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人类体温正悄悄降低,37℃将成历史丨体温下降意味着什么?

2020-09-17 15:4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人体体温的高低,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健康的重要依据。虽然生理上的标准不分人种和国家,但在具体的标准制定上,不同国家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就会给大众带来一定的困惑甚至是麻烦。

9月初,一名从休斯顿登机转荷兰阿姆斯特丹,再转到上海的中国留学生,因为体温达到了37.4℃,超过了国内标准的37.3℃,最终没有能够登上回国的飞机。

这个留学生表示,此前他在纽约登机,体温是37.4度,却能够顺利登机。此前也有10多名回国留学生有相同的经历,因体温超过了37.3℃标准,最终都没有能回国。

中美发热标准为何不同?是怎么计算与制定的?

人的体温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发烧的重要指标,但人的体温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每天的不同时段也都存在着波动,比如人的体温在傍晚时分达到最高,而在清晨的时候又最低。所以,如果单纯的认为37.3度就是发烧的话,那么每天傍晚大多数人可能都在发烧,此外体力劳动之后,体温也会迅速上升。

图源:加拿大McGill大学

除了在不同时段体温有波动之外,人体的不同部位体温也有差别。根据以往的临床数据统计,人体在健康的情况下,体温最高的部位是肛门,温度可以达到37.5度,其次是口腔的温度为37.2度,相对较低的是腋窝的温度为36.8度。

我国的体温发热标准一般分为一级:37.3-38℃;二级:38-38.4℃;三级:38.5-39.4℃;四级:39.5-40℃。按照我国的标准,一级和二级属于低烧,三级以上就属于高烧发热。

而美国的标准,则分为轻微:38-38.4℃;中等:38.5-38.9℃;严重:39-40℃。所以从美国的区分标准看,38.5只是中等发烧。而且除了标准认定不一样之外,美国对于发烧的认定还考虑到了不同部位的体温。比如在美国看病,单纯的腋窝温度不能确定发烧,还要测量口腔以及肛门的温度,只有身体不同部位的体温都发生升高之后,才能被认定为是发烧。

图源:CC周刊

正是因为这种差距,才导致在量体温的时候,出现不了不同的认定标准。很多人理解错了,以为美国是为了减少病人才提高了发热标准,其实标准一直如此。

中国一直遵循170年前的标准

现代医学上,人类体温标准的制定始于1851年,由国内科医生卡尔·温德利希(Carl Wunderlich)创立。

卡尔医生通过对25000人的体温进行监测,获得了超过100万个的腋窝体温数据,根据这些数据,他最终得出人体的平均正常体温是37度,波动的范围在36.2到37.5度之间。

Carl Wunderlich 图源网络

目前,我国临床上的发烧标准遵从的还是170年前卡尔‧温德利希医生设立的腋窝体温标准。不过早在1974年的时候,医务人员就发现,对于大多数的普通人来说,腋窝的温度最低,37.3的发烧门槛不适用于口腔温度,所以有医务人员建议在测量体温时,不能根据一个部位的温度一刀切。

不过在具体的标准制定和衡量上,目前我国还没有做出改变。

人类体温正在神秘降低,体温低于37℃

在不同国家对体温高低的认定标准掰扯不清的同时,人类整体的体温水平却已经不知不觉间发生了变化。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研究了2000年以来的一些体温数据,并且跟19世纪的体温记录做对比,结果发现,相比于一两百年前,现代男性的体温比过去下降了0.58℃,而女性的体温下降了0.32℃。

19世纪,人的平均体温是37度,而现代的平均体温则是36.6度了。

人类体温下降的主要原因,目前医学界还没有确切的结论,不过一般分析认为,这跟人类一两百年来社会结构变化和科技的进步有很大关系。一百多年前的人类想要获取食物,需要付出更大的辛劳,而现代人足不出户就能吃到很多美食。运动和新陈代谢会使人体体温上升,相比之下,现代人新陈代谢普遍放缓,温度自然不会太高。

另一方面,人体内发生炎症反应,免疫细胞的活性会促使体温上升。过去的人们动辄生病,所以体温处于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而随着医疗科技的进步,人类生病的概率大大降低,这就导致人体的平均体温,都维持在一个低位运行的区间。

有科学家还发现,整体温度的降低,还可以延长人类的寿命。因为体温高就处于一种高消耗和高运行的阶段,而体温低,身体机能处于低位运转状态,耗损和消耗也就降低了。

不过话说回来,整体体温的变化那是全人类的趋势,对个体而言,不同的体温对于身体还是有不同的影响的。比如老年人因为新陈代谢慢,体温相比于年轻人就低一些,这就会导致老年人在气温下降的时候更觉得冷,而且血管收缩的缘故,老人身体的协调性也会下降。

所以对于你我来说,整体体温的变化短时间内看不出什么端倪,而每个人保持自己的体温和年龄相符,就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身体的相对健康。

参考资料:

[1]《中国37.3度美国38度算发烧?中美发烧标准不同之争》 CC周刊 2020.9.5

[2]《生活方式进步,炎症反应减少 人类因此越来越“冷”》 科技日报 2020.1.21

[3]《“开枪”测体温到底准不准》 健康报 2020.3.30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