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海多家医院邀市民“探秘”,院士写信感谢“10后”参观者

澎湃新闻高级记者 陈斯斯 记者 李佳蔚
2020-09-05 22:33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新冠病毒是如何被检测出来的?发热门诊如何做好隔离留观?5G新基建和AI人工智能技术如何促进疫情防控?

9月1日至7日,上海市申康医院发展中心举办一年一度的上海市市级医院“市民健康科普宣传周”和“医院开放日”活动,聚焦抗疫、防病和公共卫生领域的医学话题。

体验者除了聆听线上线下科普讲座,还纷纷走进沪上多家医院,参观体验重症医学病房、感染科、发热门诊等。

体验者跟着感染科医生辛海光走进瑞金医院发热门诊里的留观病房。  本文图片均为医院供图

瑞金医院:体验发热门诊如何运行

9月5日9时许,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大境中学学生程冯佳在上海援鄂医生、瑞金医院感染科医生辛海光的带领下,体验了穿脱防护服的步骤,还参观了发热门诊。

她是当日33名“医院开放日”活动的体验者之一,这些体验者们经过核酸检测后,走进发热门诊、ICU、消毒供应中心等地参观。

一身普通的隔离服,外面再穿一层白色防护服,鞋套、手套、护目镜、N95口罩……程冯佳与其他体验者在发热门诊度过了整整70分钟,护目镜上弥漫着雾气,全身闷热不透气,他直言“终于感受到了抗疫英雄的不易”。

小小的发热门诊,每一区域都充分考虑到了防控要求,详细登记患者基本信息及其流调信息。

门诊内设2间发热诊室,分别服务于成人和儿童,发热诊室一旁配有PCR检测实验室,采集到的鼻咽拭子、痰液样本均可以在这里完成检测,只要一个小时即可出结果。而为了照顾不会用手机的老人,医院还引进了一套机器,拿社保卡一插,机器即可显示“随申码”。

而在留观病房区域,10个单间隔离病房被分成两排,医生和留观病房内的患者可通过一台AirFace人工智能机器人开展视频通话,尽可能地避免感染风险。

一个小小的洗手动作也很有讲究。在院感科体验时,石大可医生用ATP荧光微生物检测仪给体验者们测试手上的微生物,一开始大家手上测试数值都超900,教大家七步洗手法以后再测,全都降到个位数,有名女生甚至降到2,体验者们感叹,没想到简单的洗手这么有用!

而在跟着麻醉科谭永昶医生体验时,敬业中学的姚奕第一次看到“气管插管”。谭永昶是同济医院光谷院区的“插管敢死队”一员,负责全院的急救插管任务。插管时,由于病毒载量高、与患者呼吸道面对面接触以及身着厚重的防护服,都会带来许多难以预计的困难及风险。参观完,姚奕也萌生了从医的理想,她在参观感言中写道:所谓医者的使命就是“并非我生来无畏,而是选择无畏”。

位于松江区的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院的5G发热门诊,可实现远程会诊,还有搭载了5G技术的各类医护机器人。

市一医院:体验5G和AI技术如何防疫

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人工智能技术体现了它的价值和潜力。

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医院开放日”活动中,百余名来自虹口、松江两区的市民、师生代表走入医院,在标准化5G发热门诊、放射科、分子诊断实验室、核酸监测点、手术室、心导管室、超声医学科、临床技能培训中心等核心医疗区域,感受人工智能、机器人、5G新基建为医院带来的改变。

放射科医生告诉体验者,医院配备了肺部筛查软件、心血管筛查软件、自动化冠脉血管和头颈部血管处理系统的人工智能平台。而在疫情期间,人工智能的主要作用为快速筛查肺部感染、辅助诊断,大大提高了诊断效率。

“你的体温、心率看起来不错。现在,请把听筒放到肺部,我来听一下呼吸音。”9月5日,在5G标准发热门诊内,医务人员向市民代表演示5G技术支持下的远程查房。

4K高清显示屏上,一名医院留观病房内“患者”的体貌清晰可见,蓝牙耳机里传来了肺部呼吸音,结合屏幕上显示的实时体温、心率和血氧饱和度,医生很快完成了一次远程查房。

自今年3月5G标准发热门诊运行以来,这样的场景已成为常态。医生不用穿脱隔离服,就能通过科技感的“耳朵”与“眼睛”,对留观病房内的患者进行“云问诊”与“云监护”“云会诊”,院内交叉感染的风险也有效降低。

与此同时,搭载5G技术的各类医护机器人,已在该院5G发热门诊悄然上岗,除了远程会诊、查房机器人外,5G云端智能运输机器人承担了病房内送药、送餐等工作,清洁机器人能按规划的路线,定时对病房进行清洁、消毒。

中山医院:为患者举办新书发布会

持续一周的医院开放日活动,不仅让市民体验了解了医学新科技,也拉进了市民与医生的距离、医患双方的距离。

借着这次机会,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除了请50多个市民家庭参观医院外,还为一名患者举办了一场新书发布会。

这名患者是一名90后女孩,网名叫“柱子哥”,毕业于复旦大学法学院。在不幸罹患4期淋巴瘤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后,她运用项目管理工作的方法论,梳理抗癌中的困难,成为“思维导图抗癌知识型博主”,重新定义了抗癌励志。

“我是一个病人,我没有想到在医院里,有专家、医生和市民能够聆听我的内心,医院和上海这座城市的温暖,让我有了更大的勇气面对癌症。”在中山医院的开放日活动上,“柱子哥”讲述了自己在患病之后“向阳而生”的心路历程。

中山医院血液科主任刘澎和“柱子哥”的主治医师王伟光帮助她一起发布了新书《向阳而生》。她的故事不仅感动了中山医院的医护人员,也感动了在场的市民家庭,大家纷纷为柱子哥的新生活表示祝福。

医院院办主任杨震表示:“病人是我们的老师,‘柱子哥’老师的书值得我们学习。”

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举办的“医院开放日”活动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医院院长樊嘉与体验者合影,并给“10后”小朋友们写了一份感谢信。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医院院长樊嘉还特地为参与此次开放日活动的小朋友们,写了一封信表达感谢。

信中写道:“给‘10后’的小朋友启蒙‘医学梦想’对我们来说还是一个新课题。但你们的参与,让我们这场开放、互动、有爱的活动名副其实——别开生面、妙趣横生,感谢你们帮助我们完成了这次新尝试。”

    责任编辑:徐晓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