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局座张召忠寻找的“接班人”是谁?
原创 刺猬公社编辑部 刺猬公社
头条呼唤“真知派”。作者 | 语境
编辑 | 杨晶
从军校老师到网络创作者,张召忠从事军事研究科普已28年之久。
2016年2月22日,他来到今日头条开始创作。4年的时间,他共计发布了4152条关于军事的知识内容,成为网友们熟悉的“局座”。
如今,这位“退休老人”正在今日头条寻找“接班人”,期待更多“军事迷”们加入到科普大军中。
寻找“真知派”张召忠寻找“接班人”,是从这样一个活动开启的。
8月17日,今日头条在线上发起了“寻找真知派”活动,希望找到更多像“局座”这般既有渊博知识、又能深入浅出去讲解的泛资讯领域创作者,为读者和用户提供更多专业和有趣的知识和内容。
从8月17日到9月7日,22天的时间,“寻找真知派”创作大赛累计吸引报名者1.5万人,收到了3.7万篇投稿,参赛作品总曝光量超10亿。最终,10位来自军事、财经、国际关系、健康、科技领域的“头条真知派”脱颖而出。
在活动中,除了张召忠外,首席经济学家管清友、中东问题研究学者李绍先、心血管医生张之瀛、工科达人三一博士等,也都作为导师现身,重磅加码此次活动,呼唤更多“真知派”出现。
说起头条办这样一个活动的背景,背后是内容行业发展“迭代”的一个缩影。在信息平台发展初期,平台的重心更多放在“如何吸引流量”上。技术驱动“表达大众化”,“人人创作”成为了可能,这带来的结果,一是内容作品数量上的大爆炸,二是质量上猎奇、抓人眼球的内容更容易突出重围,获得用户关注。
如今,用户快速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用户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不再只满足于享受快餐式内容,而是期待看到更多内涵丰富、深度营养的内容作品,而且不拘泥于传统在线问答形式,从短视频、直播问答等,都希望有相应深度内容呈现。
简而言之,用户的需求变了,平台如想长远发展,自然也得变——那就是在内容供给上,不但要求快,还要求精。
要实现这一目标,引入外部“智慧”成为策略关键。这种背景下,“寻找真知派”来了。
活动主办方告诉刺猬公社,希望能通过这个活动,引入具有专业知识背景的优质创作人,让好知识以飨读者,用“真知”为社会发展注入正能量。
“真知派”来了“真知派”究竟长什么样?相信不少人会好奇,首先先来认识一下其中的几位。
他们中,有军事专家邵永灵,她总是能通过透彻而又通俗的分析,来解密中美空军海军的军事关系;
首席投资官“西半球的金融炼金术”,他总能通过幽默讲解,谈如何用财经秘术击败金融谣言;
航空航天科技怪杰“Mr苟胜”,他的“成名作”是直击现场,带读者近距离围观了东风5导弹的发射;
“肺话”讲解员王兴,他的“特长”是轻松拆解肺科专业知识,站在专业医生的立场,做最接地气的科普;
外交学院副教授查雯,她的“最爱”是用你所不知道的冷知识来解读国际纷争。
10位获奖“头条真知派”提起这些“真知派”的人物群像,笔者通过访谈感受到了这样几点,“作为知识分子的使命感”、“作为知识传播者的专业与灵活性”、“享受作为知识分享者单纯的喜悦”是他们共同的特点。
邵永灵是一位军事知识专家,在谈到为何要入驻头条来进行“知识科普”时,她告诉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网络信息鱼龙混杂,虚假夸张的内容太多,邀请相对专业的人士入驻平台做知识科普,能够为关心这些问题的网友们,提供比较权威的答案,以免不实消息以讹传讹,所以我觉得这个提议很好。”
自在头条创作以来,邵永灵通过“负责任”的潜心分享,截至目前积累了19万粉丝和130万个点赞。
而谈到“作为知识传播者的专业与灵活性“,Mr苟胜和王兴医生算出众代表。他俩的共同特征是:知识上靠谱,分享上灵活。
Mr苟胜是一名西安航空学院的飞行器设计专业教师,也是航空领域的科普博主,被“同行”三一博士称为“科技圈交际花”。
“交际花”@Mr苟胜云端体验国产运动飞机提起航空知识,容易让人感觉“高大上到不易亲近”。但Mr苟胜却成功在今日头条上累积了117万粉丝。“成功”的背后,他常常用一个“秘语”提醒自己:多一个公式,少一半流量。
这句话的意思是,知识越是“高冷”,就越要讲得“接地气”,这样才能被更多人喜欢和接受。
在9月9日,他发布了一期主题为《火箭残骸会落在什么地方?会砸到人吗?见到要怎么办?》的视频。这个题目设计的初衷,就是考虑到普通群众最关心的航空疑问里,“火箭落何处”首当其冲。为此,他在节目一开始,就直截了当、而不是“故弄玄虚”地告知大家:“放心,残骸不会落到人多的城市中去。”让观众们在节目一开始,就能感受到“心中最大的疑惑落了地”。
与Mr苟胜一样,注重让“高大上”的专业知识能被大众消化的,还有王兴医生。他是上海肺科医院博士后,专注于肺科知识解读。他在今日头条,撰写下了773条科普知识,收获了13 万铁杆粉丝。
他的一个秘诀也是“接地气”。
王兴医生曾科普过一个知识:肺部有一种病症叫“磨玻璃结节”。在医疗一线,由于诊疗时间有限,面对患者疑问,很多大夫会用“不用吃药,观察就行”来告知。结论明确简短,但有时并不能消除患者疑虑。
在科普中,王兴就用了一句“肺部症状就像隔着浴室玻璃看不清”来“描绘”,向病人解释这种病症仍需要观察,但短期内并不会变成不可治愈的肺癌。多了一句形象描述,就让患者多了一份理解,这让病患安心。
@上海肺科王兴医生 “戏精”演绎看病的时候那些“一定不要做的事儿”王兴就认为,专业不是保持神秘,现在很多“家长式”的医患关系已经不可行了,如果能够接地气地给病人做出解释,反而会减少医生和病人之间的隔阂,“科普的价值就在这里”。
邵永灵也是“用接地气方式去分享严肃知识”的践行者。早在2006年,她就成为军事频道一档讲课节目的客座嘉宾,目前她也仍然是中央电视台、湖北卫视军事类节目的特约评论员。今年6月,她在今日头条推出了个人的视频节目《灵听》。
@邵永灵的新视频节目《灵听》“在广播电视这样的传统媒体,节目内容主要是配合别人,而在网络平台,我可以更亲民、更轻松一些,也可以挑选自己感兴趣、更擅长的话题,和网友交流。”邵永灵这样谈起在电视台录节目和在头条录节目的不同。但她初衷并没有变,即“传播正能量,输出权威知识”。
从Mr苟胜与王兴医生的例子可以看出,“接地气”是知识的分享方式,但这并没有降低知识的品质,相反是对用户的尊重。
除了这方面的特点外,享受“内容创作本身”也是“真知派”的一大特色。
Mr苟胜作为“真知”出圈,当被问及如何看待200万签约金和亿级流量曝光的奖励时,他的第一反应是“颇为意外”,坦言自己“没太关注,没想那么多”,似乎并不了解参与这个活动能获得的“利好”。
他说,自己今日能有117万粉丝,并不是“一夜之间,从天而降”,而是“日积月累”。
除Mr苟胜外,也有其他获奖人告诉刺猬公社,报名参加活动是对“寻求真知”的积极响应,他们并没有把它当做一次比赛,而是一次有更多人参与话题讨论的线上聚会。
比起参与活动得到的“利是”,他们更单纯享受内容创作与分享的乐趣。
对“真知派”的期待据2020年6月的《今日头条用户群体画像报告》,今日头条男性用户占比较高,30+以上用户和一线城市用户偏好度较高。这部分人群,对硬核知识的需求,显然处于人生高位。
《2020年今日头条用户群体画像报告》这种需求,呼唤了拥有硬核知识的“真知派”的到来。
刺猬公社通过访谈上述真知派,就发现他们的粉丝用户与头条是基本匹配的。比如在Mr苟胜的关注者中,就有接近9成是男性用户,30+用户大约占80%。
双方的契合,塑造了一个完美的知识分享舞台。
据了解,为了支持“真知派”,此次头条也拿出了支持政策,包括签约机会、流量曝光、内容共创指导等激励。
这并非今日头条一时之策,而是一直以来的长久之功。长期以来,平台始终都在为优质创作者们提供实际的支持方式。比如,今日头条的热点创作功能,常常为创作者提供明确的选题,也让文章或视频内容更容易出圈,最大限度避免让好内容沉寂。
有观点认为,创作人是平台丰富内容生态、提升内容品质的源头活水。“寻找真知派”的活动,是今日头条打造平台泛资讯内容头部队伍的开始,也是平台逐步实现从内容“广而多”到“专而精”的蝶变升级。
“寻找真知派”活动方表示,相信在优秀创作人的不懈努力下,离日常生活较远的专业知识不再停留于“庙堂之高”,而将更多被分享至“江湖之远”。
“寻找真知派”活动也为行业带来了启发。对于当下有些浮躁的内容行业来说,回归对好内容的追求,是必经之路。而这条路上,需要更多优质的创作领路人。
END内容产业报道第一新媒体刺猬公社是聚焦内容产业的垂直资讯平台,关注领域包括互联网资讯、社交、长视频、短视频、音频、影视文娱、内容创业、二次元等。
投稿、转载、媒介合作联系微信号 | ciweimeijiejun
原标题:《局座张召忠寻找的“接班人”是谁?》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