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35年后,老电影《少年犯》演员现状,有的当老板,有的成导演,有的已去世

2020-09-06 20:5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DJ雅清 老电影的那些事

点击上方关注 「老电影的那些事」

“妈妈,妈妈,儿今天叫一声妈,禁不住泪如雨下,高墙内春秋几度,妈妈呀你墙外苦盼, 泪血染白发。想昨天,儿象脱缰的野马,狂暴粗野,乱踢乱踏,妈妈呀,儿跌入激流, 几番沉浮,不能自拔,几番沉浮,不能自拔,又恰似狂风暴雨,摧折了未放的花……”

时间是1985年的深秋,一部电影,打动了万千观众的心。一首插曲,也瞬间火遍了大江南北。

这部电影,就是《少年犯》,这首插曲,就是《少年犯》中那首感人至深的《心声》。

很多观众还以为这首歌是由著名作曲家所创作呢,其实并不是。这首歌的作曲是当时的少年犯李春生,而演唱者呢,是当时的少年犯王颉。他们凭借真情实感,为我们呈现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同时也为电影《少年犯》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少年犯》这部电影,是由著名老电影人张良王静珠夫妇所创作的。说到张良,很多影迷可能更熟悉的是他的演员生涯,尤其是他在八一电影制片厂期间所主演的那些电影,所塑造的那些角色,如《董存瑞》中的董存瑞、《哥俩好》中的大虎和二虎、《林海雪原》中的高波等,都给我们留下了非常难忘的印象。

但后来他和妻子王静珠,一起南下去了珠江电影制片厂,并改行做起了导演。而他的妻子,则拿起笔担任起了编剧,于是夫妻俩成为了“最佳拍档”,接连推出了如《梅花巾》、《雅马哈鱼档》、《女人街》等优秀影片。

那么,这对夫妇俩,又是如何想起创作《少年犯》这部电影的呢?这事儿,还得从1981年的夏天,开始说起。

1981年,由张良王静珠夫妇创作的电影《梅花巾》上映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于是夫妇俩想再接再厉拍出一部新的电影来。为了寻找素材,王静珠来到了北京一些老干部家中进行走访,这其中就包括了公安部的一些老干部和最高人民法院的一些老干部。

而也正是在公安部一些老干部的提议下,王静珠来到北京少管所,看到了高墙内那一个个花季少年,和那一张张迷茫无助的面孔,已经是几个孩子妈妈的王静珠感到心痛极了。而紧接着不久安排的少年犯与家人见面会,更是让王静珠的心再也无法平静下来。

记得那天,王静珠看到了太多感人的场景,他听到了女儿在父亲怀里的哭声,看到了儿子为妈妈抹去眼泪的画面。尤其是当有一位家人,拿出一架录音机,给一个少年犯播放起他母亲的临终遗言时,王静珠顿时泪如雨落。那位母亲,在录音中一再责怪自己没能把孩子教育好,而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看到孩子从高墙内走出来。

当时,王静珠就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创作愿望,她认为自己有责任拍一部专门的电影,给迷茫中的孩子们看,让他们从电影中感受到家庭的牵挂,和社会的温暖,从而重新开启崭新的人生之路。王静珠把这部新电影的名字,定名为《少年犯》。

王静珠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给丈夫张良后,得到了张良的支持。于是两个已经年过百半的人,开始为这群迷途的孩子四处奔忙。为了保证剧本的真实性,他们跑了太多地方,从上海到广东,再从北京到辽宁,几乎跑遍了大半个中国,只为搜集更有典型意义的素材。

结果这剧本写了改,改了写,一共花了5年时间,前前后后总共改了12稿,才最终成文。

1984年冬天,《少年犯》的电影文学剧本创作完成后,接下来最大的问题,就是找谁来拍这部电影了。而当时的电影厂,又都在搞承包制,基本上是谁能拿到投资,谁才能有拍片的权利。而为了影片能尽早投拍,张良王静珠夫妇又开始四处“找钱”。好在这时他们手里有一块“敲门砖”,那就是他们刚拍出的一部电影《雅马哈鱼档》上映后,获得了良好的票房成绩和社会反响。为此很多企业单位都表示想要参与投资,最终,是上海劳改局出资60万,并与深圳影业公司共同出品。而制片人是谁呢?大家一致推荐王静珠来担任,于是,王静珠就成为了一个女制作人。

1985年,电影《少年犯》摄制组成立。然而因为深圳影业公司刚成立不久,连创作团队都不齐全。没办法,摄制组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赶快面向社会招人。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招聘面试之后,他们组成了一支50人的队伍,而这些人员来自20多个行业,其中有很多人原本根本没有拍过电影,所以是一支不折不扣的“杂牌军”。可是就算是“杂牌军”,也照样能拍出好作品,最终在张良王静珠夫妇的严格把关下,由“杂牌军”拍出的电影《少年犯》,不仅叫好,而且叫座。

那么影片中的演员,是从哪里来的呢?其中的女主角——女记者谢洁心,张良导演想到了前不久刚刚在珠影厂拍摄过电影《与魔鬼打交道的人》的朱曼芳,她1962年和著名演员达式常、杜熊文等一起从上海电影专科学校毕业,然后进入上影厂做演员,拥有丰富的表演经验,而且她形象端庄秀丽,气质出众,很有观众缘,由她来扮演谢洁心,具有一定的亲和力。

而赵所长呢,他们想到了昔日八一厂的老同事赵汝平,他也是一位好演员,由他在《闪闪的红星》中所扮演的潘冬子父亲潘行义,曾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而扮演刘队长的胡大刚呢,也来自当时的上影厂。他曾在《等到满山红叶时》、《女大当婚》等电影中出演角色,观众虽对他并不熟悉,但实际上他也具有一定的表演实力。这一点,我们在《少年犯》这部电影中,就有所体会。

另外,在影片中客串方刚母和方刚父的演员,也都来自上影厂,分别是洪融和奇梦石。他们都是经验丰富的老戏骨,在《少年犯》中给我们带来了非常真实感人的表演。

影片中还有一个角色,令我们印象深刻,那就是谢洁心的儿子,后来因为母亲忙于工作,忽视了对儿子的教育,最终导致他也成了一名少年犯,引起了人们的深思。而这个角色的扮演者名叫刘新,他是八一厂著名反派演员刘龙的儿子。

而影片中最引人注目的,当然就是那些性格迥异的少年犯了。比如像桀骜不驯自尊心很强的方刚,如人小鬼大让人不省心的萧佛,如单纯、幼稚但极有求知欲的沈金明等,他们都在电影中有非常出色的表现,所扮演的角色,也令我们久久难忘。很多观众以为他们都是专业演员,其实并不是。张良导演为了达到“用真实的人和事还原真实故事”的目的,影片中所出现的18名少年犯,他都选择了当时上海市少年犯管教所的学员来扮演。

这些孩子,虽然没有表演经验,但是他们有真实而深刻的生活体验,所体现出来的东西也更加感人。而且张导演还有一个心愿,那就是通过电影的拍摄,能够让这些犯过错的孩子,感受到自由的可贵,感受到社会的温暖。而且他希望通过这次参演,也给这些孩子们创造一个立功减刑的机会。这实际上也是张良王静珠夫妇创作《少年犯》这部电影时的初衷,那就是:挽救孩子,造就人才。

事实上,这些孩子,因为参与了《少年犯》的拍摄,并有良好表现,都获得了减刑。18个人中,有12人还得到了释放。1985年11月,电影《少年犯》上映后,立刻引起巨大轰动,并在第一时间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关心问题少年的热潮。

“为明天洗刷满身的污泥,弃旧图新,立志奋发,妈妈呀,有妙手回春,残枝败叶,又放新花,残枝败叶,又放新花,儿已被扶上骏马,去追回失去的年华,妈妈呀妈妈呀,妈妈呀妈妈呀,待儿回家时,再喊您亲爱的妈……”当动人的旋律再次响起,我的眼睛也再次潮润。忘不了35年前这部电影曾带给我们的感动,更忘不了一群演员在影片中的动人表演。

那么35年的时间过去了,他们都怎么样了呢?他们的现状和近况如何呢?都有怎样的变化呢?现在,就让咱们一起来看一看吧。扮演谢洁心的朱曼芳,如今79岁,气质优雅,很少再拍戏,但我们经常会在一些电影活动现场看到她的身影。她的女儿,就是大家所熟悉的影星邬君梅。

扮演赵所长的赵汝平。如今89岁,精神矍铄。而扮演刘队长的胡大刚,如今66岁,退休后在上海虹桥古玩城经商。

客串方刚母和方刚父的是洪融和奇梦石,如今洪融75岁,而奇梦石已于2002年11月1日因病去世,享年78岁。

扮演谢洁心儿子的刘新,后来成为了一名影视剧导演。

扮演方刚的陆斌拍完《少年犯》后得到减刑,但出狱后竟然又因帮朋友打架,进了监狱。不过后来出狱后还是本本分分地做起了生意,如今已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了。

扮演萧佛的蒋健,当时拍电影的时候年纪很小,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待电影拍完以及他出狱的时候,他已经有1米8那么高了。他后来也做起了生意,当上了一家五金店的老板。

而扮演沈金明的王劼,就是电影中《心声》这首歌的演唱者,颇具音乐才华。拍完《少年犯》后,他减刑两年,出狱后开始从事歌舞演出,后来他还专门去中央戏剧学院学习,然后也开始做起了生意。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老电影的那些事。

1986年,在大众电影百花奖评选活动中,《少年犯》以得票率最高的成绩荣获第九届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的荣誉。我记得当时谈起获奖的感受,张良说了一番话,令我记忆犹新。他说,我们拍这部电影,不是想要获奖,而是想让全社会的人,都来关注问题少年,不应该忘记他们,更不应该歧视他们。而显然,张良王静珠夫妇俩和他们的创作团队,做到了这一点。

那么亲爱的朋友们,请问大家还记得1985年上映的这部电影《少年犯》吗?还记得《心声》这首插曲吗?还记得影片中的那些演员吗?欢迎大家通过留言区,与更多网友和影迷进行互动吧。我是雅清,再次感谢大家的关注、点赞和分享,这是对我最大的鼓励。希望更多朋友看完记得打个赏哦。

本文由DJ雅清团队原创,未经允许请勿抄袭!违者必究!

欢迎阅读:

原标题:《35年后,老电影《少年犯》演员现状,有的当老板,有的成导演,有的已去世》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