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战事将至中场,永辉的“新零售”仍在试错
产业作者|胡杨|一鸣网(ID:yimingtmt)原创内容
疫情的发生,对生鲜零售这一火热的市场再进行了一次分割。
一边,依托前置仓主打到家模式的叮咚买菜们快速被激活,从区域性向全国性复制。 本地生活赛道的美团、饿了么也凭借流量与即时配送优势大举杀入,与此同时,嗅觉敏锐的资本与手握数十亿美金将视线瞄准社区团购, 苏宁、拼多多、腾讯、滴滴及阿里等巨头们站在身后;
另一边,曾经聚光灯被追捧的零售新物种们遭受重创,盒马等新物种面对巨额的亏损,悄然调头,大店转小店,小店进社区, 那些曾被追捧的乌托邦式概念,现在看上去不仅是一段弯路与错误,更是像极了一记记响亮的耳光。
一直以来以“生鲜能力”见长的永辉似乎也是这段弯路中的典型代表!在战事将至中场的生鲜零售赛道,这个曾经最早生鲜领域落地新零售模式的玩家似乎也越来越迷茫。
自2019年年底被永辉寄予厚望的新零售品牌 永辉永创重大调整关店40家,宣布转型社区生鲜菜市以来, 原有新物种业态持续收缩,似乎并没有给永辉打开新的空间。
也因此, 永辉以两条腿思路大力推进社区mini店的布局,但根据近日最近消息,永辉mini店正在试水二代店,而升级的核心是强化到家业务。
背后的潜台词无非是原有的业态模式在当下竞争激烈的社区生鲜赛道除了面临高昂的成本,也很难建立起差异化、优势的竞争能力,自然升级后的mini店被赋予了前置仓的属性,但高成本与的社区店与低成本的前置仓的矛盾,永辉又该如何取舍?
与此同时 ,在永辉超市新零售转型这条路上,永辉云创、mini店这两颗旗子未来又将如何破局?
频繁调整,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根据 永辉超市2020年上半年报,其营收规模与利润均取得了大幅的增长,其中实现营业收入505.16亿元,同比增长22.68%,归股净利润为18.54亿元,同比增长35.36%,这一亮眼的数据背后,生鲜及加工业务的强劲增长也体现出了永辉在生鲜领域的优势。
但与此同时, 线上业务的增长才是最大的亮点,线上营业收入达到45.61亿元,同比增长242.93%,这其中, 到家业务则是核心的动能,这得益于与京东到家的进一步深度合作。
财报数据显示,目前与京东的合作覆盖门店达到了745家,排除基数相对较小的因素, 到家模式无疑也为永辉的线上破局提了个醒。但同时,与永辉云创的亏损形成了明显的对比,即相比于永辉云创及mini店的模式,发力到家模式可能更加稳妥。
那么从这个层面来看, 我们也不难看出永辉在mini店的升级中强化到家业务的逻辑。而回归到永辉生活来看,其也在一定程度上在推翻以永辉永创为核心的转型思路持续试错探索。
永辉云创成立于2015年,与阿里盒马鲜生一样,也 是永辉超市探索新零售业务的试验田,成立初便设立超级物种、永辉生活及到家三大业态,借助永辉超市在生鲜领域的供应链优势成为生鲜新零售的代表,永辉云创这一试验田一开始便展开了生态化、大规模的扩张,然而面对残酷的现实,纸上的理想只能成为理想。
数据显示, 永辉永创在成立的前三年,亏损连年增长,累积高达10亿,也因此, 2018年,永辉云创从永辉超市剥离,不在与永辉超市并表。而2 019年,永辉永创亏损进一步扩大,达到12.8亿, 2020 年 1-5 月永辉永创营业额为9.56亿元,亏损也 达到4.26亿,超级物种伪命题的论断也越来越多。
也因此, 永辉云创频繁调整战线,持续下沉。从去年开始,永辉也加速收缩超级物种业态,且多家门店自营面积大幅缩减。
官方曾表示,再不盈利,就要下课。
显然, 对于生鲜零售来说,门头高大上的新物种业态,除了抢占舆论声量,似乎很难成为行业解决方案,尤其对于高成本、高损耗,盈利难,叠加高度竞争的生鲜行业来说,如何更好的实现轻资产运作也成为关键。此次永辉mini店强化到家业务背后,或许也意味着其社区门店业态将会进一步收缩。
但新的问题是, 脱离曾经主打的新零售,而滑入到家业务赛道,永辉云创又有哪些胜算呢?毕竟目前来看,到家业务也只占到永辉超市整体营收的10%左右。
云创从剥离到回归,永辉的新零售找到出路了吗?
此前不久,永辉超市发布公告称,公司与张轩宁签订《永辉云创科技有限公司股权转让协议》,张轩宁以3.8亿元转让永辉云创20%股权予永辉超市,交易完成后,张轩宁持有永辉云创股权由34.4%降至14.4%, 永辉超市将持有永辉云创股权 46.6%,为永辉云创第一大股东。
此举背后, 永辉云创被剥离近两年后,也意味着又将回归上市体系。那么这背后的逻辑又是什么? 兵合一处,缩减成本,持续强化到家业务或许是最合理的解释。
自然,从另一层面来看,也意味着永辉永创这一试验田在没有为永辉超市探寻到新增长点后,期待值进一步降低。数据显示, 永辉云创提出了2018年开出100家超级物种店与千家永辉生活店的计划,但截至2020年5月,超级物种仅为54家,永辉生活店177家。
另外, 据统计,永辉云创2019年超级物种开出15家门店,与2017年开店27家、2018年开店46家相比,力度显然腰斩。在新零售业态折戟后,永辉密集发力mini店布局。
数据显示,永辉mini店仅在2019年前三季度便新增510家mini店,然而结合当下的数据来看,mini店密集投入一年,依然在试错阶段。
数据显示, 2020年上半年,mini店新开门店16家,闭店88家,截止报告期末有mini店458家,相比去年大幅缩减。这也坐实了此次的升级背后, mini店的盈利困局,据媒体报道,去年永辉mini店全年亏损幅度在2亿元左右。
显然, 对于永辉来说,扶植永辉生活APP,大力推进到家业务的渗透似乎成为当下最佳的解决方案。
一方面,永辉生活APP拥有较强的用户优势,根据永辉超市财报,永辉生活 app会员总数3285万人,永辉生活APP提供的到家服务在永辉超市到家业务占比接近六成。
另一方面,将线下业态实现与线上的协同也势必会产生1+1>2的效果,不仅能快速实现成本的缩减,且可以获得更强的用户渗透能力。
事实上,这样的推测也已经得到了印证。
去年,永辉在永辉生活APP之外,推出了一款永辉买菜APP,并在多地上线,因与永辉生活APP业务高度重叠,也被业内认为是永辉的内部赛马举措,但这无疑是一场注定无疾而终的内部消耗。直到今年3月, 永辉超市下线永辉买菜APP,业务重新转接到永辉生活APP。
那么这也意味着永辉的新零售转型已迫在眉睫!而 此前一系列的新零售战略似乎也在不断的试错中成为过去,遗憾的是烧钱无数,最乐观的情况也莫过于云创业务成为一个并不起眼的补充。而 在下半场,永辉超市又如何迎战?
下半场成本与流量优先权博弈,永辉转型仍任重道远
随着线上流量的逐渐消弭,同城即时零售成为巨头们的兵家必争之地,生鲜作为高频、刚需也是即时零售最核心的品类,战事已然率先打响。
但 这一场战争不同于传统O2O、外卖、打车等领域的单一的流量之争,成本则是重中之重。
我们也不难预料的是, 在生鲜零售的的下半场竞争中,流量与成本之间的优先权博弈将是各路玩家们都应该综合考量的关键,也因此我们至今仍然没有看到在生鲜领域高强度的用户补贴,这背后有着不一样的逻辑。
在 当下的生鲜零售赛道,流量的表现是多维度的,如社区团购、到店、到家等等,而无论那一种模式都面临着高昂的成本。
对于到店业务来说,要实现规模化运作,门店业态一定是需要高密度渗透的,即想成为社区标配,门店成本就是第一道坎。与此同时,目前到店模式本身存在着与传统业态的正面竞争,且 在新业态中,玩家实力均不容小觑,玩家包括苏宁、阿里、美团等等,随着 竞争力度的逐渐加大,物业成本必然水涨船高。
对于 到家业务来说,又面临着前置仓+即时配送双重的成本压力,而结合目前的行业现状来看,大多数到家业务模式,尚未跑通盈利模型。
而 对于社区团购来说,虽然各项成本较低,但目前也已有数十亿美金的资金投入,竞争更加残酷,也在去年,如松鼠拼拼融资失败,一大批玩家纷纷退场。而今年的热度再起,背后除了强悍的资本,苏宁、京东、阿里及大润发等零售巨头也持续加码,也必然是一场惨战。
对于永辉来说,目前即布局门店业态,又布局到家业务、前置仓,看上去更全覆盖的背后,建立起了较强的流量入口优势,但过高的成本压力如何展开可持续性竞争,恐怕也是未知数。
而 继续试错,或许仍是永辉当下在新零售转型过程中的重要课题。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