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时代的风口交汇共振,谁站在舞台的中央?

2020-09-16 17:06
10%公司 >
字号

数字时代的三大思想家之一乔治·吉尔德在他的《微观世界》这本书里面明确的指出,“所有变化集中在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就是物质的颠覆。”站在当下的时点看过去和未来,我们又处在了一个新的转折点,那就是人的连接已经接近上限,但物的连接才刚刚开始。

21世纪的前十年,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为新一轮产业革命做了厚重的铺垫,这才有了当下的工业互联网、消费互联网、物联网等层出不穷的新概念,当数字经济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载体,很多产业会因“联网”而发生颠覆和巨变,当然,也会孕育出新的历史性机遇。

群雄逐鹿,抢滩登陆的为何是海尔?

对于长期关注工业互联网的人而言,工业互联网并非全新概念,在此之前,德国的工业4.0曾受到追捧。工业4.0概念最早可追溯到2011年,在当年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德国工业界提出这一概念是想通过物联网等技术应用来提高德国制造业水平。2012年,通用电气(GE)前全球董事长兼CEO杰夫·伊梅尔特在美国发表题为《又一场工业革命》的演讲,将工业互联网概念推至台前。事实上,美国业界推行的工业互联网与德国工业界主推的工业4.0,一个偏重软件层面,一个偏重硬件层面,但本质内涵是一样的,他们都共同指向了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

很多人不禁要问,为什么要推动工业联网数字化转型?有什么实质性的效果?成果是显著且多元的,但从最容易理解的层面来看就是降低了成本,但传统物理设备效率提升已达到极限。工业互联网采用云计算、大数据技术改造现有机器和物理设备,使得成本费用得到边际改善。例如,Uptake帮助美国最大核电站PALO Verde,实现1000万/月的成本节省,成本降低20%;青岛纺织机械厂依托海尔工业互联网平台通过数据采集及分析实现设备远程运维,每年节省96万元,宕机时长从每次的三天缩短为一天,降低直接损失64万元/次。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工业互联网在中国经济的产业转型和发展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出版的《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发展报告(2020年)》测算,2018年、2019年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增加值规模分别为1.42万亿元、2.13万亿元,同比实际增长为55.7%、47.3%,占GDP比重为1.5%、2.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6.7%、9.9%。预计2020年,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增加值规模约为3.1万亿元,同比实际增长约47.9%,占GDP比重为2.9%,对GDP增长的贡献将超过11%。

互联网时代,中国诞生了以BAT为代表的全球知名公司,那工业互联网的时代又属于谁呢?

去年国家工信部发布了一份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清单,海尔工业互联网平台位列榜首。此外,海尔工业互联网平台还主导了三大国际标准组织ISO、IEEE、IEC关于大规模定制方面的全球标准制定。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中国有众多的互联网企业,为什么抢滩登陆的却是海尔?答案恐怕还要从工业互联网的本质中寻找。

工业互联网的基础服务对象是工业,来自生产环节的数据在网络空间中汇集、处理、沉淀,最终又在工艺生产环节体现价值。与蒸汽时代、电力时代的技术革命相仿,在这一阶段,数据将成为工业企业的重要生产资料。但需要注意的是,数据只是基础和支撑,平台才是工业互联网的核心。生态中的不同单元、不同设备、不同系统产生的海量数据最后都将通过网络在平台上汇集,然后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构建高效、实时、精准的平台体系,数据最终要在平台中完成整合和价值重塑。而海尔本身就具备这一基因,其工业互联网的思维正是“人单合一”模式的衍生和延续,这或许就是海尔在工业互联网领域脱颖而出的内生性因素。

所谓“人单合一”,简单说,人就是员工,而单就是用户。企业、员工和用户体验连接在一起,员工的价值就体现在为用户创造的价值之上。“人单合一”模式之下,应运而生的就是生态品牌。而物联网的社群经济属性就决定了生态品牌的核心地位。物联网生态品牌,强调的是开放、包容、共创、共赢,而这恰恰是海尔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差异化所在,不仅为内部注入强大活力,更重要的是在跨行业、跨领域中实现生态赋能。

承接落地,健康产业如何演绎工业互联网思维?

工业生产已经经历了多次革命,从简单的机械生产向数字化制造、网络化制造、智能化制造演变,那么工业互联网是什么?在漫长的演进中成型,工业互联网可以理解称是多项信息技术系统综合集成的结果。

“我们要顺应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共同致力于消除‘数字鸿沟’”。这是高层领导在最近一次讲话中的表态。实际上,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也是工业互联网的三大核心架构,是推动传统产业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和抓手。

展开来看,数字化主要是指将各个环节的信息利用大数据处理技术进行收集和整合,成为“生产资料”;而网络化则是基础,实现人、财、物等信息流的统一,打破当前烟囱式(相互独立)的工业信息系统,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信息流相互打通、整体协同,同时推动数据“触网”和“上云”;智能化则是通过数字化和网络化等手段来提高生产和应用的智能化程度,以此来提升效率并解决痛点问题。

承袭海尔工业互联网的基因,盈康一生是海尔在大健康领域的生态平台,旗下海尔生物“面向智慧医疗的疫苗大数据管理平台建设与应用示范项目”(疫苗网)进入工信部“2020年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名单”,成为工信部唯一疫苗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这同时也是工业互联网跨行业在健康产业领域的一次成功复制,对工业互联网“三化融合”的内涵进行了极致的演绎。

先来说数字化,在疫苗网这个生态中,对取号、登记、接种、留观四个环节全部进行信息化和数据化处理,并且上传到云服务器;与此同时,攸关方的数据也会同步接入,疫苗网让每一针、每一苗都有迹可循。这就产生了两大优势:首先就是有效解决了疫苗安全接种的问题,其次是提高了效率。

在网络化建设层面,工业互联网是工业数据的互联互通,而疫苗网通过携手各个生态攸关方,共建疫苗信息全流程追溯体系,让生命健康数据“流动”起来。在一个网络化的生态之内,政府、疾控中心、接种点、儿童等多方信息可以实现交互,实现疫苗接种全流程大数据的共享,疫苗接种点的所有信息也都可以做到点对点和城市与城市之间的链接。按照梅特卡夫定律,网络的价值等于该网络内的节点数的平方,网络的价值与联网的用户数的平方成正比,随着攸关方阵容的不断壮大,节点的链接在爆发性增长,疫苗网的生态价值也随之大幅提升。

作为率先实现人、机、苗互联互通的体验迭代平台,疫苗网之前需要人工实施操作的步骤大多都被机器替代了,这便是智能化的第一表现。实际上,在具体的落地实施过程中,疫苗网还做了进一步的智能化升级迭代,例如,创造性地发明了移动接种场景方案,致力于解决特殊环境下疫苗接种问题,重点针对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的乡村以及发生自然灾害的地区,提升了免疫服务的便利性和公平性,之前没有条件接种的偏远地区人群也可以享受到平等的医疗条件。

9月9日,全国首辆移动接种车驶进河南焦作,并在焦作市示范区四个乡镇街道预防接种门诊,展开为期5天的移动预防接种平台应用评估活动。这一移动接种平台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宇通客车和盈康一生旗下海尔生物通力合作的成果。从实际应用效果来看,移动智慧接种车就相当于一个缩小版的接种中心,接种台、观察区一应俱全。该车装载的海乐苗物联网接种箱,不仅能实现疫苗品规、批号、接种时间、接种部位和接种医生信息等全流程记录追溯,其接种数据还能与疾控系统实时交互,保障信息的准确性和实时性,车上摄像头可以实时记录接种过程和疫苗存储情况。此外,通过5G网络,移动智慧接种车还可以实现远程会诊、紧急转院、远程指导等,“黑科技”属性十足。

融合了同样具备广阔空间的大健康产业,医疗物联网产业因此被认为是未来最具潜力的物联网领域之一。国务院此前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了目标:到2020年,中国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超8万亿,到2030年达16万亿。而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预计到2022年,全球医疗物联网市场将超过1500亿美元,达到1581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30.9%。

当工业互联网牵手“大健康”,两大风口叠加共振,下一个时代的最强音似乎已经敲响,承接工业互联网的逻辑和生态,盈康一生率先抢跑,在物联网大健康生态中做出了属于自己的一份样板。需要客观的认识到,在时代发展的滚滚洪流中,未来是未知且充满变数的,唯有因用户而变,才能与时光同行,而追求用户的最佳体验正是海尔“人单合一”模式的极致追求,从这个角度来看,盈康一生不只是具备了先发优势,而且牢牢抓住了万物互联时代的内涵和本质,在生命健康这一广袤的蓝海中扬帆起航。

    责任编辑:黄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