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性及其实践的伟大意义

2020-09-07 16:4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道路决定命运,道路引领未来。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历来关系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系列艰难探索最终选择的科学道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当前,在世界面临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复杂形势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解决人类难题,促进人类和平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深刻影响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在复杂的国内外局势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内在统一

选择哪一种道路,往往有着科学的历史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过程具有内在的逻辑性,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具体国情结合起来的过程,是解决两大历史任务的过程,具有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合规律性

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合规律性是作为主体的人认识和实践活动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客观要求。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内在的规律,同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内在的规律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中国共产党来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这一过程和结果是历史的选择,也是人民的选择。历史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带领中国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成功,完成中国近现代以来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并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顺应历史和民心所向,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升执政能力,这个过程充分彰显和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规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马克思主义是历史和人民所选择的,那么人民必然会选择社会主义。在新民主主义阶段,三民主义最终被社会主义取代的过程充分证明社会主义选择的正确性。新中国成立后,如何选择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使贫穷落后的国家尽快富强起来,成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夙愿。新中国成立初期至改革开放,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虽然经历过曲折,但是也取得了重大成绩,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认识不断加深,开启了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有了新的认识。进入新世纪后,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做了更加科学的回答。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推动了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人类社会的发展存在着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这个规律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是一个从低级阶段到高级阶段不断演变的过程。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形态也持续变化,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以及社会主义社会等多种文明,也表明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形态要受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深刻影响。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根本道路,从根本上是受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决定的。在近代,中国虽然也经历了对资本主义道路的尝试,但最终历史证明资本主义道路不适合中国的国情,在各种尝试都失败的情况下,中国只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这种选择不仅使中国成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而且反过来中国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成功实践有力地佐证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合目的性

历史发展有其规律性,但人的实践活动还具有主观性和目的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在合规律基础上还具有合目的性。这种合目的性体现在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价值指向,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为重要目的,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根本目的等方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人民为中心为核心价值指向。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而言,作为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推进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马克思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看,人民群众是推进社会生产、创造社会文明的主体,也是塑造历史、谱写历史的主体,人类社会的一切文明和财富皆由人民群众所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人民的选择,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并把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价值取向贯穿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各方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为重要目的。公平正义是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一个永恒主题,是衡量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准则。中国实行的不是其他形式的社会主义,而是遵循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一针见血地指出产生社会不公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的私有制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资本主义社会结构,要想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只有也必须推翻资本主义制度,消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马克思指出:“真正的自由和真正的平等只有在公社制度下才可能实现;要向他们表明,这样的制度是正义所要求的。”根据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科学批判和历史超越,以科学社会主义原则为指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首要目标就是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公平正义。改革开放40余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一直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作为一个重要目的,从理论和实践方面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奋斗目标。历史已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效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难题。在历史上中国一度领先世界发展的步伐,在近代,由于复杂的历史因素的影响,中国曾被迫纳入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之中,被放到世界边缘位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直连接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一直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奋斗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寄托着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的夙愿和期盼,承载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艰辛探索。在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前,中国社会的各个阶层和志士仁人都尝试过其他道路,历史也最终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唯一也是必然的选择,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刻推进了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刻推进了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使中华民族在实现站起来和富起来两大飞跃基础上,又经过深刻变革迎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1.中华民族实现了从面临深重苦难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并非偶然,而是历经了180年的艰辛探索。从1840年鸦片战争起,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难以磨灭的伤害。回顾中国近现代史发展过程,为了寻求国家出路,追求民族复兴,无数的仁人志士舍生取义,在探索中国命运的道路上不辍前行。然而,包括洋务运动、维新运动以及辛亥革命等,均没能使中国改变落后挨打的命运和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这些探索之所以失败,从内因上讲,是反动统治阶级的阶级局限性导致这些探索始终不能结合中国的国情。同时,当时中国的统治者出于维护自身统治的需要,并不真正想通过变革实现图强,依然极力维护原来的统治秩序,与人民的愿望和世界发展趋势背道而驰。从外因来讲,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真正的目的就是把中国变成资本主义国家的附庸,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原料产地和商品资本输出的殖民地。后来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核心,最终带领中国人民经过艰辛抗争和奋斗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封建专制和近代被动挨打的局面,实现了从面临深重苦难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2.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新中国的诞生使国家实现了独立、人民获得了解放,但摆在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面前的是一个工业、科技、国防、教育等领域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的局面。新中国成立以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艰辛探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由于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致使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遭受了重大挫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对社会主义的本质开始进行科学认识。邓小平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江泽民提出了“发展是硬道理”。胡锦涛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人民群众的创造热情被燃起,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和快速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成绩。中国人民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转变,我国综合国力的排名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彻底扭转了中国贫穷落后的局面,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3.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全国各族人民的长期不懈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的巨大成就,并进入了新时代,也标志着中华民族又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的环境下,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逆势而上并取得全方位、开创性的成就。在世界经济发展动力不足背景下,我国经济建设依然取得长足发展,并保持中高速稳定增长态势;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取得新突破,各方面的体制弊端不断破除;民主法治不断健全,全面依法治国持续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取得新进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影响力不断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人民幸福感和获得感显著增强;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美丽中国目标深入人心;军队建设不断开创新局面,迈出中国特色强军之路;港澳台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国各族人民对祖国统一的意愿和呼声越来越强烈;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开展,为世界和平和发展作出新的重大贡献;全面从严治党成效显著,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得到全面加强。以上成绩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刻影响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原则的基础上,实现了对资本主义道路的超越,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为解决人类发展面临的共性难题找到了新的途径和方法。

1.实现了对资本主义道路的超越

资本主义作为比封建主义更高的一个阶段,虽然在历史上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并没有从根源上消除社会冲突和社会各阶级之间的对立局面。资本主义的本质决定了资本主义过于强调满足资产阶级的个人利益和需求,这种制度本身不可消除弊端反而会导致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更加对立。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演变和加深,新的阶级矛盾应运而生,即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实现了对资本主义道路的超越,最终消除了人类社会长期难以根本解决的阶级矛盾和对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制度基础和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消除了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的经济基础。在社会主义发展中,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作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彻底解决了人民内部矛盾产生的社会根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注重社会整体利益,把公平正义作为主要原则,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由于唯个人利益而造成的社会分裂与利益分立,避免了社会的动荡不安。

2.开辟了科学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境界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为人类社会发展指明了新方向。在后来世界各国的社会主义运动实践中,尽管有社会主义国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社会主义怎么建设、怎么发展、如何处理与资本主义之间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并没有给出科学正确的回答,也进而导致科学社会主义运动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间遭受重大挫折,科学社会主义运动一度陷入低谷。如何破解落后国家建立社会主义政权之后保持稳定性,并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快速发展和建设是一个重大难题。在重大历史关头,面临科学社会主义向何处去的选择面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和发展成功地给出了这一难题的答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我们党始终强调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对我国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发展阶段作出了明确的回答,向世界各国证明了科学社会主义强大的生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中涉及的根本任务、总体布局以及发展战略,都要综合考虑基本国情和条件。经过40余年改革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充分证明了科学社会主义运动强大的生机活力,并开辟了科学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境界。

3.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人类发展的环境不是封闭的,而是有共同的场域,人类命运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习近平指出:“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加深,世界领域的经济与文化等交流日益密切。同时,世界领域的意识形态博弈也更加隐蔽化,危及人类社会发展的恐怖主义、生态危机以及网络安全等问题进一步加剧。为了有效应对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共同难题,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从人类整体命运的宏大视角,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方案。这一方案不仅顺应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规律,并为解决当今世界的发展难题而贡献了中国智慧。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导下,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共建“一带一路”,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旗帜鲜明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等,为世界上发展中国家根据自身国情独立自主快速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为推进世界和平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独有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四、以坚定的道路自信,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愿望。在当前复杂的国内外局势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道路自信,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正确的方向指引。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和发展的根本政治保障。中国90多年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历程,正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才能领导全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胜利,建立了新中国;才能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克服无数艰难险阻,收拾好国民党留下的烂摊子,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才能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时,抵住西方敌对势力的渗透;才能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把我国发展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才能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成功面对国内外的各种风险和挑战,实现中华民族多次重大转折和飞跃,并取得重大胜利和斐然成绩。当今国内突发事件和矛盾仍然频发,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的分裂和渗透不断加剧,否定和质疑中国道路的声音始终存在。因此,在坚持党的领导这个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原则问题上,必须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自觉,永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性质和方向的正确性。

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注入强大活力

“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问题,始终是根本立场问题、世界观问题。”习近平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和基本依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发挥了关键性作用。新时代,坚定中国道路自信,要始终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继续探索和完善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更好激发人民群众的创新创造能力。把正确处理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目标,在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各项权益,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与获得感。要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中全面贯彻和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价值指向,统筹推进教育、医疗、住房以及司法等各项建设取得实效。进一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更加公平正义,人民利益诉求更好表达和满足,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持续发展注入强大生机和活力。

3.坚持改革开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强大动力

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成功探索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强大动力和关键一招。习近平强调:“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正是这个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是对我国传统历史文化的机械延续,也并非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简单搬用,更不是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实践的再版和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而是与当今世界其他国家发展模式有本质区别的道路,已经经过实践检验充分证明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道路的前景更加明朗,但也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和风险。新时代,坚定中国道路自信,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要从中国最大的国情出发,理清当前中国最迫切的任务,始终把发展生产力放到首要位置。要不断解放思想,勇于尝试,大胆创新,用积极的心态直面社会领域深化改革的困难和矛盾。要统筹国内外两个大局,把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有机结合起来,更加全方位对外开放。要科学制定国家发展战略,促进发展战略与国际接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

4.拓展国际视野,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度发展,当今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来往、相互促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不仅彰显出强大的竞争力和独特优势,也为解决世界难题和促进其他发展中国家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启示。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面临的国际环境并不乐观,西方敌对势力的各种战略围堵、安全威胁以及丑化中国的形象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外部环境带来严峻挑战。新时代,坚定中国道路自信,要在对外开放基础上,站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制高点,不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国际视野和国际空间,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密切联通世界文明,深度参与全球治理,进一步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要有力反驳和批判西方宣扬的“文明冲突论”“文明优越论”,反对文明霸权主义。要继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不同国家和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与互补,为世界经济稳定持续发展提供新的和多方面的增长点;要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进程,联合世界各国共同应对人类难题;要积极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倡导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国际秩序,促进人类和谐和平安全共同发展,让世界更美好,让人类更幸福。

来源: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原标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性及其实践的伟大意义》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