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责编王瑞琴亲历:我与“哈利·波特”二十年
【关键词】人民文学出版社;哈利·波特;翻译;罗琳;编辑
【作者】王瑞琴,人民文学出版社王瑞琴工作室负责人
【发表】本文刊于《中国出版史研究》2020年第3期
今天我社策划部给我的命题是“我与哈利·波特二十年”,实际上应该说“人民文学出版社与哈利·波特二十年”。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人民文学出版社是国内最先引进“哈利·波特”的,从第一部的引进、出版到现在已过了二十年。这二十年里,这套书做出了很大成绩,很多哈迷通过“哈利·波特”了解人民文学出版社。我也很荣幸从一开始就是“哈利·波特”的责任编辑,直到现在。
Harry Potter
先跟大家打个招呼,大家好!之前疫情时期很多人都在家里猫着,而且越猫越烦,实际上我觉得这也是一个读书的好时机,特别是家长们可以跟孩子们一块儿读读“哈利·波特”。如果你读不下别的书,“哈利·波特”绝对能读下去。比如我在家里,我的两个孙子整天闹,但是一读“哈利·波特”,他们就安静下来了。
现在我们进入主题。
“哈利·波特”引入中国二十年,一直畅销不衰,这是因为它有感人的故事、丰富的想象力、各种性格的人物、幽默的语言,从头至尾充满着爱和友谊的正能量。从2000年开始引进到今年正好是二十年,如果没有这次疫情,我们从春节以后就会开始一系列的纪念活动。不过没有关系,疫情期间我们出书也不耽误,因为我们现在很多书都已经发稿,在印厂印制中,正月十五以后工人们都上班了就会加紧印制。比如,大家可能拿到了“哈利·波特”系列英汉对照版的“哈一”至“哈四”,而“哈五”英汉对照版马上就要印制。
还有二十本的原创封面多卷本。为了纪念“哈利·波特”二十年我们策划了多卷本,邀请本土画家画了封面,非常非常精彩,外方对我们的评价也非常棒。我也希望大家喜欢,因为这套书更适合小朋友看,小朋友拿着更方便,把七卷的大厚书拆成二十本应该更适合孩子们看。我们马上还要推出的是四本电影角色书,主角是“铁三角”哈利、罗恩、赫敏,再加上邓布利多。这套书的内容也是英汉对照,如果你是初学英语的人,比如你上小学一年级至三年级,这本书应该适合你,因为它是英汉对照版。这套书马上就要印制,我们打算在6月份上市,值得期待。
1999年,我们开始跟外方谈“哈利·波特”的版权,经过半年,在跟国内七八家出版社激烈竞争的情况下,我们于2000年拿到了版权。4月份,我们正式签约,收到前三册的样书。当时“哈四”还没有出版,而《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哈利·波特与密室》《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囚徒》已经在国外出版,引起轰动,这时候我们先引进了这三本书。
我们拿到前三册,快马加鞭,当时决定10月份出版,9月份我们就出了中文样书。没有想到轰动这么大,因为拿到版权以后很多媒体对我们非常关注,不仅有中国的媒体,还有国外的媒体——这时候我才发现原来在北京居住着这么多各国的首席记者,而且他们的中文说得也都特别好。当9月23日我们拿出中文样书给各位记者的时候,来了一整个房间的人,差不多都是外国记者,举着很多照相机来拍照,他们问得最多的问题就是像“哈利·波特”这样充满西方文化色彩的书引进到中国会不会水土不服?我接受采访的时候遇到的差不多都是这个问题,他们怀疑中国人是不是能够接受魔法、巫师,因为我们过去认为巫师都是坏的,但这里有好巫师,也有坏巫师;还有我们是不是能接受狼人,是不是能够接受怪兽、巨怪,等等。我当时回答说,现在的中国是一个开放的中国,而且开放速度非常快。我开了一个玩笑,我们能够引进麦当劳和肯德基,中国孩子接受肯德基和麦当劳的速度非常快,我认为理解这种西方文化完全没有问题,何况在这之前我们的孩子们读了很多经典的世界儿童文学,尤其是英美的、德国的。直到现在我也认为,最好的儿童文学就出自英国,其次就是德国。
这些记者拿到“哈利·波特”样书以后,有英国记者赶紧找了一些既懂英语又懂汉语的汉学家,对书进行检查,看翻译是不是准确、表达的意思是不是到位。10月6日我们在王府井书店举行首发仪式,来了很多很多人,当时策划部组织得非常棒,还请了一位年轻的演员扮成哈利·波特,在队伍中穿着魔法长袍,拿着魔杖,跟大家做一些互动,我们还发了一些糖果。孩子们从早晨五六点钟就排队,一直到书店开门出售。当时我站在队伍中,好多人都问我能买四五本吗,似乎觉得这是要限量的。我说完全可以。我当时也真是有点偷着乐,现在哪本书能吸引读者排这么长的队,这么受欢迎呢?甚至有一个人还找到我说,老师你能不能替我排队,也帮我买几本?我说没事,你买几本都行。他问我是不是买太多了不太好,我说没关系,肯定能够供应你,卖完了我们还有,后边我们还要加印的。
这是讲的《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哈利·波特与密室》《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囚徒》的首发,盛况空前,非常激动人心。
2000年的暑假,英国和美国已经出版了《哈利·波特与火焰杯》,也就是“哈四”。首发前三本时我们还没有签订《哈利·波特与火焰杯》的合同,但之后很快就签订了。这时候我们要赶时间,因为很多孩子很快读完“哈一”至“哈三”,他们盼着《哈利·波特与火焰杯》马上出版。这时候罗琳的书也是越来越厚,我们怎么办呢?我给大家讲一个我们当时怎样拿到样书的故事。
在出“哈一”到“哈三”的时候外国记者采访特别多,我记得当时英国《卫报》有一个年轻的记者中文名叫马龙,他来找我,说王老师我想采访你。我当时说,我接受采访的一个交换条件是你能给我找到“哈一”至“哈四”的美国版原著。他说好,我去给你找。他去了美国使馆,因为正值暑假,很多美国使馆的孩子从美国到了北京,他们很多人都是捧着《哈利·波特与火焰杯》来的。上午十点他给我打电话,下午三点才找到这四本书。我为什么让他找四本?因为需要里边的插图,当时我们的插图还没有找到。
这里还有一个插曲,就是我们的封面。其实我们起初是要买封面的,想要一个清晰的美版封面,但是华纳方面说你们不用买了,你们扫描吧。这样我们就用了扫描的封面,里面的小插图也是扫描的。我要书就是为了这个,不仅把“哈四”的原文扫描出来,早点下手翻译,也把封面和里边的小插图扫描下来。当时我们美编室主任叫何婷,她的外甥女从美国回来,八九岁的小姑娘,搂着一套《哈利·波特与火焰杯》。我跟何婷说你一定要跟小姑娘借用这本书,我们要扫描,结果她外甥女说这里有版权,不能给你——她从小就有版权意识。后来孩子的爸爸想了一个办法,说如果你不给舅妈这本书,舅妈就可能有被炒鱿鱼的风险。这个孩子认为失业太可怕,所以她赶紧把这本书给了我们的美编室主任何婷,何婷扫描复印了一套,我们的译者马爱新和马爱农就立刻开始了翻译。
“哈四”的首发是在2001年的六一儿童节。当时“哈四”在美国首发时,在纽约举行了一个大的party,弄得非常神秘:在半夜十二点的时候,用九十九辆卡车把所有书按照保密协议运到各个书店,孩子们在那里一直等着,等到午夜以后书店才出售这个书。这个新闻使全球都知道了“哈利·波特”,当时中央电视台的水均益也来要这个书,希望拿这个书做一期节目。当时太感谢他了,中央电视台做了一期节目以后,“哈利·波特”更有知名度了。
我们出版社也搞了很多很多活动。记得“哈一”到“哈三”刚出版,我第一个飞往的城市就是长沙,晚上过去开了一个座谈会,第二天有三家电视台的采访,还接受一家广播电台的节目,当晚又飞回来。当时的社长是聂震宁同志,他也设计了很多套策划销售方案。
我们在北京和上海举行了座谈会。在北京参加座谈会的人都是知名人物,有高晓松、王泉根、张之路、陆建德、杨鹏等人,他们写了很多文章,在《光明日报》上登载出来,这也是对“哈利·波特”的推动。后来我和聂社长又到了上海,举行了一次由教委组织的三好学生来谈“哈利·波特”的活动,我们给市三好学生发了三本书作为奖励。当时好多家长认为过早地读翻译书是不是在语言上有点疙疙瘩瘩,因为它的语言结构跟中文有点不一样。上海教委一位同志说得特别好,他认为既然国门打开,我们孩子接触到了一些西方的文明,我们就应该让孩子们较早地读这些翻译作品,既然很早开始学习英语,就应该较早熟悉这种语言跟中文的关系。
后来我们又在上海组织了一次作家座谈会,请了很多作家,如梅子涵、彭懿、秦文君、陈丹燕等。当时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梅子涵老师和彭懿老师,他们觉得“哈利·波特”特别棒,彭懿老师认为它就是儿童文学的《圣经》。我认为“哈利·波特”无论是在出版还是在写作方面,实际上对我们的出版事业和儿童文学写作方面都是一个触动。
“哈四”以后,等了两年才出版了《哈利·波特与凤凰社》,这时候发生了很多故事。因为很多人等不及,所以给我们来信。我记得接到的一封信最感人,是深圳某小学六年级的全班同学给我来的一封信,说王老师如果你们没有钱我们是不是要捐款?是不是“哈五”要很多钱,你们不打算买了?你们一定要买,我们全班同学要捐款。这让我非常非常地感动,我觉得孩子们太喜欢“哈利·波特”了。我给他们回信说,不用,宝贝们,人民文学出版社是有这个实力的,只不过现在没到时候,因为罗琳阿姨还没有写完作品,她的作品要两年后才能出版,因为她的作品在加厚。读者的呼吁、读者的喜欢让她把这个作品再加厚,她又有了一些新的灵感。
“哈五”是在2003年出版的,那时候在北京也赶上了一次疫情,就是非典。当时也是现在这种情况,全城没有什么人,我们也都很着急,如果这样下去出版业怎么办,各行各业怎么办,跟现在很多人的焦虑一样。这时候我们签订了“哈五”的版权合同,我们很着急,而读者们也很着急,特别希望早点读到。
我们拿到书的时候,我们国家已经开放了很多,不少人已经提前拿到了《哈利·波特与凤凰社》的英文书,并在网上快速翻译,甚至请来100人,一人一段,尽管翻译得比较粗糙,其实人们就想看一个故事的梗概,所以很多人都已经看到了这个故事。但是我们也知道,很多孩子们,包括一些大人们,都在等待着“哈利·波特”正版的推出。所以我们当时请了三个译者,一个是马爱农,一个是马爱新,另外还请了一个小伙子叫蔡文,他们三个人来翻译,得尽快赶出来这本书,因为这本书加起来差不多60万字。
我们快马加鞭,10月出版了《哈利·波特与凤凰社》,并在西单图书大厦举行首发仪式,何炅担任主持人。那天我听当时的副社长潘凯雄说,他四五点钟就去了,已经有人开始排队,甚至有人从房山等很远的地方来到西单图书大厦排队。在首发仪式上,何炅提出了一些问题,如果谁答对就给谁一些礼品。当时一拨一拨的小朋友们请上台,他们回答的准确和速度令我们吃惊。何炅当时在台上问,你们的外语学得怎么样,你们的语文学得怎么样,是不是都能背下来?当时孩子们的表现真的把我惊到了。虽然我作为责编看了很多遍“哈利·波特”,但我仍有很多的咒语、很多的细节没有记住。
“哈五”的首发印了八十万册,一周内又加印二十万册,这在出版历史上是少见的。从“哈一”到“哈三”,甚至在“哈四”的时候我们首印是二十万册,因为“哈一”到“哈三”的时候,二十万册乘以三是六十万册,已经是一个突破了。当时我特别希望每本印三十万册,但是我们的发行坚持印十万册,后来聂社长说干脆取中二十万册吧,这样三册印六十万册了。到“哈四”的时候,尽管加印非常快,也延续这个数字。到了“哈五”的时候,因为有非典,好书真的很缺,特别是对于孩子们来说,他们盼望已久的《哈利·波特与凤凰社》终于出版,所以我们首印八十万册,又赶紧加印二十万册,很快又加印了二十万册,一百二十万册在两周之内印出来就立即投放市场。
两年以后出版了第六本《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这时候很多人急于看原著,所以外文出版社先投放到了市场上。它投放的那天我们刚拿到样书,这时候我们才展开翻译,在10月份首发。我们的几次首发都是在10月份,实际上只给翻译三四个月时间,因为编辑要赶校对、要赶排版和印刷,还有装订,所以后边的这些环节总是非常非常紧张。
“哈六”的时候,中文版没有搞什么大的活动,但是外文出版的时候我们和中图(即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搞了一次活动。那次活动也是有很多哈迷cosplay,非常非常棒,我和马爱农、马爱新都在现场,也觉得非常震撼,因为“哈利·波特”太深入人心。哈迷们演了很多很多节目来庆祝“哈六”的引进,并且希望《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快点出版,这样我们又赶到了10月份出版。《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也是在西单图书大厦首发,那天刮着大风,有几个哈迷跟我站在一起,当时他们还是孩子,也就十几岁,顶多上高中。我们在寒风中看着读者排着长队,兴奋地聊着书中的一幕一幕。几年以后,我再见到他们的时候他们还认识我,我已经不认识他们了,因为他们有的已经大学毕业,甚至已经工作了,但是他们还记得那天冒着大风来排队买《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的情景,这一幕我们永远忘不了。
又过了两年,2007年我们迎来了罗琳的《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也是10月份首发。10月真是好日子,北京秋高气爽,非常漂亮,而且空气也特别好,特别适宜在室外活动。我们在朝阳公园举行了活动,当时是姚晨主持的。因为姚晨本身就是一个哈迷,特别喜欢读“哈利·波特”,她告诉我影视界很多人都喜欢“哈利·波特”,她是从张丰毅那里知道的,张丰毅说如果你觉得孤独、烦闷、没劲就读“哈利·波特”,因为他觉得非常好看。这也挺让我感动的,因为张丰毅恐怕比我年轻不了几岁,但是他这么喜欢“哈利·波特”,可见他喜欢读这类书,喜欢读充满童趣、充满幽默、充满想象力的书。后来我又接触一些人,比如胡歌,他也特别喜欢“哈利·波特”,而且也是津津乐道。我觉得无论在哪个行业,都有很多的哈迷。
这就是“哈利·波特”七册的一次一次的首发,我每次回忆起来都非常激动,可能有的小读者不理解这种心情,但是对于亲手引进这套书的责任编辑来说,这一幕一幕真是终生难忘。
到2008年的时候,很多读者给我们来信、打电话,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我觉得都非常非常好。我认为哈迷们通过读“哈利·波特”对西方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他们的英文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我们决定进行一次修订,所以2008年我们第一次进行了修订。
对于“哈三”读者的反馈意见相对较多,这时候我们决定由马爱农、马爱新两位老师重新翻译。“哈五”的最后十章原来是蔡文翻译的,现在也改成马爱农、马爱新翻译,这样我们的风格基本上一致了。第一本的译者署名是苏农,其实就是曹苏玲和马爱农。我们为什么坚持把曹苏玲的名字放在上面?一是为了表达我们对这位老翻译家的致敬,因为我们整套书的翻译基调是她奠定的,她的翻译语言非常优美;二是因为这位老翻译家后来对我们的宣传也起了很大作用,每当看到报纸上出现相关文章,哪怕是豆腐块文章,她也剪下来给我寄来,她觉得“哈利·波特”是非常杰出的优秀读物,一套应当进入经典行列的图书。马爱农也是这个意见。于是我们保留了曹苏玲的名字,“苏农”就是取自她和马爱农名字中的一个字。剩下几本的译者都是马爱农和马爱新,这样风格更一致。马爱新翻译完以后,马爱农做一个统一,我们的编辑也做一个统一,这样能够保证图书的编辑质量。
后来华纳出品的八部电影陆续上映,把“哈利·波特”又推向一个新的高潮。我们大家都看了电影,甚至有些人先看了电影再看书,但是直到现在我也认为书要比电影好看得多,因为电影有它的时间局限:它要剪辑,所以两三个小时很难涵盖一本这么厚的书,还有人物性格的刻画、内心的反映,很难全部展示出来。我还是希望电影和图书配合来看,但是不容置疑的是,“哈利·波特”电影对我们的图书的确是一个推动,真是谢谢华纳了。
到了2014年的时候,各国特别是美国和英国都在纪念“哈利·波特”出版十五周年。我们也推出了一套纪念版,引进了美国一套有着卡通风格的封面,这个纪念版出来以后大家也是非常喜欢。我在这里跟大家说,我们每次出版都要修订一次,尽管是小的修订——其实读者里已经出现有心的人——但每次出版都免不了留有一些遗憾,我们能改进的都改进,尽管做得不是非常完美,但是我们还是追求完美的。
自2015年起,全彩绘本也开始出版了,每年一本;彩绘本还出版了平装版和精装版,每年一种,已经出版了四册。罗琳请了英国画家吉姆·凯绘画,他是非常认真负责任也是非常有才华的画家。他觉得第四册开始变厚,决定要画好“哈利·波特”,所以“哈利·波特”全彩绘本改为两年出版一本。现在不知道大家看到没有,我们年前已经上市了《哈利·波特与火焰杯》全彩绘本,是平装版,精装版也会马上上市。全彩绘本我们会陆续出齐,以后都会争取和国外同步,出完平装本再出精装本。
2016年11月《神奇动物在哪里》电影上映,人民文学出版社也于2017年5月推出电影剧本,这个电影剧本直到现在也卖得非常好,这说明我们的孩子已经开始接受各种剧本。2018年11月出版了第二本《神奇动物:格林德沃之罪》,也就是电影第二部的剧本,电影是2018年11月上映的。我们跟电影同步推出《神奇动物在哪里》《神奇动物:格林德沃之罪》的剧本,也是一个进步,经过我们反复跟英方的交涉,他们终于同意让我们同步。我们还签订了保密协议,这样他们拿到稿子编辑完以后就给我们,我们开始翻译,就能跟电影同步了。
可惜的是,《神奇动物:格林德沃之罪》里面的伏笔太多,很多人说看不懂,我不知道大家是不是有同感。在这之后我们举行了一个大型的讨论会,很多哈迷都说明了自己的观点,比如纳吉尼后来变成一条蛇的命运,几个角色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里面的一些人物到了“哈利·波特”系列的时候是什么样。我们知道《神奇动物在哪里》可以说是“哈利·波特”系列的前传,很多仔细的人,比如我们知道的郭鹤鸣,他是一个超级哈迷,我们每次活动游戏都是他给设计的。他曾经研究过“哈利·波特”系列与“神奇动物”系列的人物关系,这简直就是一个人物网,我到现在有些东西也得向他请教。这些人物网,可能J.K.罗琳在后边的三部电影里都会一一给我们展示出来,给我们一个大大的揭秘,甚至让我们大吃一惊,特别值得期待。
2018年3月我们推出了“霍格沃茨图书馆”系列插图本,是三本精装的小册子,里面有很多经典的、有欧洲风格的插图,很多人特别喜欢,有人看了以后都想模仿这种插图。我觉得这个插图真的非常精彩,它包括《神奇动物在哪里》《神奇的魁地奇球》《诗翁彼豆故事集》三本书。其中《神奇动物在哪里》《神奇的魁地奇气球》原来出过两个小册子但是不能卖,卖的钱也是通过J.K.罗琳基金会捐给困难的儿童。
2018年10月我们又推出了由译者马爱农、马爱新全面修订的、带有新封面的“哈利·波特”平装七卷本,大家都非常喜欢这个封面。同时我们还推出了部编版《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因为这本书进入了教育部统编《语文》教材推荐学生阅读的书目,这是温儒敏老师推荐的一套书。温儒敏老师为部编版“哈七”亲自写了前言《孩子们喜欢〈哈利·波特〉的N个理由》,我们读这本书的时候要看一看温老师写的这N个理由,如果你是一个哈迷肯定有同感;如果你是一个家长,并且你的孩子是一个哈迷,你会更有同感。
2019年1月我们开始出版英汉对照版,英汉对照版是我非常非常喜欢的。我看到很多双语版的书,在这之前我们也做过很多双语版,都是英文放在前面、中文放在后面,或者中文放在前面、英文放在后面,简直不能对照;要不然有的是英文、中文能够对照,但是排版却不在一个位置上,英文占了一页,中文也就占半页。而打开“哈利·波特”的英汉对照版,几乎每一行都能对照上。我们现在已经出了四本,用的是轻型纸,尽管它成书很厚,但是纸张非常薄、非常轻,而且打开以后都能够摊开,让人一目了然。原来很多人对我们的变体不理解,说自己是不是买了盗版书,里面的字为什么排小了?比如我们一些内容改成楷体字,有一些改成黑体字。有人说这是怎么回事?如果你现在有英汉对照版就会知道,因为英文版就是有变体的,我们相应地也有变体。你如果琢磨一下,就会发现它的内容都是有道理的,或者是要提高音量的,或者是来自报纸、广播里的文字,或者是每句话里要着重强调的,比如哈利·波特说我怎么样,这个“我”要强调,要说出来;罗恩你怎么样,“你”字也要改用楷体,通过这个“你”字,就能够读出角色情绪的跌宕起伏、心理的那种激情,他是愤怒还是着急都能读出来。你去琢磨,它会帮助你理解内容,我试过。比如它是着重的,我就加重地读,那个感觉就像演戏,特别好。
2019年6月我们开始启动带有本土封面的二十卷本。这二十卷本我要着重说一说,大家对二十卷本可能不太了解。我们为什么出二十卷本?一个是为了纪念二十周年,这是很有意义的事;另外一个原因是,我们把七本厚书分成二十本,我希望小朋友们从七八岁就开始读这部优秀的经典作品,里面的字很大,书也比较薄,容易翻开。这套书比七卷本要便宜,这样我们可以推广到一些边远地区,我们希望所有孩子都能读到“哈利·波特”。有时他们来信说我家里贫困,买不起“哈利·波特”,我们看到这些信的时候都感到心酸,所以我们希望他们能够读到便宜的书。比如一本书20块钱左右,你一个月、两个月攒下的零花钱就可以买一本,哪怕攒半年也能够读到一本或者两本,一直读到二十本,根本不贵。
而且我们请到一个非常著名的中央美术学院毕业的插画家李旻来绘制封面,她以前很多画作都得到中外读者的喜欢,这次我们也是经过精挑细选决定让她画,她也非常喜欢“哈利·波特”,对“哈利·波特”的理解也非常到位。希望大家喜欢这套书。中国本土画家画出来的“哈利·波特”,我认为一点也不次于外国的画家,甚至在一些细节上我们表达得更准确,因为中国人对“哈利·波特”有自己的理解。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现在各国纪念二十周年都出版了有本土封面的“哈利·波特”,中国为什么要落后呢?中国完全有这个能力,不管到哪儿人们都认为中国的画家功力深厚,所以我们的封面肯定能够得到读者的欢迎。现在英国人特别喜欢这个封面,我希望有一天我们能推广到世界各国去。相信这一天不久就要到来,我们会努力的。
除了出版这些以外,我现在要跟大家唠叨一下我们还出版了什么书。我们还出版了《哈利·波特:魔法史之旅》,现在三万册已经发完,如果没有疫情应该要加印了。这套书里面有很多珍贵的材料,有J.K.罗琳的原始创作本,还有大英图书馆保存珍藏的很多给她灵感的一些文物,一些古希腊、古罗马的东西,还有西方、东方的一些更古老的传说、一些画作、一些魔法咒语、一些民间故事,都是J.K.罗琳写作这套书的灵感。大家可以读读这本书,因为我们知道作家不仅取材于生活,来自各方面的读书材料、在世界各地的旅游,都可能给他们带来灵感。
现在我们说一说为什么要纪念“哈利·波特”二十周年。世界各国各地区都在纪念“哈利·波特”二十周年,我们为什么也要纪念?因为这套书是难得的经典。对于孩子们来说,他们读了很多经典故事,比如《安徒生童话》,到现在都是作家创作的童话里面最棒的,迄今为止可能很少有童话书能超越它;我们以前读的很多经典故事,比如《小王子》这样的故事也非常精彩。但是我们觉得最精彩、最包罗万象的儿童文学读物应该是“哈利·波特”,这是我的观点,也许有些人不以为然。
这套书是怎样的一部作品?许多作家、许多读者都跟我们讨论过。第一,它有丰富的想象力。故事发生在一个魔法世界,那里面有许多非常神奇的事物。比如进入特快列车需要通过国王十字车站的934站台,因为934站台,很多人都到英国国王十字车站观光,我也去看过,并且照了一张照片,觉得那真是一个圣地,是能够进入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的必经之地。还有活点地图、有求必应屋、各种神奇动物。还有迷人的校园生活,我们特别向往,很多孩子包括我的孙子,十一岁的时候最期待的就是收到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希望猫头鹰给送来,或者邮寄也行,快递也行。书中描写的校园生活更有趣,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校园生活,但是魔法学校里有魔法生物,有魔法课、魔药课,还能学到各种咒语,能够交到很好的朋友。故事本身也有很大的吸引力,一个男孩战胜强大的伏地魔的故事,充满了冒险和刺激,很受男孩们的喜欢,因为每个男孩都想长大以后成为英雄,“哈利·波特”满足了他们这种愿望。
还有一个是它的强大主题,就是爱和友谊。这个爱,有哈利·波特父母对他的爱,还有老师对他的爱、同学对他的爱。罗恩的家人对哈利·波特的爱,也让我们感动:罗恩的父母对哈利·波特视如己出,罗恩的哥哥对哈利·波特就像对自己的弟弟。哈利·波特身上最强大的爱就是他妈妈对他的爱,所以伏地魔没能杀死他,这是最让人感动的地方,说到这的时候我都要流眼泪。
友谊更别说了,我们每个人都向往友谊,哈利的“铁三角”的友谊,就是这两个朋友——罗恩和赫敏。哈利十一岁之前非常孤独,十一岁以后遇上这两个好朋友,到后来又遇到好同学——纳威和卢娜,他们也是非常好的朋友。但是他最好的朋友始终是罗恩和赫敏。到第七册的时候,他们能够跟着他去逃亡,这是多么难得,赫敏甚至用魔法把自己的父母弄到澳大利亚,让他们忘了自己有一个女儿,这是什么样的友谊!“铁三角”的故事真是令读者们津津乐道,我遇到很多人说他们在学校里都有“铁三角”,或者是两个男孩、一个女孩,或者是两个女孩、一个男孩,我觉得“哈利·波特”的影响太大了。
再说说这套书的艺术特色。迷宫式的重重悬念,每一个故事、每一本书都有让人喘不过气来的高潮,有多个伏笔,到后来才能揭晓。比如《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它的高潮就是奇洛戴的大围巾,那里到底是什么?三个脑袋的狗到底守护的是什么?他们三人一开始认为做坏事的就是斯内普,但是后来发现是奇洛,原来奇洛戴着的大围巾,后面是半死不活的伏地魔。我们读到这里,真的非常惊讶,这真是一个高潮。
到了“哈三”,小天狼星从监狱里逃出来,到霍格沃茨告诉哈利谁才是杀死他父母的坏人。这时候他冒着各种风险,尤其是到最后卢平变成狼人的时候,我们也跟着紧张起来。
“哈四”主要讲的是三强争霸赛,也是让人喘不过气来。一关又一关,最后伏地魔出现,他用父亲的骨、仆人的肉、敌人的血熬成一锅汤,然后他复活了。对于他的复活,我们都感到震惊,也感到恐怖。
到“哈五”的时候,见到乌姆里奇这么可恶的一个人,此外魔法界都认为哈利说的伏地魔复活是在撒谎。这个时期,魔法世界进入最黑暗的时候,因为整个魔法部都不相信伏地魔回来了,只有哈利和他的朋友们相信。这的确是黑暗的时代。
到“哈六”的时候,我们又不得不面对邓布利多的死。邓布利多是哈利的引路人,他的死让我们伤心至极。
这套书不仅适合孩子们看,也适合大人们看,就是因为它对复杂的人性的刻画。这套书没有高大全的人物,尽管哈利·波特是一个英雄,邓布利多也了不起,而斯内普我们一直认为他是坏人,到后来我们也认为他是个好人——但从他们身上我们都能感觉到有很多缺点,甚至是让人不能容忍的缺点,这就是人。比如伏地魔,其实从伏地魔的成长过程来看,他是一个孤儿,值得同情,但慢慢地变得很邪恶;斯内普也是,一开始我们都认为他是坏人,简直太可恶了,他讨厌哈利·波特,而我们喜欢哈利·波特,可是到后来看到他对哈利·波特妈妈的爱,当然还有他身上的正义感,对邓布利多发的誓言,并且他遵照这个誓言保护了哈利·波特,才让我们改变了对斯内普的看法;还有邓布利多,一开始我们认为他是高大全的人物,可是到后来发现他的身上也有很多缺点,但是我们认为他不失为一个伟大的决策者,也应该说是一个英雄人物。
现在“哈利·波特”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各地的哈迷都有自己的组织,比如有求必应屋、魔法部,都是他们的组织。这个组织实际上就是哈迷的一种聚会,他们坐在一起谈感想,谈对“哈利·波特”的热爱,因为这些人差不多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这里能够找到自己的朋友;他们在“哈利·波特”中度过了难忘的童年,成为他们永生的记忆。我也经常参加这些活动,甚至他们还在微信里跟我互动,有些人举行的婚礼也是“哈利·波特”式的婚礼——男孩子戴上魔法学校学生会主席的徽章,女生也戴上校徽,参加的朋友也都是哈迷,他们的婚礼是在巨大的时间转换器的背景中举行的。我觉得非常美妙,而且非常精彩。这样看来,难道“哈利·波特”二十周年不值得我们纪念吗?
最后,在结束之时,我要念一段话。英国《卫报》说:“老师们说这书读上一章,即使是最吵闹的班级也能够安静下来。”《今日美国》说:“要领会哈利·波特使出的咒语,你不用非得是一个巫师,也不用非得是一个孩子。”温儒敏老师说:“可以到学校里试一试,说到哈利·波特,很多同学就会眼睛一亮。”
希望大家继续支持,谢谢大家。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