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恩施文旅号】非遗传承 健康生活|宣恩唢呐

2020-09-07 15:1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唢呐一响,人们便忙;不是登天,就是拜堂。”在宣恩,唢呐成为传递悲喜的号角。人们从吹唢呐传出的声音,便能知道哪家是办丧事还是喜事。

宣恩唢呐——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旧社会,唢呐并不被当作艺术,吹唢呐的人社会地位很低,一般被称为“吹鼓手”。上世纪70年代,唢呐班社是婚丧嫁娶等活动上的“名角儿”。在那个物质生活匮乏的年代,唢呐艺人不管挣钱多少都能吃上一顿好饭。

因为一杆唢呐,从人刚一出生就有了它那悠扬的声音,吹到满月、吹到成家,吹到庆寿,吹到最后葬礼。唢呐陪伴了一个人的一生,见证了一个生命体的全过程,或喜庆,或悲伤,一曲唢呐勾画了一个人一生的生命轨迹。

吹唢呐有二个要求:一是要有节奏,一是要有气,所以唢呐吹奏不容易。

民间唢呐的传承方式,主要是口传,没有固定的曲谱,通常以喜调和悲调进行传授。红事吹的是喜调,喜调轻快、欢乐,吹奏时激昂嘹亮、和谐悦耳;白事吹悲调,悲调深沉、低吟、委婉幽怨。

“一般唢呐的曲调有局限性,红事只能吹节奏欢快的曲调,白事只能吹伤悲缓慢的曲调。”肖辉说,如果你不具备更多的曲调,在这些场合中就没有吹的,或乱吹一通,遇到内行的就要当面戳你漏子。

唢呐吹奏出的声音独特、洪亮、豪放、激昂,具有很强的穿透力,方圆五里之外都能听见,在当地也有人把唢呐称为乐器中的“霸主”。一旦吹响,它能够和一支乐队抗衡,有以一当百的功效。

在宣恩土家族、苗族人集居地,唢呐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根基,也是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般有哪户人家举办婚丧寿庆、乔迁新居等都要请几个吹唢呐的前来热闹一番。就是那些送子参军,开张剪彩的,也要请一支唢呐队来庆贺。

民间唢呐通常是一对,分为高音和低音进行搭配,必须是两个人一起上阵。以前吹唢呐的人,没有社会地位,没有演奏场地,并且在没有舞台、音响、话筒的场景中吹奏。解放后,这个传统的民间管乐,作为民间音乐、地方非物质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方才登上大雅之堂。

非遗传承 健康生活

原标题:《【恩施文旅号】非遗传承 健康生活|宣恩唢呐》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