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这张经典影像《占领南京“总统府”》,原来是他拍的!

2020-09-17 11:5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邹毅 中国摄影出版社

题图这张经典作品《占领南京“总统府”》

其拍摄者为 邹健东

邹健东,1915 年生于广东省大埔县长治乡湖塘村。1937 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 年春加入新四军。1946 年春,调山东军区《山东画报》工作。解放战争时期,调华东野战军新华社前线分社任战地记者,参加了鲁南、孟良崮、豫东、淮海、渡江、解放南京等重大战役的摄影报道,作为一名战地摄影师,邹健东用影像忠实记录了华东和中原地区解放的重要历史瞬间。

(点击获取更多介绍)期间,沭阳美术馆一层展厅将呈现“为新中国而战——邹健东战地摄影作品展”。2009年,中国摄影家协会“口述影像历史”项目曾对邹健东之子邹毅进行过专访,谈话间邹毅追述了父亲从一位照相馆学徒到投身革命,以至拍摄《百万雄狮过大江》《我送亲人过大江》《占领南京“总统府”》等经典历史影像背后的故事:

口述 | 邹毅

从学徒到投身革命

我父亲15岁的时候,迫于生计就不上学了。当时梅县附近的松口镇有一家照相馆,他就去那里做学徒,那个照相馆据说是跟家里有点沾亲带故,要不然也不会跑那里去,也就是从那时起,他接触了摄影。后来我父亲提过,别看那个小镇子不大,小照相馆倒有几家。他当学徒的那家照相馆,算是技术比较好的一家,老板不干活,他们这些学徒干活,所以他很快就用上了相机,开始拍东西了。

当时他在照相馆,有很多机会接触外面的世界,也接受了当时的很多进步思想。大概是在1934年,他开始和店员、小学教员、中学生们在一起参加“读书会”,看进步的书籍。对他影响比较大的是记者戈公振写的一本书叫《从东北到苏联》,看过书之后对社会主义的印象很深刻,他当时就想,中国的社会也应该像苏联一样。当时的书还都是文字,没有照片,因为他是学照相的,就想如果在书里面配上照片就好了。那时候,像1935年北平爱国学生“一二九运动”和1937年8月“淞沪抗战” 第九集团军等六个集团军奋起抗击日军已经有一些照片的宣传,这些照片激起了人民群众的反帝、反蒋的热情,老百姓都是很喜欢看的。我父亲看了这些照片,震动也挺大,他就想,这样的形式好,照片对人民群众有很大的鼓动和教育作用。而他又会照相,所以就觉得要是能当摄影记者就好了。到了1938年,新四军成立以后,就在当地发展队伍,他们当时五六个人,在党组织的安排下应该是在1938年的春节,走了三天山路去了福建龙岩,在那里参加了新四军。

到了新四军,当时龙岩地区的部队属于新四军二支队,他们的支队长是彭冲,也是宣传队的队长,他们刚去的时候,做了大概一年的群运宣传工作,主要是搞宣传,就是造声势,发展队伍。从1938—1941年,他基本没拍照片,就是有的话,可能也没留下来。他后来也没说这一段拍到了什么东西,因为他那时候除了在宣传队做群众工作,就在摄影室,除了帮一些领导冲洗照片,可能还有别的渠道拍的照片,由他们来收藏、管理。

中共中原局书记刘少奇在新四军江北指挥部驻地,给华中党校学员作报告。1941年

“皖南事变”以后,部队进行了重组。他就到了华中局,华中局宣传部的领导对摄影工作也十分重视,就让我父亲筹备摄影组。但是筹备还不到一个月,鬼子就开始“扫荡”,他们要经常转移,军队重建,经济困难,没有器材和经费,摄影组最终没筹建起来。怎么办呢,部队就破例安排他到华中党校去学习,当时只有团级干部才可以去党校学习,也正是在党校的学习让他有机会拍了照片。1941年冬天,华中局书记、新四军政委刘少奇在党校讲授一个多月的马列主义课程。时任新四军参谋长的赖传珠让我父亲把刘少奇讲课的活动拍下来,用的就是参谋长的禄来牌照相机,一共照了两个胶卷,我父亲拍下了刘少奇在演讲、吸烟和思考的画面。这张算是我手里能收集到的父亲最早拍摄的照片。你看照片,刘少奇那有力的手势、生动的神态。这算是我父亲的“小试牛刀”吧。

那段时间,虽然没有机会用相机把当时的状况记录下来,确实是个遗憾,但是对他个人来讲,并不后悔,因为他在军部好多部门都工作过,这些都是很难得的积累。“虽然没有照相机,但是我经常在头脑中按快门拍照,看到好的场景,感动人的场面和人物,我的脑子就是一部长备不懈的照相机,一切都印在了脑海里。”

为大变革时期的历史留下一些影像

莱芜战役,我军在战斗间隙修整工事。
解放后的周村,市场上非常热闹。
孟良崮战役,三野部队重机枪阵地。
华野二纵指战员翻山越岭向孟良崮疾进。

父亲真正拥有相机,是在1946年,由新四军的解放军北移到山东,并兼山东军区领导机关。我父亲就从新四军总兵站调到了《山东画报》,终于做成了摄影记者。当时分了一台相机,是日本产的,可能是缴获的。一种折叠120相机,能拍16张的那种。他在1946年主要拍的是山东临沂的土地改革,农民拥军、参军,那一批照片非常珍贵。

一年后,他被调到新华社解放军前线分社担任摄影记者,直接到人民解放战争的前线采访。这期间,他随参战部队驰骋疆场,转战鲁、豫、苏等省,参加了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开封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及解放南京等重大战役,在第一线拍摄了大量珍贵的照片,真实地记录了解放战争的光荣历程。

渡江战役即将打响,第八兵团向长江挺进。
第三野战军第二十军指战员通过江苏省泰州群众搭起的“横渡长江胜利门”。
百万雄师过大江。图为突击队员跃出船头登陆的一瞬间。1949年
渡江战役中,京杭路上,追击国民党军的解放军战士不顾敌人留下的大批炮车与辎重,继续前进去消灭敌有生力量。

说说父亲几张代表作品——《百万雄师过大江》。到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相继取得了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在长江以北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部队。4月20日,国民党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国共北平和谈宣告破裂。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随即我解放军百万大军浩浩荡荡打向长江南岸,1949年2月,我父亲等三人一同前去20军报道渡江战役。斗志昂扬的解放军官兵、积极支前的老百姓们,深深感染着他,使他留下了一个个珍贵的历史镜头。在渡江先锋连,他看到战士们认真检查着枪支弹药,用油布把雪亮的刺刀擦了一遍又一遍,又把用油桶做的浮水器紧挂在胸前,互相检查合不合要求。在黄昏暗淡的余光里,他拍下了这一场面。我们的战士们就是背着这种土制的救生器去征服长江天堑,摧毁旧制度的,这是一个奇迹,我父亲就以自己的方式将这一奇迹永久地留存下来。

另外,渡江部队在林中宿营的照片他是很喜欢的。当时的部队为了防止战马啃咬树皮用军毯裹在树上,这是个很普通的画面,但是我们的部队能够胜利,靠的就是这样真心实意为百姓着想,爱护百姓一草一木的精神。

我父亲曾说过,一个摄影记者如果没有留下这一瞬间,不仅心中会有永久遗憾,而且也对不起历史。他总是寻找一切机会去留住历史的瞬间。他在渡江先锋连,看到战士们如猛虎下山,从木船跃上岸边,冲向敌人的防线。他毫不犹豫地定格下这一瞬间——《百万雄狮过大江》,画面上第一个战士弯腰弓背,脸向前方,手握步枪,右脚落地,提起的左脚欲动,而斜落的风帆巧妙地作了战士的背景,后面的战士手握钢枪,举起右手,撑船的竹竿向前倾斜,身姿极富动感。

我送亲人过大江(渡江战役)。1949年

《我送亲人过大江》这张照片非常有故事。这是1949年4月22日,我父亲随部队从扬中行军到夹江北岸,等待过江。寂静的江面上,许多小船无声地划过水面,船上整整齐齐站着全副武装的解放军战士,船工们一桨紧似一桨地划着船,只想着把亲人解放军送到南岸去消灭敌人。这时,他看到一个十六七岁的小姑娘,为了把解放军快点送到南岸,她迸发出全身的力量,使劲摇着橹,背后的大辫子随着动作前后摇摆,充满了力度和美感。他不失时机地按下了快门,这就是那幅著名的《我送亲人过大江》。在波澜壮阔的水面上,小姑娘的背影成了最美的一瞬。

多少年来,这个背影我父亲一直不能忘怀。1999年8月,在有关部门的努力下,他终于在北京见到了当年的小姑娘——江苏吴江县年近七旬的颜红英,在八一建军节晚会现场,蔡国庆、张迈演唱了剧组人员为这个故事特意创作的歌曲《背影》,这张照片也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当场收藏。

解放军解放了南京城,结束了蒋介石政府的统治,我军战士在“总统府”门楼上欢呼人民的伟大胜利。1949年

《占领南京“总统府”》——1949年4月23日,蒋介石盘踞达22年之久的南京回到人民手中后,35军部队临时进入南京市,这里处处洋溢着一种翻身做主人的喜庆气氛。受此感染,我父亲决定把作为“改朝换代”象征的解放军占领南京“总统府”拍摄下来。当他正式拍摄时,已是5月初的事了。当时我父亲和同事金雨困一同来到南京“总统府”,就有了用战士们占领“总统府”后在门楼上欢呼胜利来表现时代变迁的想法,马上找到驻扎在“总统府”的连队指导员,他又请示了上级,几天后得到答复,允许拍摄。他请驻守“总统府”的312团的战士登上楼顶站成一排,在战士嘹亮的歌声中按下了快门,拍下了这张照片。

也有人对父亲这张照片有质疑,认为是摆拍而成。在我看来这张照片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变迁,翻天覆地的变化,非常有代表性,在国内的影响就不说了,在世界上都是有影响的。如果说对张照片有质疑的话,只能说自己思路不清楚。我们看这张照片,最主要的还是看它的象征意义,它的象征性决定了照片的生命价值。

解放军战士站在“总统府”上,这样一个形象,这样一个举动,胜过了千言万语,它等于向全世界宣布蒋家王朝被推翻了,人民解放军胜利了,中国人民胜利了。这张南京解放的照片后来传向了全国,成为革命胜利的象征,留在了人们的心中。

南京解放后,市民们相继来到总统府门口观看,热闹非凡,以往的春节也都没有这么欢乐。
解放军坦克部队在群众欢迎热潮中进入南京大街。
进入南京市的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在挹江门前受到市民的热烈欢迎。

为大变革时期的历史留存影像,一直是我父亲创作的激情动力。除了随军拍摄战争场面以外,他也把视角更多地对准了人民群众的生活。他说,“拍这些照片就是我对摄影的理解。我是处在那个时代的人,对当时的社会生活体会也特别深,我想为大变革时期的历史留下一些影像”。你看他拍的一些照片,土改的时候,农民分地主的浮财和粮食,大家都站在门口等着,很有意思的场面。淮海战役的时候,农民推着车给革命军队送粮食,当时有一种说法是“解放战争的胜利是靠人民群众的小车推出来的”。淮海战役之后,逃亡在外的农民回家,当时的火车很少,车顶上都是人。这些都是真正的中国人民的历史,这些照片可以反映出中国结束了几千年的封建统治,正处在变革时期的真实社会状况。

胜利是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图为为了前方打胜仗,支前民工运送公粮。
民兵担架队在战场上运送伤员。
在淮海战役中,我华东、中原、华北三大解放区的人民共出动民工二百二十五万人、担架七万三千副、手推小车四十一万余辆,支援前线子弟兵。图为担架队上前线。

以上内容摘编自《穿越历史的回声》

购书方式:

1、保存下图至手机相册,

2、打开手机天猫扫一扫,

3、选择该图片,即可购买

9月21日

亲临第二届吴印咸摄影艺术双年展现场

近距离观看这些珍贵的历史影像

感受老一辈摄影人的精神风范!

双年展以“时代·记忆 初心·奋斗”为主题

展览时间 9月21日- 10月8日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 邀请函

沭阳美术馆一隅

(更多展览介绍点击图片)

双年展日程

主要活动

开幕式

时间:2020 年9 月21 日 上午9 :21

地点:吴印咸故居西侧广场

纪念吴印咸诞辰120 周年摄影艺术研讨会

时间:2020 年9 月21 日 下午2 :30

地点:沭阳县行政中心东辅楼二楼第一会议室

吴印咸摄影艺术双年展专题讲座

时间:2020 年9 月21 日 下午2 :30

内容:《为新中国而战·华东解放战场影像》解析 邹毅 主讲

安娜·路易斯·斯特朗 藏《晋察冀边区影集》背后的故事 高大鲲 主讲

地点:汇峰大饭店会议厅

舞剧《吴印咸》——纪念吴印咸诞辰120 周年首演

时间:2020 年9 月21 日 晚7 :30

地点:沭阳县艺术中心

中国高校影像教育联盟论坛

时间:2020 年9 月22 日 上午9:00

地点:汇峰大饭店会议厅

纪念吴印咸诞辰120 周年摄影展

时间:2020 年9 月21 日-10 月08 日 9:00—17:00(16:30 停止入场)

地点:吴印咸故居

吴印咸摄影艺术双年展系列展览

时间:2020 年9 月21 日-10 月08 日9:00—17:00(16:30 停止入馆)周一闭馆

地点:沭阳美术馆

| 新书 |

什么,成就了莎莉·曼?

“作家”身份之外的苏珊·桑塔格

伊莎贝拉·伯德:传奇女摄影师镜头下19世纪末的中国

| 征集 |

1700多年历史的“最美小城”始兴,向您发出一封邀请函!

| 影廊 |

携手半生一道追光逐影:一对美国华裔夫妇的光影世界

| 对话 |

世界前沿风景摄影师阿特·沃尔夫:永远不要停止观察

| 技法 |

| 话题 |

敢把领导人拍成这样,背后的摄影师们是群什么人?

| 影史 |

中国摄影出版社|分享影像、阅读与生活

微信ID:cpphphoto

电话:010-65220965

原标题:《这张经典影像《占领南京“总统府”》,原来是他拍的!》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