞的屠刀。我们不会痴傻地期望舞刀之人可以放下屠刀,但我们可以躲避。

面对我们赖以生存的社会,我们并不是无事可做,听之任之,我们可以寻找生活的缝隙,在其中游走,在夹缝中求生存。

庄子有着很强的命运感,但他同时也是一个在命运中主动把握自己生命的人。命运感只是构成了一个基调,绝不是全部。

除了命运之外,还有人施展自己有限度的知识和技巧的舞台。在这种施展中,生命中自由的一面得以展开,像庖丁手中游刃有余的刀,也像庖丁解牛之后的踌躇满志。

庄子养生的真谛就在于,在复杂和拥挤的世界中发现空隙,然后游于其中,尽其天年。但要找到缝隙,你的心首先要是虚的,不能为功名利禄等充满,以虚的心来面对世界,这个世界的缝隙才会向你敞开,你才会在这个世界中自由地遨游。
只有当我们的心没有被杂念充斥的时候,我们才能够在这个复杂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而不是忙忙碌碌、身心俱疲而迷失自我。

同样的,我们在社会的夹缝中生存并不意味着我们只能做任人予取予夺的绵羊,我们要学会主动掌握自己的人生,要学会拒绝他人。

这才是真正的达观。达观地超越了形体,超越了道德,也超越了生和死。其实,真正的养生最后总是要自己融入到宇宙大化之中,在这里,死生存亡连成一体。

作为社畜的你,有什么特殊的处世技巧和缓解手段呢?在留言区和大家聊聊吧!小北将挑选2位幸运读者赠出今天的主题图书《庄子哲学》,一起细品庄子的内在精神。
-End-

编辑:山鬼 黄泓

观点资料参考:

《庄子哲学(第2版)》

原标题:《你没读懂的“庖丁解牛”,其实是当代社畜的处世圣经?》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