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他自称“名声不太好”,一套戏服让郭德纲等两年,也让尹正惊艳全国

2020-09-11 15:2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知了望哥 了不起频道

戏服,

是明代的样子,

清代的工艺,

民国的审美,

老戏服就是一部明清服饰的进化史。

望哥发现中国好手艺

苏州站 · 苏绣戏服

清水穿城过,人家皆枕河。

你好,我是知了望哥。白露的前几天,一个凉爽的日子,我来到了苏州。

在苏州遇见的第一位匠人,是85后的戏服匠人张斌。

一件戏服,一梦千年。

p.s.:参与文末讨论,有机会获得戏服周边文创小礼噢~

他自称“名声不太好”

做活儿太慢,

一套戏服让郭德纲等了两年

苏州,自明清便是戏服制作之地,如今也是,且做得最好。

《鬓边》的男主角——北平梨园顶流商细蕊,是个对戏服极其挑剔的人。

必须要是苏州制造的,还会拿放大镜看,抽丝了,哪怕只有一根也要退回去重做。

▲《鬓边不是海棠红》剧照

而剧中的戏服,也恰恰来自于苏州。

为这部剧制作戏服的,是在戏曲圈子里颇有名气的张斌,虽然刚三十出头,他已经给众多优秀剧团和戏曲名家制作过戏服。

他自称“名声不太好”,因为做活儿常常很慢。

当然也不是故意慢的,虽然团队里有100多位绣娘,但他坚持每个环节都要亲自把关。

查资料、看演出、了解演员风格、状态与习惯、选料、染色、刺绣、配线各个环节都自己参与,于是一件戏服常常需要一年半载。

他说说来惭愧,前两天郭德纲老师还跟他联系,问他难道两年前的那些还没完成吗?

▲《鬓边不是海棠红》剧照

别看戏服只是舞台上穿着,一套做下来可比国外的高级定制要厉害的多,那栩栩如生的凤凰蝴蝶,繁复夺目的纹样花朵,都必须靠手工刺绣,机绣无法替代。

自古以来苏州的织锦、刺绣和缂丝工艺都是上上乘,旧时宫廷戏班的戏衣也大多是苏州制造的。

传承苏州戏服的精工细作,张斌的戏服也顺应着现在的时代。

比如现在的演员会需要更收身,更显年轻或是更能体现个人个性的款式。

同时因为现代舞台有了灯光,或是为了满足镜头拍出来好看,在一些细节上也会花一些小心思做调整。

张斌说,老戏服比现在的戏服会更像戏服,因为古人本身穿的衣服就很华丽,而舞台上要比生活中更华丽。

而现在相对来说,颜色不会需要那么艳丽,对比度稍低一些的配色会更适应现代审美。

人生如戏,

全情投入,

才能做出最夺目的戏衣。

记得看《霸王别姬》时,对程蝶衣放火一件件烧掉自己的戏服那个镜头印象很深。

虽然只是衣服,但在他眼中,就像是正在杀死舞台上的自己。

和张斌聊天时他说,戏服是演员很重要财产。

“上台前穿上后,就不能坐,不能靠墙,不能乱逛。演出完下台后,还要用高度白酒或酒精喷上消毒。”

“如果是在民国时期,甚至更早以前,戏服一旦全毁坏了,那这个剧团基本上也宣告破产了。”

十年前,因为热爱,张斌与当时的同学兴冲冲的跑到苏州创业。少年意气,心中充满的是鸿鹄之志:

要给好剧团,给名演员制作戏服,要成立自己的戏服工作室.......

没想到两人却分道扬镳,他孤立无援的留在苏州,心里只觉得,怕无颜面对江东父老。

他似乎成了痴,全身心的投入做戏服里,为了更好地与绣娘沟通,甚至学会了苏州土话。
说起人生中最疯狂的事,他说是买了一整个面包车的金线。

“那是解放前生产的金线,那种感觉和光泽太对了!”

无意中看到了人家仓库里面有好多麻袋里面就是这种金线,他假装不经意,又抑制不住自己兴奋的心情,轻描淡写的说不要开包了,这些都给我吧。

而这些金线也为后来他的作品增彩不少,曾经有人出价,比一件衣服更高的价格跟他买一袋金线,他没有答应。

因为对他来说,哪怕赚更多的钱,没有变成自己的作品的,就是没有意义的。

而正是这样的全情投入,他现在可以骄傲地说:

虽然只有自己一个人走下去,但当初的梦想,都算是完成了。

还有什么比这更热血的吗?

台下的一针一线

换舞台上的百转千回

很小的时候,张斌就十分喜欢戏曲。

老家在临安,以前村里每年都会举办大型的庙会,本来是邀请戏班子演戏,后来村里觉得到外面请一些戏班子花费太大了,就改为自己组织。到安徽绍兴这些地方去请老师学习自己搭班子,张斌的爷爷就是戏班子里的一员。

爷爷常常让张斌的爸爸陪着他唱,让叔叔拉胡琴,因为这个原因家里人都比较喜欢看戏。

中学的音乐课上,张斌在书上看到了戏曲节选,里面的各种信息,他到现在都记得很清楚,比如黄梅戏,然后有介绍严凤英的,有豫剧介绍常香玉的。

小时候也对戏服很向往了,记得经常把围巾当作水袖在床上玩。

后来到了大学里自己跟同学就组建戏曲社团了。为了节省经费,学服装设计的他开始自己动手学着做戏服。

第一次看到看到真正高级的戏服,是07年朋友带他来苏州剧装厂,那个时候没有想过说有一天自己能做出那种戏服,或者甚至是比那个更好看的戏服,但就跟练武功一样,练到第一层,你就想练到第二层,练到第二层,就想到第三层,他也逐渐成长到了今天。

而即使是今天,做过许多10万甚至20万的戏服,他也还是会像当初给自己的戏剧社团做衣服那样,帮很多学生做活儿。他会给他们算的很便宜,最便宜的甚至可能几百块几十块的都有。
他说,因为自己热爱,就能理解其实学生自己能出钱来做衣服,他们有这个意识,自己能把行头讲究起来,就是很好的。

希望有一天中国戏曲能被更多人喜爱,从小众重新再回到大众的视野。

采访Q&A

望哥:中国戏曲中你最偏爱的是哪个剧种?

张斌:我觉得我好像很虚伪一样,我的确是所有的戏曲都很喜欢,因为你要喜欢一样戏曲,你就去了解它的历史,了解它的地域风貌,它为什么会形成这样子,比如京剧,比如昆曲,比如浙江的越剧,广东的粤剧,比如川剧,比如黄梅戏,它是受地域文化人文风情的影响,然后它形成了现在的一种演唱演出方式,那么当你去发现,我觉得你就会喜欢上他,就好像昆曲里面有一句唱词一样,“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望哥:形容一下你和戏服的关系,是亲人,还是朋友或是爱人?

张斌:不,我觉得是敌人(笑)。我每次每做一个衣服,都要拿出如临大敌的状态出来,因为你一不小心你就会被他俘虏,你就会出错,就会有问题,比如开料一不小心尺寸弄错,或者印花时被弄脏,问题有可能在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所以我觉得它没有完成前肯定是一个敌人。

望哥:关于未来你还有什么梦想想要实现的?

张斌:因为戏服虽然归到戏曲里面,它只是演员穿着的一种衣服或者戏曲的一个载体,但是它归到服装史里面,但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只有戏服,他全面继承了明清服装的制作,我想把这个事情在我手里让它整理得更好一些,目前为止还没有整理戏曲服装的工艺什么的的书籍。另外,还有我想做一些我觉得好看的原汁原味的戏服,高工艺的高水准的,到时候做一些巡展,让大家能更了解我们的戏曲之美,更了解我们的传统服饰文化之美和传统戏服之美。

 

原标题:《他自称“名声不太好”,一套戏服让郭德纲等了两年,也让尹正惊艳了全国》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