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魅力江苏】一座北极阁 千年气象史(上)

2020-09-15 15:4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从南京鼓楼向东眺望,有一地处闹市、风景秀丽的小山,山上有一座白色塔楼掩映在苍松翠柏之中——这就是南京人尽皆知的鸡笼山和北极阁,这里也是与人们息息相关、风雨相随的江苏省气象台所在地。

虽然鸡笼山不是很高,北极阁也不巍峨,但山上的一草一木、阁上的一砖一石都有一段源远流长、气象万千的历史。

古人曾在这里观云测天

从很早时起,北极阁就和观星沾上了关系。

很多人认为,中国古代只有天文台而无气象台,这是一个误区。其实,过去古人观象既观天象,又观气象。人们发现某些恒星位置可以表现为相应季节,所以在以农耕为主的古代,对天象及其节气的观测非常重视。此外,观象台也对寒、燥、湿、旱、涝、风、冻等气象现象进行观测。

据史料记载,早在距今1600多年前的六朝刘宋时期,鸡笼山(又名钦天山)上即建有观云测天的“灵台候楼”,并设专职官员观天象、测风候,提供数据,编制历法,我国古代气象和天文发展史由此发端。

南京大学考古与历史学专家蒋赞初在其著作《南京史话》中有一段记载:“南宋时帝王在鸡笼山腰及附近大规模扩建皇家花园--华林园,又在鸡笼山的最高处筑有‘日观台’,又名‘司天台’,作为观测天文和气象的地方,这也可说是今北极阁气象台的最早开端。”书中记载,南朝一些科学家长时期在司天台上观天测象,何承天、祖冲之等人就曾常年活动于鸡笼山、九华山及附近的国学馆,修订《元嘉历》《大明历》等中国古代历法。

康熙皇帝登临欣然题字

明代朱元璋时期,改“鸡笼山”为“钦天山”,建“观象台”,又名“钦天台”。彼时观象台规模已相当壮观宏大,配置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浑天仪、简仪、圭表等观象设备,既观气象又观天象,我国古代气象和天文发展史进入巅峰时期。明观象台建设近一百年后,意大利利玛窦重游南京,参观钦天山观象台,当时台中仍有司天者在台考察天象。

明永乐皇帝迁都北京后,钦天台逐渐式微,规模大不如前。直至清朝康熙七年,钦天台方被废弃,台内留存数百年的明代观测仪器,也被全部转移到北京。最终,钦天台的浑天仪、简仪等原器又转回南京并被放置于如今的紫金山天文台内。

与六朝鸡笼山和明代钦天山辉煌灿烂的天文气象历史相比,北极阁作为一座楼阁的历史则要短暂和凄惨得多。1684年,清康熙皇帝南巡,登临钦天山游览,伫立观象台,畅观金陵山川、俯瞰玄武风光,欣然题字“旷观”二字。是年冬天,地方官员便在此立碑建亭,并在钦天山建起北极阁等建筑。据考证,其取名“北极”,是源自该阁位于六朝古都之北,从此“钦天台”被“北极阁”正式取代。清乾隆时期,鸡笼山北极阁胜景,以“鸡笼云树”名列金陵四十八景之一。

遗憾的是,北极阁在咸丰三年(1853年)被太平军焚毁。同治十年(1871年)重建后,又因张勋在辛亥革命时将指挥所设在北极阁,遭江浙联军炮轰而毁损严重。到民国在北极阁上建气象台时,其已摇摇欲坠并被彻底清除。因此,如今鸡笼山巅的四层六角形塔式建筑并非清时的北极阁,而是民国时期在北极阁原址上改建的气象台。

中国近现代气象的发祥地

虽然北极阁上不见阁,但没有了北极阁的气象台塔楼,则由此成为中国近现代气象史上的标志性建筑。

1927年,胸怀“科学救国”理想的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在鸡笼山筹建了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次年在此建立了中国近现代第一个国家气象台,北极阁因此成为中国近现代气象事业的发祥地,人们也沿袭原名将气象台塔楼及其周围建筑统称为北极阁。

竺可桢1921年留美回国后,先在东南大学任教气象与地理,编写了我国第一部气象教材,随后开始选址建气象台。最终他选定了北极阁--因为这里高爽开阔。随后,竺可桢多方奔走,争取民国政府的支持,筹集资金、规划设计,前后耗时三年,连同研究所、气象台、图书馆、道路等一应设施均告完工。

竺可桢于1929年至1937年期间,创办了四期气象学习班,这些学员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成了当时的气象业务骨干,我国老一辈著名气象专家如胡焕庸、涂长望、吕炯、程纯枢、赵九章、黄厦千等人均曾在研究所任职或从事气象科研工作。

竺可桢还倡议建立了中央研究院院士制,1948年,第一届院士大会在北极阁召开,他本人也当之无愧成为我国首位、当时唯一的气象地理学科的院士。在此之后,北极阁又相继走出了6位气象院士。

新中国成立至今,北极阁一直是江苏气象台所在地。2010年3月,经中国气象局和江苏省政府共同立项,在北极阁气象台原址上建成了中国北极阁气象博物馆,并定期对外开放。(嵇刊/文 吴宇 刘成贺/图)

原标题:《【魅力江苏】一座北极阁 千年气象史(上)》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