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真冲动买入,假理性卖出
原创 冀田Timothy 秦朔朋友圈
· 这是第3511篇原创首发文章 字数 3k+ ·· 冀田 | 文 关注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 ·
矫正
上周四、五,美国股市莫名其妙地大回调,科技股暴跌,而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价值股却四平八稳。
美股上周四暴跌3.5%,上周五上证指数开盘也下跌1.67%,大家在讨论A股的科技股是不是也要出问题,连带着把酱油瓶子、白酒瓶子也都打翻了,海天味业两天跌去15%,从历史新高203跌到170。这周一A股开盘虽然跌幅不大,但盘中一路下跌1.87%,海天味业又跌了5.33%。
为什么美股暴跌总把A股拉下水呢?这是本文想探讨的第一个问题。
其次,上周的文章一文,本没有做空酱油股的意思,没想到的是,在某券商罕见带头不看好食品饮料行业的情况下,在股民们的理性思考中,自周四开始,酱油等高估值消费股票确实经历了一次较大的调整。
时间点的巧合,让我在群里得到一个“写什么,跌什么”的评价。
如果一个人真有如此功能,那就大美特美了。写空、做空、赚钱,只是活在梦里的美好人生。以一个市场参与者的身份,断然不敢自不量力,螳臂挡车,挡在猛烈上涨的股价列车之前。
那么,在酱油股高位进场的投资者,在下跌中卖了吗?我猜大部分人没有割肉。假设,上涨的股价让大部分持有者心里忐忑、惶惶不安,无法再给自己找到继续持有的理由,在这脆弱时刻,只需一个微小的波动,便可掀起酱油瓶倒下的波澜。
如果说之前的上涨是非理性繁荣,现在卖出矫正便是一个理性回归的过程。尽管这个过程很痛苦。
为什么很多人在痛苦中深套三年不割肉,一招解套立马抛?为什么公募基金的规模每经历一次牛市就上一个台阶,而在熊市里,基金规模也不会下降太多?
因为“投资者更愿意卖出盈利的股票,而不愿意卖出亏损的股票”。这是行为金融学的开拓者特伦斯·奥迪恩(Terrance Odean)教授在分析了1万多个投资者账户后的发现。
这个发现解释了上面的问题。
再进一步的问题是,为什么人们不愿意在亏损中卖出呢?因为那意味着痛苦,意味着背叛自己的初衷。没有人喜欢痛苦,没有人能轻易否定自己。于是,人们在做“卖出”决策的时候,显得更加“理性”,非要找到能说服自己的理由,才下得了决心。
特伦斯·奥迪恩教授的传奇人生恰恰也是这个道理的绝佳注解。
换仓特伦斯教授,他博士毕业去哈佛大学面试的时候,哈佛的教授们大吃一惊,一般博士刚毕业是30岁不到的毛头小伙子,没想到进来的特伦斯却已经是个46岁的“小老头”。
如果人生是一次投资,选择人生的道路是不停地选股,这个“小老头”在刚上大学的时候,选错了“股票”——他在上了半年后,退学了。
后来,他做了很多工作,从出租车司机到操作电脑,一直混了15年,混到37岁,结婚生子,背了房贷。实在忍不住了,才决定“换仓”。
他想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习心理学,但学校告诉他心理学不对他开放了,他如果想被录取,只能学统计学。于是,他不得不学了统计。读研究生的时候,他还是想去学心理学,但是有个教授和他说,你不要学心理学了,你去读金融博士好了。于是,他读了金融学博士。特伦斯一步一个坑地走过来,46岁才博士毕业,哈佛大学的教授面试“小老头”的一幕由此而来。
然而,特伦斯后面的走势,就像一支触底飙升、奋起直追的价值股。特伦斯只用了10年时间,走完了一个金融博士在其职业生涯里面能够获得的所有成就,从助理教授荣升终身教授,最终成为全美金融协会副主席,以及著名的The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杂志的主编。当时劝特伦斯读金融的教授就是大名鼎鼎的丹尼尔·卡内曼(Daniel Kahneman),后来卡内曼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特伦斯也成了声名显赫的行为金融学家。
用俗套的话讲,股市如人生。反过来说,人生的无常也如股市。
用股市术语描述特伦斯的人生,便是低开高走。特伦斯退学的时候是不是冲动了,是不是感性了呢?冲动之后,持仓15年不割肉,是不是“卖出”比“买入”更难呢?到了37岁,终于觉醒,决然清仓革面,从头开始,重读大学,ALL in换仓,终于练成大牛。
不知道他在“持仓”15年里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不知道他内心的痛苦,是不是如同想止损又舍不得的投资者一模一样?
影响力如果说卖出的时候是“被动”理性,欺骗自己,是“假”的理性。那么,买入的时候则多半是一时冲动,过度自信,是“真”的感性。
买入的过程伴随愉悦,如同购物的快感。成交的那一刻,投资前的纠结、反复分析的痛苦宣告结束,随之而来的是赚钱的希望。希望让人期待和兴奋。
人们渴望完成买入,买入瞬间一时爽。回想一下,我们考虑买入所花的时间,是不是远短于亏损时考虑卖出的时间呢?相爱总是容易,相处太难。分手总比开始难。
而在买入的时候,行为金融学同样发现,对投资决策起到巨大作用的是“新闻报道的”和“别人看好的。”这说明,投资者心理,受到其他各种不同来源的心理的影响较大。
回到本文开头,为什么A股总是受美股影响,美股老把A股拉下水呢?美股把A股拖下水的背后,有什么必然的经济联系吗?
其实没有太多。
如果有必然的经济原因可以量化的话,那么经济影响应该是双向的,也就是A股的暴跌也应该引起美股的暴跌才是。
实际的情况呢?
下图统计了2015年年初到今年年初A股单日暴跌超过1.5%的情况下,当天晚上美股的涨跌情况。
图中的绿色部分,好似水面以下,代表当天美股下跌。我们可以看得到,不管A股跌多少,美股的涨跌基本围绕0%波动,并没有明显处于水面下。而下面的图则说明,在美股前一天晚上暴跌的情况下,A股却在大部分时间明显处于水面之下,跟随美股暴跌。
如果计算平均值,我们发现,在过去4年里,美股暴跌情况下,美股平均跌幅2.2%,第二天A股开盘跌幅1.3%,大约是美股跌幅的60%。而在A股暴跌的情况下,A股平均跌幅3.1%,这个跌幅比美股的暴跌要大很多,但是在A股暴跌的当晚,美股并没有暴跌,涨跌幅的平均值仅仅为-0.3%,和零没什么大的差异。
这说明,A股的暴跌对美股确实没什么大影响。
美国大型上市公司基本上是全球化程度很高的跨国公司,中国业务能占到其业务的30%已经很厉害了。更多的情况下,中国业务比这个数据要低很多。尽管中国已经是第二大经济体,但在一般情况下,A股不能影响美股似乎是合理的。那为什么A股就一定看美股的“脸色”呢?
事实上,美国股市是全球市场的“锚”,不只A股,香港、日本、欧洲的股市都看美股的“脸色”,心理影响力因素似乎大于基本面因素。
存在就是合理,我们无法用一己之力改变市场。更有意义的是评估美股隔夜下跌会不会形成趋势性影响,对不同行业和个股的影响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显然要做更多的数量分析。
不过,有些人可能已经注意到了一个绝佳的赚钱机会,在美股暴跌的情况下,A股开盘平均下跌1.3%,但到收盘的时候,平均跌幅只有0.6%了,如果在开盘买进,那不就赚了0.7%呢?
喏喏,我说的没错吧,你又在冲动地想着买进了。
如果赚钱真的这么简单,投资还叫艺术吗?
郭德纲说,艺术这词怎么理解?“艺”是能耐,“术”是把能耐卖出去。发现赚钱的机会,买入是能耐,能顺利卖出,才能“艺”和“术”合体,让投资成为赚钱的艺术。
作者简介:冀田,领复资本创始人、注册金融分析师(CFA)、《家庭投资和家族办公室》一书作者,风险投资人。
参考资料:
https://www.forbes.com/forbes/2010/0628/investment-guide-behaviorial-finance-odean-average-investor-own-enemy.html#20472f6c408a
「 图片 | 视觉中国 」
原标题:《真冲动买入,假理性卖出》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