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专访丨后宫遗珍:那些修复背后的故事
原创 薇薇安 博物馆丨看展览 收录于话题#专访5个
走过300年风雨的清朝,离我们既近又远。近,是因为它被称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当那些更遥远的朝代在历史变迁中化成烟云,清朝至少为我们留下了些许珍贵的影像资料,也留下了故宫的花墙院落,得以追寻它的往昔。
可同时,它又是那么远。当厚重的史书翻过最后一页,所有爱恨交织的故事都在那一刹落幕。蕃昌岁月,终究幻落成一抔留不住的黄土,一缕吹不散的风沙。只剩下古墓中那些“面目全非”的文物,从逝去的时光中浮现,似在吟唱着那支来自王朝的哀歌……
清朝,总是留存着我们太多的幻想。
后宫遗珍
2013年的冬天,河北唐山遵化市千里冰封。中国丝绸博物馆——纺织品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依托单位,受到清东陵文物管理处委托,来自慈禧定东陵地宫、裕陵容妃园寝地宫以及北京故宫调拨的二十件丝织品文物,急需进行保护和修复。
冰天雪地中,一支修复队伍正踏上征程。他们不惧严寒,一路北上。在恶劣的天气环境中,对文物进行了现场信息采集工作。无数次方案的编制和推倒重来,一个又一个困难的降临和克服,八年的修复,时光在他们的指尖穿梭千年。
2020年8月7日,清东陵慈禧及容妃服饰修复成果展正式在中国丝绸博物馆开展。这些来自悠远王朝的华美衣裳,在经历了地宫中漫长、幽暗的岁月后,又重新焕发出异人的光彩。观众留恋往返于展柜前,久久不肯离去。面对着修复完成的文物,那个对于他们来说若近若远的朝代——清朝,它的脉络肌理似乎又清晰了一些。
经文织金缎,清光绪,慈禧定东陵地宫出土长280cm,宽85cm
今天,我们有幸采访到中国丝绸博物馆王淑娟老师。在从事这样一项历时之长、条件之艰的修复工作时,修复师们日以继夜,从不言弃。二千多个日月星辰的轮转,一件件破损不堪的文物从他们的手中“起死回生”。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清东陵修复项目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动人故事。
1王淑娟老师,您好,很荣幸今天能够采访到您。中国丝绸博物馆作为纺织品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依托单位,是什么时候接到修复“清东陵慈禧和容妃出土服饰”这项工作的?当时您听到这个消息是什么样的心情?
我记得是2013年的时候,当时任职国家文物局博物馆处长的刘处长给我们介绍说,清东陵那边有一批文物需要修复和保护。刚接到这个任务的时候,老实说,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心情。因为我们本来就经常为国内的很多博物馆提供纺织品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服务。因此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项平常的工作。
按照常规程序,在接受委托之后,只要条件允许,我们都会先去现场采集文物信息,编制方案,再将文物调运过来修复。我记得接到清东陵的项目那会儿是冬天,刘处长带着我们去河北遵化。天下着很大的雪,清东陵地面上的冰结得像镜子一样。我们一行人就穿着很厚的衣服在上面走,边走,地面边发出那种“呲溜,呲溜”的声音。
因为条件有限,当时我们的工作一般都在室外进行,非常地冷,有时候干活干着干着就下雪了,我们就转移到房间内。但是室内的条件也非常地简陋,没有暖气。于是我们只能把工作服,羽绒服统统穿在身上御寒。
可以说,我们是从冰天雪地里,将这批文物接过来的。
黄江绸绣五彩五蝠平金佛字女龙袍,清光绪,慈禧陵地宫遗存身长132cm,通袖长193cm,绸
2
本次修复的文物主要是清东陵所藏的,来源于慈禧定东陵地宫和裕陵容妃园寝地宫,以及北京故宫拨交的20件丝织品。请问大概有多少人参与了此次修复的工作?前后一共历时多久?
我们的修复工作是在2019年7月最后完成。从2013年接到委托,到办成这个展览,整个时间跨度大约有8年。
我们全天候的修复师一共有14个人,按不同年龄层次来搭配工作。比如资历比较老的修复师带新人。因为培养一个修复师特别不容易,所以有时候需要一些有经验的老修复师去指导。如果不是特别庞大的文物,一般会指定二位修复师来负责修复的工作。除了修复师以外,我们还有负责材料染色、对文物进行扫描拍摄,以及做文物包装的师傅。
3
对于普通大众来说,文物修复是一项比高深而且陌生的工作,可以简单为我们介绍一下,修复一件文物一般需要哪些步骤?
刚刚提到,一般我们接受委托之后,会有一个现场信息采集的步骤。其实这一步,很像病人去看病,医生问诊的过程。我们也会对受到破坏的文物进行图像采集,分析它的组织、纹样、形制、病害等等的状况。接着,我们会开研讨会,制定方案,即怎么样修复文物。在所有的准备工作做完之后,我们才开始进行修复。
正式修复前,我们需要先要对文物进行消毒。对于有镜框和裱褙的文物,我们要先将镜框或者裱褙拆除,再除尘、清洗。清理工作完毕,才开始修复文物,对其进行平整。根据这批丝织品文物的保存状况和病害特点,我们此次主要采用针线缝合加固的方式进行修复。
我们选用与待修复文物风格相近的现代织物作为加固用材料,衬于破损部位的下方,并通过相应针法将文物与背衬缝合。对于某些文物特别糟朽和脆弱的部位,我们除了在背后加衬材料,还会在表面覆盖一层绉丝纱。
修复加固示意图绉丝纱是一种平纹桑蚕丝织物,它很薄很轻,并且是透明的。这样,就可以在不影响文物外观的前提下,以最小程度的干预,提供给文物全面的保护。
4
您刚刚提到包装师傅,在文物修复的过程中,什么时候需要包装?
每一件文物修好之后,都需要为它量身定做一个包装盒,以免在运输的过程中受到挤压、破坏。一般制作包装用到的材料是无酸纸板。
比如,衣服在修复好之后,需要制作一个包装,使其平铺在里面,另外会设计凹槽用于固定,使衣服不会移动。对于一些立体的文物,比如,鞋、帽子,除了提供外包装之外,还需要提供内包装,将文物内部的空间支持起来,再装入包装盒。
包装对于文物来说是特别重要的,我们现在越来越重视这项工作。
铺绒加金丝绣荷花褥,清光绪,慈禧定东陵地宫出土长230cm,宽149cm
5
此次修复的文物,很多都是采用当时进口的材料制作。比如,“浅蓝色纱彩绣藤萝团寿字衬衣”用到了从国外进口的蕾丝,以及“铺绒加金丝绣荷花褥”使用了从欧洲国家进口的合成染料。当修复时需要运用到这些比较特殊的材料时会如何解决呢?
修复材料的选购,确实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每一件文物在修复时,都需要运用到很多的材料。有些材料可以从市场上买来的,但是大部分材料是买不到的,因此只能靠我们自己去研发。
研发材料时,我们首先需要选用跟文物本身使用的面料风格、材质都相近的材料,然后再去织、染。比如,我们修复时用到的一种红纱,就是我们自己开发,然后通过工厂生产出来的。至于染料,我们现在一般也是采用合成染料进行染色。从文物保护的角度出发,合成染料是优于植物染料的,因为它的稳固性更高,更易于文物的保存。
6
此次的文物出土于地宫,相较于一些传世的文物,受到的损害程度也更大。对于文物的病害状况,比如织物扭曲变形、糟朽、破裂、缺损、污染、晕色、捻金线金箔脱落、虫蛀、蛀洞、水渍等等,您觉得其中最棘手的,或者说对文物修复来说难度的是哪些问题?
总得来说应该是糟朽。如果说一件文物只是破了个洞,缺了个口,那我们只需要将它补全就可以了。相对来说,这是比较简单的。但是如果一件文物,它整体牢度不好,那就比较麻烦了。就好比一个人他的筋骨不好,虽然远远看去,他在那儿是完整的,可是轻轻一碰就散了。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就需要给文物先进行一个蛋白丝加固。
除此之外,几种病害综合在一起,也会对修复造成比较大的难度。
修复前修复后串珠堆绫彩绣荷花鞋面,清光绪,慈禧陵地宫遗存
底长19cm,宽7cm,高6.5cm,缎
7
就本次修复的文物中,您认为哪件文物相对来说是修复难度最大的?
修复难度最大的应该是“陀罗尼经被”。一方面是因为它损程度较高,所以造成了一定的修复难度。
陀罗尼经被出土后曾做过装裱,但是效果不佳。因此我们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去裱”。说实话,在这方面我们没有太多的经验,书画装裱专业才是专门研究这个的。最开始的时候,我们完全无从下手,生怕一揭开,经被就碎了。
好在,我们前任技术部主任汪主任做过裱画,在这方面有一定的经验。在他的指导下,我们才慢慢展开工作。我们用适量去离子水均匀润湿残留浆糊的部位,用薄竹签将表层浆糊小心刮除,裁去天地杆,再去除裱背纸。
修复过程将陀罗尼经被拆下初步平整之后,我们需要在经被下面添加背衬,再进行精细平整。但是问题又来了,我们找不到相应大小的衬布。经被本身是完整的,所以衬布也不能够有拼接的痕迹。但是国内很少有厂家会生产这么大的布料。光找这样一块布料,我们就花费了很大的力气。最后,我们委托了一家生产床上用品的厂家,定制了一块门幅2.8米的衬布,这个问题才得到了解决。
另一方面,除了修复上的难度,陀罗尼经本身体量非常大,需要修复的工作量也大,耗时耗力。
一般来说,我们在修复文物的过程中,会将文物全部打开,平铺,这种方式是最利于修复的。但是陀罗尼经被太大了,这就造成了修复师没办法完全够到文物,尤其是中央的部位。因此,我们只能搭支架,站在垫脚的凳子上修复。但是缝是一个很细致的工作,修复师离经被远,缝起来就非常费劲。所以在修复陀罗尼经被时,我们修复师通常是轮番上阵。
最终,在楼淑琦老师的带领下,所有修复师都参与了修复,共同努力,完成了任务。
陀罗尼经被及纹样复原图长290厘米,宽275厘米
慈禧定东陵地宫出土,清东陵文物管理处藏
8
修复陀罗尼经被确实是一项非常巨大的工程。除此之外,在这八年的修复过程中,您还有没有遇到过一些记忆特别深刻的事或者经历可以分享给我们?
八年时间,可以说我们遇到了很多很多的难题,迈过了一个又一个的坎。很难说,有什么特别的事,因为我们遇到的每一件事,每一个问题,都非常的印象深刻。虽然说,修复前我们都会提前制定好方案,但是在实践过程中,还是会遇到很多的麻烦。修复,如履薄冰,有时候,会让人感到焦虑。
但是,当修复完成,漫步在展厅看到我们的这些修复成果,内心多少会有一些成就感。因为对于一个修复师来说,他亲眼见证了一件文物的变化——从破损到完整的呈现,这个过程经历了汗水和艰辛,也收获了喜悦。
9听了您的讲述,我非常感动,修复是一件极其繁复细致,并且需要极大耐力去坚持的事情。对于您们此次的修复工作,我也表示由衷的敬佩。最后一个问题,可能也是观众特别感兴趣的问题。慈禧近些年也算是“网红”了,对于这样一位历史的风云人物,在修复她的遗物时,有没有什么新的发现或者认识?
新的发现......只能说,果然名不虚传,生活非常地奢华。就刚刚提到的“陀罗尼经被”,无论是它的尺寸、用料、做工,在出土的文物中都是比较罕见的。经被上的图文都用金线织成,其中汉字楷书篆体超过25000个,团佛、莲花更是拥有不一样的纹路。另外,经被上还绣有“十二章”,即日、月、星辰、群山、龙等衣物纹饰。这种纹样以前只限在帝王的龙袍上使用。由此也可以看出慈禧的地位在当时是非常高的。
除了陀罗尼经被,还有用彩色丝线绣满了荷花纹样“铺绒加金丝绣荷花褥”也非常华丽。其中绣荷叶以及水波纹的蓝色丝线使用了当时欧洲进口的一种人工合成染料染色而成。慈禧入棺前,和这条被褥一起下葬的还有成千上万的珠翠宝石,尸身头部上放置的翡翠荷叶和脚下安放的一朵粉红色的碧玺大莲花。
浅蓝色纱彩绣藤萝团寿字衬衣,清衣长130 ,通袖长126
绿绉绸平金绣福字女夹衣,清光绪衣长68cm,通袖长146cm
慈禧定东陵地宫出土,清东陵文物管理处藏
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两件外,“黄江绸绣五彩五蝠平金佛字女龙袍”“绿绉绸平金绣福字女夹衣”“浅蓝色纱彩绣藤萝团寿字衬衣”等也非常的雍容华贵。这些服饰在刚完成时,应该都是金光闪闪,镶嵌满宝石的。但是由于地宫中环境恶劣,加上盗墓中的破坏,如今它们展现的样貌,多少有些褪去了颜色。但是,我们仍旧可以通过修复,想象出它们原来的样子。
中国丝绸博物馆
《后宫遗珍:清东陵慈禧及容妃服饰修复成果展》
等你,见证历史
展览时间:2020.08.08—2020.11.08
以上图片均来源于中国丝绸博物馆官网
文 博 / 历 史 / 文 化 / 展 讯 / 馆 舍 推 荐后台回复关键词“投稿”
可查看约稿函
微信ID:atmuseum
微博:@博物馆的那些事儿
原标题:《专访丨后宫遗珍:那些修复背后的故事》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