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八音坐唱,黔西南布依族的霓裳羽衣曲
能有机会在小范围内欣赏到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黔西南州布依族曲艺形式——八音坐唱,源于今年三月中旬的一次贵州省黔西南州首府行。在短暂的三天行程里,接待方在最著名的景区里的小剧场里专门为我们几个人安排了一场八音坐唱等地方曲艺演出。我不能确认,我们所看到的演出是否每天都可以在里的那个小剧场里看到,也不能确认这一当地最有名的曲艺形式,是否在范围内还有类似的演出场所。
演出八音坐唱的演员们身着蓝白相间的布依族服饰。摄影/黄华
流行于黔西南州布依族民间的八音坐唱又叫“八音坐弹”,是布依族世代相传的一种民间曲艺说唱形式,因用牛腿骨、竹筒琴、直箫、月琴、三弦、芒锣、葫芦、短笛等8种乐器合奏得名。千百年来在黔西南市南盘江流域村寨流传着,演出队伍8至14人不等,演员基本不化妆。八音坐唱常见于民族节日、婚丧嫁娶等场合。据传八音坐唱原属宫廷雅乐,以吹打为主,元明后逐渐发展为丝竹乐器为主伴奏的曲艺形式。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八音坐唱里用到的几种弦乐器。摄影/黄华
演出八音坐唱时使用到的弦乐器,跟汉族地区流传的传统民族乐器里的弦乐器有相似之处,但前者使用的弦乐器的做工和用料,又体现出了布依族的特色。比如中间最大的那个拨弦乐器很像大阮,但共鸣箱不是规则的圆形,而且琴头上似乎还用到了一只牛角。
抱弦而坐的布依姑娘姿态非常优雅。摄影/黄华
看到八音坐唱的布依族女演员抱弦屈膝坐着弹唱的优雅姿态,你很难相信这是流传于黔西南州偏僻民间的乡乐。另外从音乐本身来说,尽管这种曲艺形式常见于民族节日、婚丧嫁娶等场合,但没有传统节日音乐特别浓重的喧闹感。
在八音坐唱演出期间,演员们还会轮流起坐。摄影/黄华
叫八音坐唱,实际上演唱的形式非常灵活。不但有坐着唱的演员,也有站着唱的演员。而且即便是坐着演唱的演员,还会在演出过程中,根据需要依次轮流站起来唱一段,这种边坐唱边演的民俗曲艺形式非常独特,无疑给现场增加了非常活跃的气氛。
这是在一种竹管舞。摄影/黄华
这种竹管舞应该是喜庆节日里的一种舞蹈,舞蹈动作活泼而又热烈,但动作很简洁并不复杂,也少有夸张的动作。在竹管舞过程中,要求女演员们随时做到身到手到眼到,加上脸部丰富的表情,使得竹管舞看上去非常灵动。
在竹管舞中起舞的布依族演员们。摄影/黄华
从竹管舞里看到的,是布依族女子舞动时的曼妙身姿。当竹管舞演员们在舞台上旋转起来时,“霓裳羽衣”的感觉油然而生。布依族女子的蓝白衣服,加上手中握着的竹管上系着的红丝带,旋转而成一幅多彩的跳动音符。
布依族女子把包头巾演绎成一种舞蹈。摄影/黄华
这个舞蹈或许应该叫包头巾舞吧,女演员们一开始时,手里拿着规规矩矩卷好的头巾,而卷起的头巾在演员们手里就是一种道具,对这个舞蹈不熟悉的观众们一开始不会意识到这是头巾。等卷起的头巾打开来后,观众们才会知道它在舞蹈中的用意。与竹管舞体现布依族女性的欢快相比,包头巾舞体现的是布依族女子的妩媚感吧。
同行朋友忍不住也想学一下包布依族头巾的感觉了。摄影/黄华
看着非常简单的布依族女子的头巾,要包起来可并非一般游客想象的那么容易。同行的女性尝试自己包那个头巾但是失败了,最后在布依族演员们的帮助下才包好了头巾。这种体验相信很多看过包头巾舞的女性都会有这个冲动的。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