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以家人之名:当乖乖女逆反,家长的控制欲何处安放?

2020-09-09 15:5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奕斐 奕斐有话说

最近《以家人之名》热度很高,我也陆陆续续从周围追剧的朋友了解到了许多情节,里面李海潮的教育方式特别有趣、但我今天要讲讲一位配角齐明月的故事。与“半放养”长大的女主角李尖尖不同,她从小就是听话懂事的“别人家的孩子。然而成年后她渐渐有了自我意识,开启了她迟来的“叛逆期”。

在视频片段中,齐明月和妈妈爆发了争吵,妈妈希望齐明月考公务员,而齐明月想去北京当记者。妈妈不断表现出对齐明月的否定和控制,并对齐明月说是为了她好。在爆发中,齐明月表示,她一直在扮演一个乖女儿,自己当年高考失利是故意的,故意少填了一张答题卡。最后齐明月表达了一定要去北京做记者的决心。

1

父母的否定是毒药

视频中呈现了一个家庭教育中常见的问题——否定。父母通过自己的权威,贬低和否定孩子,来做下每个决定。在孩子的成长中,获得父母的认同是很重要的,是孩子社会化的重要一环。但是如果你作为父母,你去贬低她,永远对她不满意,否定她的决定,她就很容易失去自信,造成情绪的不稳定。

在以前的文章中,我提到了纠错问题,因为纠错比否定更常见,但否定的性质比纠错更恶劣。纠错好歹有个具体的错误,而否定就是设定遥不可及的目标,然后说“我觉得你不行”,这就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

父母常常会感慨,现在孩子物质越来越好,怎么就越来越娇气了,但我们去对比两种状况。一种是我们生活在一个刚能吃饱的家庭,但是父母总是支持你的决定,帮助你的成长。另一种可能就是吃的很好,物质条件优渥,但父母总是在否定你,你会选择哪个?

无论是纠错还是否定,本质上都是家长无法放开对孩子的控制,没能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看待。心理学中有个词叫“习得性无助”,指孩子在经历多次否定,无法达成家长的目标后,自我评价降低,做事没有动力,十分无助。

2

叛逆的本质,就是我要脱离你的控制

我们会发现,在视频里母亲一直强调孩子怎么不听话,这其实就是她在使用自己的力量进行反抗。在小孩的时候她可能无力反抗,她就采用撒谎的方式。其实是和朋友一起玩,和家长说是在学习,在家长面前尽可能扮演一个他们满意的乖孩子。

而当遇见巨大分歧的时候,扮演乖孩子可能就没有作用,孩子就会在听话和遵从内心进行平衡,开始采取行动。齐明月采用了一个看起来特别愚蠢的方法,因为在这个时期她想不出其他的方法,长期的控制也让她失去了平等沟通的能力。那么就只剩一个简单的逻辑了,“如果考得太好要去政法大学,那我考差一点就不用去了。”

随着她成年工作,阅历增加,有着独立生活的资本和同伴的鼓励和支持,她也能选择一个更好的方式,向父母摊牌,把父母与自己的关系,从上下级拉回平级,进行一个平等的交流沟通。

3

父母一直以来的误区——我是为你好的

直到今天,“为你好”依然是父母们跨不过的一道坎。在前面讲的纠错和否定,其实往往都是基于“为你好”这三个字。我的经历的比你多,我了解你的性格,我知道你这种性格怎么走会成功,我也知道现在哪里是风口最好走,这些都是父母在努力帮助孩子走得更顺。

但父母们总是会忽略,在当前阶段,什么是对孩子好的。就像电视剧里母女之间的逻辑,母亲认为“我给你吃好的喝好的,你当时干嘛去了”,孩子则认为“我一直没打算说,你根本不了解我”。

父母一直认为我是了解孩子的,她不可能做什么事,背后的潜台词反而是,我无需了解你,你只要做我想要的孩子就行了。但孩子作为一个独立个体在成长,在吸收自己的东西,她一定会在某些事情上和父母产生争执,也不会一直做父母想要做的那个孩子。

互相理解的关键是平等而有效的沟通,当父母放下身段去倾听孩子想要的东西时,也就不会出现孩子想要的是鼓励和陪伴,父母给的永远是物质奖励这种情况。

4

父母权力的边界在哪里?

我们父母常常是把很多问题都混合在一起,就是我对你越好,那你就应该是越听我的话,那我就有了否定的资格,我就拥有全部的话语权。

在我们社会学里有一个概念,叫父母的权力来自哪里。这其实是每个父母需要去讨论的话题。你管理孩子的权利是来自哪里,是来自于你给他吃好穿好,还是来自说他完全不合适,全部要靠你领导。

那如果这样的话,随着年龄的增长,是不是该把这权力给出去,还是说我生了你,所以你这辈子就应该听我的。回到孩子的成长,在幼儿阶段,也许你就是孩子的全世界,随着她长大,她从更多事物中开始学习时,你是否还拥有从前的权力,需要打个问号。

当我们去考虑父母的权力来自哪里,父母权力的边界在哪里的时候,你会发现,像齐明月这个故事,就会变得更清晰。

5

养娃是投资吗?

齐明月在未来志向,交友中是不是应该有自己的选择?当然应该。可是作为父母来着,为什么她不能接受?是因为她觉得我前面的投资太多了。

很多人经常会说,在孩子身上是投资是一种投资,像开学时候,家长们都戏称“神兽回笼”,把孩子说成是吞金兽,也是一个道理。但你要知道投资都是要有回报的。父母的投资回报你到底要的是什么?那么如果这个投资根本就不能够达成你任何想要的回报,你该怎么办?

我在《做对懒爸妈,养出省心娃》里也不断强调,我们要跟随孩子成长,孩子成长的主体就是他自己,就是希望家长们彻底改变掉投资这种观念。当然我们不是说做什么的都不求回报,而是更加分清每件事,就像你说你让他吃好穿好其实对应的是身体健康,兴趣班对应的是陶冶情操。

当家长把这些符合逻辑的回报放在你的目标中,把成长的主体交还给孩子,不去替孩子承担他们自己选择带来的风险时,你会发现,许多本该焦虑的事,它就会消失不见了。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