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绍兴访古(下):古石桥千姿百态,几尽见于此乡

2020-10-14 10:3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周仰

无桥不成村,无桥不成市,无桥不成路。

绍兴的桥究竟有多少?在2011年的全国文物普查中,登录有各类绍兴古桥700余座,远远超过人们观念上的另一个水乡苏州(仅470余座)。

如果说数量之多还不能完全代表绍兴石桥之辉煌的话,那么桥梁专家茅以升先生的原话,“我国古代传统的石桥千姿百态,几尽见于此乡”,就更掷地有声了。

由于古桥目标比较小,且同一座桥常有不同名字,这一次事先研究所得的导航点位错误率就比较高。第一天安排的五座桥,最终只有两处直接按照导航点位寻到,其他都经历了不同的波折。

照例是将原始路线中精华部分挑出并重新排定顺序。

第一站是距离绍兴北站最近的浪桥,也称万安桥。根据介绍,这桥由二十孔石梁组成,采用不同体型的桥墩,使整个桥面形成圆弧。 根据导航进入一片宅基地拆迁户的回迁别墅区,停车后走到河边,再沿着绿化带步行了一段,找到一座“万安桥”,却是2006年建的拱桥,周围也并未见到古桥的影子。

难道短短几周古桥已被拆除?在新桥上困惑了一阵,我们也只能默默沿着河道走回去。接近拐向停车位置的路口时,我们见着前方水面开阔,便决定走过去看一看,就在那段路上,遇见两位坐在河边聊天的本地阿姨。见到我们这些外来客,她们自然问我们来做什么,得知在寻找一座老石桥,阿姨说它不在此处,而在三、四公里之外,并说如果我们同意开车送她回到原地,就带我们前去。“救兵”的出现,让人喜出望外。

万安桥

阿姨坐副驾,在她的指挥下,车转了几个弯,穿过一片菜场街市,最终驶上一条田间土路,在树荫下停了车。两边是金黄待收的稻田,走不了几步,就看到如彩虹横卧水面的古石桥,这样的造型,实未见过。

因为差点错过,看到时格外兴奋。走到桥上,可以看到对面的新桥和新建高楼,似另一个世界。桥另一端有纪念碑一座,明嘉靖年间姚长子将倭寇引入万安桥包围圈,全歼敌寇,他壮烈牺牲,后人为纪念他,在桥畔设立纪念碑。桥碑相映,也算是“孤品”。

与水边庙宇相接的泗龙桥,位于鲁东村内,算是较易导航的一座桥。依然是沿街寻了空地停车,从小道进入“村”。

为了看古桥,我们总是进入这样并不是旅游区的村子,也不是真正有农田的乡村,而是混合不同居住状态、有着强烈生活气息的地方。

这一片鲁东村内,有建于20世纪80、90年代的新公房,也有些平房,绿化中偶有一棵柚子树,一树金黄的柚子。在村中步行十多分钟,要找桥,自然先找河。河边遇到当地人洗着新鲜的莲藕,白白胖胖,看着很好吃。简单问了路,桥不远了。这处水面比想象中宽,是古鉴湖残存的部分,泗龙桥由三孔半园联拱桥与二十孔石梁桥组成,护栏石板上的地衣在阳光下呈现青、褐及蓝三色,与本来的雕花融为一体。另一侧的庙宇似乎已经废弃,但桥头的凉亭里,还残留着蜡烛的痕迹。

泗龙桥

泗龙桥

之后的画桥也是让我们伤脑筋。网上许多资料只提到模糊的方位:钟堰村。据说,此桥在宋代早已闻名,陆游等诗人常以画桥入诗,所以在网上,总是看到“陆游画桥”的名字。此桥以三山、快阁、鉴湖为背景,桥景如画,故名画桥。又一说,桥栏上有画,故名。

勉强按导航抵达一处,确有河道和绿化,但周边已是一个楼盘小区,不见桥影。小区门口有个巨大的圆形环岛绿化,看到几个老乡坐在里面树荫下,我们便去询问。老乡们七嘴八舌讨论起来,一句都听不懂,然后告诉我们,画桥据此不远,似乎是两三公里的距离,有个公园。找到他们说的地方,确实是个建得不错的公园,有路标指引到画桥。

这是十五孔石梁桥,由五个大孔,十个小孔组成,既满足各种船只航行的需要,又达到排洪、经济的目的。 湖面开阔,走过石桥,站在水边松下回望,对岸常绿的香樟之间出现几点红枫,水、桥和近景中的松组合起来,的确有如画效果,刚好有人骑着自行车从桥上过,竟颇有日本电影的感觉。

古虹明桥

寻找古虹明桥的过程中倒是没有遇到老乡,而是借助手机地图的卫星图,找到了位于横竖两条河道丁字交接处符合描述的“之”形桥。

车行到水边停下,就见到了门前江汇入漓渚江交叉口的桥,它的三折中,两段桥面较长,而最后一折极短,大概才一米。资料上说此处河床较浅,漓渚江又常发大水,建造于河口的过于线性的桥梁常被冲垮,而这种“之”字型桥却化线为体,从而使桥与大地的铆接更为稳固。然而,在我们看来此造型十分随意,仿佛是造到此处发现离岸已经很近,刚一折就到头了。

相对来说,真正在城中心的古小江桥就易寻许多,桥在城北江桥头,连接萧山街与北后街,为单孔半圆形石拱桥,资料显示,其桥基木桩现经碳14化验为距今850多年前之物,可见小江桥始建于宋代。

虽然代有修建,但基本桥型不变,故称为“古小江桥”。 这一单孔拱桥尺度很小,令人感到亲切,毗邻大马路和一处小商品批发市场,但暮色将近时走到桥上,还是顿感安静。桥两侧护栏都带有石凳,似乎是让过桥的街坊邻居随时可以坐下来聊天,我们也坐了一会儿,待到光线暗下去,便去酒店入住了。

第二天的行程相对导航资料的准确性比较高,也比较宽松,第一站八字桥周围已是颇为成熟的历史街区,这座桥有点“立交”的味道,可以通向四个方向,在古代算是交通要道了。

八字桥周边历史街区,虽然也有一些小店家,但主要还是居住空间,暮秋的早晨,居民在桥下生炉子,把白菜摆在护栏的镂空处晾晒,阳光从薄云后面照过来,让人觉得生活在此处也是惬意的。

在桥附近卖文创产品的店里跟老板聊天,说起附近还有王阳明纪念馆,想着时间挺早,就沿河步行,寻了去。其实对于心学,我们也都不怎么了解,只是大致看了一圈,周围的街区还保持着生活化的状态,不过据说也有开发成鲁迅故里和书圣故里那样旅游区的规划,若是那样,实在会是一种遗憾。

三接桥

八字桥

八字桥

八字桥附近

在王阳明纪念馆附近的街上买了些饼对付午餐,我们便去往栖凫三接桥,这是在三叉河口用一个主桥墩三条桥面联接三岸的特殊梁桥。 这一处确实是乡村,看到实物之前,我们很难通过文字描述想象出三接桥的样子,实际上,它是一个“Y”型结构,这样三叉的河道只需一座桥便能都通达,真是古人聪明又独特的设计。

查找资料时,路线里提到的一处水边戏台倒也是让我们商过脑筋的,后来也是比对了许多图片,确定是东安村戏台。它所在的东安村也拆得差不多,只留下水边的这个古老戏台,也并没有在使用。走到近前一看,其中的藻井十分精致。

行程最后一站荷湖大桥名字听起来很新,实际也是古石桥,它所在的村子较为完整,靠近河的部分还建了绿化、步道和干净的公共厕所,看起来也是村民活动的场所。

这座也是石梁平桥,四个高孔,七个低孔。 到荷湖大桥时,正逢夕阳,整座桥的石板散发着金色光芒,对于两天的行程来说,实在是一个完美的句号。

三接桥

戏台

戏台的藻井十分精致

荷湖大桥

荷湖大桥

两次访古,萦绕我的依然是这样的问题,古迹到底以怎样的状态展示给当代的人才最好呢?

又或许,其答案本不该一个只有一种选项,从城中生活化的历史街区,到郊区工厂边的古纤道,公园中的古石桥和对面高楼林立的古石桥,周边环境总能予以访古者不同的时间感受。虽然拍摄时我尽可能排除环境的影像,以便创造“时间凝滞”的幻觉,但身体行走其间,却会被那些不属于古代时间的细节打动,比如桥栏上晾晒的白菜,比如桥栏下升起的炉烟。

(作者系摄影师、译者,长期关注个体记忆和文化遗产。)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