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当我们谈STEM教育中重视“E”(工程学)时,我们应该怎么做?——以《STEM教育这样做》一书为例

2020-09-14 16:5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以下文章来源于欢小编荐书 ,作者殷欢

欢小编荐书

编辑要为读者做好图书推荐和选择工作。围绕新出版的STEM教育、科学教育方面图书,提炼书中内容、特点,给出使用建议。便于读者了解掌握。

这几年,工程思维在STEM教育中广受重视。为什么要在中小学教育中强调工程教育?在STEM教育中E处于怎样的位置,有什么作用?教师在设计实施STEM教育时如何体现工程要素?解决好这些问题,是有效实施STEM教育的关键。宝华小学的这个案例,为我们展示了E在STEM教育中的角色,以及如何借助工程设计,学习科学、数学和技术的概念、技巧和思维习惯,对于我们进一步理解STEM教育以及课程开发提供了思路。

案例介绍

来自济南市宝华小学的“海绵家园”案例是为解决济南市雨水四季分布不均导致泉水停涌、雨季积水成“海”这一现实问题提出的STEM学习项目。该问题来自学生的真实生活,具备有意义的情境,是结合地域资源提出的项目研究问题。学生在此过程中,以工程设计流程为指导,逐步研究利用海绵体控制地表径流、净化水至中水再利用等方法,从根本上解决城市水资源分布不均的难题,实现改善家园环境的目标。

01

课程开发依据

STEM课程如何开发?这是很多学校在实施STEM教育时面临的问题。济南市宝华小学的课程开发经历了数轮迭代,最终确定以国家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国家标准和学生核心素养要求确定STEM课程目标,在此基础上寻找合适的课程资源,实施课程教学,进行课程评价。“海绵家园”研究项目在小学阶段实施,以小学科学、数学等学科的国家课程标准和《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为课程开发指导依据,并兼顾语文、艺术等学科,强调工程设计思想在其中的体现。

在宝华小学看来,STEM课程与国家课程互相支持,共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STEM课程的实施离不开国家课程已学内容作为知识和方法基础,并依据国家课程标准,围绕核心素养而展开;同时,对于国家分科课程中由于课时有限无法顾及的内容,如本项目中泉水的成因调查、家庭用水中长期观察和数据分析、设计净水系统等,STEM教育为培养学生运用跨学科知识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提供了机会,有助于学生联结抽象知识与现实生活,是目前分科教学的有效补充。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宝华小学经历了以下流程:

(图片来自《STEM教育这样做》)

宝华小学在实施STEM教育时,没有抛开国家课程标准另辟途径,而是从研读国家标准出发,只不过研读的范围从本学科扩大到多个学科,以单人阅读丰富到教师团队集体研读;将课程标准中与研究项目相关的分段目标作为参考依据,从S、T、E、M四个维度制订目标,并兼顾A领域,最终将各领域目标打通、整合,参考《下一代科学课程标准》(NGSS)中提出的三维统整目标,提出科学探究与工程设计、跨学科知识与技能、科技与现实生活三个维度的目标【思维方法、知识与技能、与社会的联系】。简而言之,该项目目标的制订经历了以下四个环节:

当然,这一过程并不是课程目标制订的标准答案,也不是终极结论,大家可以有借鉴,有创新。

02

本案例中S、T、E、M、A内容分析

03

工程教育怎么看,怎样做?

▍工程的内涵和特征

工程是在特殊的情境中达成特定的目标或解决特殊的问题。工程师通过使用数学、科学、技术等专业知识,进行反复的设计、决策、建模、分析并进行最优化动态调整。工程设计是中小学工程教育中的核心地位。我们常常在艺术、时尚领域使用“设计”一词,教师也常常需要进行教学设计。何为工程设计?美国国家工程院和国家研究委员会将工程设计定义为“工程师赖以解决问题的方式——通常是为达到某一特定目的寻找制造设备或工艺的最佳方式”。纽约州在其STEM教育标准中提出:“工程设计是一个反复的建模和最优化的过程,在既定条件下发现最优的解决方案。”【见《美国中小学STEM教育研究》】通过这两个定义,我们不难看出工程设计的一些核心特征:

通过上图,我们可将工程设计概括为两件事情:明确问题,解决问题,当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需要时不时“回头看”,不断明确问题的具体要求。

▍工程思维是21世纪公民必备的技能之一

工程知识包罗万象,在中小学STEM教育中应该怎样给学生开展工程教育?《k12教育中的工程:理解现状和提升未来》指出,k12工程教育应促进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习惯,“工程思维习惯是21世纪公民必备的技能之一”。何为工程的“思维习惯”?通俗来说,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使其像工程师一样思考。从这一要求来看,工程教育的目标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学会动手制作一个模型,会做出一个物品,而是将培养的着眼点放在学生思维层面,培养的是学生的高阶认知能力和思维方式。《k12教育中的工程》报告将工程中的思维习惯表述为以下5个方面:

(表格来自《美国中小学STEM教育研究》,本文将重点词语加粗)

为什么要把工程设计思维引入中小学教育中?为什么说它是21世纪公民必备技能之一?我们认为,具备工程设计思维者具有以下能力:

●系统思考问题的能力,不是片面地分析现象,不从简单的线性因果关系分析问题【现实世界不正如此吗?很多事情之间都有着盘根错节的关系】

●审视批判世界,认为世界可以被改造,每种技术都有可能被改善【不断迭代,批判性思维】

●积极应对挑战,掌握思考问题的方式、解决问题的程序,懂得问题可以被解决【积极的问题解决者】

●善于合作,能综合不同视角、知识和能力成员的贡献【合作、共赢】

●充分考虑限制因素和具体要求【了解现实需求】

04

E和S、T、M之间的关系

工程与STEM中的科学、技术和数学学科存在着天然的联系。工程设计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和学习环境,在其中,科学提供解释和认识世界的概念、原理知识和探究方法,有助于工程问题的确定和做出工程设计决策;数学为工程学习提供工具基础,如数据收集方法、数据分析和处理工具、问题解决模型等;技术与工程的关系更加紧密,呈现半分离的状态,工程是技术的选择和集成,技术不仅串起了工程内容的“珠子”,为工程设计提供实现手段,也可以是工程内容本身。同时,在工程学习环境中,科学、数学、技术的学习有了更丰富的意义和价值。

本文将四者关系描述如下:

05

在中小学阶段引入

工程教育具有怎样的意义

①给学生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尝试用批判性的思维看待自然世界和设计世界的不同。Katehi、Pearson和Feder等研究者认为,工程设计是中小学工程教育的最高层次追求,它让学生理解世界是如何设计的,为什么如此设计,反过来设计又怎样影响我们。以“海绵家园”案例为例,学生通过调查研究、动手设计“海绵家园”,理解家乡的水资源问题是可以通过一定的办法解决的,需要借助科学、数学、技术和工程学知识,成为积极的问题解决者。同时,在设计过程中,不断思考社会、环境、经济等限制因素,使设计不断聚焦,方案不断优化。实践成功的设计方案可以解决家乡的水资源问题,改善我们的生活。

②给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情境,理解抽象概念及其与社会的作用。工程设计为学生提供一种情境,在这一情境中,学生进行知识的深度学习,理解知识与社会的相互作用,以更加全面的方式思考和行动。在“海绵家园”这个案例中,通过工程创设的学习环境,学生不仅理解科学、技术和数学概念,同时掌握如何在真实情境中应用这些概念、方法和思维方式,理解其对社会的贡献。

③提供系统的思维方式。《学习罗盘2030》提出,个体必须学会成为“系统思考者”(systems thinkers),解决真实世界问题。设计之所以成为工程师的重要工作,在于其复杂性和难以把握性。当运用设计时,我们面对的是复杂的具体情境,这一情境是真实的,受大量外部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如“海绵家园”案例中“如何保持趵突泉的可持续喷薄活力”这一问题情境。通过设计解决问题的过程不是一个线性的、按部就班的过程,学生可能需要经历反复的设计和测试,以及体验失败,并不断调整完善自己的做法。在“海绵家园”这个案例中,学生的设计活动经历了如下过程:

(图片来自《STEM教育这样做》)

06

中小学工程教育怎么做

如何做是一线教师们最关心的问题。结合美国k12工程教育委员会的观点和“海绵家园”这一案例的具体做法,本文提出以下三点供大家参考。

第一,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课堂时间,拓展工程设计活动。

第二,鼓励学生有目的地对设计进行反复修正。

第三,依据从易到难的原则对工程教育的内容排序。

重要的概念和技能无法通过单一课堂获得,思维习惯更是需要长期培养,因此,只有给予学生足够充分的时间体验和设计,才能引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的理解,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在“海绵家园”这个案例中,除去课下调研和查阅资料的时间,教师将课堂学习分为8个课时,分主题、分层次逐步实施,化繁为简,拔丁抽楔:

(表格来自《STEM教育这样做》)

而在每一个模块的学习中,又以工程设计流程引导学生体验设计思维,学习科学、数学和技术知识,解决问题。

(图片来自《STEM教育这样做》)

07

结语

设计是工程学的核心,也是STEM教育的显著特征。不是搭建一个桥梁就是工程设计活动,只有具备设计特征的制造和建造活动才能称为工程活动。在STEM过程中,体现工程思维,不是看学生是否动手组装材料,而要看在此过程中,是否体现了“设计”思想。

●设计通常是创新,对于情境问题无现成答案,需要提供一种方案解答;

●设计又是反复的,面对复杂问题,设计的过程必然是一种反复修正、改良和协商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设计者依据限制条件、测试结果、客户要求,不断优化解决方案,直至最大化满足要求。

工程教育将STEM的跨学科特性充分显现出来。在STEM教育中,我们既要注重培养学生跨学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要重视单学科领域的教学。济南市宝华小学“海绵家园”案例从单学科国家课程标准出发,以工程设计综合STEM学习的做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案例参考。

(来源:“教育科学出版社”,原标题:当我们谈STEM教育中重视“E”(工程学)时,我们应该怎么做?——以《STEM教育这样做》一书为例)

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

提醒广大科技辅导员

戴口罩 勤洗手 少集会

不给病毒可乘之机!

原标题:《当我们谈STEM教育中重视“E”(工程学)时,我们应该怎么做?——以《STEM教育这样做》一书为例》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