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珠算文化进小学到底有无必要?业界专家各抒己见

王娴/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0-09-10 10:12
教育家 >
字号

央视新闻客户端9月10日消息,9月7日,教育部网站发布《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0200号(教育类016号)提案答复的函》,披露教育部答复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关于推动珠算文化进入小学数学课堂的提案》的具体内容。《答复》称,珠算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珠算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否有必要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珠算学习要求,从‘看到算盘’‘知道算盘’到会简单的珠算口诀,拨珠运算,我们将把这一问题提交给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组认真研究。” 

把珠算纳入中小学课程,不是一个新话题。2013年,中国珠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时就有专家提议让珠算重回小学课本。小学生学珠算,到底有无必要?

建议提出者刘尚希:打算盘的技能培训已被淘汰,珠心算可开发儿童智力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科学院研究院研究院刘尚希曾在全国两会时提出建议,让珠算、珠心算进入小学课程。在接受中国之声《新闻有观点》采访时,刘尚希表示,推行珠算教育,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他一直认为珠心算在珠算基础上衍生而来,更有发展前景。他说,珠心算教育,并不是简单地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是作为另一类知识体系,对儿童的注意力、想象力,尤其是空间思维能力进行提升。刘尚希指出,现在社会上已经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教材和培训机构,珠心算教育在某种意义上已经在产业化了。在刘尚希的推动下,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成立了珠心算研究院,并由财科院下属北京财研杂志社独资注册成立北京财科珠峰科技有限公司。

刘尚希将珠心算视为开发儿童智力的“独门秘笈”,但也有业内人士担忧,珠算教育作为“另一类知识”,与现行教育体制下的数学教育不能很好地衔接,比如,其进制与十进制完全不同。对此,刘尚希回应道,中国的古代数学具有自身的独特性,珠心算教育与其他的知识教育有明显的区别。珠心算不是像U盘一样,把现有的知识“拷贝”到人的大脑里头,而是会改变大脑的结构和思维模式,就像使U盘的速度变得更快、容量更多、兼容性更好。因此,珠心算教育应该尽早进行,在儿童大脑发育还未完全定型的时候,通过珠心算培训,使大脑的空间发生改变。“现在的珠算实际上就是珠心算,过去传统的作为一种劳动技能的那种打算盘,基本上已经淘汰了。”刘尚希告诉中国之声《新闻有观点》。

昆山市小学数学珠心算课堂(图自昆山市司徒街小学)

中科院脑科学博士喊话:珠心算教育没有不可代替性,过早学习有害无益

和很多对“珠心算”并不热衷的业内人士一样,中科院脑科学博士、网名“大陆老师”的陆宇斐也曾多次在互联网上发文反对珠心算。她在接受中国之声《新闻有观点》采访时表示,珠算和珠心算是要区分开的。珠算是一种表征的形式,好比古人结绳记事的方法。而珠心算的学习则是一种模式化、机械化的技巧训练,压缩甚至直接忽略了思考过程,不利于逻辑思维训练。

陆宇斐说,儿童需要通过学习数量概念,获得透过世界的表象认知本质的能力,而不是仅仅去学习一些速算的技巧。小学三年级以后就已经没有算数,而是进入到代数运算的学习中了,追求计算速度毫无必要,花费大量时间学习珠心算更是顾此失彼、本末倒置。

由于运算规则的不同,儿童过早接触珠心算还会对其理解十进制产生冲突,影响抽象思维的形成和后期数学的学习。因此,陆宇斐指出,儿童只有在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的表征、数量概念、运算法则之后,将珠心算作为兴趣拓展,才是有一定好处的。

对于珠心算可以开发脑功能这一说法,中科院脑科学博士陆宇斐在中国之声《新闻有观点》中回应道,珠心算确实可以增强大脑右侧顶叶的活跃性,但是不代表这件事情是唯一的,儿童的大脑可塑性非常强。且珠心算更多的强调速度方面的提升,一些参加过类似训练的儿童刚入小学可能比其他学生计算速度快,但研究发现,在四年级以后,与其他孩子在计算水平上就不存在明显优势了。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秘书长儿童早期教育副研究员廖丽英也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过类似观点,她认为,大量的计算技巧训练,或超出幼儿理解水平的抽象数学学习,不仅会影响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还会使幼儿对数学产生畏惧心理。

“珠算作为中华文明的古老传承,让小朋友去了解学习是没有坏处的。但若作为现代生活的一个工具,我觉得是完全没有必要的。”陆宇斐在中国之声《新闻有观点》中表示,现在考试的时候都允许带计算器了,我们不需要把这么多的精力花在计算上,而是应该把人类的智慧放到更高端的领域,去进行更多的创造发明。没有必要在拥有煤气炉、电器的时代,还退回过去“钻木取火”。

教育专家储朝晖:珠算作为传统文化教育应注重因材施教

关于珠算、珠心算的种种争议未来可能关系到小学生们课堂上要不要花更多时间学珠算,以及课外办的如火如荼的珠心算培训会不会继续受追捧。对此,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在中国之声《新闻有观点》中点评道,珠算在没有现代计算器之前对所有学生都是必修内容,但到了1980年之后,信息技术普及,考虑到具体实用性,珠算和珠心算就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来教学了。

传统文化教学,应当注意因材施教的原则。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适合学习珠心算的。首先要看学生对这类内容的感兴趣程度,以此为据进行不同的教学。其次,珠心算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内容很多,因此,怎样精心挑选合适的内容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第三,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和现代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围绕这三个原则来教学,才更切合实际。

(原题为《教育部将研究珠算文化进小学,业界争论仍未休止》)

    责任编辑:伍智超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